• 注册
  • 中医医理 中医医理 关注:2 内容:33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关系的深层意蕴(单志华)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中医医理
    • LV5
      VIP1
      ⚔ 管理員

      文 / 单志华

      奇经八脉由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组成,是相对于十二正经外的一个单独系统,这是上古真人的一大发现,只是它的巨大价值尚未被医界充分认识。

      由于它不拘于十二经脉,彼此无表里配属关系,且与脏腑无连属、干支不相配、功能上各异,故曰“奇”。

      01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云:“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于湖泽。”

      对于这段话,通常的理解是:奇经八脉功能在于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到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来补充。是这样的吧?

      其实这仅是一个方面。奇经八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李时珍同样提到了,只是后人忽略了,就是其后他说的: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龙虎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02

      何谓“龙虎升降”?

      道家导引之术认为: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即口液升起为龙,津液作汩汩声下咽即气降为虎。

      《修龄要旨》有云:“平明睡起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舔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久除后患,老而不衰。”

      用今天的话讲,道家研究的是生命科学,讲修炼打坐,讲“炉鼎”(即安炉立鼎,比喻修炼金丹之法。内丹以泥丸为上鼎,以丹田为下炉)。

      从这个意义上看奇经八脉,则奇经与肾、肝、脑、髓这些重要脏器器官有着一种特殊的“气化”关系——它对于十二经脉,就不仅仅是“蓄水池”了,准确地说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即奇经八脉系统讲先天,十二经脉系统讲后天。

      03

      有诗云:本来督任一身中,寻得仙源有路通;剖别阴阳维跷界,调冲运带鼎炉红。

      道家内丹术筑基(即修炼安神定息的基地)气功讲任督二脉小周天,还有十二经脉大周天。以精、气、神的精为基础,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精炁相合之物。

      据了解,正宗丹道功讲究“打会阴”(而非命门),即打开阴蹻库然后走任督二脉循环——这才是养生乃至长寿的根本。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跷脉篇》引张紫阳《八脉经》云:“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此乃深通道法之高论也!

      04

      道家讲修炼,古代医家同样潜心此道,展阅《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其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广雅》:恬,静也;《说文》:惔,安也。虚无,《内经》教材解释为“思想闲静,心无杂念”?

      其实这四个字讲的是内功修炼:恬,即入静;惔,即模糊状态,但仍有形迹可寻;虚,已属无形,渐入恍惚之中;无,乃是最高境界。故“恬惔虚无”,本意是讲由静到虚再到空的修炼过程,是为医与道生命的真谛。

      所以我认为,从先、后天角度研究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如某些先天发育不足的病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病患,某些脏腑功能严重失调的病患,某些脑病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某些血液病,甚至某些家族遗传性疾病(包括肿瘤)等,都可以考虑先天因素,从奇经八脉上用药、处方、用针配穴。

      05

      八脉交会穴为什么作用那样强大?两百多斤体重的壮汉,因活动时某个姿势闪挫而腰背剧痛、不可转侧,仅仅针小小的后溪穴,不过数分钟疼痛便迅速缓解。为什么会效若桴鼓?就在于此穴能够通达督阳与巨阳,在于它激发的是先天之真阳!这个力量很厉害!

      学医要懂得悟道,比如针灸中的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其疗效为什么高于一般辨证或循经取穴?就在于此道高度揭示了人与外界天地间的周期对应性,同时又揭示了人体内部先天和后天的互通性。

      子午流注讲后天十二经脉的井荥俞(原)经合五俞穴相配,灵龟八法则是专讲先天八脉的八穴相配。所以这种针法可喻为“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细秋毫”的一种针法。在临证中两者结合起来按时取穴,从先天后天角度切入并做对比观察积累病例资料,进而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当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06

      奇经八脉最早散见于《内经》,其后《难经》中的“二十六难”至“二十九难”作了重点阐述。以专著形式探讨奇经八脉的理论与实践的,莫过于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

      这本小书篇幅不长,确是货真价实。尤其难得的是,通过这本书,可以证明李时珍还是一位深通道法的高人,有很深的内功修炼体验,否则这样的书是写不出来的。

      如:“ 李频湖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故魏伯阳《参同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

      崔希范《天元入药镜》云:‘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

      《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十二经、十五络联辏,虚间一穴,空悬黍珠。医书谓之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生,神化无基也。’

      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二脉,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

      尾闾谷道,一实一虚,故名下鹊桥;尾闾关上夹脊三窍,至玉枕三窍,与鼻上印堂,皆髓实填塞,呼吸不通;鼻下二窍,虚而且通。乃呼吸往来之径路。印堂鼻窍,一实一虚,故名上鹊桥。

      李时珍将医、道两种学说融合一体来研究奇经八脉的学术思想,对于复杂疾病疑难顽证治疗思路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医界立专项攻关脑病,还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的深层机制的探讨,不妨研究研究奇经八脉。我以为值得中医界转换思维,加以重视。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