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懂易学原理的都清楚,“阴阳”可作为易学规律描述的底层符号,而地球上事物都要遵循易学原理。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在易学的一周内,节点可分作六数规律,可分作九数规律,可分作五数,十二数规律(当然了,如果你不懂易学,死板认死理,你可以叫它们为六合、九州、五脏、十二节),这些都是一周循环内的节点规律数,又称“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皇极经数书》里有说过“五”,有些书称“五”为后天生成数,可以想象古代算策中“五”的承上启下作用。河洛中“五”数皆在中央,起运化承载作用。《道德经》中“五”为冲气,冲气以为和。你还可以在更多的不同事物规律中验证“五”数。
“气三”:三数节点规律,是天地人,是日地月,是上中下……三为最小节点数,三点成一圆。
“数犯此”,即违背了易学常态规律。反应在人体,即人体出现违背正常规律的现象。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贼邪”在人身外,我们可以用后篇的“五运六气”去表达变数规律。若人身“阳气固”,则也不受太大影响。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服天气”:不违背客观规律,也就是不乱来,不妄行。“通神明”,顺应规律而行。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举例熬夜,酗酒,身体透支……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卫外,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四种病症现象,“寒、暑、湿、气”引发破坏“卫外” 的阳气。“因”为“应”。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现代医疗是将人体分作九大系统,各司其职,假如我们按照中医的理论,将人体先分作两个系统:阳系统和阴系统。阳系统发挥卫外,维持精气神的作用。阴系统发挥收藏,储备的作用。
上文,即是破坏了阳系统而导致的病症病理,即人体“卫外”功能出现障碍之后。
此时再加上“烦劳”,则“精绝”。积累到夏天,则容易使人“煎厥”,古人对疾病的称呼。造成“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若此时“大怒”,则容易“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说明人体阳气规律的重要性,卫外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尽管这是后篇出现的模型,但得在这里用。也就是人体阳气规律不正常,则“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依然是上一步的传变。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卫外功能出问题,造成营气又不从,一个“营”,一个“卫”,你可以简单理解成“阴、阳”。于是“逆于肉理,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若这时加上狂流汗,“尽”,止,不停。那么就会“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清静”,人体阴阳功能正常。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病久了,神仙来了也没用。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卫外”功能出问题,有两种情况:太少和太多。这里就是论述“太多”。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正常情况下的阳气规律。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比较重要的一句话。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人体“阴、阳”偏后的脉象症状总结。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圣人干嘛呢?能保持体内规律阴阳合。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淫气”,即阴阳不合。加上“风”客,于是“精乃亡,邪伤肝”。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此时,再加上“吃太多”
因而大饮,则气逆。
此时,再加上“大饮”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此时,再加上“强力”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阳密乃固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阳气规律太过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主张“阴平阳秘”,即阴阳调合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列举“阴阳离决”的情况。不合之后遇四季,容易染上的病症。“更伤五脏”,交替着影响“五脏”功能。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储存,收藏,化形。人体通过摄入营养物质来补充能量,能量物质多种多样,将它们全部归类成“五味”。阴为人体所有“存储”或者说“五脏”的功能,功能的维持,依靠的是“五味”的补充。
“阴”的“五脏”,伤也伤在“五味”,“五味”可笼统的代表人体的饮食等所有能量的补充。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旺木克脾土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主肾主骨,水旺克心火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主心,心火旺了克肾水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苦为土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辛为金,旺金克肝木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对应五行,类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