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主要支配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和植物神经(即内脏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互为拮抗)。
周围神经都含有感觉(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传入、传出是反射弧(神经传导)中的动作效应。周围神经遍布全身,把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让脑和脊髓通过传入神经接收到感觉信息而感受到体内、体外环境的变化,又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主要脑发出)调节体内各系统功能,以保证人体的完整协调统一。
在脑中枢中,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大脑皮质通过两条下行路径管理躯体运动(即锥体系发动运动、锥体外系协调运动,主要是以反射弧的形式完成调控),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如中央前回的运动区、颞叶的听区、枕叶的视区、边缘叶为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部位等。
小脑与低位脑干有双向纤维联系,小脑对随意动作起着调节作用,使动作的力量、快慢与方向得到精准的控制。脑干是脊髓与大脑间的上下通路,脑干中也存在许多反射中枢:延髓内有调节呼吸、循环等活动的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以及调节躯体运动反射的重要中枢;脑桥中存在眼角膜反射中枢;中脑上丘为视觉反射中枢、下丘为听觉反射中枢;红核是姿势反射的重要中枢等。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腺相连,通过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类激素,调控下层级内分泌腺以及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分泌。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都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协同完成人体全部器官组织细胞生理生化功能的调控。
人体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以神经控制为主进行调节,体液调节则以体液中的激素为主要控制方式进行生理功能调节。激素需要通过血管运输到身体各处,而神经也能够调节控制体液的生成与传输。在人体生理调控过程中,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血液的流动也是由神经进行控制的。
血管和神经组织细胞各司其职又互有联系。血管主要负责运输血液,为机体各组织细胞携带并传送营养物质;神经主要负责支配全身组织活动。这种“交互式”影响,体现在血管也会为神经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能量),而神经组织亦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血管活动。
除毛细血管外,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都接受植物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中含有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在支配血管方面,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占优势。心脏、脑血管受双重神经均衡支配,这就让血液循环能够优先供血给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
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有差异,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分布密度最高(如皮肤、骨骼肌和内脏等部位),而静脉则相对较少。血管神经纤维高度兴奋,可使皮肤、内脏的血管强烈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是调节器官组织局部的血流量,对循环系统的总外周阻力影响很小。
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往往与血管为伴行关系。在血管横切面上,可见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的神经伸入中膜平滑肌层,实现对肌层肌细胞的运动调控。
当血供中断的时候,血管支配供血区域的神经组织细胞因为缺氧、养料而损伤坏死。坏死区域的神经组织细胞生理功能缺失,也就“麻痹了神经”,影响了对局部血管的感受和控制。血管和神经两者都处于瘫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