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痢第一
茅先生∶小儿生下,周岁上至十岁以前,有中痢疾分八种,各逐一有说。赤痢脏腑积热。白痢脏腑积冷。伤积痢其粪内一半似土色,本因奶食所伤。惊积痢其粪夹青涕色,因惊候不曾取下,惊积至此。脊沥痢时下五色不定,不吃奶,又名五花闭口痢,此五脏积毒,孔窍不开。药毒痢所出如鱼脑浆,本因患痢久而成,医人下药不对,故名药毒积痢。锁口痢都不下食,常引水吃,秋后脾虚,又名调泄泻。凡治得痢又泻,治得泻又痢,此是大肠滑,脾虚热,又名脏中有积毒而成。热毒风毒痢所出,痢如青草汁,又或如赤豆汁,时时自滴沥出,乃脾家受风热毒而成,此般痢十中无一生,系恶候。
上八般痢如见,不问色数,先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夹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香连散、乳香散调理二日。(二方并见一切泄泻门中。)渐有黄下来时,便下褊银丸一服,(方见积泻门中。)取下痢积三五行。再用匀气散、醒脾散调平其气,后常服香连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夹调中饮与服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如见大渴,都不进食,口内生疮,鼻干燥,肚膨,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八痢者,皆因八邪而生也。或冷热不匀,风热入脏则为痢也。热痢则赤,冷痢则白,冷热相加则杂赤白色,食痢则酸臭,惊痢则青,脾痢则吃食不消化,时行痢则有血,疳痢则曩泻不时,此是八痢也。
《五开贯真珠囊》小儿八般痢候∶一白脓痢;二鱼脑痢;三五色痢;四血瘕痢;五水泻痢;六腹肚痢;七瘕积痢;八赤白痢。
茅先生小儿八痢不治死候歌∶
痢频都不食,腹胀喘还粗,下粪全如墨,浑身热渴俱。
一切痢第二
《圣惠》∶夫小儿一切痢者,由痢色无定,或水谷,或脓血,或青黄,或赤白,变杂无常,相兼而下也。此皆乳哺不调,冷热交互,经久则脾胃虚弱,连滞不瘥,令肌体羸瘦也。
《婴童宝鉴》∶小儿痢,为肠胃中冷热相击,经络涩滞而为痢。热多即赤,冷多即白也。
《婴童宝鉴》痢疾死候∶痢频不食,腹胀喘急,下粪黑,体热,渴。
《惠眼观证》∶赤白滞痢,且以平胃丸、(方见哕逆门中。)参苓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吃。(方见吐利门中。)三日内痢变黄,粪成大粪,即量大小肥瘦下 汤丸取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次调气,下参苓散,即用痢药,下阿胶散、(方见赤白痢门中。)香连丸(方见利渴不止门中)夹平胃醒脾温和药调理。或见大渴,不进食,粪不变,下青血汁,即谓之传赤白滞,滞经二七日,乃锁口疳痢而死。泛常患痢便,可以阿胶、香连治之亦得。若三、四分夹粪,须用通利,如等时,时只一点两点,来又治,兼并不进食,此亦难治。
《婴童宝鉴》小儿诸痢歌∶
小儿痢下有多般,不得将来一例看,冷痢有时青与白,或如丹色赤相干。热侵经络为鲜血,虫毒为伤下紫肝,肠虚日有如膏血,渴甚仍知脏腑干。脾弱遍身成肿满,热冲肝胆翳漫漫,更有脱肛争忍视,急求名药便平安。
《玉诀》小儿泻痢积热候歌∶
小儿泻痢胃家伤,冷热传脾损大肠,胃气失和宁化谷,邪攻变虫自非常。
夫小儿泻痢,先须调气,次服痢药。如是虫毒,须看虚实用药取之,更调胃气。
《颅囟经》治孩子初患诸色痢,乃微有疳气。
上用枳实不限多少,炒令黑,拗破看内外相似,为散。空心米饮下半钱,以岁加减服之。忌如常。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三岁小儿痢,或赤、白、谷,冷热不调。
上用鸡子一枚,破其头如粟米大,出黄、白于瓯中,和胡粉如皂荚子大,研令极匀,调还内壳中糊头,蒸令熟,以喂儿,取瘥止《婴孺》治赤白痢,又治脓血痢。
葛氏《肘后》疗小儿痢方,日夜数十行者。
上用鸡子一枚,破取白,半鸡子和酽醋搅如白酒,煎如稀饧,勿使干,干即难咽,灌讫,勿令吐。前后两度服之,稍有效验。
《千金》驻车丸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
黄连(六两) 干姜(炮,二两) 当归 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入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
《仙人水鉴》小儿秋、夏痢不止,神方。
干漆 虾蟆(各三分) 砒霜(一分,煮) 黄丹(熬) 蜀葵花 远志 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花) 滑石(各二分) 干蚯蚓(一条,生用)
上并为末,同研令细,饭丸如麻子大。患深者,不过五服,以冷水下一丸至二丸。
《仙人水鉴》孩子生下一月,患乳痢。白胶方
乳母寒气浸,儿病痢加深。仙人有神法,先使水林檎。汤煮白羊肉,充餐力自任。乳母一饱食,儿病不能临。
上取水林檎不计多少,捶碎,以水煮白羊肉食之,儿痢疾立可。
《仙人水鉴》治小儿八般痢七宝散方
鹁鸽粪(二钱,取白) 夜明砂(好者) 槐花 朱砂(研,各一钱) 白姜 白矾(各半钱)
上为末,入麝香一字,研匀。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四分,温吃。忌毒物。
孙尚药治丈夫、妇人、小儿痢方。
木香(一块,方员一寸) 黄连(半两)
上件二味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只薄切木香,焙干为末。三服∶第一橘皮汤;第二陈米饮;第三甘草汤调下。此乃李景纯传。有一妇人久患痢将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陈藏器止小儿痢方。
上用鸡子和蜡作煎饼与小儿食,止痢。
陈藏器治痢方。
上用生鸡子一个,连纸一幅,有肉乌梅十个,取鸡子白摊遍,连纸日干,折作四重,包撮乌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烧,烟欲尽取出,以盏碗盖覆,候冷,研令极细,入水银粉少许和匀。如大人患,分为二服;小儿分三服。不拘赤白痢,空心,井华水调服。如觉脏腑微有疏利,不须再服。
《贪疗》小儿、大人痢方。
上用乌贼鱼骨,炙令火,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良。
《子母秘录》治小儿痢方。
上用林檎子杵取汁服。以意多与服,瘥。
孟诜小儿患秋痢方。
上与虫枣食,良。
孟诜又方
上用 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作饼及 与小儿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两沸与小儿饱食,并奶母吃亦良。
《图经》止下痢∶
上用黄柿和米粉作HT 蒸,与小儿食之,止下痢。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饮食。当归散
当归(锉,微炒)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芩 龙骨(各三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腹痛,多渴。人参散方
桔梗(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 地榆(微炙,锉。各三分) 人参(去芦头) 艾叶(微炒) 黄 (锉。
各半两) 乌梅肉(一分,微炒) 龙骨(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脾胃气弱,饮食全少,腹胀无力。木香散方
木香 黄连(去须,微炒) 桃白皮(微炙,锉。各半两) 麝香(一钱,细研) 白矾(二两,烧令汁尽) 龙骨(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青金散方
定粉(二两) 白术(一分) 诃黎勒皮(一分) 黄丹 白矾(灰) 白龙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枣一升,去核,共药都搜作丸,入瓷罐内盛,烧令通赤,取出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黄丹散方
黄丹 莨菪子 黄明胶(各半两) 青州枣(三十枚,去核)
上件药捣为一团,烧令通赤,放冷,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日夜度数无常,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细研) 定粉 黄丹(各微炒) 龙骨(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鹿角散方
鹿角(一两) 定粉 密陀僧 黄丹 白矾(各半两)
上件药入瓶内,烧令通赤,放冷,取出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定粉 砒霜(各一分)
上件药同研为末,以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浆水下二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一切痢,诸药无效,宜服此方。
巴豆(七枚,去皮心油) 深色燕脂(三钱)
上件药先研巴豆为末,次入燕脂同研令细,煮枣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粥饮下三丸,小儿一丸。忌食热物。
《圣惠》治小儿下痢,日夜数十行,渐至困弱。黍米粥方
黍米(一合) 鸡子(一枚) 黄蜡(半两)
上煮粥,临熟下鸡子,蜡搅令匀,空服食之。
《婴孺》治小儿实下痢细辛汤方
大黄(四分) 细辛(一分) 黄芩 甘草(炙。各三分)
上以水三升煮八合,为三服。去五里久再进。
《婴孺》治小儿下痢方。
龙骨 干姜 当归 鹿茸(炙) 附子(炮) 矾石(烧。各二分) 黄连(七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五丸。日三服,大效。
《婴孺》治半岁儿滞痢方。
龙骨 干姜(各二分) 附子(一分,炮) 甘草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顿服半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身羸瘦,滞痢。已服自下汤罢,其痢未断。薤白豉汤方
薤白(十二茎) 豉(熬汤) 栀子仁(各五合)
上以水一升煮八合。一岁为三服,三、四岁再服,二百日以下为四服。一云无豉子。
《婴孺》治少小下痢方。
人参 黄芩 甘草(炙) 干姜(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五丸,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诸痢方。
上用羊骨烧,研为末。饮调方寸匕,日二服瘥。
《婴孺》又方
上用黄连二两,水二升煎二合,去滓,纳犀角末四分,再煎取一合,更纳麝香末一分。早、午、晚各服一鸡子许,神验大效。
《婴孺》治小儿痢榉皮饮子方
梁州榉皮(五分) 桔梗 茯苓(各八分) 粟米(二合)
上以水五升四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下痢,已服龙骨汤不已,宜此女萎丸方
女萎 黄柏(各一两) 附子(三分,炮) 黄连(五分) 干姜(四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一服十丸,日三服。夜一,稍加至十五丸。
《婴孺》治小儿痢子芩汤方
子芩(二十分) 竹叶(八合,切) 甘草 黄柏(各四分) 女萎 知母(各六分) 枳壳(八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一岁儿分服。
《惠眼观证》胡黄连丸治痢方。
胡黄连 诃子肉(炮,秤二钱) 朱砂(一钱半)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随大小,甘草姜汤下。
《刘氏家传》小儿痢方。
上用黄蜡熔以黄丹,调赤为度,丸绿豆大。每服七丸,乌梅甘草艾叶煎汤下。
《张氏家传》金匮丹治大人、小儿、老人、产妇应有寒热,脏腑之疾,服之神效。西京龙门奉天寺主合此药云∶是异国神僧传授。
朱砂(半两,飞,研极细) 黄丹(二两半,炒黑色) 乳香(七钱,新水研细,纸箱于瓦上干之) 木鳖子(大者十枚,烧黑色,去皮) 白胶香(四钱,不杂伪者) 砒霜 硝石(各三两。同研,瓷合以赤石脂封固口缝,再以盐泥纸筋固济,荫干,用灰火烧通赤,候冷取药,其药如雪玉,谓之琼林玉株。此药中,唯此神异过度,炼家谓之用砒不用砒之说,此是也。一料用一两六钱) 巴豆(拣大者去皮心、膜,出油) 杏仁(大者,去皮尖,炒,研。各七十枚)
上研极细研,以黄蜡一两三钱熔和为剂。要服旋丸,以全药力。每服三丸,如绿豆大,临卧浆水汤下。未效,连日服三服必效。更着老小虚实,加减大小也。
《张氏家传》缠金丹治一切痢下积聚。老少不拘,并不疏动,极有神效。一名朱砂膏方。
辰砂(一两,别研极细) 砂(明净无石者一两,别研极细,一方用半两)
上先取肥者巴豆七十个,去皮,用黄蜡十枣大同煎焦黄色,取出,不用巴豆。将前药二味与蜡搅匀,放稍冷和成挺子。如有患,旋丸。如大人,豌豆大,每服二丸,温将水吞下。如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骤泻,新水下。赤痢,冷黄连汤下。白痢,艾汤下。皆临卧服二丸。小儿,麻子大,更看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张氏家传》衮金膏利胸膈化痰,取虚中有积,脐腹急痛,里急后重,欲作恶痢及小儿停食发热,粪白 臭。
呕吐酸水,下利积脓,谷食不化,全不美食。止泻痢方。
朱砂(半两,细研) 粉霜 硫黄 砂(各一钱) 砒霜 硝石(各半钱) 腻粉(二钱) 脑麝(各半字)
上件研细,用巴豆半两黄明者,去壳、心膜研如面,和前药令极匀,黄蜡三分熔和后,用重汤内煮三两丸,搜成丸,用金箔裹着旋丸,小麦大五粒至七粒,取积浆水送下。化痰,姜汤下。泻痢,米饮下。小儿,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粒。
《庄氏家传》治泻痢神验木香丸方
黄连(一两,去须,锉如大豆大,吴茱萸一两同炒,令焦黄色,去茱萸) 肉豆蔻(二个) 木香(一分)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面糊亦得。)水泻、赤痢用米饮下二十丸。白痢,浓朴汤下。小儿,丸如许○大,服十丸。
《庄氏家传》如圣丸治大人、小儿冷热泻痢,腹痛,米谷不消,脓血赤白并疗之方。
干姜(炮) 槐花(炒。各一两) 宣连(半两,去毛)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大人,三十丸。小儿,七、八丸。看岁数加减。如常泻,温水下。赤多,米饮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痢阿胶丸方
阿胶 茯苓 黄连
上各等分为细末,以饭为丸,曝干。空腹,米饮下三十或五十丸。
《孔氏家传》小儿痢方。
陈橘皮(炒) 黄连 乌梅肉
上等分为末,陈粟米为丸。米饮下五十丸。
《王氏手集》当归黄连丸治身体壮热,烦渴下痢,赤白相杂,后重腹痛,昼夜无度,小便涩少方。
芍药 当归 黄连 黄柏
上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
《吉氏家传》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定粉(二两) 黄丹 白矾( ) 龙骨(各半两) 白术(一分) 诃子皮(二十个)
上件末,干枣一升去核为一处,作团子于罐子中,用火先文后武烧青色为度,研细。米饮下一钱。血多,入黄连少许。小儿半钱。又一方入莨菪子、猪胆丸尤妙。
《吉氏家传》治诸般痢方。
诃子皮 密陀僧(各一两) 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上件末,以醋二升半熬一伏时,乘热于 合内,凝定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饮下。休息痢,米饮下。赤痢,甘草水下。白痢,干姜汤下。
《吉氏家传》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黄丹 莨菪子 胡粉(炒。各半钱) 枣子(十个)
上一处捣作团,烧令通赤取出,冷,研细。空心米饮下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痢方。
龙骨 黄丹 定粉 猪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瓶罐泥封口,大火 红,细研。服半钱一字,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痢方。
诃子(三个) 龙骨 乌鱼骨 黄丹(醋炒。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痢针头丸方
巴豆 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个)
上用铁线串,灯焰上烧,不存性,研细,用黄蜡二钱灯上熔汁,入药和为剂,如粟米大。每服七丸,小儿三、五丸,新汲水吞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五仙丹治痢方。
杏仁 巴豆(各四十五粒,针头上并烧存性) 砒霜(一钱,研) 腻粉(二钱) 百草霜(半两) 黄蜡(一两)
上件同研匀,熬黄蜡为剂,旋丸如黄米大。白汤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泻痢方。
胡椒 绿豆(各四十五粒) 黄丹(半钱,飞)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油)
上件为末,入少面糊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乌梅甘草汤下。
冷痢第三
(亦名白痢)
《巢氏病源》小儿冷痢候∶小儿肠胃虚,或解脱遇冷,或饮食伤冷,冷气入于肠胃而痢,其色白,是为冷痢也。冷甚,则痢青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泻痢病证并方∶婴孩、小儿春伤于风,因衣暖解脱,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夏,因饮食、居处不调,又被风冷乘之,以入肠胃,先后重则下痢也。其冷气盛则频下,宜进元黄散二、三服及下金锁散二、三服。如痢下后重,腹、肚、肠、胃搅痛,则进雄朱散二、三服(三方并见本门。)
张涣谨按∶小儿脾胃久不和,食入不消,冷热不均,其气入于肠间,变为痢也。若冷气搏在肠间,津液凝则痢白。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白痢候歌∶
一泻时时要水浆,面珠流出汗生光(四十八候此一句云∶面上微红脸淡光。)腾腾眼慢常如睡(四十八候此一句云∶眼慢腾腾多燥渴),腹内几同被物伤。努咽大肠多发痛、不思饮食面痿黄。发焦眼碧凉浸耳,变色三朝定必亡(白痢变黑,四十八候云∶变色三朝定脱肠。)
此因惊、伤寒、毒物所致。此泻久、作渴,甚则腹痛、面黄,或青、或黑满面,则不治。其治,当分水谷,调气止痢。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白痢候歌一同,后云∶此候须有积、渴、水泻、久肠脱、虚弱,特不可取,只与解脾痢药。若实,微与,取后匀气。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三岁患冷痢。
上用附子一枚,炮。水五升,合煮鸡子一枚,令熟,以哺儿,瘥。
《千金》治小儿冷痢方。
上用蓼菜捣汁,量大小饮之。一作芥菜。
《千金》又方
上用捣蒜,敷两足下。
《外台》∶《广济》疗小儿客冷白痢方。
人参(六分) 浓朴(炙) 甘草(炙。各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梁州榉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圣惠》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饮食全少,渐至羸瘦。木香散方
木香 白术 干姜(炮裂,锉。各一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龙骨 当归(锉,微炒) 诃藜勒(煨,用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冷痢,腹痛。当归散方
当归(锉,微炒)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 黄连(去须,微炒) 桂心 人参(去芦头) 干姜(炮裂,锉)
白头翁(各三分) 甘草(二分,炙微赤,锉)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婴孺》治周岁儿赤白痢方同。云∶大患冷者,加牡蛎三分,去白头翁。)
《圣惠》治小儿冷痢,腹痛不止。龙骨散方
黄连(去须,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龙骨(各一两) 干姜(炮裂,锉)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痢,腹痛,面无颜色,四肢痿悴,不欲饮食。丁香散方
丁香 当归(锉,微炒。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 白术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草豆蔻(去皮。
各半两) 白石脂(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痢,多时不断。艾叶散方
艾叶(微炒) 黄连(去须,微炒) 木香(各半两) 当归(锉,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 龙骨(各三分)
干姜(一分,炮裂,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痢,下青白色物如鱼脑,腹痛,多时不断。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干,微炒) 干姜(炮裂,锉)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锉,微炒) 木兰皮(锉)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微炒) 白头翁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石榴皮(锉碎,炒令微焦。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绿豆大。三岁儿,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痢,诸药无效。乳香丸方
干姜(炮裂,锉) 乳香(各一分) 地榆(微炙,锉) 诃黎勒(煨,一两,用皮) 赤石脂(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痢,日夜数十行。附子丸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诃黎勒(煨,用皮)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白矾(三分,烧令汁尽)
上件药捣,罗为末,煮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痢,百药无效。醋石榴皮散方
酸石榴皮(一两,锉碎,炒令微焦) 硫黄(一分)
上件药捣,研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诃黎勒(煨,用皮,一两) 桂心 赤石脂(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久患冷痢,脾胃冷极,致大肠滑泄不绝。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细研) 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令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当归(半两,锉,微炒) 大蒜(一颗)
上捣当归细罗为末,烧蒜熟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痢多时,宜服此方。
上用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治五、六岁儿冷痢方。
当归 黄连 龙骨(各四分) 赤石脂 浓朴(炙) 干姜 酸石榴皮(各二分)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婴孺》治小儿调中止痢,去冷进食。人参丸方
人参 半夏(洗) 茯苓 干姜(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一岁,麻子大二丸。二岁,小豆大二丸。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冷气盛则频下,宜元黄散方
诃子(烧去核,二钱) 海螵蛸 龙骨 定粉 黄丹(用银锅子同定粉一味 令红,如无银锅子,则用瓷器 。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紫苏米汤调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冷痢。金锁散方
官桂(半两,去粗皮,姜汁炙) 黄连(一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黄连。)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紫苏木瓜汤调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肠胃虚冷,下痢频并,日夜疼痛不可忍。雄朱散方
雄黄(一分,细研,水飞过) 乳香(细研) 白矾( 。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陈米饮调下,一日三服。
张涣玉脂散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则有脓方。
白石脂 当归(洗,焙干) 丁香 白术(炮。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 浓朴(生姜汁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艾汤治白痢方。
艾叶(微炒) 当归(各一两) 干姜(炮) 木香 诃黎勒皮(炮。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张涣醒脾丹治便腥频数方。
附子(一枚,重半两,炮裂,去皮脐) 赤石脂 川姜(炮) 诃黎勒皮(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乳食前。
张涣养藏汤治白痢频并方。
当归(洗,焙干) 乌梅肉(炒干) 干姜 黄 白术(炮) 龙骨(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粟米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惠眼观证》茱萸丸治小儿白痢。凡患痢,见上焦虚热,生疮,下成冷毒,宜服之。
茱萸(三钱,炒令黄) 诃子(炮,取肉一钱) 乳香(半钱)
上除乳香别研外,并为末,再研令极匀细,以烂饭为丸如此○大,朱砂为衣。饭饮吞下七丸至十丸,大小加减服。若药后见生疮疥,即减退丸数,与阿胶散兼服妙(方见赤白痢门。)
《圣惠》灸法∶小儿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热痢第四
(亦名赤痢)
《巢氏病源》小儿热痢候∶小儿本挟虚热而为风所乘,风热俱入于大肠而利,为热,是水谷利。而色黄者为热痢也。
《巢氏病源》小儿赤痢候∶小儿有挟客热入于经络,而血得热则流散于大肠,肠虚则泄,故赤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赤痢候歌∶
赤痢先看眼不开,定知热发有从来。唇红面赤疮穿口(一云舌白唇红疮满口),一日之间痢百回。滴沥腹中加刺痛,难餐胃闭食全乖。此时脾热(一云∶服毒)因云极,请细消许妙药材。
此是热积所致也。当去其积,凉胃调气进饮食,治痢慎勿令药大热,热则发汗作肿多困也。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赤痢候歌一同,后云∶此候医人将热药与服,至目闭唇红,不通饮食,或下血痢至损命,切不得用热药,宜服开胃解脾毒药,如此调治三、五日即安。
《葛氏肘后》治赤痢下脓,小儿得之三日皆死方。
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两) 粳米(一两)
上水七升,煮去滓,服三合。量儿大小增减。七合止,日三服。
《千金》治小儿热痢方。
上煮木瓜叶饮之。
《千金》治少小热痢不止栀子丸方
栀子(七枚) 黄柏(三分) 黄连(五分) 矾石(四分) 大枣(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仙人水鉴》孩儿一月之内,下痢如血方。
急须求取黄雌鸡,大腹煎汤煮,莫疑。更取牙硝一两末,充餐立救乳前儿。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热痢子芩汤方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叶(切,八分) 黄柏 甘草(炙。各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图经》治热毒下痢方。
上用蜀葵叶,炙与小儿食。
《圣惠》治小儿热痢,腹痛,心烦口干,小便赤黄,不欲饮食。栀子仁散方
栀子仁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黄柏 地榆(各三分,微炙,锉)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烦闷腹痛,面黄体瘦,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黄芩 地榆(微炙,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赤芍药 黄连(去须) 知母 葳蕤(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日三、四度,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热痢,体瘦,口干烦躁,不欲乳食。栝蒌根散方
枯篓根 白茯苓 知母 黄芩 地榆(微炙,锉) 甘草(炙微赤,锉) 黄柏(微炙,锉。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三分) 赤石脂(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腹痛心烦,不欲饮食。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锉,三分) 黄连(去须,微炒)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
上件药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腹痛,壮热心烦,不欲饮食,四肢瘦弱。子芩散方
子芩(一两) 知母 女萎(各三分) 黄柏(微炙,锉) 甘草(炙微赤,锉) 赤芍药(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热痢,但壮热多渴,而痢不止。乌梅散方
乌梅(二枚,微炒,去核) 黄连(去须,微炒) 蓝叶(各一分) 犀角(屑)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壮热吐乳。熊胆散方
熊胆 蚺蛇胆(各半两) 黄连(去须,微炒,三分) 没石子(一枚) 干马齿菜 犀角(屑。各一两)
上件捣,细罗为散。一、二百日儿,每服用新汲水调下一字。二、三岁,每服用新汲水调下半钱。空心,午后各一服。
《圣惠》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散方
白头翁(半两) 黄连(去须,微炒,一两半) 酸石榴皮(微赤,锉,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全不欲乳食,身体壮热。熊胆散方
熊胆(一分) 芦荟(三分) 黄连(去须,微炒,半两) 桔梗(三分) 黄芩(三分) 犀角(屑,五分)
上件捣,细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用水调下一字,五、六岁儿,每服用新汲水调下一钱。空心,午后各一服。
《圣惠》治小儿热痢,腹肚作痛,羸瘦,内外蒸热,毛发焦疏。柴胡散方
柴胡(去芦头,五分) 地骨皮(一钱) 黄连(去须,酒炒,五分) 知母(三分,盐、酒炒) 甘草(炙微赤,用二分) 女萎(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热痢变成浮肿,多渴,不进饮食,小便黄涩。木通散方
木通(五分) 黄芩(炒,五分) 滑石(三分) 赤芍药(五分) 车前子(三分)
上件药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量大小分减服。
《圣惠》治小儿生热下痢三味黄连汤方
黄连(二分) 黄柏(五寸) 阿胶(指大)
上以水三升煎及一升,下胶化尽,温服一鸡子大,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热痢方。
黄连 赤石脂 龙骨 黄柏(各一两) 人参 甘草 牡蛎( 。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岁五丸,日进三服。大人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
《婴孺》治小儿热痢不止栀子丸方
黄栀子仁(三分) 大枣(炙) 矾石(烧。各四分) 黄连(五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五丸。日三,稍加之。
《婴孺》治小儿若痢热不食,伤饱不乳,及百病并伤寒。下大黄汤方
大黄 甘草(炙。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鸡子大)
上水二升煮一升,量儿岁与之服。
《圣惠》治小儿卒下痢,腹中挟热。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一两) 黄连 石膏 甘草 龙骨 前胡 茯苓 肉桂(各一分) 芍药(二分) 知母(四分) 枣(四个)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温服二合,日四、五服,神效。勿冷服。
《三十六种》治赤痢诃子散方
诃子(炮) 肉豆蔻(炮) 甘草(炙)
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饭饮下。
《三十六种》治赤痢干姜汤方
干姜(炮,一分) 大枣 山栀子(各四个。并烧存性)
上为末,粥饮调下半钱。
《四十八候》治赤痢开胃散方
白术 茯苓 人参(各半钱) 石莲子(去皮壳、心,十个)
上为末,藿香汤下半钱。
《四十八候》治脾毒痢方。
陈黑米(一合) 石榴皮(半钱) 乳香(一块) 阿魏(少许) 诃子(一钱) 龙骨(末,三钱匕)
上嚼杏仁汁为丸麻子大,陈米饮下十丸。
长沙医者郑愈传犀角散治小儿冷热不调,四肢烦热,啼叫不休,可思饮食,或时热痢方。
犀角(屑,瓦上焙,一分) 大黄(纸裹煨) 甘草(炙。各半两) 朴硝(净者一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汤下。如候急惊不退,浓磨犀角水同煎汤下。
冷热痢第五
(亦名赤白痢)
《巢氏病源》小儿冷热痢候∶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
冷热相交,而变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痢也。
《圣惠》∶夫小儿赤白痢者,由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入于肠间,变为痢也。然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入肠内则赤也。若冷气搏于肠,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赤白相杂。重者状如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鱼脑,亦谓之鱼脑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赤白痢候歌∶
鼻梁白色唇如玉,此患本来非脏毒。只是当时爱吃泥,(一云∶吃茶。)致使病成亲手触。(此两句在《凤体经》即云∶初因脏腑冷热多,致使脾胃不消谷。)脸白目胞垂青线,莫作常疾一般看。只看伊芳家手足心,点点深红若斑烂。此病先当生胃气,次去其积,亦分水谷,定渴即止。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赤白痢歌∶
赤白因积形如玉,鼻头白色非常毒。下药冷热不根据方,致使大肠多结促。脸白眼胞如青线,若作常疾观不足。定请看医手足心,点点斑红如血衄。
此候冷热不调,手脚心有点子,红赤色,宜宣连丸(方见蛊痢门中。)
《惠济》小儿赤白痢候歌∶
痢冷为青热带红,料因有积更兼风。初时患渴常身热,饮食全妨痢愈脓。开胃但交调上膈,腹疼须与急交攻。重重热渴无多日,为他脉息大浮洪。
《颅囟经》治孩子赤白痢方。
阿胶 赤石脂 枳壳(麸炒) 龙骨 诃子(炮半熟,去核。各半两) 白术(一分)
上为末。一岁、二岁空心米饮下半钱。
《本草》治小儿赤白痢方∶
上用乳腐,细切如豆面,拌醋浆水煮二十余沸,小儿患服之弥佳。
《外台》∶《救急》疗赤白痢,无问新旧,入口即断方。
香豉心(豉心谓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上一味爆令干香,捣为末。大者,一大升豉心为四服,服别以酒一大升。小儿,一小升豉心还根据剂为四服,和之即止下。儿更小,量气力与之。
《外台》∶《近效》赤白痢日数行,无问老小方。
上用甘草二两,炙,切,以浆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外台》∶崔氏治大人、小儿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并疳温。刘秘监积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胶(二两,一两炙入药,一两消作清) 干姜(二两) 吴黄连(一两) 入黄无食子(二枚,久痢肠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醋溶胶清,顿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五日再渐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
忌如常法。一云∶冷痢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
《外台》∶《广济》疗小儿赤白痢,腹痛方。
赤白石脂 龙骨 地榆 黄连(各四分) 浓朴(炙) 人参(各三分) 当归 干姜(各二分)
上八味捣散,以饮服半钱匕,日再服之;或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外台》∶《必效》疗小儿一岁以上,二岁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鸡子饼子
鸡子(二枚,取白) 胡粉(二钱,熬) 蜡(一枣许)
上三味以铫中熬令消,下鸡子、胡粉,候成饼。平明空腹与吃,可三顿,痢止。
《外台》刘氏疗小儿赤白痢方。
上用油麻子一抄许,炒令香,捣末,以蜜作浆调与服,大人亦疗之(《子母秘录》用麻子妙,乃是大麻子。《圣惠》亦用藿麻子调蜜和作丸,蜜水化下。)
《外台》刘氏疗小儿赤白痢方。
黄柏(炙,半两) 当归(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温服之佳。
《外台》刘氏又方
莨菪子 羊肉(切薄布上)
上二味以绵裹,内下部中,不过再瘥,量之可用,甚妙。
《食医心鉴》治小儿赤白痢及水痢方。
上用云母粉研作粉,煮白粥调一钱,空腹食之。
《海药》小儿赤白毒痢、蛇毒、瘅、溪等毒,一切疮肿方。
上并宜煎风延,母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
《子母秘录》治小儿赤白痢多时,体弱不堪方。
上用宣连浓煎,和蜜服,日六、七服。量其大小,每煎三分水,减二分,频服。
《子母秘录》治小儿及大人赤白痢方。
上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细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瘥。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腹内 痛,羸弱不能饮食。白术散方
白术 人参(去芦头) 黄连(去须,锉,炒) 当归(锉,微炒) 地榆(锉) 木香 榉株皮(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烦渴寒热,腹痛羸瘦,不欲饮食。地榆散方
地榆(炙,锉)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锉,炒。各三分) 当归(锉,炒) 酸石榴皮(锉,微炒) 黄 (锉) 乌梅肉(微炒。各半两) 龙骨(烧赤) 赤石脂(烧赤。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腹胀疼痛,不欲饮食,四肢瘦弱。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煨,用皮,三分) 当归(锉,微炒) 黄芩 龙骨 地榆(微炒,锉) 干姜(炮裂,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 甘草(微炒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地榆(微炙,锉) 黄连(去须,微炒) 木香(各半两) 当归(锉,微炒,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锉) 黄连(去须,微炒。各三分) 酸石榴皮(锉,微炒,半两) 白龙骨 赤石脂(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不止鹿茸散方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 诃黎勒(煨,用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不止三骨散方
狗骨头 羊骨 鹿骨(各一两)
上件药并烧为灰,细研。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腹痛不止。当归丸方
当归(锉,微炒,半两) 黄连(去须,微炒) 龙骨 人参(去芦头) 鹿角(灰) 豆豉(炒微焦。各一分)
没石子(微煨,二枚)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粥饮研下十丸。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瘦弱腹痛,不欲饮食。词黎勒丸方
诃黎勒(煨,用皮) 地榆(微炙,锉) 赤石脂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黄连(去须,炒,三分) 吴茱萸(汤浸五遍,焙干,微炒,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鹿角丸方
鹿角(屑) 芜荑仁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锉,微炒。各一分) 赤石脂 黄连(去须,锉,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努咽肠头出。蚺蛇胆丸方
蚺蛇胆(一分) 乌梅肉(微炒,七枚) 芜荑(微炒) 黄连(去须,锉,微炒。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香连丸方
木香 诃黎勒(煨,用皮。各半两) 黄连(去须,微炒,三分) 肉豆蔻(去壳,二枚) 丁香(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每服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黄连(去须,微炒,一两) 莨菪子(水浮,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炒令黄黑色,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自死牛胆(一枚) 胡椒(五十粒)
上将胡椒内入牛胆中,寅日于堂屋后檐从东第七 悬之,至四十九日取,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黄丹 黄连(去须) 白芜荑(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为一块,用炭火 令烟尽,候冷细研,以软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川乌头(炮裂,去皮脐,一两) 香墨(半挺)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醋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二宜汤下二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痢不止,腹痛,心神烦闷。犀角散方
犀角(屑) 白术 黄连(去须,锉,微炒) 当归(锉,微炒) 地榆(锉。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痢,腹痛。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煨,用皮) 当归(锉,微炒) 黄连(去须,锉,微炒。以上各一两) 甘草(炙微赤,锉) 木香 干姜(炮裂,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痢不止石榴皮煎方
酸石榴皮(炙令焦,锉) 黄连(去须,锉,微炒) 赤石脂(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以水二升煎至五合,去滓,纳蜡一两。更煎三、五沸,不计时候,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乌梅散方
乌梅肉(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各五枚) 甘草(炙微赤,锉,三分)
上件药细锉,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放温服之。
《圣惠》又方
黄连(去须,锉,微炒,二两) 当归(锉,微炒) 乌梅肉(微炒。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七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诃黎勒(煨,用皮,二两) 地榆(炙微黄,锉,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博济方》治男子、女人一切酒食所伤,取积滞,行冷气。保安丸
巴豆(去皮。心后,一两,研细,纸裹去油了,入药内同研半两) 青橘(去白,切作片子,炒令转色,一两一分)
黄连(去毛,锉,炒令紫色) 蓬莪术(锉了,炒令黄色) 干姜(炮裂,切细,再炒少时。各一两)
上件四味同为细末,入前巴豆同研令匀,以米醋糊和为丸如麻子大,用朱砂为衣。常服白汤下二丸,大人三丸。霍乱吐泻,用煨生姜汤下五丸,小儿二丸。心气痛,醋汤下三丸。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五丸,小儿一丸至二丸。看儿大小加减与服。如疏转多即止服。
《灵苑》治诸疾及小儿赤白痢玉液丹方
白矾 黄丹 硝石(各一两) 砒霜(一分)
上四味并衮研如粉,入固济瓶子内,盖口。以五斤火 令通赤为度,取出细研,以粳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每服二丸至三丸,小儿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如泻血,用黄 汤下。血痢,用冷水下。白痢,用干姜汤下。
寸白虫,用芜荑汤下。水泻,米饮下。赤白带,茱萸汤下。心痛,用醋汤下。腰膝疼痛,用鹿角汤下。气痛,用橘皮汤下。
太医局不二丸治大人、小儿一切泻痢,无问冷热,赤白连绵不瘥,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宜服之。
砒霜(研,入瓷合,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冷取出,一两六钱) 白胶香(末,四钱)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七十个) 木鳖子(烧焦,十个) 黄蜡(一两三钱) 黄丹(炒,二两半) 朱砂(飞,研,半两)
乳香(研,六钱半) 杏仁(去皮尖,炒,研,七十个)
上合研匀,熔蜡和丸如黄米大,每钱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儿半丸。水泻,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并放冷服之,临卧服。忌热物一两时辰。
《谭氏殊圣》小儿水泻,赤白痢方。
罂粟壳(用白蜜于新瓦壳上焙令黄色) 肉豆蔻(用面裹,火内炮,令面黄色为度,不用面。各一两)
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
《婴孺》治百日儿患鱼脑杂赤白痢,腹痛多啼。干蓝汤方
干蓝(切,五合) 升麻 芍药(各四分) 盐豉(一合半) 薤白(四茎)
上以水三升煮六合,分三服。
《婴孺》治小儿下痢并冷热黄 汤方
黄 芎 干姜 人参 黄芩 当归 甘草(炙。各二分) 桂心(一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为二服。纳牛黄五大豆许,末入之。
《婴孺》治小儿赤白痢,经时不已。犀角丸方
犀角(炙令焦) 赤石脂(各五分) 黄连 白头翁(各六分) 茜草 枳壳 榉皮(各三分) 女萎 黄芩 龙骨(各四分) 黄柏 甘草(炙) 干蓝(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二、三岁服小豆大二十五丸,日再。量儿大小与服之。
《婴孺》治二百日儿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此方大良。
干姜 白术(各五分) 茯苓 甘草(炙。各四分) 附子(炮,三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为四服。此方徐王效方也,更检痢保中。亦有芒硝半合,牡丹三两去心,上以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滓纳芒硝为三服,此是《删繁方》。(《葛氏肘后》、《徐王效方》治热痢方同。《外台》治冷热痢亦同,却附子只用二分。)
钱乙白附子香连丸治肠胃气虚,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泻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 木香(各一分) 白附子(大,二个)
上为末,粟米饭丸绿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饮下,日夜各四、五服。
钱乙豆蔻香连丸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可用如圣。
黄连(炒,三分) 肉豆蔻 南木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粟米饭丸米粒大。每服米饮下十丸至三、二十丸,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婴童宝鉴》治赤白痢黑散子方
枣子(去核,五十个) 北矾(一两,作小块子,每一个枣子入一块矾,麻皮缠定,烧留性,冷后用)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水调下。赤者,更入好茶半钱。白者不用。
《婴童宝鉴》治小儿赤白痢宣连丸方
宣连(为末,用鸡清搜作饼子,炙令黄,一两) 木香(茱萸炒令黄,一分)
上件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饭饮吞下十丸。
《婴童宝鉴》治小儿赤白痢,疼痛。乳香丸方
乳香 朱砂 砒霜(各末一钱匕) 巴豆(二七个) 蜡(熔煮巴豆令黑,去豆入药,半两)
上件同和,热搜令匀,候冷旋丸如萝卜子大。每服一丸,白者,干姜汤下。赤者,甘草汤下。
《聚宝方》香萸丸治赤白痢。
黄连 茱萸(各三分) 诃子皮(八个) 木香(一分)
上四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白痢,艾汤下。赤痢,陈皮汤下。三服见效。小儿,丸粟米大,下七丸至十丸。
《三十六种》治赤白痢黄连木香丸方
黄连(炮,紫色) 木香(炒。各一分) 诃子(炮,一个)
上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粥饮下十丸。
《惠眼观证》阿胶散治赤白痢方。
阿胶(蚌粉炒泡起住) 宣连 木香 肉豆蔻仁 诃子肉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石榴皮 朱砂 白矾(飞过。
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饭饮调下。
《刘氏家传》治小儿便赤白痢,日夜无度,腹痛不思饮食。大效如圣散方
御米壳 阿胶(麸炒) 绵黄 (炙) 人参 甘草(半炙半生)
上为锉散。每服一大钱,水五分盏,煎三分,去滓温服。
《张氏家传》如圣散治下痢,或赤或白,不以久新,一服取效。男子、妇人、小儿悉皆治之。
罂粟壳(一两,赤痢蜜炙一半,白痢干炙一半) 陈橘皮(赤痢炙一半,白痢焙一半,半两) 甘草(赤痢炙一半,白痢焙一半,二钱半)
如下痢赤白,二药相合而服。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先放药于盏内,用百沸汤浸之,急用一盏盖合,勿令透气,等少时药微温,将清者服。候一两刻,再用百沸汤浸前滓,根据前服一次,不拘时候。服药毕。忌一切生冷,可吃粥五、七日为妙。
《张氏家传》软红丸治伤寒结胸,烦躁吐逆,不省人事及泄痢日无度数;小儿五疳八痢,羸瘦焦黄,赤白痢。
此药能取虚中积,不动脏腑,性极平善。老人、小儿及久病积毒,转取不效,肌肤困弱等。宋学士方。
乳香(研) 砂(飞) 轻粉 黄丹(飞) 粉霜(各一两) 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十一个)
上再研匀细,以黄蜡半两熬汁,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常服三丸至五丸,乳香汤下。
《张氏家传》治一切酒食所伤,心腹大痛,呕逆恶心,全不思饮食,暑月伤生冷果木;兼磨去远年、近日积块,并治赤白痢。小丁香丸方
丁香 肉豆蔻 五灵脂(与众药同研方可用。各一两) 黑豆(不去皮,磨成极细末,十两) 巴豆(长针穿,灯上烧八、九分熟,存性,罐子内煨,教烟绝,研细,竹纸出尽油,秤一两)
上件为细末,沸汤调豆末一半和药,入臼内捣尤佳,丸如黄米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量大人、小儿加减常服,熟水下。伏暑伤冷,用桃枝汤下积滞,临卧十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各忌热物少时。
《庄氏家传》小儿赤白痢姜橘散方
干姜(末) 青橘皮(末) 好蜡茶(末。各等分)
上为细末,匀。每服一钱,米饮下,不计时候。
《庄氏家传》治小儿、大人感阴冷、伏热泻痢。紫金散方
黄连(一两,锉如茱萸细,用茱萸一两同炒,令紫黑色,去茱萸不用)
上为末,猪胆为丸,大小任便。未断乳小儿可粟米大十丸,加至二十丸,米饮下。或大人伏暑冲热,即茱萸倍之为末,而用米饮调下。或小儿大假泻,亦倍茱萸。此以意观冷热增减茱萸也。常服大消疳积,当为丸服。遇急病散服。
《孔氏家传》治赤白下痢、骨立者方。
上用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饧,绞滤,空腹服。
《吉氏家传》治水泻、赤白痢。茴香散方
茴香 橘皮(炒) 陈紫苏(各半钱) 良姜 甘草 石榴皮(去白。各一分)
上焙末,米饮调下半钱。
《吉氏家传》赤白痢方。
上用杨梅 为末,白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赤白痢香连丸方
黄连 木香 诃子皮(各一两) 豆蔻(二个) 子芩(半两)
上末,蜜丸绿豆大。空心,煎醋浆汤下。大人十丸,小儿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姜蜜汤下。
《吉氏家传》治诸般痢及赤白疳痢等疾方。
黄连 黄柏(好者炙。各半两) 桃白皮(一分) 胡粉(熬,一两) 母丁香(三个)
上细末。每服二钱,小儿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香连丸治小儿赤白痢,腹中气痛,羸弱不思食方。
木香 宣连 胡黄连(各一分)
上为细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饭饮吞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赤白痢方。
杏仁(去皮尖) 巴豆(去油。各七个) 百草霜(细研) 黄丹 黄蜡(各一钱)
上件为末,用熔黄蜡丸。大人、小儿随年服。赤痢艾汤下。白痢甘草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乳香丸治小儿赤白痢不止,腹痛,不思食,及水泻方。
乳香(一钱) 羊粪(二十粒) 巴豆 杏仁 缩砂(各二十一粒) 五倍子(二钱)
上同入一罐子内,炭火烧过为末,酒蜡为丸。每服十丸,用白姜甘草汤下。水泻冷水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平胃散治大人、小儿水泻,胃气虚弱,饮食减,可传成赤白痢,羸瘦,时复腹痛不可忍方。
丁皮(炒,五钱半)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三钱半) 白姜(炮,一分) 肉桂(不见火,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沸汤入盐点,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王 传银珠丸治小儿、大人赤白痢,里急后重,腹痛,服诸药不瘥。此药孕妇亦可服。
海附子(捶碎,研,两个) 密陀僧(研) 定粉(研。各一两) 罂粟子(御米是,锉、焙、碾、罗,十个)
上四味为细末,糯米粽子角七个,研烂如膏,和为丸。大人服豌豆大,小儿服黍米大,煎苏木汤吞下两丸,不拘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赤龙丹治冷热痢方。
大宣连(用巴豆同炒过,焦香为度) 吴茱萸(炒过,去梗叶。各一两)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白姜汤下。水泻痢陈米饮下。
《圣惠》灸法∶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者,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白脓痢第六
《婴童宝鉴》论小儿肠寒,即下白脓,腹痛。
《颅囟经》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方。
青木香(一分) 黄连(半两)
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不宜多服,忌生冷。《圣惠》收治冷热痢,二物等分。
《葛氏肘后》鸡子饼疗小儿秋夏暴冷热,腹胀,乍寒乍热,白带下方。
上用鸡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绢筛,合鸡子黄白共捣、研,调熬令熟,如常鸡子饼。儿年一岁,一食半饼,日再不过二饼即瘥。儿大倍作丸,羸弱不堪与药,宜与此饼。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儿纯脓白痢,其效如神。脂附丸方
大附子(一枚)
上先用猪膏掳成油半盏许,蘸前件附子令裂,捞出放冷,削去皮脐,碾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大人如梧子大,小儿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饮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白脓冷痢,脐下绞痛方。
诃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上件并为末,以粳米饭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疳痢多有白脓,腹内 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龙骨 赤石脂(各半两) 密陀僧 黄丹 胡粉(炒) 乌贼鱼骨(烧灰) 赤芍药(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一日三服。
纯血痢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痢如膏血候∶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痢如膏血也。
《圣惠》∶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热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
《仙人水鉴》小儿血痢方。
甘草(炙,一寸) 大腹(一个) 人参 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白石脂(各一分)
上并捣为散,浆水二合煎取一合,米一钱匕服之,立验。
《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毒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外台》∶《广济》又方
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台》∶《广济》又疗下鲜血方。
上用栀子仁烧灰末,水和一钱匕服。量其大小,加减服之
《外台》∶《古今录验》痢下落血,疗小儿痢。犀角榉皮煎方
梁州榉皮(二十分,炙,切) 犀角(十二分,屑)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蛊毒、血痢。荷汤
荷根 犀角(屑) 地榆 桔梗(各二分)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方。
地榆 黄柏 黄连 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陈藏器小儿寒热丹毒,中恶注忤,痢血方。
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
《食医心鉴》治小儿血痢方。
上取生马齿苋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饮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蔓菁根 吴蓝(各一两) 白头翁(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体热心烦,腹痛口干,不欲饮食,四肢羸瘦。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地榆(微炙,锉) 吴蓝 黄连(去须,微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茜根(锉。各半两) 亦石脂(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不止,肌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茜根散方
茜根(锉,一两) 地榆(微炙,锉) 马蔺子(微炒)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黄芩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黄芩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艾叶(微炒,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三寸,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血痢不止没石子散方
没石子(微煨) 肉豆蔻(去壳。各一枚) 樗根(锉,三分) 茜根(锉,半两) 茶末(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锉) 黄柏(去粗皮,微炙,锉。各一两半) 马蔺子(微炒,半两) 茜根(锉,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身体壮热。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地脉草(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婴孺》亦收治蛊痢。
《圣惠》又方
乱发(灰) 鹿角(屑,炒令微焦。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件药同研细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腹肚 痛方。
上用益母草半两,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用露蜂房烧灰,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乳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血痢不瘥马齿菜汁粥方
马齿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盏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调,食前服之。
《婴孺》治小儿血痢方。
薤白(三两) 盐豉(绵包,三合) 栀子(七个) 黄连(一两)
上以水四升,煮及一升二合,分温三服。或服三、二合,时时与之,或为三、四服,如六、七里久再进。
若下鲜血,取栀子仁烧灰末之,和水服如胡桃仁大,频服三、四服瘥止。
《婴孺》治小儿痢如膏血藜芦散方
藜芦(炙,三铢) 巴豆(去皮,炒,十四个) 乱发(一鸡子大烧灰) 干姜(五块子) 蜀椒(三合汁) 盐豉(半升,炒)
上为末。每二分匕与儿服,不能服,当哺之。
张涣水蓼丹治血痢疳瘦方。
蛇蜕皮(烧灰) 鸡头壳(烧灰存性。各一两) 胡黄连 水蓼(各半两)
以上各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半两) 真芦荟 牛黄 粉霜(各细研。一分)
上件都拌匀,再研细,软饭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张涣治热乘于血,渗入肠胃,其病则赤。黄连丹方
黄连(去须,二两) 当归(洗,焙干,一两) 白头翁 蔓菁根(汤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七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茜根汤治血痢不瘥方。
茜根(锉) 地榆(锉) 黄连(去须) 赤石脂 阿胶(炙熟。各一两) 甘草(炙) 黄柏(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浓肠丹治血痢肠虚方。
黄连(去须) 川楝子(各一两) 木香 阿胶(炙) 吴茱萸(微炒)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圣效散治血痢久不瘥方。
赤石脂(烧赤) 白龙骨 阿胶(炙。各一两) 诃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粟米饮调下,食前。
张涣必效丹治血痢频并方。
川黄连(去须,二两) 大枣(半升) 干姜(一两) 白矾(半两)
上件药瓦器盛,盐泥固济,留一窍子,以木炭火烧,烟息为度,取出,捣罗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钱乙附方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大者加丸数。
《惠眼观证》鳖甲散治血痢方。
鳖甲(醋炙去裙 ) 枳壳(麸炒,去穣) 诃子肉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惠眼观证》地槐散治血痢及大肠血下方。
地龙(去土) 甘草(炙。各一分) 槐花(炒,二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治血痢方。
甘草(一寸,炙) 大腹皮(一个) 白石脂 黄盐(各一分)
上为细末。用浆水调下一钱。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方。
上用宣连为末,以鸡子搜作饼子,炭火 令通赤,便盖着勿令泄气,候冷细研。空心米饮下半钱,大人一钱,以意加减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方。
上只用熟水调下好郁金末半钱。
《吉氏家传》又方
马牙硝 蚌粉(各少许)
上末,用蜜为膏,井华水化少许。
《吉氏家传》地榆散治小儿血痢,日久不瘥方。
地榆(一分,炒) 诃子(五个,炮去皮) 陈槐花 黄连(各一钱。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陈米饮下。
《吉氏家传》龙骨饮子治小儿血痢及身上生痈疖,面赤壮热方。
龙骨根草(半两,一名鬼箭根,又名茅枳根) 甘草节 当归 芍药 大黄(蒸) 连翘 栝萎根 山慈菇(以上各一分)
上为细末,不用罗。每服三大钱,水二盏煎取一小盏,去滓,作饮子服。
《朱氏家传》治血痢方。
诃子(煨,用皮) 栀子(炮。等分)
上件为末,空心,以粥饮调下半钱。大人一钱至二钱。
脓血相杂痢第八
(重下痢附)
《巢氏病源》小儿赤白滞下候∶小儿体本挟热,忽为寒所折,气血不调,大肠虚者则冷热俱乘之。热搏血渗肠间,其痢则赤。冷搏肠津液凝,则痢白。冷热相交,血滞相杂,肠虚者泄,故为赤白滞下也。
《巢氏病源》小儿重下痢候∶重下痢者,由是赤白滞下痢。而挟热多者,热结肛门,痢不时下而久KT 气,谓之重下痢也。
《圣惠》∶夫小儿脓血痢者,由热毒在脏,血得热则流溢,渗入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腹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
《葛氏肘后》小儿毒下及赤滞,下如鱼脑。白头翁丸方
白头翁(三分) 黄连(六分,研) 石榴皮(三分,有毒除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上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儿生四十日以五合,为三服。大者则加药。
《葛氏肘后》乳母方。
扁豆茎(一升,炙令干,乃切之) 人参(三两)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大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与乳母食之良。常遍盖覆乳,勿冷,佳。又法∶乳母常食粥,仍欲乳儿,先捻去少许即当,佳。
《葛氏肘后》∶《近效》方疗小儿三岁即患痢,初患脓少血多,四日脓多血少,日夜四十余行,朱子丸方服即效。
生地黄(汁,五小合) 羊肾脂(一小合)
上先温肾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须禁食,并有乳母方在卷内。
《千金》黄柏汤治小儿夏月伤暴寒,寒折大热,热入胃,下赤白滞如鱼脑,壮热头疼,身热手足烦。此太阳之气外伤于寒,使热气便入胃也,服此方良。若误以利药下之,或以温脾汤下之,则热剧。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者;或下之不瘥,后以涩热药断之,下既不取,倍增壮热者,服之既效。或者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如腹中,下血如鱼脑者,服之良方。
黄柏 黄连 白头翁(一作白蔹) 升麻 当归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炙。各二分) 犀角 艾叶(各一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百日儿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余日至期岁,一服三合半。
《千金》治中结肠丸断冷滞,下赤白青色如鱼脑,脱肛出,积日腹痛,经时不断者方。
赤石脂(五分) 吴茱萸(三分)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 浓朴 白术(炮) 木兰皮 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石榴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二岁儿服五丸,三岁以上服十丸,十岁以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许便瘥。积下者尽一剂更合之。
《千金》治小儿赤白滞下方。
薤白(一把) 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柏叶 麻子(末。各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沸。百日儿每服三合。
《千金》又方
上捣石榴汁服之。
《千金》又方
乱发(灰) 鹿角(灰。等分)
上二味,三岁儿以水和服三钱匕,日三。
《千金》又方
上用牛角 灰水和服三方寸匕。
《千金》又方
上用烧蜂房灰水和服之。
《千金》治小儿赤白痢方
生地黄汁 白 荷根汁(各五合)
上二味微火上煎一沸服之。
《千金》又方
上单服生地黄汁一合。
《千金》又方
上用五月五日虾蟆灰饮服半钱匕。
《圣惠》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腹痛。吴蓝散方
吴蓝 川升麻 赤芍药 龙骨(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困重。樗根皮散方
臭樗根皮(一分,锉,炒微黄)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黄连(去须,微炒) 芜荑(微炒) 赤芍药(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三十粒,葱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脓血痢,每日三、二十行。立效方
枣(四颗,肥干者) 栀子仁(四枚) 干姜(一分)
上件药同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脓血痢,多时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饮食。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 地榆(微炙,锉)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微炒) 子芩黄柏(微炙,锉) 赤芍药 芜荑(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一茎、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脓血痢不瘥,渐加瘦弱。鸡屎矾丸方
鸡屎矾(烧灰) 龙骨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胡粉(一分,炒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煎酽醋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浆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灵砂丹治腑脏怯弱,内有积滞,脐腹撮痛,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肠鸣腹胀,米谷不化,少气困倦,不思饮食,或发寒热,渐向羸瘦方。
信州砒霜 硝石(与砒,处细研,入瓷罐子内用锻石盖口,以炭烧半日,取出火毒) 粉霜 腻粉(各半两。研)
枯矾 黄丹(各一两半。研) 朱砂(飞,研,一两) 桂府 滑石 乳香(研。各一分)
上件药研细为末,用蒸饼二两四钱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粟米饮下。未愈,加丸数再服。小儿可服一丸至两丸。随儿大小,临时增减服之。
《养生必用》治热痢下重,脓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老人、产妇、虚劳人、小儿并宜服黄连阿胶丸方。
黄连(去须,一两半) 白茯苓 白芍 阿胶(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别杵为细末。以上各半两)
上三物为细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胶得所,和匀,入臼杵万下,众手丸如绿豆大。每服自二十丸为始,止于五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二、三,以知为度。未知加药更丸一等如黄米大,与小儿服。
《婴孺》治肠 水脓血白石脂散方
白石脂(二分,烧赤) 桂心(一分)
上为末,百日儿方三分匕,着乳头哺。
《婴孺》治肠 下脓血燔发散方
白石脂(一分) 发(烧) 甘草(炙。各二分)
上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婴孺》治少小痢不止,或赤白滞下。结肠丸方
当归 干姜(各三两) 乌头(半两) 女萎 黄连 桂心 鸡骨 云实 附子(炮。各二两)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一岁儿二丸,先食服,日再。禁不得热者,少饮冷水。
《婴孺》治小儿诸注下,及脓血寒热不绝。蜡蜜丸方
盐豉(八十粒,炒香) 巴豆(十四粒,去皮心、膜,出油) 大豆(一鸡子大,炒) 黄连(三方寸) 芫花(一方寸) 硝石(一方寸) 白蜡(一鸡子黄大)
上为末,研合,炼蜡丸之。四十日儿,服黍大一丸。一百日儿,二丸。二百日,麻子大二丸。一岁,胡豆大一丸,日进一服。肠中病下,日中药力尽,至暮不止者,复服一丸。夜半病下,鸡鸣药力尽不止者,明早复服一丸。谓下赤白也,极者不过三服。大人下病,如大豆三丸。
张涣建胃丹治泄利兼脓血,日渐羸瘦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白矾(一分,枯,令汁尽) 乌梅肉(炒) 龙骨 白石脂 神曲(炒) 干姜(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治冷热相交,赤白相杂脓血。青橘丹方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当归(汤洗,焙) 黄连 干姜(各一两) 浓朴(生姜制) 肉豆蔻(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王氏手集》赤石脂丸治冷热不调,痢下脓血频数无度,肠胃虚弱,烦渴多睡,腹痛后重,身体壮热,不思乳食方。
赤石脂 干姜
上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饮下,食前。
《王氏手集》诃梨勒丸治冷热相搏,时发腹痛,下痢青黄,乳食不化,腹胁胀满,及下痢脓血方。
诃梨勒(去核,一分) 青皮 姜黄(各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王兑传通神丸治小儿、大人痢疾,下脓血,里急腰重,脐腹疼痛方。
没药 五灵脂 乳香(各研细,炒。一钱)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压出油)
上四味同研令细匀,滴水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粒,生木瓜研水下,不拘时候。
《千金》灸法∶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小儿减之。穴在侠脐两边相去各一寸(《翼》云∶相去一寸)。
五色痢第九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下痢,肠虚胃冷,或毒瓦斯蕴积。其大肠虚者则变血痢,其痢状血色,蕴瘀如鸡鸭肝,随痢下是也。宜服 汤丸。(方见本门。)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五色痢歌∶
五色之痢最多端,见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多食积在脾间。白色冷虚肠胃患,赤为积热最难安。鸡肝隐积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肤搐胸高兼露齿,脸红筋出每居前。急安脏腑和汤散,医者留心按古贤。
又歌曰∶
五色之痢莫言奇,四岁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因食积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肾病,白多残害是脾为。三七以前无变动,休令多睡饮餐迟。
此疾且须和五脏,补荣卫方,渐渐安愈。如目肿不进饮食,只与调胃散补之(方见积热门中)。
翰林待诏杨大邺小儿五色痢候歌∶
痢色原因有五般,治患先须仔细看。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多有毒在脾间。赤色还知心肾病,白多应是肺家寒。二七以前无变动,莫交绝食命倾残。
此候须是安和五脏,调其荣卫,始得安然。如目肿不吃食,乃恶候也。先调荣卫,后随形候用药,勿令瘥误,切须用意,况十中不得三、五再生。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泻痢,五色脓血如烂鱼肠,并无大便,只是脓血,肠中搅痛。汤丸方
粉霜 轻粉 砂(各秤一钱) 朱砂(炒,一钱匕) 白丁香(匙炒四钱) 乳香(秤半钱,别研) 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出油)
上为末,蒸枣肉丸。每服婴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岁如大麻子大。四、五岁亦如麻子大,并旋HT 成丸,煎汤吞下,一日二服,间调胃气药与之。
《三十六种》内治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方。
地榆 白茯苓 黄柏(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张氏家传》治小儿赤白,或五色积痢。三霜丸方
巴豆(去皮,拣选白色肥好者秤三钱,研细,先用白绢包三、二十重,次用白纸外面包定,大石压令油尽,秤取二钱,轻者为用) 真轻粉(名水银粉,又名腻粉) 粉霜(各秤一钱)
上三味同研匀极细,别取好黄蜡三钱,调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净,再溶,入药和之。如有煮酒蜡,亦堪用,和成剂,油单内盛。如服食旋丸如小绿豆大。三岁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温熟水下。此方西京龙门山文太师药寮内真珠泉南壁石上刻。量儿子大小加减服之。
《吉氏家传》治五色痢,兼渴不止方。
茯苓 宣连 黄柏(各等分)
上件取黄柏末,以浆水如面糊良久,和前二味为丸如绿豆大。三岁,米饮下七丸。杀疳,熟水下五丸。
《吉氏家传》治五色痢至圣丸方
浓朴(去皮,姜制) 黄柏(略去皮,以鸡子白涂,炙黄熟,如干再上) 当归(酒浸一宿)
上三味等分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细丸,浓朴汤下。每服四十丸加减。
长沙医者郑愈传 治疳痢,五色痢。定粉散方
定粉 龙骨 黄丹( 过。各二钱) 诃子(三个, 熟取肉)
上为末,每服半钱,粥饮下。三岁以上半钱。
休息痢第十
《葛氏肘后》治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疗之方。
上取龙骨,炙令黄焦,捣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葛氏肘后》又方
上用龙骨四两,捣如小豆大。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饼子治一切块癖积滞,气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方。
细墨(半两,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蒙石 大戟 干漆(炒) 五灵脂 荆三棱 蓬莪术 密陀僧 陈橘皮(去白) 牡蛎(烧。各半两) 巴豆(一两,去皮,用湿纸三处裹烧,纸焦止) 大干枣(十四个,去核烧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虫(去翅、足) 斑蝥(同上。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捻作饼子。记以所伤物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宜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玉命丹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饼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缅等。
蛊痢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儿蛊毒痢候∶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小儿解脱,为其所伤。邪与血气相搏,入于肠胃,毒瓦斯蕴积,值大肠虚者,则变痢血。其痢状血色,蕴瘀如鸡鸭肝片,随利下。此是毒瓦斯盛热,食于入脏,状如中蛊,故谓之蛊毒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脾毒痢候歌∶
脾间有毒号纯阳,本为医人热药伤。致使大肠多结涩,多饶滴血在枯肠。如风腹闭难开眼,身热头温脚转凉。舌赤胸高为此候,多啼喘急细消详。(四十八候云∶更如狂。)
先须解热并开胃,便是明医用药良。此脾受热积失治,伏毒治当以凉脾,次去其积。若胸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啼急则不治也。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吉氏方同。金华散方见实热门中。)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脾毒痢歌一同。后云∶此候脏腑有积,或痢赤,不宜热药,宜用开胃散 (方见赤痢门中)
兼利药,量虚实,微取大抵当宣转。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风毒痢歌∶
八痢之中风转难,形如青草汁多般。毒风豆汁添邪热,胃败鸡肝片片全。加赤不须先下积,闭眸食绝不堪看。若归白痢还须下,脏腑频温得本源。
《千金》治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号蛊毒痢方(此方乃人以谓八物茜根汤者。)
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两) 桔梗 黄柏 黄芩(各二两) 地榆 白 荷(各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蛊痢血用之。小儿分减服。
《千金》治小儿蛊毒痢方。
上用蓝青汁一升二合分为四服。
《图经》治蛊痢方。
侧柏叶(焙干为末) 川大黄(等分)
上二味同煎为汁服之,以疗男子、妇人、小儿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所谓蛊痢者,治之有殊效。
又能杀五脏蛊。
《子母秘录》小儿蛊毒痢方。
上用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千金》收治脓血痢。)
《圣惠》治小儿蛊毒痢不止,身体壮热烦闷。荷散方
白 荷根 川升麻(各一两) 败鼓皮(一分,烧黄焦) 甘草(炙微赤,锉) 干蓝叶(各半两) 赤芍药 犀角屑(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二、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蛊毒痢血,体瘦。黄连散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败鼓皮(炙令黄焦) 白头翁 甘草(炙微赤,锉) 蓝青(各半两) 犀角(屑) 白荷根 黄芩 茜根(锉。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蛊毒血痢发盛,心神烦闷,腹胀,不欲饮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 白 荷根 地榆(微炙,锉) 桔梗(去芦头) 苏木(锉。各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蛊毒痢荷根汤方
白 荷根(八分) 犀角 谷皮(四寸,炙) 升麻(十分) 甘草(四分,炙) 蓝青(一升) 豉(三合) 芍药(七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三服。
《婴孺》治小儿谷痢挟毒,犀角煎方
地脉草 黄连 葳蕤(各十二分) 黄柏 竹茹 茜草(各八分) 蜜(一升) 人参(六分) 牡蛎(十分) 梁州榉皮(十四分) 干蓝(四分) 犀角(屑) 甘草(各五分)
上切,以水一斗煮及二升半,绞去滓,下蜜,火上煎,余二升。三岁一合。三、四岁一合半,日二夜一。量与之。
张涣谨按∶小儿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入于肠间,其痢状如鸡鸭肝片,随痢而下,乃名蛊毒痢。及肛门脱出,宜白头翁散祛毒止痢方。
白头翁 黄连(去须,微炒) 茜根(锉,焙干) 苏枋木 故旧豉皮(炙令黄焦。各一两) 犀角(屑) 地榆(炙,锉。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六分,去滓服。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张涣地榆丹消毒止痢方。
地榆(炙,锉) 黄连 干蓝叶 川升麻(各一两) 川楝子 苦楝根(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软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四十八候》治毒痢宣连丸方
宣连(一钱,作散,用鸡子清和作饼,于瓦上烧干,再为末) 肉豆蔻(一个,去心脐,内入乳香,不拘多少,纸裹,火煨黄色) 朱砂 木香(各半钱) 杏仁(七粒,和皮烧) 巴豆(四粒,烧七粒亦得)
上为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陈米饮下七粒。赤痢,槐花汤下。
《宝童方》治脏毒痢,为吃诸药不愈者。
槐花(半两,炒) 白矾(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陈米饮下。
《孔氏家传》治蛊短剧方。
上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一方可入地榆、臭椿根同服。
脱肛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儿脱肛候∶脱肛者,肛门脱出也。肛门大肠之候,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因气,故肛门脱出,谓之脱肛也。
《圣惠》∶夫小儿痢脱肛者,皆因久痢,大肠虚冷所谓也。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伤于寒,痢而用力,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因谓之脱肛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脱为泻痢久不瘥,冷极肚肠滑。
《玉诀》小儿泻血、脱肛候歌∶
脱肛泻血本因伤,冷热攻脾损大肠。消渴口疮添上热,气虚浮肿面青黄。
此患先调胃气,后下虚积,次和脏腑即安。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翻花脱肛候歌∶
本为医人下药凉,致令冷气入回肠。鼻头(一云鼻根)只见多青脉,唇白相兼更齿旁(一云根黄)。初患百朝常此候,若经年月脸生光。眉红好哭唇干燥,形候分明要审详。
只当温大肠、止渴、调气则愈,慎不可食冷药也。
《颅囟经》治孩子脱肛方。
上用苦葫芦一个,并子细捣,时时水调服之。切忌动风之物。如泻血用栝蒌一个,慢火烧令熟,细研为末,熟水下一钱。
《颅囟经》又方∶
大黄(二两) 木贼草(一分,炙) 白矾(半两,烧灰)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下半钱。
《葛氏肘后》卒脱肛方。
上烧蜘蛛为灰,敷肛上。
《千金》鳖头丸治小儿积冷久不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鳖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小 皮(一枚,炙令焦) 桂心(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久痢脱肛方。
鳖头(一枚,炙焦) 东壁土 五色龙骨(各五分) 卷柏(四分)
上四味捣散,以粉敷之,按内之即瘥。
《外台》∶《古今录验》又方
上取铁精粉敷内之瘥。
姚和众治小儿因痢脱肛方∶
连翘(不以多少,先用水洗去土)
上为细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末时时干敷脱肛上,立瘥。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脱肛不收方。
卷柏(二钱) 鳖(一枚,火 ) 白矾(一钱,火 )
上件为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涂脱肛上,立瘥。
《千金》灸法;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
《千金》又灸尾翠骨三壮。
《千金》又灸脐中,随年壮。
《圣惠》灸法∶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摄痛不可忍者,灸百食一穴三壮,在头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麦大。
《圣惠》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
《万全方》灸法∶治小儿脱肛泻血,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