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二门
幼幼新书
凡十二门
作者:南宋·刘昉  |  字数:30198  |  更新时间:2023-01-01 21:06:17

  吐逆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呕吐逆候∶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乳母 遽以乳饮之,其气尚逆,乳不得下,停滞胸膈则胸满气急,令儿呕逆变吐。又乳母将息取冷,冷气入乳,乳变坏,不捏除之,仍以饮儿,冷入儿腹,与胃气相逆,则腹胀痛,气息喘急,亦令呕吐。又解脱换易衣裳及洗浴露儿身体,不避风冷,风冷因客肤腠,搏血气则热,入于胃则腹胀痛而呕逆吐也。凡如此风冷变坏之乳,非直令呕吐,胃虚入于大肠则为利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吐奶说∶小儿吐奶有数般,或者风疾所致,则其吐不可安也。吐奶更夹痰,才吐却即风生。若止吐后,其风无止处,更入外风则潮,热闭胃管,后变惊风。胃主四肢,被痰涎闭却即搐;心主神,被外邪所干即惊;神不定,故变惊风也。故止住吐即惊风发,手足搐搦,口眼翻张,头项强举。虽多服名药,亦不能救疗耳。

  小儿吐奶,鼻青,客风伤肺。客风者,则是外风也。鼻青是肺之外应也。夜间烦躁者,是肺气逆而为之也。身上发热者,肺主身之皮毛,外邪所伤,故乃发热。宜下伤寒药,后平胃气耳。

  小儿吐奶,唇黑多哭是伤脾, 夹痰也。唇是脾之外应,被食所伤故黑。其夹痰者,脾能生涎,故痰冲胃而吐奶食。

  小儿吐奶身热,其奶成片子者,是胃有热,积久即生风也。其人必四肢生疮,多渴面黄是也。

  小儿吐奶不化,夹清水是胃冷。其人必面青唇白是也,宜暖胃止之。

  小儿吐奶,早晚发热则是惊,吐而不睡是也,宜与调惊。

  汉东王先生《家宝》∶乳食不化,腹急气逆病证,须进塌气丸二、三服下却胸膈(方见本门),却进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但生胃气药皆可以意与之。又乳母不忌口,吃生冷物,冷气入乳则乳变坏。又不捏除之,仍以此乳与儿吃,冷乳入腹与胃相逆,则腹胀、气急肚痛,或变为泻,亦根据前项药调理。如不退却,用羌活膏治之(方见本门。)

  钱乙∶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皆当下。

  《惠眼观证》∶凡生下无故吐乳,此因乳母冷热不调,啼中喂乳,致令胸膈气逆,旧乳不化,所以多吐。吐下奶瓣或带酸气,谓之奶积。急以牛黄丸疗之,(方见风热门中)。仍服匀气平胃汤药。若脾胃虚滑,吃食多吐,只以平胃丸(方见哕逆门中)夹芦荟丸服之。(方未见。)若至正、二月间,方以 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

  《小方脉》论小儿热盛,患急热而吐,更下热药,脾胃热而胃口闭,所以吐伤,水谷不通。凡下汤药、乳食只伏在管,胃口不开;脾伏,乳食上下不动。若下取药,胃口不开,只在胸膈不上不下,乃是结肠翻吐候也。

  歌曰∶得患初因是热伤,热极吐逆也寻常。医人不会看形候,又服热药怎生当。至今胃开并肠结,莫服冷药不须凉。若还更取儿当死,先须闭胃后通肠。

  《婴童宝鉴》小儿呕逆歌∶

  风冷吹双乳,乳坏气须凝。乳儿成呕吐,气喘腹膨 。解脱当风下,洗浴向檐楹。喘中还喂奶,气逆在胸停。皆成呕逆病,医者贵调停。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吐乳候歌∶

  吐乳从来胃气实,奶满胃中生吐逆。吐多遍身有风生,惊邪本是从斯得。吐定无过脑后温,吐出奶来无变色。先与定气后除惊,如此医流无费力。

  此候胃气实,其乳或气不定,或食交奶,或怒未息,或行房了便乳孩儿,使划时便吐。其奶吐出若不变色无害。若色青黄,或如水之状,或其中有虫者,治须凉膈,以温物暖其脑后,避恶风吹其风府也。既生其气,又凉其上焦,即止也。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玉露散(方见本门。《吉氏家传方》同。)

  《形证论》四十八候吐乳歌一同。后云∶此候青色者是惊,黄色者是风热,有涎者是惊奶,乳解者是伤奶,成块者是胃冷,临时辨别用药。

  《本草》主小儿饮乳后吐逆,入腹亦出方。

  上用破芦节中取虫二枚,煮汁饮之。虫如小蚕。

  《本草》主小儿吐乳方。

  上用仙人杖,水煮服之。

  《千金》治小儿吐乳,补虚羸止渴方

  上以牛乳入生姜、葱白煎量服。

  《仙人水鉴》小儿吐,累医不瘥方。

  水精(一分) 当门子(三枚) 胡黄连(三分) 干蝎(一枚,以火烧之,切令黑角)

  代赭 金箔(各二分) 黄盐(四分。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上和药同研令细匀,于中夜取蟾酥为丸,如黍米大,一丸至两丸,热水吞下,服之立瘥。

  《广利》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方。

  上用杉木皮以水煎服。(生广西,如桑株。)

  《经验后方》治小儿吐不定。

  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 甘草(一握,用湿纸裹,炮过)

  上同捣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立瘥。

  《图经》治小儿呕吐逆方。

  上取壁钱虫上钱幕二、七枚,煮汁饮之。虫似蜘蛛,作白幕如钱在暗壁间,此土人呼为壁茧。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止,心神烦闷,恶闻食气。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丁香 菖蒲(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烦渴。葛根散方

  葛根(锉) 人参(去芦头) 桑根白皮(锉)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各半两) 半夏(一分,汤浸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半枣大,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 木香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各一分) 麝香(半分,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同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藿香 丁香 代赭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烦,不纳乳食。丁香散方

  丁香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茅根(锉)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肉豆蔻丸方

  肉豆蔻(去壳) 木香 诃梨勒皮 朱砂(细研。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麝香(细研,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三、四岁儿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逆。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白术 干姜(炮制) 半夏(汤洗七遍,炒令黄) 桑根白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饮乳后吐不止。丁香丸方

  丁香(一分) 藿香(半两《颅囟经》用一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颅囟经》用二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研下三丸。《颅囟经》亦妆治孩子霍乱,吐泻、面色青、冷汗,或四肢冷。

  《圣惠》治小儿吐逆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 花桑叶 人参(去芦头) 白茅根(锉) 藿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九 卫生》五神散,治吐逆方同,纳花桑叶多一分。《孔氏家传》又以此方治霍乱。

  《圣惠》治小儿吐乳。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细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研入) 丁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人参汤研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乳。菖蒲丸方

  菖蒲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姜汤化破三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散方

  枇杷叶(拭去毛,微炙黄) 母丁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如吐者,乳头上涂一字,令儿咂便止。

  《圣惠》又方

  生地黄汁 人乳(各一合)

  上件药相和,煎三、五沸,徐徐与儿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乳,令乳母服此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生姜(切,焙干)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二服。服了良久,令儿饮乳,大效。

  《圣惠》治小儿吐奶方。

  雄黄 马牙硝(各一分) 壁鱼儿(五枚)

  上件药入瓷碗子内,研如泥,以乳汁半合调之,使药注子内。灌少许,把孩儿抬项,吐出黑血即定。

  《圣惠》治孩子吐奶方。

  上取田中地龙粪一两研末,空心以粥饮调下半钱,不过三、二服。

  《圣惠》治小儿吐乳黄色方。

  上多与驴乳吃,令大肠稍利,得利即毒瓦斯便散。

  《圣惠》又方

  上捣韭根汁,滴豇豆大入口中,瘥。

  《圣惠》又方

  上取新热马屎一块,绞汁半合,灌之效。

  《圣惠》治小儿百日内积痰在胸膈,吐乳方。

  上取书中白鱼七枚,烧灰细研,以乳汁调一字服之。

  《圣惠》又方

  上取故壁下鼠负虫七枚,炙令焦细研,以乳汁调半钱服。

  《灵苑》黑丸子退热定吐逆,兼治小儿食伤方。

  山茵陈 蜀升麻 常山(各半两) 芒硝(半分) 麻黄(去根节,用一两) 官桂(一分,去粗皮) 附子(一分,烧黑留心)

  上同为末,须重罗令极细,旋炒一大钱,入杏仁二粒,去皮尖,灯上烧黑存性。巴豆一粒,压去油,寒食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小儿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伤寒手脚心冷,冷茶清下,日三服。吐血、眼 血出者,生油、冷酒下。吐不止,茅根竹叶汤下。热攻泻血,蜜炒,生姜汤下。失音,竹沥酒下,不过十服声出。

  太医局苏合香丸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 癖,丁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方。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 薰陆香(别研) 龙脑(研。各一两) 朱砂(研,水飞) 白术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锉) 沉香 乌犀(镑屑) 荜拔 安息香(别为末,澄去砂石,用无灰酒一升熬成膏) 香附子(去皮) 诃黎勒(烧,取皮) 麝香(研。以上各二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太医局小丁香丸消积滞生冷、留饮宿食,止痰逆恶心、霍乱呕吐。治心腹胀满,胁肋刺痛,胸膈痞满,噎塞不通。常服顺脾胃,进饮食。又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丁香(三两) 肉豆蔻(三十个) 木香(一两半) 五灵脂(一十二两) 巴豆(去皮出油,二百一十个)

  上为细末,入巴豆令匀,面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生姜汤下,橘皮汤亦得,食后服。如霍乱吐逆,煎桃叶汤放冷下。小儿吐逆不定,三岁儿服三丸,五岁以下服四丸,用生姜桃叶汤下。

  太医局丁香散治小儿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方。

  丁香 藿香(去枝梗。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上件同杵,罗为散。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时时服,不计时候。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逆,下膈和胃。紫朴散方

  上用浓朴去粗皮,以生姜汁炙令香熟,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调下,温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上用干姜炭火烧及八分,研如粉。每服一字至半钱,以蜜汤放冷,调下立效。

  《婴孺》王子汤治小儿吐下不止方。

  赤石脂(九钱) 黄连 甘草(炙) 干姜(各六铢) 黄芩(二钱) 胶(一挺,如指大) 黄蜡(一弹子大)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纳蜡并胶令烊尽。为三服或四、五服,以意加减良。

  《婴孺》治小儿吐下后,内虚气奔上,饮食呕逆而烦方。

  浓朴(六分) 桂心(四分) 枳实(三个、炙) 生姜(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煎至一升一合,为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乳食不化,腹急气逆。塌气丸方

  巴豆(十片,是五个也) 胡椒(十粒) 丁香(十个) 青橘(十个,汤浸一宿,不去皮瓤,每个入巴豆半个,胡椒一粒,丁香一个,麻线缠结之)

  上用酽米醋一碗煮青橘,候醋干为度,取出,细切青橘,同诸药焙干为末,粟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岁五丸,五岁七丸,七岁十丸。饭饮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吐逆不止。羌活膏方

  羌活 独活(各去芦头) 人参 白茯苓 防风(蚕头者)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全蝎(炒) 水银(各一两) 硫黄(三钱,同上项水银研令青色,各不见水银星方可用)

  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旋与婴孩如黑豆大,二、三岁如龙眼核大,五、七岁如龙眼大,薄荷汤化下。

  钱乙香银丸治吐方。

  丁香 干葛(各一两) 半夏(汤浸十次,切、焙) 水银(各半两)

  上三味同为细末,将水银与药研匀,生姜汁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银汤下,无时。

  张涣养中汤方 养脾胃,治呕吐不止。

  大附子(炮裂,去皮尖脐,一枚) 沉香 木香(各半两) 人参(一两) 官桂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张涣香参汤方 消寒痰,治呕吐。

  藿香叶 人参 舶上丁香皮 丁香 白茯苓(各一两) 青橘皮(去白) 木香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万安丹方 治胃虚久吐。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 硫黄(末) 白术(炮为末。各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 附子(一枚,炮制去皮脐,别捣为细末)

  上件同拌匀,生姜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张涣菖阳散方 和心胃,治呕吐。

  菖蒲(一两,一寸九节者) 丁香 人参 木香 檀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自然汁少许同白汤调,放温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匀气汤方 宽中止呕吐。

  白术(三分) 人参 丁香 木香 甘草(炙) 青盐 浓朴(生姜制,炒香熟。各半两)

  上件慢火炒香熟为度,碾、罗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沸汤点服。

  张涣温膈汤方 匀气治呕逆。

  丁香 草豆蔻(去皮用)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青橘皮 槟榔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温汤调下。

  张涣香朴散方 调冷热,治呕吐

  丁香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白术汤方 治呕吐,滋津液。

  白术(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人参(去芦头) 桑根白皮(锉)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以上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香葛汤方 治呕吐后渴甚,津液燥少。

  藿香叶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丁香 干葛根(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次用麝香一钱细研,同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汤调,放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枇杷叶汤方 治呕吐烦渴。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丁香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紫苏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遗方藿香散治小儿脾胃不和,吐逆。

  藿香叶(半两) 人参 丁香 菖蒲(一寸九节者) 半夏(姜汁制。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服。

  张涣遗方银液乳香丸治小儿久吐不定。

  红牙大戟 半夏(二铢,用浆水煮软,切、焙,干秤) 乳香 贯众 粉霜(各一分) 朱砂 腻粉(各一钱) 水银(砂子,一皂皂大)

  上为细末研匀,用黄蜡熔丸和如绿豆大。每一岁二丸,二岁三丸。以上量大小加减丸数,研大麻仁水下。

  张涣遗方真朱丸治小儿久吐,诸药不效者,此方神验。

  水银(砂子) 轻粉(各一钱) 丁香(一分) 红牙大戟(一两半,浆水煮过) 乳香 五灵脂(末。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黄蜡九钱,重熔,入药末搅匀,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煎马齿苋汤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只吐不泻,腹中疼痛。玉露散方

  上以寒水石烧为末。每服半钱,姜水调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吐逆。人参散方

  人参(末,三分) 丁香(末,一分) 藿香(末)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和匀。每服一字半钱,饭饮下。

  《良方》治大人、小儿吐。紫粉丸

  针砂(醋浸一夜,辟去醋,便带醋炒,且候并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火烧通赤,取候冷再研极细)

  上件药用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便吃一盏许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决定。

  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极神异。然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可参用之。

  《良方》大人、小儿吐逆。软红丸

  辰砂 信砒(各半两强) 胭脂(一钱) 巴豆(七个,取霜)

  上熔蜡少许,油三、两滴和药为剂,以油单裹之,大小如绿豆大,小儿如芥子。浓煎槐花甘草汤,放温下一丸。忌热食半时久。此药疗人吐只一服止,尝与人一丸。偶两人病,分与两人服,两人皆愈。

  《九 卫生》藿香散疗小儿呕不定,虚风喘急方。

  藿香 白附子(等分)

  上同为细末,米饮调下一钱。

  《九 卫生》草金散疗小儿吐逆方。

  烂大栀子(三个) 草乌头(一个)

  上件同于小藏瓶内,用泥固济烧,烟尽取出,研细。每服一字,生姜汁调下。

  《聚宝方》香茅散治小儿吐乳。

  藿香 白茅根 丁香花蕊叶 人参(各一分)

  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加减服。

  《聚宝方》白饼子治小儿吐逆。

  白滑石 黄鹰条(各一钱) 半夏(一枚,炮) 蛤粉(半钱)

  上四味为细末,薄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捏为饼子。每服三饼,煎丁香汤下。新生儿,汤内研灌半饼。

  《三十六种》治吐乳。人参散方

  人参(半两) 藿香 丁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半盏,乳香少许,同煎至二分温服。

  《宝童方》治翻胃吐逆,腹内虚鸣。

  天台乌药(醋炙或炒) 半夏(各半两) 白姜(一分) 羊屎(十粒,羊腹内者)

  上件用文武火炒为末,熔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红酒下。

  《刘氏家传》醒脾散治小儿脾胃滞、吐食,一切慢惊、慢脾风,大能醒脾。如危困多睡,饭饮调下一字至半钱,止吐泻方。

  大天南星(一个,重三钱以上者)

  上件热汤烫七次,开脐入朱砂一块如黄豆大,薄纸湿裹。开地穴深四寸,方圆八寸,药仰安穴内,地上以黄泥饼盖,用泥固脐,用炭火二斤地上烧,候火尽冷后取,末之,入脑麝少许,金银薄荷汤下一字至半钱。

  《刘氏家传》小儿吐逆方。

  薄荷 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生藕汁二合,麦门冬饮二合,调半钱下。

  《刘氏家传》小儿翻胃吐逆方。

  上用硫黄研细,生姜汁入沙糖,调硫黄一大钱,下立止(大人亦治)。

  《刘氏家传》治小儿气胃不和,脏腑泄泻,不思乳食,或 奶呕逆。异攻散方

  藿香叶 白术(炒) 人参 白茯苓 陈皮(炒) 木香 肉豆蔻(面裹炮,去面不用。各等分) 甘草(炙)

  上为末。每服小半钱,紫苏饭饮调下。

  《刘氏家传》平胃丸治小儿一切吐不住,兼常服大壮胃气方

  马芹子 白僵蚕(去丝) 丁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此○大。煎陈橘皮汤化下。

  《庄氏家传》蝎梢丸镇惊、化痰、祛风,兼止嗽、定吐逆,除一切惊积方。

  蝎梢(炒) 半夏(汤洗七遍) 丁香(拣者炒) 朱砂 白附子(炮制。各一分)

  上件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姜汤下,不拘时候。

  《庄氏家传》治吐奶方。

  莲子心(七个) 丁香(三个) 人参(三寸)

  上细为末。以绵裹乳汁浸,令小儿吮吃妙。

  《庄氏家传》又方

  藿香(半两) 何首乌 白扁豆 甘草(炙) 糯米(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半钱,用水一小盏,入淡竹茹,煎至七分冷服,临卧空心。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奶方。

  上用生姜、橘皮等分煎汤,与乳母服。

  《孔氏家传》醒脾散治小儿因吐胃虚生风,胃气欲脱方。

  人参 天南星(等分,各碾)

  上为末。旋抄,每服二味各半钱,冬瓜子三、七粒,水一盏半煎两茶脚许,通口服,不计时候,以胃气生为度。大人亦可服,须倍煎之,以知为度。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不止方。

  上用香白芷为末。每服一字,煎茅根汤调下,淡甘草汤亦得。

  《王氏手集》香葛半夏散治痰逆呕吐,胸膈痞滞、烦渴胃瞀、壮热头痛方。

  藿香 干葛 牙硝 滑石(各三分) 半夏(半两) 甘草(炙,二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二片,木瓜少许,同煎四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王氏手集》治小儿久吐。玉壶丸方

  半夏 白面(各一两) 天南星(大者一个) 天麻(半两)

  上件为末,姜汁化柳胶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浆水煮四沸,服以煮浆水下。如无浆水,以柳枝三两茎煮之亦妙,后服太医局丁香散(方见本门。)

  《王氏手集》丁香膏治大人、小儿吐逆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硫黄(二分) 柿蒂(十个) 水银 木香(各一钱) 蜡茶 槐花(各半两)

  上先研水银、硫黄令匀,入在众药末内,炼蜜和成膏,以蜡纸裹。大人一杏核大,煎桑叶汤下,甚者三服。

  小儿量大小加减,一皂皂大,薄荷汤化下。

  《赵氏家传》治小儿吐逆不定,虚困生风。硫黄半夏丸方

  硫黄(一钱) 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 蝎梢 白附子(炮。各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生姜米饮下。

  《赵氏家传》不换金散治小儿吐逆方。

  片子姜黄 草龙胆(各一两) 干葛(一两半)

  上为细末。五岁以下小儿每服半钱,用重帛子裹药在内,以线扎定,放入甜水半盏中,用慢火煎存三分以来。温服。

  《吉氏家传》治吐奶腹胀方。

  代赭石 麝香 巴豆(各一分) 赤石脂 杏仁(各半两)

  上件细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三日儿一丸,百日、一岁二丸。

  《吉氏家传》治吐奶方。

  母丁香(三、七粒) 僵蚕(直者七个,净洗去粉,炒)

  上焙干为末。每服一字,煎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奶。豆蔻散方

  肉豆蔻(面裹炮赤熟,去面为末) 草果子(炮去皮。各一个) 缩砂(去皮) 甘草(炙) 肉桂(不见火。各一钱) 陈皮(半钱,去白)

  上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玉露散治小儿吐奶,面赤烦躁方。

  不灰木( ) 滑石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生油并水调下。

  《吉氏家传》治翻胃呕逆方。

  朱砂 砂 硼砂(各半钱) 巴豆(七粒,去油) 柏子仁(七十粒)

  上末,用酸醋浸,蒸饼糊为膏,油纸裹旋如此○大。米饮下一丸,常服姜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交奶吐下方。

  豆蔻 母丁香 宣连(各一两)

  上件为散,空心米饮调半钱服之。

  长沙医者李刚中治小儿吐药方。

  川当归(洗、锉) 甘草(炙。各一分) 桂心(去粗皮,不见火) 枳壳(汤浸去瓤切,麸炒黄色) 北五味子(拣净。各半两)

  上五味修制了一处,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半盏温服。大人亦可加药末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肉豆蔻散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方。

  白豆蔻 肉豆蔻 甘草(炙) 芎 陈皮(去皮) 枇杷叶(去毛炙。各一分) 黄 (炙) 干木瓜 人参(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姜枣同煎三分,去滓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吐逆方。

  上取旧船上锻石,不计多少为末。每服小儿一字,先滴油一点在浆水内,调药灌下。大人半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逆藿香散方

  藿香 赤曲(各二钱) 半夏(一钱,姜汁制)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南木香汤下,木瓜汤亦得。三服立止,次用调中散(方在次。)

  长沙医者郑愈传调中散方

  枳壳(二钱,煮遍) 陈皮 半夏 人参(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枣煎六分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方。

  丁香 胡椒 半夏 干葛(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一片,水一平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又方

  鸡舌香(二个) 母丁香(七个) 附子(炮去皮) 硫黄 水银 锡砂子(各二钱)

  上为末,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米饮化下一丸,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丁香(四十九个) 葛根(末,一钱) 半夏(七粒,汤浸洗七次)

  上件四味为细末,用温汤浸,蒸饼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煎葛根汤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大戟膏治小儿、大人吐方。

  大戟(水略煮过,焙干为末) 丁香(各半两) 腻粉(一钱,研) 水银砂子 朱砂(各一钱半)

  上件五味为末,黄蜡半两,乳香皂皂大,用蜡同化为汁,和药为膏,旋丸如绿豆大三、五丸,小儿如黄米大二、三丸。热吐,研脂麻冷水下。冷吐,煎丁香汤下。惊吐,煎马齿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油朱散治小儿吐方。

  滑石 丁香(各末) 猪牙皂角(去皮,用蜜炙黄色。各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浆水半盏,滴好油一点在浆水,下抄药在油星上,候沉下调灌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水银丸治小儿啼叫不止,乳母便将奶喂,因被怒气未定,为涎裹乳,留滞胸膈,面色痿黄,或时发热、吐逆方。

  上用积聚门中三出丸药末五、七铜钱,入水银、艾同研令匀,星尽为度。亦用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金银薄荷汤下三、五丸,乳食后。

  《圣惠》∶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炷如小麦大。

  《婴童宝鉴》灸法∶吐食灸上管、中管各三壮。

  吐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吐 候∶小儿吐 者,由乳哺冷热不调故也。儿乳哺不调,则停积胸膈,因更饮乳哺,前后相触,气不得宣流,故吐 出。诊其脉浮者,无苦也。

  《本草》小儿呕逆与 乳不同,宜细详之。 乳,乳饱后 出者是。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吐 奶形候。奶不稳而从口角头自流出,身微热,口鼻微冷,面目青黄,眼慢。此候因乳母房室淫 ,儿子叫,更将乳与吃,而阴阳不顺,儿子胸膈不快,吃乳停滞在于胃,不消化而胃冷致此。

  奶不稳,遂自然从口角头流出。所治者,先以睡惊沉香饮子(方见霍乱门中)夹丁香散与服(方见吐利门中),夹活脾散调理即愈(有二方,一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恐脾虚受热,狂躁不睡,眼偏微喘,传归慢脾风,恶候不治。又小儿吐 奶死候歌∶

  吐 多时治不痊,脾虚狂躁睡难安。眼偏上视多微喘,传慢须知命入关。

  《婴童宝鉴》小儿 奶歌∶

  乳母寒温不节量,致令壅滞在胸膛。更加新乳相投触,不得宣通入胃肠。此名 奶须调理,诊得轻浮尚不妨。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 奶候歌∶

  囟陷时时动不停,吐中时觉乳生腥。眼浑青碧生白膜,汗出津津脚似冰。气细元因伤胃冷,气粗却是欲生惊。是风从早宜医疗,暖胃和脾气乃平。此寒热相胜使然也。气急则是胃实,当凉则愈。若囟门陷下,气细,当生胃气。若浑身热甚,目中白膜,甚者气出喘粗,若不急治,必作螈 。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气散,宜与地黄散;气粗宜与葱汤丸取。(地黄散见霍乱吐利门。葱汤丸见惊积门。《吉氏家传》方同。)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 奶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奶冲胃气,或交奶冲脾,或者气奶,或者病奶,致吐出远闻腥气,与 丸(方见一切痫门中)。气细脉沉与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

  《葛氏肘后》小儿 哺吐下方。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干姜(各一分)

  上为末,水一升煮取五合,分服,日三。汤或内半分麝香益佳。 哺吐下如霍乱状。此方出《短剧》。

  《婴孺》治小儿吐 ,膈上有冷方。

  细辛 橘皮(各一分) 大黄 甘草(各三分) 干姜(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温一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吐 。当归汤方

  当归 黄芩 甘草 芎 黄连(各一分) 细辛 干姜(各二分半)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服半合,日三,温服。

  张涣∶婴儿饮乳过多,胸膈不快,或多吐 ,大便奶瓣不消,宜用消乳丹方,兼宜令儿乳后常服。

  木香 丁香 青橘皮(炒黄) 肉豆蔻(各半两) 牵牛子(一钱,炒黄)

  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粘在奶头上令儿吮之。

  《婴童宝鉴》治小儿 乳。玉真散方

  白术(半两) 半夏(七个) 椒(半分,去目、汗)

  上件为末,每服半字,水一呷调下。大者一字。

  《三十六种》治 奶。青皮散方

  青皮 滑石 硫黄(研。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藿香汤调下。

  哕逆第三

  《巢氏病源》小儿哕候∶小儿哕,由哺乳冷,冷气入胃,与胃气相逆,冷折胃气不通,则令哕也。

  《千金翼》论∶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者,饮水即哕。

  《千金》治小儿哕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

  上二味煎取五合,分为二服。《圣惠》同以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银器中煎一沸,一岁儿饮半合。

  《千金》又方

  上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外台》以羊乳煎,无,即以牛乳代。《圣惠》同,只煎三、两沸。

  《古今录验》治小儿哕方。

  鹿角粉 大豆(末)

  上等分相和,乳调涂奶上饮儿。

  《圣惠》治小儿哕不止。丁香散方

  丁香 藿香 白茅根(锉。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花桑叶(三两、炙)

  上件捣,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带热服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哕逆不止,心神烦乱。人参散方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炙、锉) 藿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服。

  《圣惠》治小儿哕,不纳乳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寇(三枚,去皮)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多哕,心胸烦闷。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 陈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稍热频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哕,乳母服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 陈皮(一两,去白)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至夜三、四服。乳母服讫,即乳儿甚效。

  《惠眼观证》平胃丸养实胃气,大治干呕方。

  马芹子(生) 白僵蚕(直者) 丁香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陈皮一片炙过,煎汤化下。凡诸疾觉胃气稍怯,即服之。

  霍乱吐利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霍乱吐利候∶霍乱者,阴阳清浊二气相干,谓之气乱。气乱于肠胃之间为霍乱也。小儿肠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哺不消而变吐利也。或乳母触冒风冷,食饮生冷物,皆冷气流入乳,令乳变败,儿若饮之,即成霍乱吐利。皆是触犯腑脏,使清浊之气相干,故霍乱也。挟风而结实者,则身发热、头痛、体痛,而腹吐利。凡小儿霍乱皆须暂断乳,亦以药与乳母服,令血气调适,乳汁温和故也。小儿吐利不止,血气变乱,即发惊痫也。

  《千金翼》问曰∶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为霍乱。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诸般泻候,各别各有所见,下药分次第。下项小儿有中霍乱吐泻候,上吐下泻,遍身微热,不能乳哺。此候因吃食冷热不调,气不顺,脾家受热,胃冷不消化致此。所治者,先用沉香睡惊饮(方见霍乱门中)夹丁香散(方见吐利门中)、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活脾散与服安乐。(有两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如传变,大渴不食,面脸红,眼微视,气小不语,汗多,恐化慢脾风,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凡婴孩小儿霍乱而成吐泻,仍须进大七宝散二、三服(方见本门),并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温白丸二、三服。如不退,恐脾困不进乳食,须进惺惺散二、三服。如根据次用药不退,往往变作慢脾风,慢惊风。如得此患,宜进竹沥膏二、三服,间惺惺散(三方并见利久不止门中)调胃气药,并沉香散与之(方见本门)。

  张涣谨按∶小儿霍乱吐利,由阴阳不和,清浊相干,与大人无异。如救火拯溺,宜速疗之。兼宜用圣石丹治之(方见冷吐门中)。又宜顺正汤(方见本门)。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霍乱吐奶者为何?答曰∶凡将息小儿之道,切慎择奶母∶精神爽健,精神详慢,智惠深远;身无疾病,脂肉肥润,温浓淳善。能调理乳食,何疾更生,众疾易愈。缘不慎诸味,恣意乱餐孩儿,或变蒸,或乘寒哺乳,或蒸热饲儿,或醉后嗔怒,或悲啼不常,惊乱神气,乳食失节,即吐泻可疑。

  《惠眼观证》霍乱吐泻形候∶忽然吐泻,谓之霍乱吐泻。如有渴,即下沉香饮子(方见吐利门中)夹平胃丸服之。(方见哕逆门中)。苦未有渴,量大小下 汤丸,通一、二遍。白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只根据前用沉香饮子,平胃丸调理。或尚猖狂躁,夜睡不得,喘息急促,此死候不治。

  《玉诀》∶小儿霍乱,有此两证。若胃冷霍乱,身无大热,但只微温,面 青黄,宜银白散调气。若腹痛多喘,口吐清水,面色不定,干哕不常,宜芦荟丸杀虫(二方并见霍乱门中),后调气。歌曰∶霍乱皆因胃气伤,冷热攻脾气受殃。或积或虫寒与热,胃虚干呕不寻常。

  《石壁经》三十六种霍乱吐泻歌∶

  先以青黄面色看,定因风热在脾间。发如直立人多怕,开眼无休定有涎。胃逆更看风起搐,常疑唇白口多干。舌上有疮为热极,难过二七入黄泉。

  此候青白满面者,冷痰在胃间也,亦主吐泻。若黄赤,胃有热积所致也,亦主发霍乱。此胃虚实,皆作此证也,治各看其候调治。若失治,则口干燥烦渴∶若搐搦逆候,口中疮,鸡子白满口者不治,不过二、七日亡也。

  《千金》治小儿霍乱吐利方。

  人参(一两) 浓朴(姜制) 甘草(炙。各半两) 白术(炮,十八铢)

  上四味 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分二服,中间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腻等。一方加干姜一分,或加生姜三分。

  《外台》刘氏疗小儿霍乱吐利不止方。

  人乳汁(二合) 生姜汁(粟米许) (一小把) 龙骨(六分) 豆蔻(取仁,碎似荞麦大,二、七枚)

  上以乳煎取一合,着少许牛黄、麝香、兔毛灰等和,分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着蜜与吃,食即瘥止。

  《外台》∶《广济》疗老少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宿食不消。理中丸方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高良姜(各八分) 干姜 桂心(各六分)

  上六味捣筛,蜜丸。空腹以饮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渐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减之。忌生冷油腻、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外台》∶《备急》疗小儿霍乱吐利方。

  人参(四分) 浓朴 甘草(各二分,炙) 干姜(一分) 白术(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霍乱吐利。人参白术汤方

  人参(六分) 白术 茯苓(各四分) 浓朴 甘草(各三分,炙)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温服立效。《婴孺》治期岁儿。

  《海药》主小儿吐利霍乱方。

  上用寡妇荐,取二、七茎煮饮之。

  《子母秘录》主小儿霍乱吐利方。

  上用芹叶细切,煮热汁饮,任性多少得止。

  《圣惠》治小儿霍乱后,吐泻不止,烦闷。半夏散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黄连(去须) 干姜(炮制,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以上各半两)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止,和胃气,定吐泻。立效方

  胡椒(七枚,拍碎) 人参(去芦头) 生姜(各半两) 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 红粳米(四十九粒)

  枣(三枚)

  上件药都细锉和匀,分作七服。每服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 木香 甘草(炙微赤,锉) 葛根(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各半分) 藿香 人参(去芦头) 桑黄(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麝香汤调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心烦闷。丁香丸方

  丁香 地黄花 桑叶 朱砂(细研。各一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生姜温汤下二丸。三岁以上以意加之。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心神烦渴方。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诃梨勒皮(微煨) 丁香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食饮不下。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壳) 丁香 黄 (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各半分) 桂心 人参 甘草(炙,锉) 白茯苓(各半两) 陈皮(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一岁儿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干桑叶 藿香(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又方

  肉豆蔻 甘草(炙,锉) 藿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龙骨散方

  龙骨(末,一分) 草豆蔻(末,半两) 烂 (末,半分)

  上件药都研令匀,以奶汁三合,煎至二合去滓,别入牛黄、麝香、兔毛灰各一字,生姜汁少许调令匀,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一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心胸烦闷。菖蒲散方

  菖蒲 肉豆蔻(去壳)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生姜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定。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连(去须)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陈粟米粥饮调下半钱。三岁以上,加药服之。

  《圣惠》又方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肉豆蔻(去壳) 干姜(炮制,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字。二岁以上加药服之。

  《圣惠》又方

  人参(一分,去芦头) 丁香(半两)

  上件药捣碎,以奶汁三合,煎五、七沸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渐渐服之。

  《圣惠》又方

  丁香(末,一钱) 消梨(一枚,绞汁) 奶汁(一合)

  上件药相合令匀,少少与儿服之。

  《圣惠》又方

  上用桑椹一枚,炙焦黄,细研,以奶汁灌之。

  《圣惠》又方

  上用 窠微炙,捣,罗为末,以奶汁调一字服之。

  《博济方》治小儿霍乱,吐泻不定。乳香丸

  乳香 朱砂(各一钱。研)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姜汁炒黄)

  上件三味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三服。《张氏家传》方同,半夏却用一两,又名香砂丸。

  《博济方》治小儿吐奶及霍乱吐泻不止。真朱散

  石亭脂(抄一钱匕) 白滑石(末,炒,三钱)

  上件二味,同研千余遍,看儿大小,生姜糯米泔调下一字,立瘥。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霍乱吐泻,不进乳食。大七宝散方

  木香(炮) 丁香(炒) 官桂(去粗皮,不见火) 茯苓 麻黄(去节) 当归 甘草(炙) 人参 大腹皮 诃子川楝子(二味去性) 秦艽(炒。各一钱) 地榆(二钱,炒) 肉豆蔻(一个,炮) 藿香(取叶一钱半,炒)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入枣子半片煎十数沸,温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补虚调胃气,定霍乱,治吐止泻,进乳食。沉香散方

  沉香 茯苓(各一分) 甘草(炙) 丁香 藿香(取叶秤。各一钱) 木香(炮) 官桂(去粗皮,令尽,不见火。各半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五、七岁一钱,以意加减。紫苏木瓜汤调下,一日三服。

  张涣顺正汤顺阴阳,治霍乱吐利方。

  白豆蔻 高良姜(微炮) 藿香叶 当归(洗,焙干) 草豆蔻(面裹炮) 陈皮(去白,焙干。各半两) 丁香(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温粥饮调下。

  张涣二姜汤厘清浊,治霍乱吐利方。

  高良姜 川面姜(各一两) 丁香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汤调下。

  张涣健脾膏治一切霍乱吐利,皆可服之方。

  丁香 藿香叶 人参(各一两) 沉香 木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一粒,粟米饮化下。

  张涣香连散厘清浊,定霍乱吐利方。

  木香 川黄连(去须。各一两) 人参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粟米饮调下。

  张涣快膈散定霍乱吐利,服药多吐,即先服此药。

  甘草(半两,炙) 高良姜(微炮) 肉豆蔻(去壳) 丁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新冷水调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霍乱吐泻。藿香散方

  藿香 香薷(并末。各一分) 白茯苓(末,二钱)

  上件研服半钱,姜汤下。如人行三、五里进一服,连进三服。

  《保生信效》治霍乱吐泻转筋方。

  硫黄 焰硝 晋矾 滑石(并细研) 白面(以上各一两)

  上将面与药再匀研,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熟水下。小儿量与,仍别作一等小丸。

  《三十六种》治霍乱吐泻。木香散方

  木香(细锉) 人参 藿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服。

  《三十六种》又方桃仁膏

  桃仁 杏仁 巴豆(各一粒) 朱砂(少许)

  上同研饭为丸如米大。每服一丸,以饮吞下。

  《刘氏家传》∶小儿霍乱吐泻方。

  草豆蔻 槟榔 甘草(各等分)

  上末之,姜煎一钱,空心服。

  《王氏手集》大姜煎丸治脾胃伏寒,吐利不止,霍乱烦闷,身体疼痛,发热嗜卧,手足厥逆方。

  干姜(二两) 人参 白术 甘草(各一两) 黑附子(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汤六分盏化破,再煎至四分,连滓温服。

  《吉氏家传》治霍乱吐泻丁香散方

  丁香(一钱) 藿香(半两) 枇杷叶(七片,汤洗泡去毛,炙为末)

  上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饭饮调下。只两服住。

  《吉氏家传》治霍乱吐泻不止方。

  干姜(炮) 人参 白术(各四钱) 浓朴(二分,姜汁浸,炙)

  上细锉,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煎至六分,以意加减。

  《吉氏家传》地黄散治小儿脾胃气衰弱,霍乱吐泻,呕逆不食,烦躁迷闷方。

  干地黄 浓朴(姜汁拌炒) 干葛 人参 茯苓 藿香叶 黄 (蜜炙) 白术(麸炒。各一分) 丁香 诃子(炮,用肉。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苍术煮饭饮调下,并进四、五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霍乱吐泻方∶孩儿霍乱胃虚鸣,手冷如冰面色青,冷热未和多吐利,名方顺气便惺惺。

  顺气散

  人参 藿香 丁香(各一分) 茯苓 干葛 甘草(炙) 天台乌药(各半两) 红橘皮(一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水六分入枣一个,姜一片、同煎三分温服。

  霍乱第五

  (或霍乱吐而不利,或霍乱利而不吐,或止霍乱而不吐利)

  《本草》主小儿恶气霍乱方。

  上用梳篦垢水和饮之。

  《葛氏肘后》∶孩子霍乱,已用立效方,必有神验。

  人参 芦箨(各二分) 扁豆藤(二两) 仓米(二撮)

  上 咀,以水三升煮,细细温入口,即当甚效。《千金方》同,仓米只以一撮,又用水二升煮八合。

  《葛氏肘后》又方

  人参(四分) 浓朴(炙) 白术 甘草(炙。各一分) 生姜(三分)

  上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去滓,分五服,中间隔乳服之。奶母忌生冷油腻、果面等,大效。《外台》方同,但浓朴、白术、甘草各二分,余同。

  《千金》治孩子霍乱,已用立验方。

  人参(一两) 木瓜(一枚) 仓米(一撮)

  上三味 咀,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千金》治小儿霍乱方。

  上研尿滓,乳上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牛涎灌口中一合。

  《外台》∶《必效》主小儿霍乱方。

  上取厕屋户帘,烧灰,研。以饮服一钱匕。

  《外台》∶《必效》又方

  上用诃梨勒一枚,先煎沸汤,研一半许与儿服,立止。再服神妙。

  《外台》刘氏疗百日以来及蓐内儿霍乱方。

  上以人乳半合及生姜汁少许,相合煎服,入口定。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霍乱方。

  生姜(四分,研) 香薷 薄荷(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煎,分温,儿与奶母俱服之,甚良。

  《外台》刘氏疗小儿霍乱,空吐不利方。

  人参(七分) 生姜(四分) 浓朴(二分,炙) 橘皮(一分) 兔骨(一两,炙)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盐少许,皂角末少许,面和硬搜如枣核大,以绵裹纳之,便通。奶母忌热面。大效。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霍乱,空利不吐方。

  乌牛 草(一团, 舒移切) 生姜 人参(各三两)

  上三味切,以甜不酸浆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蛐 粪,烂龙骨一两,以浆水煎,澄清,与儿吃即瘥。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霍乱,不吐不利,肚胀妨满,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 当归(二分) 石盐(三分)

  上三味切,以浆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黄、麝香各半钱匕,研,蜜半匙,相合以下灌之,即通。奶母与浆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干霍,渴热及壮热,眼色慢,四大困闷方。

  上以乌豆二升,净干择,生姜一两切,以水三升煎乌豆,皮欲烂即滤取汁二合。和少许蜜吃,即变吐。如人行六、七里,又与吃,无问大人、小儿,并与服之,效。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热霍,诸药不瘥方。

  上用芦叶二大两,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叶,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许和服瘥。不足,即取桑叶二升,生姜半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着一匙白米为饮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下乳食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白茯苓 人参(去颅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干木瓜(各一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茅香(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欲乳食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 人参(半两,去颅头)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止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分) 藿香(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但利不吐方。

  乌牛粪(半两,烧灰) 人参(三分) 生姜(半分,切)

  上件药用甜淡浆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逆不止人参散方

  人参 藿香 葛根(锉。各半两) 白术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炙,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止散方

  故 篾(半两) 盐(一字) 牛黄(一黑豆大,细研) 乳汁(一合)

  上件药,将乳汁煎二味三、两沸,去滓。调入牛黄服之立瘥。

  沉香 丁香(各一分) 槟榔 甘草(炙。各半两) 肉豆蔻(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枣子半个,水五分盏同煎三分,通口服。

  《婴孺》治小儿霍乱,腹胀不得利。牛泄方

  上取牛泄绞汁,百日儿服一合,二百日一合半,二岁、一岁二合。

  《婴孺》治小儿霍乱,呕吐不止。人参饮子方

  人参(六分) 浓朴(三分,炙) 粗仓米(二合,淘)

  上以水二升,煮取七、八合,绞汁。百日服半合,一岁三服。《外台》方同。

  《婴孺》治小儿霍乱吐乳不止方。

  上以人参煎汤服立已。

  《婴孺》又方

  上取薄荷叶未干者,研汁,量多少,捻鼻令口开灌之。

  《婴孺》治小儿霍乱,乳母服之方。

  扁豆茎(一升,先炙,令萎,切细) 人参(三两,切之)

  上以水三大升半,取汁煮粟米少许为粥,与乳母服之。衣裹乳,勿令露之,每欲乳儿,先捏去少许,然后乳母乳儿。常服大佳。

  《婴孺》治少小大吐下,心结坚,食饮不下,呕逆欲死,并霍乱后吐下不止,短气烦满。半夏汤方

  半夏(四分) 黄芩 甘草(各二分) 干姜 橘皮 当归 人参(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二百日儿服三合。若腹痛加当归二分,呕逆甚加橘皮三分。

  《玉诀》银白散取积,取虫,后生胃气,使不霍乱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术(麦麸炒) 白 豆(去皮)

  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一方有藿香叶等分。

  《玉诀》芦荟丸治霍乱后干哕不常方。

  芦荟 安息香 胡黄连 枳壳(麸炒。各一钱) 使君子(三、七个,炒) 芜荑(一分) 淀粉(一钱半) 麝香(少许)

  上末, 猪胆糊丸如此○大,五、七丸,米饮吞下。

  《惠眼观证》香参膏治霍乱泻住,吐不住方。

  人参(一指大,锉之) 丁香(一十四粒) 藿香(一钱) 糯米(七十粒,同丁香炒合米黄)

  上件四味同为末,用枣肉和为膏。每服一指头大,用盐姜汤下。

  《惠眼观证》石黄散治霍乱吐泻不住方。

  硫黄(半两) 滑石(一分)

  上二味同研令细。每服半钱,米泔下。

  《吉氏家传》治霍乱吐不食奶丁香散方

  丁香(二十个) 母丁香(一个) 藿香(一钱) 半夏(五个,汤泡七次)

  上件末,都以姜汁浸三宿,焙干再为末。每服一字,藿香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霍乱候,呕逆不止,心胃虚热。人参散方

  人参 陈皮 桔梗 甘草(炙) 白芷(各二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入淡竹叶煎二分,入芦荻根煎亦得。

  吐利第六

  (但吐利而不霍乱)

  《巢氏病源》小儿吐利候∶吐利者,由肠虚而胃气逆故也。小儿有解脱,而风冷入肠胃,肠胃虚则泄利,胃气逆则呕吐。此大体与霍乱相似而小轻不剧,闷顿,故直云吐利,亦不呼为霍乱也。

  钱乙论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食,当下之,后和胃。下用白饼子,(方见本门。)和胃用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小儿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兼见证∶肺主睡露睛、喘气,心主惊悸、饮水,脾主困倦饶睡,肝主呵欠顿闷,肾主不语畏明,当泻。见儿兼脏,补脾益黄散主之。此二证多病秋夏也。(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夏秋吐泻,五月二十五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必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温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止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玉露散方见本门,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吐泻,争上去∶广亲此宅,四大王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米谷不化,众医用补药,言用姜汁调服之。

  六月中服温药,一日益加喘吐不定。钱曰∶当以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伤热在内也。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王信众医,又用丁香散三服。钱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外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外一如所言。所以然者,谓六月热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饮,热伤脾胃即大吐泻。他医又行温药,即上焦亦热,故喘而引饮,三日当死。众医不能治,复召钱至宫中。见有热证,以白虎汤三服,更以白饼子下之,一日减药二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汤一服,旋合麦门冬、黄芩、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为衣,与五丸,竹叶汤化下,热退而安。

  钱乙论虚实下药云∶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钱氏曰∶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神怯也,黑睛少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耐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喘,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此但以消积丸磨之,为微有食也。如伤食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实食在内,乃可下之,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

  钱乙有吐泻问难云∶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使君子丸补脾,退热石膏汤。

  次日又以水银、硫黄二物下之,生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十分补而无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即死。当只补脾,若以使君子丸即缓。钱又留温胃益脾药止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 ?钱曰∶脾虚而不能食,津少即 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钱乙附方,凡小儿吐泻当温补之。余每用理中丸以温其中,以五苓散导其逆,五苓最治小儿吐。连与数服,兼用异功散等温药调理之,往往便愈。若已虚损,当速生其胃气,宜与附子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饮调灌之,唯多服乃效。(服至二、三两无害)。候胃气已生,手足渐暖,阴退阳回。然犹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以意详之,渐减金液丹,加白丸子,兼用异功散、羌活膏、温白丸、钩藤饮子之类调理至安。根据此治之,仍频与粥,虽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

  《婴童宝鉴》∶小儿为乳母饮酒,淫 情乱,乳子为疾;其候吐泻青黄水,身热、啼叫如惊,不治。

  《婴童宝鉴》小儿吐利歌∶

  小儿吐利早须医,只为肠虚逆气为,更有中它汤药毒,必加烦躁在心脾。

  《千金》治少小吐利方。

  乱发(半两,烧) 鹿角(六铢)

  上二味末之,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千金》又方

  上用热牛屎合之。一作牛膝。

  《千金》又方

  上用热特猪屎,水解取汁少少服之。

  《外台》∶刘氏疗百日以下蓐内儿吐利方。

  面(一钱,炒) 乳汁(二两) 龙骨(六分)

  上三味煎龙骨,和炒面服之即瘥。

  《圣惠》治小儿吐利,发热不欲乳食。人参散方

  人参(半两,《婴孺》用四两) 干姜(炮,锉) 桂心(各一分,《婴孺》各用三分) 甘草(一分,炙,锉,《婴孺》用四分) 黄芩(二分,《婴孺》用六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吐利,腹胁虚闷。诃梨勒散方

  桂心(一分) 诃梨勒皮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和,吐利不止。白术散方

  白术 木香 丁香 陈皮(焙。各一分) 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去皮) 木香 五味子 人参 白茯苓 陈皮(汤浸去白。各一分) 诃梨勒皮 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博济方》治小儿未及周 ,吐泻不止,因乳母气血劳神,或热奶伤胃,致有痰涎。中和散方

  雄黄(好者少许) 大黄 五灵脂(各等分)

  上件三味同研为细末。每服一字,磨刀水调下。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泻方。

  白滑石 硫黄(各等分)

  上细研,淘糯米泔调下一字。新生小儿未盈月及百日舌上生疮,口中白膏浓如池纸,用坯子燕脂少许,儿病用女乳汁,女病用儿乳汁同调,涂舌上一宿,立效。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泻不止乳香丸方

  乳香 朱砂(各一钱)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切破,用生姜汁炒令黄色)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二丸,如五岁以上五、六丸,米饮下。

  茅先生∶小儿吐泻丁香散方

  丁香(二七粒) 肉豆蔻(一个) 木香(一钱)

  以上三味研损,用醋面裹,热灰煨,令面赤色取出,不用面,入后药∶

  藿香 桂心(各半钱)

  上此二味和前三味拌合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煮饮调下。

  《婴孺》皇子汤治少小痢下、吐逆,壮热数日不止,不得乳哺,或但羸困欲死方。

  甘草(炙) 牡蛎( 末) 芍药 桂心(各三两)

  上为粗末。一岁儿水一升,内四方寸匕,煮三合顿服,日再。小儿以意加减。此能除热止痢,上下神验。

  《婴孺》治少小惊,兼少小下痢,及吐十日以上。以意量之与服,二十日以上根据此方合服。苦七、八日以上倍加药,过此以意消息增减。神妙方。

  大黄(三钱) 钩藤(六合) 黄 (二分) 细辛(半分) 蛇蜕皮(三寸,炙) 蚱蝉(二个,炙) 甘草(一分,炙)

  上切,以水一升半煮五合,绞去滓,研牛黄五大豆许,入汤中。一服一枣许,日三夜一,亦同。灸两耳前三炷,必瘥。无牛黄,以真麝香代之。

  《婴孺》治少小寒中吐利及客忤。温白丸方

  附子(炮) 桔梗(各二两) 人参(一两) 干姜(二分)

  上为末,炼蜜丸。二十日儿麻子大一丸,五十日儿胡豆大一丸,百日儿小豆大一丸,不知加之。

  《婴孺》醋酒白丸子治吐利寒中并客忤方。

  半夏(洗) 人参(各三分) 桔梗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各四分)

  上为末,以苦酒和丸小豆大。一服一丸,日三服。此是一岁服法。

  钱乙异功散温中和气,治吐泻,思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方。

  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 甘草(炒) 陈橘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煎温热服。量多少与之。

  钱乙玉露散一名甘露散方

  甘草(生,一分) 寒水石(嫩而微青黑,中有细纹者是) 石膏(坚白而手不可折者,有墙壁坚白石膏是,如无,以方解石代之,敲段,段皆方是也。各半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

  钱乙治壮热白饼子方又名玉饼子

  滑石 轻粉 半夏 天南星(二钱,汤浸七次,为末。同上各一钱)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一升,煮水尽为度)

  上研匀,巴豆后入。众药以糯米饭为丸,小绿豆大,捏作饼子。三岁以上三、五饼子,以下三饼子,煎葱白汤临卧服。

  钱乙附方金液丹治小儿吐泻,虚实极最妙。沈存中《良方》论金液丹云∶亲见小儿吐利剧,气已绝,服之复活者数人。真不妄也,须多服多验。

  钱乙附方 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病及治冷痰。

  齐州半夏(一两,汤泡七次,切,焙) 陈粟米(三分,陈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热服。

  张涣治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满,甚则喘逆,吐利,肌体痿黄。匀胃散方

  甘草(一分,炙) 藿香叶 白豆蔻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木香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张涣益中汤方治呕吐兼泻利。

  人参(去芦头) 青橘皮 丁香(各半两) 桂心 诃梨勒皮(各一分) 草豆蔻(三枚,去皮炒)

  上件捣,罗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米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婴童宝鉴》治小儿吐利不止不二丸方

  巴豆(三十个,去心膜细研,别用好黄连半两水浸,染纸两张裹豆,令出油) 朱砂(末,一钱重) 寒食面(一钱九)

  上件研匀,滴水为丸如绿豆大。以新汲水磨下一丸。

  《万全方》治脾胃气虚,止吐泻。人参散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干葛 陈橘皮(去瓤) 浓朴(姜汁涂,炙。以上各等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沸汤点。量大小服之。

  《惠眼观证》沉香饮子大治吐泻方。

  沉香 丁香 藿香(各半钱。刘氏各用一钱) 肉豆蔻(二个) 槟榔(二个。刘氏用一个) 甘草(炙,一钱。

  刘氏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入老姜一小指大,捶碎同煎三两沸,去滓,温服。

  《惠眼观证》醒脾散治吐泻,脾困多睡,不思饮食方。

  人参 木香 茯苓 陈皮(去白) 甘草 草豆蔻(去皮) 浓朴(同 砂一钱,胆水一碗,入此二味煮,令干,都细切,焙。以上各一分) 白术(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冬瓜子煎汤下。

  《刘氏家传》人参异功散治小儿泻利,止呕逆,顺气补虚方。

  人参(一钱半) 白术(半两) 青皮 陈皮 茯苓 甘草(各一分) 豆蔻(三个,入诃子)

  上末之。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如秋间合则入诃子,春夏不用。或用紫苏、木瓜煎五、七沸,半盏,末半钱,或加至一钱,逐日早服。如是小儿伤风,应诸般伤寒,但以此药正却,气候和然后以红棉散(方见挟惊伤寒门中)治之,无有不效。

  《刘氏家传》醒脾散治小儿吐泻脾困方。

  人参(二分) 丁香(二十粒) 白茯苓 白术(各一分) 藿香 甘草(炙。各一钱) 天南星(一个,七、八钱重,去心,用缩砂仁十个入在天南星内,面裹煨熟,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

  上件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生姜三片,冬瓜子十四粒同煎,三分温吃。不拘时候服。

  《张氏家传》降灵丹一名来复丹,治小儿非时吐泻(古方)。

  舶上硫黄 雪白硝石(二味各一两,并于沙石铫或银器内用文武火慢炒,溶令作珠子,无令火紧,太过即不中,须倾在纸上于冷收之,研细末,二味先成末乃妙) 莲花青皮 年久陈皮(炒干) 上等无石五灵脂(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豌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备小儿服食者,丸作麻子大,看大小加减之。二味配类,阴阳均平,有天地中和之气。可冷可热,可缓可急,治阴阳不调,冷热相制,荣卫差错,上下隔塞,心肾不升降,水火不交养;丈夫、女人、老幼、婴儿危证候,并可救治。但一点胃气在,服者无不获安。邪热炎上烦躁者,一服定;冷热攻注急痛者,并一服定。诸霍乱,吐泻水谷,汤药不住,一服定。

  大般吐逆,唇口青色,手足厥冷,脚转筋者,两服定。着热烦躁,昏塞倒地,不省人事者,两服省。只时下不得吃水。若泻利,不问赤白、冷热,量深浅与服;或非时吐泻,气痞,食不下者,每服三十丸,甚者五十丸,轻者二十丸。小儿十丸、十五丸;婴儿三丸、五丸;新生牙儿一丸、两丸,化破令服。小儿因惊成痫,发歇多日,变成虚风,或作慢惊者,五、七丸并服,两服定。慢惊本非风,胃气欲绝故也。若已绝即难救,亦得时暂生尔。若胃气稍在,虽困死亦可救也。大人亦然,但一切危急,不识证候并治之。此药不问神圣通灵,救人之宝,其色不定,随时变动,慎勿轻传。

  《张氏家传》六神丹定吐泻方。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炮熟) 诃子肉 使君子仁(各一分) 芦荟(二分)

  上件为细末。薄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粥饮吞下。

  《张氏家传》小儿惊风或吐或泻,脾困不进饮食或伤风,潮热或喘后出汗,宜服此调中六神散方

  白术 茯苓 甘草 藿香叶 草果子(各一分) 丁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紫苏、米汤煎下。应气不匀,疳泻痢,神妙。

  《张氏家传》治小儿吐泻紫霜丸方

  代赭石 陈皮(去白,巴豆肉半钱同炒干,巴豆不用)。木香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分) 肉桂(去皮不见火) 丁香(各半钱) 藿香叶(二钱)

  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小绿豆大。每服七粒,藿香汤吞下。吐泻,炙藿香、橘皮汤吞下。吐,煎枣子汤吞下。

  《张氏家传》治婴孩荣卫虚,脾胃弱吐泻,异功散方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扁豆 陈皮(去白。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木香丸治大人小儿吐利方。

  木香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米饮下。小儿量大小化服三、五丸。

  《庄氏家传》∶小儿吐泻方。

  舶上硫黄 藿香

  上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生糯米泔水调下。

  《庄氏家传》羌活膏治小儿吐泻不止,烦渴闷乱,欲成脾风,手足微搐。但非次发热不能辨认证候,请于一时中并服,随手有应。冬末春初最宜频服。(一方治小儿困惊,发热涎漱,累径痢病,因伤乳食吐泻后,气虚弱,精神昏倦,减乳食,手足厥冷,脉息微细,渐成慢惊,用药亦同。

  羌活 独活(各去芦头) 人参(切) 白茯苓(去皮切) 天麻(微炙) 干蝎 青黛(研。各一分) 脑麝(各半分。研) 水银 硫黄(各一钱。结砂子)

  上为未研匀,炼蜜丸皂子大,捏作饼子。五、七岁每服三饼,三、二岁二饼,一岁半饼、一饼。如身发热,煎荆芥乳香汤下。手足厥冷,人参生姜汤化下。家中旧传方有丁香,而无龙、麝、青黛。今所合去三物,亦不曾入丁香。三、二岁小儿每服止一饼,不敢多与,恐大寒也。若吐甚,煎丁香汤化下亦佳(欧阳行之所传方在前,少异)。

  《庄氏家传》秋深腹虚,吐泻无时,吃食微细,面目黄肿方。

  胡黄连 丁香 马牙硝 密陀僧 诃子(五分) 豆蔻(二个) 槟榔(一个) 麝香(少许)

  上为末,用蒸饼酒浸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陈米饮下,日三服。五岁五丸,止吐用楠木汤下,止泻用绿豆汤下。

  《庄氏家传》治吐泻方。

  丁香 白术(等分)

  上末,糊为丸粟大,米饮下十丸至十五丸,临时增减。

  《王氏手集》大白术散治脾胃气虚,呕吐、泄泻;外热里寒,手足厥逆,昏困嗜卧,面色青白,下利清谷,不思乳食方。

  甘草(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个,生用去皮,破作八片)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盏,生姜二片,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

  《王氏手集》治小儿吐逆,兼吐利不止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钱) 硫黄(半两,别研极细滑) 滑石(二钱,研如粉)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米饮调下,量大小与之。如泻,即用附子一枚重半两者,炮去皮脐为末;再用生姜汁捣成饼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将附子切焙,再捣罗为末。每吐兼泻,即入附子末少许,如药三之一。更量虚实,以米饮调下神验。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惊,宜速疗之。如已成慢惊,兼金液丹与之。

  《赵氏家传》治小儿吐泻不止,温胃消食。白术丸方

  白术 木香 丁香 肉豆蔻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藿香散方

  藿香(一两) 丁香(一钱) 木香 缩砂(各半两)

  上末。每服半钱,水五分,煎三分,通口服或续加陈皮、草果、甘草、人参,尤妙。

  《吉氏家传》治吐泻方。

  草果子 甘草(各一两。炮)

  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不进饮食。温脾散方

  苍术(二钱,细锉,先以油葱炒赤色) 陈皮(去白) 草果子(不炮,去皮用) 肉桂(不见火,各半钱) 桔梗甘草(各一钱) 僵蚕(少许)

  上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参苓散方

  人参 白茯苓 山药 干葛 麦门冬(去心) 黑附子(炮去皮脐) 桔梗 甘草(炙。各半两) 莲子心 木香(不见火。各一钱) 藿香叶(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米饮调下。

  《朱氏家传》∶大止小儿吐泻方。

  郁金(一个,刮开心,入去壳巴豆一个在内,用面裹煨熟取出,候令去面与巴豆,只用郁金一味为末)。

  上以米泔汁调下一字大,止小儿吐泻。

  《朱氏家传》又方

  龙骨(一分) 赤石脂 缩砂(去皮。各一两)

  上件为末。面汤下一字或半钱,大人一钱,若止吐即入丁香一分代缩砂。

  长沙医者李刚中传小儿夏秋吐泻药方。

  黄连(大者一两,锉碎,去须、土砂,令深色冷,使入虢丹一两,同黄连一处炒令虢丹焦赤色为度,倾出在纸上于地冷)

  上二味共为细末,薄煮面糊为丸如芥籽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二十粒。用壁土生姜煎汤吞下,更量大小加以丸数服。亦不妨须连并二服,立效。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一捻散治小儿滑泄,腹胀作泻、吐逆,可思食方

  陈皮 青皮 丁香(各一钱) 诃子肉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毛彬传银白散治小儿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进奶食,平胃引行诸药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次,焙干为末,姜汁制为饼子) 白扁豆(微炒) 罂粟子 人参(洗,去芦,锉) 白术(洗,锉焙) 山药 白茯苓(以上各四钱)

  上七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生姜二片,枣子一颗,煎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毛彬传桃红散治小儿脾胃虚弱,乘冷吐泻不定,不问冷热可服方。

  人参(去芦,洗锉) 藿香(去梗用叶) 曲红色(各二钱半)

  上件同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无时。量儿大小加减。

  吐利津液少第七

  《圣惠》治小儿渴不止方。

  芦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上件药细锉,分为六服。每服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稍热服。

  钱乙豆蔻散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方。

  豆蔻 丁香(各半分) 舶上硫黄(一分) 桂府白滑石(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张涣调胃膏方治吐利服药不下,烦渴者即先服。

  人参(去芦头) 白术(炮) 丁香(各二钱) 干姜 甘草(炙) 赤茯苓(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皂皂大。每服一粒,用热汤化下,用新水或冷水沉之极冷即服。

  张涣三和散方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之。

  张涣香豆散方霍乱烦渴最宜服之。

  藿香叶 肉豆蔻(各一两) 白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和中散治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胁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寒,困顿多睡,全不思食方。

  干姜 浓朴 甘草(炙。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八分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人参散治小儿虚热及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可服方。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两) 生犀角(屑)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入灯芯煎五分。烦渴入新竹叶煎服。大小加减与服。

  吐利心腹痛第八

  《圣惠》∶夫小儿冷热不调,乳哺不节,使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于肠胃之间,则成霍乱也。而心腹痛者是冷气与真气相击,或上攻心,或下攻腹,故冷痛也。

  《外台》∶《广济》疗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吐利方。

  茯苓 桔梗 人参(各六分) 白术(五分) 甘草(炙) 浓朴(煮。各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呕吐。丁香散方

  丁香 桔梗 人参 白术 浓朴(去皮锉,姜汁炒。各半两) 甘草(炙,锉,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与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心腹痛,不欲饮食。人参散方

  人参 白术 芎 草豆蔻 浓朴(姜汁炒用) 当归(锉炒) 陈皮(去白,焙) 丁香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煮姜枣,米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霍乱心腹痛不止高良姜散方

  高良姜(锉)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干,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心腹痛,面色青黄,四肢冷。温中散方

  白术(三分) 人参(一两,去芦头) 干姜(一钱,炮制,切炒,锉) 浓朴(去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炙微赤,锉) 桂心(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乳食不消,心腹满痛宜服此方。

  诃梨勒皮(半两) 木香 当归(锉,炒) 白术 藿香 陈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半钱。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心腹痛,面无颜色,渐至困乏。白术散方

  白术 丁香 陈皮(去白,焙。各半两) 草豆蔻(去皮) 当归(锉炒。各一分) 甘草(半分)

  上件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心腹痛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 干姜(炮) 甘草(炙,锉) 桂心(各半分) 诃梨勒皮 人参(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姜枣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泻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壳) 桂心(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钱)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卒吐利,腹痛及久下。当归汤方

  当归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黄 (各四分) 细辛(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三、四岁儿为三服,小儿以意增减水药。

  《婴童宝鉴》治小儿霍乱吐利,腹中疼痛。针头丸方

  巴豆肉(二个,水半盏煮干) 阿魏(鸡头大一块) 舶上硫黄(一块,同阿魏大)

  上件研匀,以薄糊搜作饼子如钱眼大。每服一饼子,针头穿定,灯上烧,留三分性,淡姜汤化开服。

  《庄氏家传》大人参丸和脾胃止呕吐,治泄泻青黄,止腹痛多啼,进乳食方。

  丁香 木香 白术(各半两) 藿香叶(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鸡头大。每服一丸,粟米饮化下。

  《赵氏家传》正气人参膏治小儿脾胃气虚,中寒腹痛,泄利呕逆,不入乳食,夜啼多哭,睡中饶惊,吐利蛔虫,虚烦闷乱,常服止烦渴,调脾胃进饮食方。

  人参 干木瓜 甘草(细锉,炒。各半两) 陈橘红 罂粟米(炒) 干姜(炮) 茯苓(各一分)

  上为末,炼蜜和为膏。每服一皂皂大,米饮汤化下。

  冷吐第九

  张涣温脾散方散寒湿,治呕吐。

  浓朴(去皮,姜汁拌炒,用一两) 丁香 白术 干姜(各半两) 肉桂(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煎人参汤调下。

  张涣治小儿胃气不和,乳哺重沓及食入不消或吸风冷即令呕吐,若不止最为大病。圣石丹方

  真阳起石 半夏(洗七遍,焙干。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 丁香(各一两) 礞石(木炭火烧一伏时,四两) 不灰木(木炭火烧一伏时,四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杏仁 巴豆(二件连皮于灯上烧为度。各二七个) 阿魏(各一两)

  上件同为细末,用汤泡炊饼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粒,水一盏,入生姜一皂子大,同拍碎,煎五分放温,时时服之。煎药时于银器中煎,石器亦可。

  《九 卫生》流星散疗小儿胃气虚冷,痰吐呕逆方。

  半夏(十四个,大者生用) 胡椒(四十九粒)

  上同为粗末。每服半钱,水一盏入生油七滴,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胃虚寒,腹胀,吐逆。丁香丸方

  丁香 木香 藿香 牛黄(以上各半两) 脑麝(各一钱) 腻粉(少许)

  上一处为末,面糊为丸小豆大。热汤化一丸服之。

  《吉氏家传》治脾胃冷吐逆,水食不下,噎奶,胃冷吐食,因乳母多食酒、肉、淹藏毒物得之。噎奶宜与惊药微疏。下中结丸方

  禹余粮(火 赤,米醋碎半两) 巴豆(面裹煨,七粒) 朱砂(皂子大) 淀粉(炒,三分) 麝香(少许)

  上件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远志汤下。

  长沙医者相 传肉豆蔻丸治小儿胃冷呕吐不止,诸药不效者方。

  肉豆蔻(面裹煨令香熟为度,去面不用,半两) 丁香(一钱)

  上同为末,水煮白面糊为丸如芥子大。量儿大小加减,每服三、五丸,浓煎藿香柿蒂汤下便止。如大人患吐,加丸数,亦如此汤使服之。如渴,以所煎汤作熟水饮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治小儿乳哺饮食温冷过度,伤于脾胃,肠胁胀满,多吐痰涎方。

  人参 丁香 干姜 半夏(洗七遍。各半两) 白术 陈皮(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粒,温汤下。

  热吐第十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止,心神烦热。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焙) 淡竹茹(各半两) 甘草(炙,锉) 人参 茅根 陈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胸烦热。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 浓朴(去皮,姜汁炒用) 人参(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粟米五十粒,煎至四分去滓。放温。

  量儿大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烦热渴。芦根粥方

  生芦根(锉,二两) 粟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许食之。

  太医局定吐救生丹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方。

  川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 腻粉 粉霜(各研七两半) 龙脑(研,二两半) 乳香(八分,研) 丁香(为末。各五两) 水银 铅(与水银同结砂子) 黄蜡(各十二两半)

  上合令研匀,每溶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丸,如黄米大。每一岁儿服一丸。如烦躁研生芝麻、马齿水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此药备急。

  钱乙辰砂丸治惊风,涎盛潮作及胃热吐逆不止方。

  辰砂(别研) 水银砂子(各一分) 牛黄 脑麝(各别研半钱) 生犀(末) 天麻 白僵蚕(酒炒) 蝉壳(去土) 干蝎(去尾炒) 麻黄(去节根) 天南星(汤浸七次,切,焙干稗。各一分)

  上同为末,再研匀,熟蜜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二丸或五、七丸,食后服之。煎薄荷汤送下。

  张涣丁香益胃汤方治胃虚挟热,呕吐不止。

  丁香 人参(去芦头。香一两) 诃梨勒皮(一分) 官桂 大黄(炮黑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保命膏方治吐逆不定,服热药过多不能瘥者。

  山大戟 丁香 大黄(炮) 不灰木(烧红放冷) 甘遂(各一分)

  以上先为细末,次入∶

  朱砂 水磨雄黄(并研细,水飞。各半两) 粉霜 水银(用钱结砂子。各一钱) 巴豆(去皮心膜,不出油,细研十个)

  上件都研匀,用黄蜡四两,银石器中溶掩成膏,旋旋取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末周 一粒,二、三岁两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新汲水下。

  《孔氏家传》凡小儿胃热吐清胃散方

  上用生姜薄切,以生面拌,晒极干略焙为末,用紫苏汤调下。

  挟惊吐第十一

  张涣三香丹方治挟惊呕吐不止。

  藿香叶 丁香(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半两)

  以上捣,罗为末,次入∶腻粉 龙脑 麝香(当门子。各一钱)

  上件同拌匀,生姜取汁,打白面为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参薄荷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谭氏殊圣》方∶小儿惊膈吐还频,昼夜连连不暂停,绿水槐黄泔淀汁,和虫乳食一时喷,丁香研共生犀服,五胆牛黄立有勋,若有得逢如此药,直饶命困却还魂。

  归命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生犀(末) 牛黄(各半分) 猪 鲫 狗 熊胆 鱼胆(等分,或多些无妨,共研半两)

  上为末,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一岁以下煎苦楝汤,研下二丸。

  《谭氏殊圣》治小儿惊食,胃管不快,吐逆乳食或心胸发热。定吐丸方

  丁香(二十一枚,为末) 蝎梢(四十九条) 半夏(三个,洗,焙干为末)

  上件研匀,煮枣肉如小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金银煎汤吞下。如伤暑,霍乱吐泻,煎香茸散送下,神效。

  《良方》治久患翻胃及小儿惊吐,诸吐并医。田季散

  上好硫黄(细研半两) 水银(与硫黄再研无星,一分)

  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钱,生姜四两取汁,酒一盏同姜汁煎,熟调药,空心服。衣被盖覆,当自足指间汗出,迤逦遍身,汗彻即瘥。常有人患反胃,食辄吐出,午后即发,经三年不瘥,国医如孙兆辈,皆治疗百端无验,消羸殆尽,枯黑骨立,有守藏卒季吉见之,日此易治也,一服可瘥。始都不信之,一日试令合药,与少钱市药,次日持药至,止一服,如法服之。污出皆如胶,腥秽不可近,当日更不复吐,遂又楚人田医,善治小儿诸吐,亦用此药,量儿长少服一钱至一字,冷水调下,吐立定。此散极浮,难调,须先滴少水,以指缓缓研杀。稍稍增汤,使令调和。若添入汤酒,即药浮泛,不可服。

  《王氏手集》睡惊丸治热化涎,镇心神,治惊悸吐逆方。

  半夏(末,制者) 乳香 犀角(末。各一钱)

  上件同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薄荷水夜卧服。

  毒瓦斯吐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儿服汤中毒,毒瓦斯吐下候∶春夏以汤下,小儿其肠胃脆嫩,不胜药势,遂吐下不止。药气熏藏腑乃烦懊顿乏者,谓此为中毒,毒瓦斯吐下也。

  《千金》治毒瓦斯吐,不腹胀,逆害乳哺。藿香汤方

  藿香(一两) 生姜(三两) 青竹茹 甘草(炙。各半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每服一合,日三。有热加升麻半两。

  《王氏手集》∶消奶毒,令儿吃奶无毒方。

  升麻(锉,半两) 大麻子(捣破,一合)

  上两味酒浸,每日早晨与奶子一盏吃了,要乳时须先捏去些小,方与儿吃。并儿有奶毒亦解。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共1章·本卷共10513
卷第二(方书叙例)凡十三门共1章·本卷共14506
卷第三(病源形色) 凡一十门共1章·本卷共24286
卷第四(形初保者)凡二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14004
卷第五(初生有病)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3508
卷第六(禀受诸疾)凡十九门共1章·本卷共12397
卷第七(蒸忤 啼哭)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22242
卷第八(惊疾潮发)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32984
卷第九(惊风急慢)凡三门共1章·本卷共40433
卷第十(惊 噤病)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6988
卷第十一(痫论候法)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4757
卷第十二(五痫异治)凡五门共1章·本卷共22617
卷第十三(胎风中风) 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22900
卷第十四(身热等病)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31873
卷第十五(伤寒变动)凡二十门共1章·本卷共35798
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24621
卷第十七(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0249
卷第十八(斑疹麻痘)凡十六门共1章·本卷共29090
卷第十九(诸热痰涎)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24252
卷第二十(虚热蒸疸)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8534
卷第二十一(诸寒羸瘦)凡十六门共1章·本卷共22675
卷第二十二( 瘕积聚)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36717
卷第二十三(五疳辨治)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24785
卷第二十四(无辜疳)凡五门共1章·本卷共32461
卷第二十五(诸疳异证)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23294
卷第二十六(诸疳余证)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15116
卷第二十七(吐哕霍乱 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30198
卷第二十八(泄泻羸肿)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26456
卷第二十九(滞痢赤白)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9663
卷第三十(血疾淋痔) 凡十九门共1章·本卷共51159
卷第三十一(三虫 疝)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8073
卷第三十二(水痰鬼持)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1522
卷第三十三(眼目耳鼻)凡二十四门共1章·本卷共28517
卷第三十四(口唇喉齿) 凡二十四门共1章·本卷共15613
卷第三十五(一切丹毒) (凡三十八门)共1章·本卷共14882
卷第三十六(痈疽瘰 )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18628
卷第三十七(疮 疥癣)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6991
卷第三十八(头疮冻痱)凡十八门共1章·本卷共15347
卷第三十九(鲠刺虫毒)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9849
卷第四十(论药叙方)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5481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