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九门
幼幼新书
凡九门
作者:南宋·刘昉  |  字数:18534  |  更新时间:2023-01-01 21:03:17

  虚热第一

  钱乙论肺虚热云∶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方见喘咳上气门中。)

  钱乙论虚实热证云∶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方见胃气不和门,)后以生犀散治之(方见本门)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此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何如?钱曰∶泻心汤者,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后与胡黄连丸治愈。(方见病后虚羸门中。)

  《养生必用》治风劳气冷百疾,薯蓣丸。并治风弦、背拘倦,胸满短气,羸瘦饮食少,小儿泄利多汗发热方。

  薯蓣(三两) 当归 桂(去皮) 大黄豆卷(炒) 熟干地黄 神曲(各一两) 干姜(三钱) 白蔹(二钱) 甘草(炙,二两八钱) 人参 阿胶(炒令白。各七钱) 芎 白芍药 白术 麦门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防风(去芦。各六钱) 柴胡(去苗) 桔梗 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浓煎枣汤,空心嚼一丸,日午每服。有热人即丸如桐子大,空心、日午米饮下二十丸,止于三十丸。

  钱乙秦艽散治潮热减食蒸瘦方。

  秦艽(去头,切焙) 甘草(炙。各一两) 干薄荷叶(半两,勿焙)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八分,食后温服。

  钱乙治面黄颊赤身壮热。补心安神丸方

  麦门冬(去心,焙) 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药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两)朱砂(一两,研) 龙脑(一字,研)

  上末之,炼蜜丸鸡头大。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无时。

  钱乙生犀散治目淡红,心虚热方。

  生犀(二钱,错取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药 柴胡根 干葛(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后。

  钱乙地骨皮散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方。

  地骨皮(自采佳) 知母 银州柴胡(去芦) 甘草(炙)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 人参(切去顶,焙) 赤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五片,水一盏,煎至八分,食后温服。量大小儿加减。

  张涣秦艽散治肌热病方。

  秦艽(一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 黄 赤小豆 糯米(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后。

  《庄氏家传》人参犀角散治小儿荣卫不和,上焦虚热,因积变为肌热,肌热不已,变为疳劳,夜汗颊赤,多嗽不止方。

  人参 茯苓 白术(各半两) 犀角 柴胡(去苗) 鳖甲(醋炙) 甘草(炙) 半夏(姜制。各一分)

  上八味为末,姜枣煎。每服半钱,水半盏,煎至三分,滤滓温服。食后。

  《庄氏家传》初秋虚热惊悸方。

  藿香 土瓜根(各二两) 甘草(一两,炮) 草豆蔻(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因患体虚,时复发热,不思饮食,或多惊悸。壮气补虚,黄 丸方

  黄 (薄切,用蜜炒黄色) 人参 柴胡(去苗,净洗) 干薯蓣 赤茯苓(各半两) 黄芩(小紧者) 生犀末(各一分)

  上件细锉、焙燥,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大樱桃大。麦门冬熟水磨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虚热烦渴;又疗因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并宜服之。人参散方

  人参(五两) 茯苓(八两三钱) 甘草(一两,煨) 桔梗 干葛(锉) 生犀(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中盏,入灯心五茎,同煎至六分,放温,不计时候。烦渴者入新竹叶。

  《孔氏家传》治童男、室女潮发虚热,烦躁羸瘦方。

  柴胡 地骨皮(各半两) 甘草(炙) 细辛(各一分)

  上为末,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孔氏家传》桃奴丸治心虚有热,恍惚不常,言语错乱,尸注客忤,魇梦不祥,小儿惊痫,并宜服方。

  桃枭(七枚,别为末。桃不成实,各在枝上者) 桃仁(十四枚,去皮尖) 安息香(以无灰酒酌多少研、飞,去砂石,银器中慢火熬成膏, 合贮之) 雄黄(用桃叶煮,研、飞取。各三分) 辰砂 生玳瑁(各一两) 琥珀(别研) 黑犀(石上水磨,澄去水取。

  各半两) 牛黄 脑麝(各一分,别研)

  上为细末,和入煎膏,丸如鸡头大,密器封闭,净室安置。煎人参汤磨下一丸,食后服。病去止药,未知加丸数。

  《孔氏家传》童男、室女肌瘦潮热方。

  上用青蒿焙干为末,每服三钱。甘草一寸,乌梅一个,小麦五十粒,河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骨热第二

  (病初则骨热,病剧则骨蒸)

  《圣惠》论∶凡小儿一岁至十岁,衣絮皆不得着新绵,又不得冬天以火烘炙衣服与着,亦令儿体热。勿食桃杏,令儿体热。因伤寒病后,未满百日,勿食羊肉、狗肉,令儿体热,或作骨蒸也。

  《仙人水鉴》小儿患骨热劳,渐渐瘦弱,不能食,宜服此方。号神明丸子

  鼓子花 雄黄 紫石英 远志(各二分) 槟榔(一枚,生) 桃仁(去皮尖) 光明砂(各一分。研) 金箔(一片)

  上八味同研令细,以蟾酥为丸如麻子大。每日米饮下一丸。忌果子。

  《博济方》治小儿骨热,晚后多发热,面赤、五心烦,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夜多盗汗,面色痿黄。犀角散

  犀角(镑末) 柴胡(去芦头) 枳壳(麸炒去瓤) 麦门冬(去心) 茯苓(去皮)芍药 大黄 桑白皮 黄 人参(各一分) 鳖甲(一个,九肋者,醋炙令黄)

  上件一十一味,同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桃仁七个,浆水煮麦门冬一十九个,去心;与桃仁同研令细,入水一盏,与药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食后、临卧各一服。亦治大人盗汗。

  《圣惠》治小儿骨热、瘦瘁,心神烦躁,不得睡卧。胡黄连散方

  胡黄连 知母 地骨皮 黄芩 栀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 甘草(炙微黄,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柴胡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自小伤抱,脚胫纤细无力,行立不得,或骨热疳瘦。柴胡饮子方

  柴胡(去苗) 桃嫩枝(锉。各三分) 甘草(一分,微炙) 知母 桔梗(去芦头)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元参 川升麻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口干,烦闷不欲食饮,四肢羸瘦。知母饮子方

  知母 川大黄(锉碎,微炒) 常山 犀角(屑)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龙胆(去芦头)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柴胡(三分,去苗)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三服。或吐泻三两行便安。更量儿大小,临时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黄瘦不食,多卧。胡蜣螂散方

  胡蜣螂(两枚,去翅足,微炒) 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赤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赤,锉) 人参(去芦头) 蛇黄 牛黄(并细研。以上各一分) 柴胡(半两) 熊胆(细研) 生姜(切、烧灰。各半分) 麝香(一钱,细研) 鳖甲(一分,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五岁至十岁以来,骨热及手足心,烦闷不欲饮食。秦艽散方

  秦艽(去苗)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体瘦,心神烦躁。天灵盖散方

  天灵盖(一枚,涂酥炙令黄) 黄连(半两,去须)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 人参(去芦头)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黄 (锉) 木香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葳蕤(各一分) 柴胡(去苗) 麦门冬(去心,焙) 秦艽(去苗) 鳖甲(涂醋,炙令黄。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羸瘦,虽食不生肌肉。宜服獭肝丸方

  獭肝(微炙) 人参 龙胆(各去芦头) 黄芩 黄连(去须) 白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柴胡(三分,去苗) 桃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温水下七丸,日三服。随儿大小加减。

  《圣惠》治小儿骨热,日渐瘦弱,不能饮食。光明砂丸方

  光明砂 紫石英(各细研,水飞过) 鼓子花 雄黄(各半两) 槟榔(三枚)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 远志(去心。各一分) 金箔(三十片,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骨热。宜服黄连丸方

  胡黄连 干蟾(酒浸去骨,微炙。各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地骨皮汤治骨热肌瘦方。

  地骨皮 胡黄连(各一两) 犀角(屑) 桃嫩枝 柴胡(去苗) 川大黄 知母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后。

  张涣又方连艽散

  黄连(去须) 秦艽(去苗。各一两) 甘草(半两) 天灵盖(一枚,涂酥炙黄)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万全方》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胡黄连丸

  胡黄连 人参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黄 犀角(屑) 木香 甘草(炙) 葳蕤(各一分) 鳖甲(醋涂,炙令黄)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 秦艽(并去苗,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以温水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

  《张氏家传》猪肚丸治小儿骨热体瘦,面色痿黄,脐腹时痛,胸膈满闷,全不入食。常服退黄,长肌肉,进饮食,解虚劳;行滞、利关节方。

  南木香(半两) 宣州黄连 生干地黄 青橘皮 银州柴胡(去根及土) 鳖甲(九肋者,水煮去裙 ,用童子小便炙黄。各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用猪肚一个盛药在内,紧系定口,慢火,汤煮令香熟;去线,捣猪肚同药令极烂,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米饮下,日进三、二服,食前、后皆可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热羸瘦方。

  柴胡 当归

  上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入蜜少许,或用蜜丸亦得。

  《吴氏家传》生犀角饮子治小儿至十岁,肌体烦躁。或夏月食桃杏不节、酸热之类;或因伤寒后肌热羸瘦;或食羊肉,令儿体热。或作骨蒸,瘦瘁潮热,颊赤口干,五心烦躁。虽能饮食,食不生肌,夜有盗汗,甚则多令伏卧,好食泥土。应小儿一切蒸热,治之无不效者方。

  羚羊角(镑,便此不用犀角) 地骨皮 紫菀(去叶) 麦门冬(去心,焙) 秦艽(去土、苗) 大黄(生用) 枳壳(去瓤,麸炒焦) 柴胡(去芦) 茯苓赤芍药 人参 桑白皮(不出土白者) 黄 (生) 羌活 半夏(汤洗十次,碾成末,用姜汁制作饼,炙黄)

  上为散子。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后、夜卧,去滓温服。小儿一岁至五岁,每服半钱。

  《孔氏家传》治小儿骨热渐瘦,眠卧盗汗。升麻散方

  升麻 人参 茯苓 鳖甲(酥炙) 甘草(炙) 黄芩 柴胡(各等分)

  上为粗末,马尾罗罗过,每服半匙,水一盏,煎五、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杀虫,去骨热,进食,驻颜。虾蟆丸方

  虾蟆(紫斑者一个,去肠、爪甲,用姜汁涂,炙黄干,别研) 芦荟(研) 鹤虱 宣连(各二钱) 胡黄连(一钱)

  上为末,取 猪胆汁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丸,饭饮下,日进三服。

  骨蒸第三

  (骨热、骨蒸虽有浅深,皆可通用)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日渐黄瘦衰弱,皮肤不润者为何?答曰∶因胎气虚损,筋脉衰弱,本因强行交会,或成娠孕,事出偶然。或母有宿疾,久冷血海,气衰羸瘦,胎内自已亏伤,及至养得,自然 悴。此盖由父母之遗气,若非巧凭按治之方,终也积为沉 ;其中或少乳、多哺咀嚼之食,肠胃转转干惨。儿少者俗号腑干;长成者则呼为骨蒸。本孩子夭伤,盖不精明古始,通达圣情,不知自古迄今已论之也。

  太医局生犀散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羚羊角(镑) 地骨皮(去土) 秦艽(去苗并土) 麦门冬(去心) 枳壳(麸炒,去瓤) 大黄(蒸,切、焙) 柴胡(去苗) 茯苓(去皮) 赤芍药 桑白皮(锉) 黄 (锉) 人参(去芦头) 鳖甲(汤煮去裙 ,涂醋炙黄)

  上各等分,捣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聚宝方》龙虎煎治瘫痪风,并童男童女骨蒸劳气。

  倒垂杨柳枝(筋粗者,东南上采,细锉匀) 槐角(不种者) 桑枝(如柳枝。三味各秤一斤。十月尽,十二月上旬采) 天仙藤(半斤,细锉)

  上四味合用。十岁以下童男小便二斗以来,同浸一宿;于净锅内入河水一斗,同小便熬,不得水耗,旋添河水熬至晚倾出净,布袋内捩汁。再用文武火熬,柳篦子不住手搅,候熬至半,去了焰火,却便炭火直熬成膏,净瓷罐盛、封闭。所有捩出者滓别收,要合金枝丸(方在后)。

  《聚宝》又方金枝丸

  川乌头(炮裂,去皮脐) 仙灵脾(细锉) 防风 牛膝(各去芦头) 晚蚕沙(微炒) 桑黄(锉) 桃胶乌蛇(酒浸一宿,炙熟和骨用) 桃仁(各一两。其桃仁用茱萸二两炒熟,和茱萸倾在瓦罐子,浓纸封口一昼夜。去茱萸,只用桃仁) 前药滓 干黑桑椹(二两,不犯盐者)

  上十一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用前药一起匕尖,温酒化之,吞下丸子二十丸,每日空心,日午、临卧服之。

  《聚宝方》国老散治骨蒸日久,去三焦壅滞虚热,不思饮食。大人、小儿并可服之。

  甘草(炙) 银州柴胡(去苗) 秦艽(去土) 大乌梅(取肉焙。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每日食后热汤点服。忌炙爆物。

  《聚宝方》人参柴胡汤解小儿肌体蒸热,长肌进饮食。

  人参 柴胡(去苗) 白茯苓 川芎(各一两) 知母 川升麻 本(去土) 甘草(炙) 天门冬(去心。各半两) 独活 柏子仁(各一分。研)

  上十一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青 各少许,同煎至三分,去滓,食后温服。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入醋炙鳖甲半两,同为末,加二钱,水一盏,煎六分。

  《惠眼观证》柴胡丸治疳劳,骨蒸发热,及上焦渴甚方。

  柴胡 茯苓(各一两) 木香 桂心(一分) 枳壳(麸炒,去瓤) 大黄(微炙。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熟水吞下。作散子亦得。

  《刘氏家传》治童男蒸热。八仙饮子方

  人参 地骨皮 茯苓 牛膝(酒浸) 菊花(各一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甘草(炙) 远志(去心。各半两)

  上件 咀,衮匀。每服五钱匕,水两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进二服。

  《张氏家传》治小儿骨蒸体热,成劳倦。地黄散方

  熟地黄(去土,洗) 当归 地骨皮(各洗) 枳壳(去瓤,麸炒) 柴胡 秦艽(各去芦) 知母 鳖甲(去黑皮尽,醋炙黄。各等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半,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蒸劳热,肌肤羸瘦,可思饮食,夜多盗汗及诸疳热。青蒿丸方

  人参 茯苓 鳖甲(浸、去裙,醋炙) 柴胡 秦艽(各去苗) 绵黄 (各一两)

  上取青蒿洗过,研滤自然汁一升,银石器内熬取三合,入蜜四两同再熬得所,捣、罗药末入,同忤一千下,绿豆大丸之。米饮或麦门冬熟水下十丸,空心、米饮、日午。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蒸,及一切疳。煮鸡丸方

  黄脚雌鸡(一只,去毛并肚肠) 柴胡 黄连(各四两)

  上二味为粗末,用夹生绢袋盛,内鸡肚中缝合,煮令极烂漉出,去骨取药,相和焙干,捣为末。用酒面糊丸如绿豆大,随儿大小自二十丸加减,熟水下,不拘时候。

  《庄氏家传》治骨蒸唇红,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秘涩,小便赤黄,饮食全少。猪肚丸

  (出《博济方》)

  鳖甲(醋炙黄) 柴胡(银州者) 木香 青蒿 生干地黄(各一两) 黄连(去须。二两) 青橘皮(去白,半两)

  上七味,为细末。用嫩小猪肚一枚,净洗去脂,入药末在内,系定,蒸令极软如泥,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温水下。食前、日午、临卧,日三服。忌湿面、毒物。

  《庄氏家传》胡连丸治骨蒸潮热,羸瘦,生肌消疳黄等方。

  胡黄连 黄连(大者,去须,秤) 柴胡(去苗,秤。各一两) 乌犀(磨) 赤茯苓 使君子(去皮,秤) 黄芩(细者) 鳖甲(炙令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猪胆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二十丸,熟水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蒸发热,遍身如火,黄瘦虚汗,咳嗽心忪,日久不已者,只可一料好安。朱砂柴胡丸方

  好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晒过) 柴胡(去苗土,净洗,为末,二两)

  上二味令匀,用 猪胆汁拌和匀湿,入一瓷合子内盖;于炊饮甑上蒸之,至饭熟为度取出,急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心、临卧,煎桃仁、乌梅汤放冷,下十丸。

  唐中书侍郎崔知悌灸二十二种骨蒸法∶

  夫含灵受气禀之于五行,摄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若岐黄广记,蔚有旧经;攻灸兼行,显著斯术。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 ,亦称复连,亦曰无辜。丈夫以癖气为根,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虽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上气食少,渐就沉羸,纵延日时,终于 尽。予昔忝洛州司马,尝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后瘥者,数逾二百。至于狸骨、獭肝,徒闻曩说;金牙、铜鼻,罕见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极急。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患状既广,灸活者不可具录。略陈梗概,又恐传授讹谬,以误将来。今故具图形状,庶令览者易悉。使所在流布,颇用家藏,未暇外请名医,傍求上药,还魂返魄,何难之有?遇疾者可不务乎。

  取穴法∶先两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蜡之勿令展缩,顺脚底贴肉坚踏之(男左女右),其绳前头与大拇指端齐,后头令当脚跟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肚贴肉,直上至曲KT 中大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钩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字,便齐两吻截断,将此绳展令直,于前来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取平,勿令高下。(绳子先中折,当中以墨记之,却展开绳子横量,以绳子上墨点正压脊骨上墨点为正,两头取平,勿令高下。)于绳子两头以白圈记。(白圈是灸穴。)

  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与鸠尾齐(鸠尾是心岐骨,人有无心岐骨者,至心胸前两岐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鸠尾也)即双截断,却背翻绳头向项后,以绳子中停取心正,令当喉咙结骨上其绳两头夹项双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其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还于脊骨上墨点横量如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白圈是灸处。)

  以上是第二次点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日别各七壮至二七壮,累灸至一百或一百五十壮为妙,候疮欲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上下直点,令绳中停中心在墨点上,于上下绳尽头以白圈记两穴。(白圈是灸处。)

  以上是第三次点两穴,谓之四花。灸两穴各百壮,三次共六穴,各取离日量度,度讫即下火,准须三月三日又最佳。疾瘥百日内慎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后觉未瘥,复初穴上再灸。

  以上六穴名六花。

  今具崔知悌点穴图∶

  图(图缺)

  自大拇指端当脚跟向后至曲KT 大横纹当中

  图(图缺)

  自鼻端量向上循头缝至脑后(灸脑门禁穴)

  图(图缺)

  循脊骨引绳头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墨点之

  图(图缺)

  合口以绳子按于口上钩起绳子中心至鼻柱下便齐两吻截断

  图(图缺)

  将量口吻绳子展直于前来脊骨上墨点处横量两头以白圈记(白圈记是)

  (灸穴墨点处不是灸穴)

  以上第一次点二穴。

  图(图缺)

  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与鸠尾齐

  图(图缺)

  翻绳头向项后以绳两头夹项双垂循脊骨向下至两绳头尽处以墨点记之

  图(图缺)

  以绳子令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

  图(图缺)

  用量口吻绳子于脊骨墨点上横量两头以白圈记(白圈记是灸穴墨点不是灸穴)

  图(图缺)

  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直上一直量尽头用白圈记

  图(图缺)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

  此系已点成四花凡骨蒸之候所起,辨验有二十二种,并根据上项灸之。

  一,胞蒸(小便赤黄 )

  二,玉房蒸(男遗尿失精,女月漏不调)

  三,脑蒸(头眩热闷)

  四,髓蒸(觉髓沸热)

  五,骨蒸(齿黑)

  六,筋蒸(甲热)

  七,血蒸(发赤)

  八,脉蒸(急缓不调)

  九、肝蒸(或时眼前昏暗)

  十,心蒸(舌焦或疮,或时胸满)

  十一,脾蒸(唇焦热或口疮)

  十二,肺蒸(口干生疮)

  十三,肾蒸(耳干焦)

  十四,膀胱蒸(右耳焦)

  十五,胆蒸(眼目失光)

  十六,胃蒸(舌下痛)

  十七,小肠蒸(下沥不禁)

  十八,大肠蒸(右鼻孔痛)

  十九,三焦蒸(乍寒乍热)

  二十,肉蒸(别人觉热自觉冷)

  二十一,皮蒸(皮肉生鸡肉起)

  二十二,气蒸(遍身壮热,不自安息)

  用尺寸取穴法∶凡孔穴尺寸,皆髓人身形大小,须男左女右量手指中心一节,两横纹中心为一寸。

  艾炷大小法∶凡艾炷须令足三分,若不足三分,恐覆孔穴不备,穴中经脉火气不行,即不能抽邪气、引正气,虽小儿必以中指取穴为准。

  艾法∶端午日,日未出,以艾中以意求其似人者,辄拮之以灸殊有效。幼时见一书中云∶尔忘其为何书也,艾未有真似人者,于明暗间苟以意命之而已。万法皆妄无一真者,此何疑耶?

  用火法∶黄帝曰∶松柏柿桑枣榆柳竹等木用火,灸必害肌血,慎不可用。凡取火者,宜敲石取火,或水晶镜子于日得太阳火为妙,天阴则以槐木取火亦良。

  灸后宜服治劳地黄丸。

  地黄丸方

  生地黄(汁) 青蒿(汁) 薄荷(汁) 童子小便 好酒(各二升,同煎成膏入) 柴胡(去芦) 鳖甲(醋炙) 秦艽(各一两) 朱砂 麝香(各半两,研)

  上五味为末,入膏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酒下。切忌生冷物。

  盗汗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盗汗候∶盗汗者,眠睡而汗出也。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腠理易开。若将养过温,因于睡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而汗出也。

  《养生必用》∶童男室女、小儿肌瘦有汗,但用平和养气血温药,自无虞矣。(用术、桂、地黄、当归、芎等。)

  钱乙论盗汗者,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方见喜汗门中。)遍身汗,香瓜丸主之(方见本门中。)若胃怯汗出则上至项、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胃,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治病有等云∶张氏三子病。岁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项、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众医以麦煎散治之不效。钱氏曰∶大者与香瓜丸,次者与益黄散。(二方同见前。)小者与石膏汤,(钱乙方与诸方竹叶石膏汤并同。)各五日而愈。(遍身者,盗汗也。上至项、下至胸者,胃虚也。额有汗者,喜汗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盗汗候∶阴阳气弱,腠理易开,因于眠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故为虚汗。

  《婴童宝鉴》∶小儿心膈发热,时痢盗汗者,多病疳也。

  《婴童宝鉴》小儿盗汗歌∶

  小儿气血未调和,腠理开舒易染 ,将养过温成盗汗,早须医理莫蹉跎。

  《玉诀》小儿盗汗虚热歌∶

  盗汗频频气受伤,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

  此患先退热,后调其气,次和脏腑,故无误也。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盗汗歌∶

  频频生盗汗,虚热小便黄,夜卧时烦热,鸣牙肾受伤,气粗还气细,肝内要消详。

  此病是因伤气,非风蕴热,乃三焦不得通畅,出汗恐久成惊风候。先将南星丸利三焦(方见伤寒变疹子门。)次下大青丹(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得心气不惊恐,汗不止,先服防风汤一、二服,补气定汗。(方见本门。)

  《千金》治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以粉身良。《婴孺》方同,无粉一味。

  《千金》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圣惠》同。治小儿盗汗,体热瘦瘁,多惊。

  犀角(十八铢) 茯苓(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白术(炮,六钱)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外台》∶《延年》治小儿盗汗方。

  麻黄根 雷丸 牡蛎(熬。各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一两) 粱米(一升)

  上六味,捣粉以粉身,汗即止。

  孙尚药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方。

  南蕃胡黄连 柴胡(各等分)

  上捣,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

  陈藏器治小儿盗汗方。

  上用牡蛎 赤,捣为粉,粉身汗止。

  《圣惠》治小儿盗汗,体热咽干。犀角散方

  犀角(屑) 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黄 (锉)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分减。

  《圣惠》治小儿体热盗汗,心烦,不欲乳食。黄 散方

  黄 (锉) 朱砂(细研、水飞过。各半两) 龙脑(一钱,细研) 人参(去芦头) 川升麻 川大黄(锉,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天竺黄(一分) 牡蛎粉(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竹叶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后常有盗汗,黄瘦。龙骨散方

  白龙骨 牡蛎粉 黄 (锉) 人参(去芦头) 熟干地黄 甘草(炙微赤,锉) 麻黄根(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盗汗不止,咽喉多干,心神烦热。麻黄根散方

  麻黄根 败蒲灰 麦门冬(去心,焙) 黄 (锉) 甘草(炙微赤,锉) 龙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盗汗不止。宜用粉身牡蛎散方

  牡蛎粉 麻黄根 赤石脂(各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米粉二合拌令匀,每日及夜间常扑之。

  《圣惠》又方

  麻黄根 干姜(各一两) 雷丸 粱米(各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日三、四度以粉其身,汗即自止。

  《婴孺》治小儿盗汗方。

  麻黄根(三分) 故扇灰(二分)

  上为末,乳汁或饮服三分匕,日三服。大人方寸匕,日三丸。

  钱乙香瓜丸方

  大黄瓜(黄色者,一个) 胡黄连 川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 柴胡(去芦) 鳖甲(醋炙黄) 黄柏(浓者去粗皮,秤) 黄连 芦荟 青橘皮(各等分)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去头,填入诸药至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慢火内煨熟,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二丸,食后冷浆水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至十丸。

  钱乙黄 散治虚热盗汗方。

  牡蛎(烧) 生干地黄(焙,刮) 黄 (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无时。

  钱乙虎杖散治实热盗汗方。

  上用虎杖锉,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张涣沉香黄 散调益荣卫,治肌瘦盗汗方。

  绵黄 (锉) 当归(洗,焙干)沉香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桂心 木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煎六分,去滓;放温服,食后。

  张涣沉香鳖甲丹治潮热盗汗方。

  鳖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黄) 绵黄 (锉) 草龙胆 当归(洗,焙干) 沉香(各一两) 川大黄(炮) 川黄连(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苁蓉丹治血少肌瘦盗汗方。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令干) 鳖甲(涂醋炙黄,或去裙 。各一两) 绵黄(锉) 何首乌 当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升麻汤治肌热盗汗方。

  川升麻 绵黄 (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天竺黄 牡蛎粉(展半两,研匀)

  上件同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竹叶汤调下。

  张涣牡蛎散专止盗汗方。

  牡蛎粉(二两,细研) 麻黄根(为细末) 赤石脂(细研) 糯米粉(各一两) 龙脑(一钱)

  上件再研匀。每用一匙头,新绵包,每日及夜常常扑身体、头面有汗处。

  《四十八候》治盗汗防风汤方

  防风 麻黄(各一钱)

  上为末,水半盏,莲子心四个,同煎三、五沸服。

  《惠眼观证》龙胆丸治盗汗睡着常出,若待日久,渐加黄瘦方。

  龙胆草 防风(各等分)

  上为末,以蜜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蜜水下,不拘时候。

  《张氏家传》治小儿夜多盗汗。白龙散方

  龙骨(半两) 麝香(少许)

  上同研为细末。每服半钱,冷水调下。

  《张氏家传》人参黄 散治身热肌瘦,自汗盗汗,服之大妙方。

  人参 绵黄 白茯苓 山药 百合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麦门冬汤点服,不以时候。小儿服一钱,频服甚妙。

  《庄氏家传》小儿一切虚热,夜卧有汗方。

  黄芩 甘草 芍药(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蜜汤调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肌热盗汗,不思饮食。柴胡饮子方

  柴胡(去苗) 青蒿 嫩桃枝 嫩柳枝(各阴干取) 地骨皮 甘草(炙。各二两)

  上等分细锉,每服二钱。入乌梅一个,拍破,小麦四十九粒,水一盏,煎七分。食后、临卧温服。

  《王氏手集》止汗牡蛎散方 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忪悸恍惚,口干羸瘦方。

  牡蛎( 赤) 白术 防风(各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平钱,温酒或米饮调下。止汗立验。

  《王氏手集》又方防芷散

  防风 白芷(各等分)

  上碾,罗为细末。每服一平钱,米饮汤调下。食后极有效。

  《吉氏家传》麻黄散治小儿胃热盗汗,及衣浓伤温汗出方。

  麻黄根(一分,焙) 麦麸(半两,炒黄黑色)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猪耳煎汤调下。

  《吉氏家传》升麻散治小儿心脏虚热,小便黄,面赤口生疮,盗汗出方。

  升麻 白药子 甘草(炙) 栝蒌根 丁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姜钱一片,同煎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骨热盗汗。重汤丸方

  胡黄连(一分) 柴胡(半两) 天竺黄(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麦门冬汤化下。

  喜汗第五

  《巢氏病源》小儿头身喜汗出候∶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浓衣温卧,腑脏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

  钱乙云∶喜汗者,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主之。(方见本门。)又六阳虚汗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也,不须治之。

  《婴童宝鉴》∶小儿汗出喜惊,舌上白者,衣浓伤热也。

  《玉诀》治小儿血热,若病夜间有汗,皆因抱损,抱得胸膛热传与脾,脾传气、气传血。血家既热,内被淳阳气抱却升,即化而为汗。头发者,血之余,血为根,发为苗。血家既热,头发作穗;血家既热,浑身黄瘦;血家既热,夜间汗出,此病也,不为盗汗。宜凉胃散。(方见本门。)

  《形证论》∶小儿多盗汗,睡起即成迹。医者谓骨蒸,用柴胡药非是,宜服饮心气药即瘥者。心之液为汗,小儿缘惊,心气不收,故多汗。

  《婴童宝鉴》小儿衣浓伤温歌∶

  衣浓伤温损令儿,热蒸津液透肤皮,致令身体并头上,汗出如珠滴湿衣。

  《千金》治少小头汗出,二物茯苓粉散方。《圣惠》同,亦治盗汗。

  茯苓 牡蛎(各四两)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自止。

  《外台》治心藏热之所感有汗。宜服犀角饮子方

  犀角(三分) 茯苓(四分) 麦门冬(六分) 甘草(二分,炙) 白术(一分)

  上五味切,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再服即定。又加龙齿四分佳。

  钱乙止汗散方

  上用故蒲扇灰。如无扇,只将故蒲烧灰、研细。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无时。

  《玉诀》治小儿多汗。凉胃散方

  青黛 马牙硝 大黄(蒸。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字,蛤粉水下。

  《王氏手集》香粉散治理虚疏病,常多汗。每用少许扑有汗处,频使不妨。

  牡蛎(火 通赤研为粉。一两) 甘松(半两,细研)

  劳气第六

  东方先生法∶夫劳疾诸证,应丈夫、妇人、童男、室女。如得患者,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黑者,传尸之证;红白者,正色之候;黄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红,或惊魇,或妇人不调之类。先服去虫药,然后投治病汤剂。

  东方先生化虫丸方

  大槟榔 麝香当门子(各一个) 麝香(半钱) 青蒿心(三钱。四味作粗末)

  上先用羊子肝一片,烂锉入前药用为馅,白面半两和为饼作 子,两个 熟。若男子患,以冷水盆中浸左手腕三寸,以来右手取药吃,陈米饮送下,缓缓食了;以青皂衣被出汗,有虫便随汗出。或泻出,急去之,只一服见效。后服补药侧柏散。

  东方先生侧柏散方

  侧柏 五灵脂(各等分。焙干)

  上为细末。热汤浸二钱,温呷,不以时候,可服旬日。

  东方先生夺命救生散治大人、小儿传尸、肺痿、骨蒸、酒色、食气、诸劳等疾方。

  桑白皮 白茯苓 杏仁(去尖,研) 枳壳(去瓤) 人参 桃仁(去皮尖) 陈皮(去瓤,焙干) 秦艽(净者) 白芷(各秤一两) 麻黄(去节) 净柴胡(各一两半) 甘草(炙、锉)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不见日,焙) 槟榔(各秤半两) 肉豆蔻(锉,三分) 当归(洗切,焙干,二两)

  麝香(三钱,别研,临药了时旋入)

  上十八味作一处。鼋鱼大者二斤,汤渫去淡血,去了头、肠、肚,入诸药在内;麻皮缚定,纸裹数重再扎,盐泥纸筋固济,约浓六、七寸许。就地上掘坑,可容三箩糠头,先以一箩半安坑底,将泥球在中;再以一箩半铺满坑内,四傍以火发之。至一伏时取出,去却泥纸、麻皮之类;将药并肉骨三处焙干了,合一处杵为末。温酒服二钱。如病久不胜酒力,只以水一盏,桃柳枝各三寸,乌梅半个,煎七分,不以时。岁数小者,以意加减。

  东方先生保中丸治久困床枕。服此丸,先验十指,生毛如藕丝白可治;紫黑者难愈。病者或所苦未久,可根据古法,四花穴灸之。(灸法见骨蒸门。)

  天灵盖(用醋浸一宿,羊脂炙黄) 鳖甲(去裙,治如上法) 虎头骨(细锉,酒拌炒。各一两) 青蒿子(赤梗者) 拣人参 桃仁(去皮尖麸炒,研)知母(切) 甘草(生锉,焙干。各半两)

  上共作细末,阿魏二钱研开,同桃仁再研,和诸药匀,炼蜜剂桐子大。煎乌梅汤下三十粒,服不以时。岁数小者作小丸,以意加减。

  东方先生金莲散治嗽喘,涎盛吐红,气息渐乏方。

  白矾(枯者,二钱) 故棕榈 新绵(各一两) 男子乱发(一分)

  上三味烧灰,入矾研匀。每服一钱,麝香汤调下。

  《外台》∶《广济》疗老小传尸、骨蒸、 、肺痿、 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 癖丁肿,惊痫,鬼忤中人,吐乳,狐狸。乞力迦丸方

  乞力迦(白术是也) 光明砂(研) 麝香当门子 诃梨勒皮 香附子(瓦上磨去皮,取其中白者) 沉香 青木香 丁子香 安息香 白檀香 荜茇(舶上者) 犀角(各一两) 薰陆香 苏合香 龙脑香(各半两)

  上十五味捣,筛极细,白蜜煎去沫,和为丸。每朝取井华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净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弹丸,蜡纸裹,绯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传。冷水、暖水临时斟量,忌生血肉。腊月合之有神,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气,秘之。忌生血物、桃李、雀肉、青鱼、 等。

  《聚宝方》神应散治丈夫、妇人、童男、室女五般劳疾,及传尸、劳淹连弱困诸方。治疗不瘥、欲死者方。

  上用鸡粪不以多少,慢火焙干为末,每服五钱匕。童子小便一盏半,好酒半盏,银石器内煎至一盏去滓。(丈夫患,妇人煎;妇人患,丈夫煎。童男、室女根据此。)成时候令通口服,便盖衣被令睡,不得问当,仍于净室内勿令人及猫大惊着,至侵晨看患人手、足甲内毛长一寸或半寸,如黄白色,只一服救生丸便瘥。若毛青黑色,三服救生丸必瘥(方在后)。若甲内毛无生,更不下药。

  《聚宝》又方救生丸

  孕妇手指甲(一分,炒黄) 鬼臼 常山 虎脑骨(炙。各半两) 天灵盖(一两,酒浸一宿,炙)

  上五味为末,浸乌梅水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候去了指甲内毛后,便用热童子小便吞下。若合吃三服,即须分在三日。空心服,更不得服别药,直候一月,肌肉渐生,进得饮食如旧,方得吃别汤药。此药救人至多,颇有神效。

  《张氏家传》治室女经脉不通,渐成劳蒸。

  上用枸杞根四两,以水煮取一、二升,取汁煮粥食之。

  《庄氏家传》治大人、小儿劳气,心腹胀满,寒热,不思饮食,日渐羸瘦,腹内似有气块,盗汗痿黄,四肢无力等。鳖甲丸方

  鳖甲(青浓者,醋炙黄) 银州柴胡(去芦头。各三两) 杏仁(五两,浸去皮,童子小便浸一日;次用小便一升,于银石器内熬尽小便,研为膏)

  上件药杵为末,与杏仁一处和匀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以青蒿汤下,或任意下。恐难丸,以面糊为丸。

  热渴第七

  《巢氏病源》热渴候∶小儿血气盛者,则腑脏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

  《小方脉》论小儿渴病,其病吃水太多,腹胀后泻。此病吃水不归小肠,却入大肠,大肠受五谷不受水;小肠受水不受五谷。此病皆惜抱损得心脏热,心与小肠合,小肠亦受热。小肠气热,其气上行奔胃口,致孩子吃水,其水待奔小肠,被小肠气热渗泄不及,转入大肠。如医先下淋药,后下凉心脏药,然后止渴乃效。

  《经验方》治大人、小儿一切渴。

  上用大牡蛎不计多少,于腊月端午日黄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为末,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只两服瘥。

  《圣惠》治小儿心肺积热,渴不止,咽喉干痛。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射干 川升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元参 甘草(炙微赤,锉) 桑根白皮(锉) 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青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一、二沸。

  放温,时时与儿呷之。

  《圣惠》治小儿心肺热,壅闷烦渴不止。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焙) 栀子仁 犀角(屑) 知母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壮热渴不止。芦根散方

  芦根 黄 (炙,锉)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焙) 知母(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热渴不止。煎银饮子方

  银(五两) 石膏 寒水石 蚕蛹茧(各二两)

  上件药,以水三升,入银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银石;次下蛹茧,煎至七合去滓。每服半合,不计时候,温温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热渴不止,烦闷。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三分) 黄芩 知母(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栝蒌根(三分) 黄芩(半两) 小麦(半合)

  上件药都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生葛汁 竹沥(各二合)

  上件药汁,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热渴不止。腻粉散方

  腻粉(一分) 皂角(一挺,不 ,可长七八寸者。去黑皮,涂酥、炙令香熟)

  上将皂角捣,罗为末,入腻粉同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字。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热渴久不止。石莲散方

  石莲心(三十枚,炒令黄) 浮萍(一分)

  上件药都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每服半合,徐徐服之。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上用葛根半两细锉,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分减温服。

  《圣惠》治消渴饮水过甚,并小儿渴疾方。

  黄狗胆 猪胆(各一枚)

  上件狗胆并入猪胆内阴干,候堪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麝香汤下二丸,小儿半丸。

  茅先生治小儿诸渴龙涎膏方

  上用阴林下大螺不以多少,去壳烂研,入尽粉看与其螺一样多,入脑少许同研,滴水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枇杷叶火炙去毛,浓煎汤吞下,以药丸悬起当风处吹极久甚妙。

  茅先生治小儿诸渴及疳渴,及解诸般热。胡黄连散方

  胡黄连 麦门冬子 干葛 元参 甘草(炙) 枇杷叶(炙去毛)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一盏,生姜一片,同煎五分后放蜜三、五滴,同煎至四分,温服。如无龙涎膏,此药大妙。(方在前。)

  《婴孺》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欲饮水。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 甘草 龙骨(各四分) 枳实(炙) 黄芩 茯苓 人参(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服此汤后渴不瘥,取水芹煮浓汁饮之,间汤汤服之。甚者,恣意与之服。

  《婴孺》治小儿渴不止方。

  上取冬瓜炮过,杵、绞汁一升,量大小与之服。

  《婴孺》治小儿壮热渴兼呕不止。芦根饮子方

  生芦根(切,五合) 淡竹青皮 人参(各八分) 桔梗(五分) 知母(十分) 粟米(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之一升半。量儿大小与之服。

  《婴孺》治小儿热渴,或吐下后虚热渴。栝蒌汤方

  栝蒌(五分) 黄芩(三分) 知母 芦根(各二分) 生米(一合) 生麦门冬(三分,去心)

  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如饮浆水度服之。

  《婴孺》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唯饮水。麦门冬方

  麦门冬(四分,去心) 甘草 黄芩(各三分) 龙胆(二分) 干葛(六分)

  上以水四升半,未食,温分三服。服此不瘥,取水芹煮浓汁恣与饮,勿禁节之。

  《婴童宝鉴》治小儿渴不止,腹急身热。浮水散方

  蜗牛(二、七个,甘草水洗) 草龙胆(一两,末。以蜗牛搜作饼子后阴干)

  上件为末。每服一捻许,浮水与饮,只一服效。

  《小方脉》论治渴先下淋药方。

  郁金 滑石(各一两) 旱莲子(半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煎葱汤调下,急进三服凉心药。

  《小方脉》论欲止渴,以凉心脏药方。

  乌贼鱼骨 海浮石(各一两) 蒲黄(炒,半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枇杷叶煎汤下。

  《庄氏家传》∶小儿疳渴及大人酒渴方。

  枇杷叶(去毛,炙赤者) 甘草(炙) 干姜(炮) 桑白皮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熟水调服。

  《庄氏家传》∶小儿因疾而致渴甚者,疾未除不免与水,水须入乌梅、陈小麦煎,水与虽多饮无害,即化入小便而出,不攻大肠矣。

  《庄氏家传》治小儿渴疾方。

  龙胆(半两洗,生为末) 熊胆(一钱) 托胎(五个,生、细研)

  上件三味一处。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三合调下。

  《孔氏家传》治小儿消渴方。

  上取熟瓜,切作二片;去青并子,用手取瓤,以水调瓜瓤饮之立愈。

  《吉氏家传》治小儿虚渴方。

  藿香 甘草(炙) 马牙硝 苦参(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至四分,温服。

  《吉氏家传》治虚渴。调中散方

  人参 白术(各半钱) 肉桂 犀角 藿香 甘草(炙。各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润肺止渴。紫苏丸方

  紫苏 白梅肉(各五两) 官桂(三分)

  上件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

  《吉氏家传》治渴涂唇。瑞莲膏方

  旱莲子心 浮石 干葛 海螵蛸 蒲黄(各等分)

  上件为末,炼蜜为膏,逐时丸如绿豆大。极渴煎枇杷叶汤下,看儿大小加减。小渴可只涂唇上。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大人渴方。

  上用枇杷叶三两去毛烧灰,为灰汁,要一大盏,入桑白皮二寸同煎七分温服。日五、七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渴不止。莲房饮子方

  莲房 紫苏 干葛(各一分) 木香(一分) 甘草(炙) 草果子(各三分)

  上为粗末。以水一碗,煎至七分,滤滓温服。

  《圣惠》灸治小儿饮水不渴,面目黄者,只阳刚二穴各一壮,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三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黄胆第八

  (胎疸附)

  《巢氏病源》小儿黄胆病候∶黄胆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温气乘之,变生热。脾与胃合,候肌肉,俱象土,其色黄。胃为水谷之海,热搏水谷气,蕴积成黄,蒸发于外,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是也。小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小便涩者,多难治也。不渴者易治,渴者难治。脉沉细而腹满者,死也。

  《巢氏病源》小儿胎疸候∶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钱乙论黄相似云∶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二证多病于大病后。别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婴童宝鉴》小儿百日黄胆歌∶

  百日孩儿急发黄,非干温疫与时殃,当来只为胎中热,慎莫交人灸作疮。

  《千金翼》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儿方。

  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

  心疸∶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

  肾疸∶唇干,葶苈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蒌主之。

  膏疸∶饮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

  舌疽∶渴而数便,钟乳主之。

  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

  髓疸∶目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

  肝疸∶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之方寸匕。儿小者量与之。

  茅先生治小儿面黄肿方。

  瓜蒂(半两) 丁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搐入鼻中,取下黄水从鼻中出,然后用天竺黄散与服。(方见实热门中。)

  茅先生治小儿遍身二十四般瘅毒方。

  屋下乘漏泥 灶心土 白缮土 寒水石

  上四味等分。每用为末,使鸡子清调涂便没此患。先用实积牛黄丸通下。(方见实热门中。)后补,常服天竺黄散。

  (方见同前。)

  《婴孺》治小儿身体面目悉黄,此是荣卫气伏热于内所为。蛴螬丸方

  干蛴螬 大枣(取肉。各一升) 虫 虻虫 杏仁(各半升) 地黄(十两) 黄芩 芍药(各三两) 水蛭(一百个) 甘草(炙,半斤。又云半升)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酒下三丸,日三。

  张涣治小儿黄疽。双连丹方

  川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瓤,留一小盖子,入药末后以盖子盖定;用面裹慢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丸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惠眼观证》治黄胆水肿丁香散方

  丁香(七粒) 瓜蒂(四十九个) 砂(一分)

  上为末令细。黄昏时 荷根丁子点药,入鼻搐之。一更时腥臭水出渐脓,至五更水尽,一夜三、五遍换丁子.次日调气至,日夜根据前用之。五夜烂肉落,方住药,以乌犀膏(方见风热门中)吃一月日。

  《惠眼观证》治小儿黄疽,遍身虚肿,其色如金。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 瓜蒂(四十九个) 赤小豆(四十粒)

  上为末。每服一字半,搐入两鼻中。须臾黄水出,至二更待头痛即住。次日自腰以上黄退白色。

  《惠眼观证》∶截腰下黄色。大青饮子方

  大青 燕口连翘 甘草(炙) 黄芩 田蓝(如皂角子) 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匙。水一碗半,煎至半碗,一日之内作六服,须臾小便下如金色。如此吃五日。

  《吉氏家传》治小儿身体黄及小便黄,眼白睛黄,即是疸也。宜此方。

  茵陈 大黄(各一分) 山栀子仁(三个) 朴硝(一分)

  上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服之。

  《吉氏家传》又方

  桑白皮 麻黄(去节) 秦艽(各一分) 大黄(二分)

  上以水三合,入牛乳三合,同煎二合半,一岁儿日服一合。

  《吉氏家传》又方

  茵陈(二分) 大黄 秦艽(各三分) 山栀子仁 郁李仁(别杵如泥) 朴硝(各四分)

  上件末,蜜丸梧桐子大,熟水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瘅,时行身热遍体黄。升麻散方

  升麻 甘草(炙。各二钱) 常山(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枣子一个,水八分,同煎四分,隔宿露了。天明、早晨服。奶母忌毒物。

  黑疸第九

  《千金翼》治大人、小儿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方。

  上用土瓜根捣,取汁一升顿服之,病当从小便出。小儿分减服。葛氏亦治小儿四岁发黄。

  《千金翼》治大人、小儿黄黑等疸方。

  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一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黄(一两) 茵陈 黄芩 黄 (一本无) 干姜 茯苓 芍药 黄连 石膏(碎)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儿分减服。

  《千金翼》赤苓散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儿方。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切) 女萎(各六铢)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甘草(炙,二铢)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即愈。亦主一切黄。

  小儿服半字匕。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共1章·本卷共10513
卷第二(方书叙例)凡十三门共1章·本卷共14506
卷第三(病源形色) 凡一十门共1章·本卷共24286
卷第四(形初保者)凡二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14004
卷第五(初生有病)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3508
卷第六(禀受诸疾)凡十九门共1章·本卷共12397
卷第七(蒸忤 啼哭)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22242
卷第八(惊疾潮发)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32984
卷第九(惊风急慢)凡三门共1章·本卷共40433
卷第十(惊 噤病)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6988
卷第十一(痫论候法)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4757
卷第十二(五痫异治)凡五门共1章·本卷共22617
卷第十三(胎风中风) 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22900
卷第十四(身热等病)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31873
卷第十五(伤寒变动)凡二十门共1章·本卷共35798
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24621
卷第十七(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0249
卷第十八(斑疹麻痘)凡十六门共1章·本卷共29090
卷第十九(诸热痰涎)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24252
卷第二十(虚热蒸疸)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8534
卷第二十一(诸寒羸瘦)凡十六门共1章·本卷共22675
卷第二十二( 瘕积聚)凡十门共1章·本卷共36717
卷第二十三(五疳辨治)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24785
卷第二十四(无辜疳)凡五门共1章·本卷共32461
卷第二十五(诸疳异证)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23294
卷第二十六(诸疳余证)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15116
卷第二十七(吐哕霍乱 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30198
卷第二十八(泄泻羸肿)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26456
卷第二十九(滞痢赤白)凡十二门共1章·本卷共29663
卷第三十(血疾淋痔) 凡十九门共1章·本卷共51159
卷第三十一(三虫 疝)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8073
卷第三十二(水痰鬼持) 凡九门共1章·本卷共11522
卷第三十三(眼目耳鼻)凡二十四门共1章·本卷共28517
卷第三十四(口唇喉齿) 凡二十四门共1章·本卷共15613
卷第三十五(一切丹毒) (凡三十八门)共1章·本卷共14882
卷第三十六(痈疽瘰 )凡十一门共1章·本卷共18628
卷第三十七(疮 疥癣)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6991
卷第三十八(头疮冻痱)凡十八门共1章·本卷共15347
卷第三十九(鲠刺虫毒)凡十七门共1章·本卷共19849
卷第四十(论药叙方) 凡十五门共1章·本卷共5481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