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原蚕沙诸霍乱之主药也。
黄芩温病转霍乱之主药。凡吐下而热邪痞结上焦,胸次不舒者,并可与黄连、半夏同用。
石膏暑热霍乱之主药。凡吐利而苔黄大渴者,并宜用之。外挟风寒者,佐以紫苏、桂枝、内挟痰滞者,佐以浓朴、半夏、菖蒲、橘红之类。下兼寒湿者,佐以防己、细辛、海桐皮、滑石湿热霍乱之主药。热甚者,佐石膏;湿甚者,佐茵陈。
薏苡仁霍乱转筋、溺秘者之主药也。
木瓜霍乱转筋、溺不秘者之主药也。
香薷夏令浴水,迎风而霍乱之主药也。
扁豆中虚而暑湿霍乱之主药也。
西洋人参虚人霍乱之主药也。
枳、桔、芦菔子停食霍乱之主药也。
栀、豉、石菖蒲秽浊霍乱之主药也。
楝实、黄柏、桑叶、丝瓜霍乱而肝火盛者之主药也。
茅根、地丁、益母、蒲公英霍乱而血分热炽之主药也。
竹茹、石斛、芦根、栀子、枇杷叶霍乱呕哕之主药也。
浓朴、芦菔、大腹皮霍乱胀满之主药也。
茵陈、连翘、绿豆皮、丝瓜络霍乱身黄之主药也。
通草、车前、海金沙霍乱无溺之主药也。
绿豆、银花、竹叶、黄连霍乱误服热药之主药也。
旋覆、紫菀、麦、芦菔子霍乱误补之主药也。
人参、龙骨、牡蛎、甘草、石脂、余粮霍乱大虚欲脱之主药也。
桂枝伤寒转霍乱之主药也。
紫苏、藿香、生姜、浓朴、白豆蔻霍乱因外寒之主药也。
吴茱萸、乌药、砂仁、高良姜霍乱因内寒之主药也。
人参、白术、炙甘草、莲子中虚而寒湿霍乱之主药也。
丁香、木香、川椒、神曲、瓜果鱼蟹生冷伤中霍乱之主药也。
干姜、附子、肉桂、硫黄阳虚中寒而霍乱,及寒霍乱误服寒药之主药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诸痧中恶,霍乱五绝,诸般卒倒急暴之证。
西牛黄飞金箔(各四分)梅花冰片荆芥羊踯躅(各二钱)麝香当门子(五分)朱砂(六分)猪牙皂角(一钱五分)灯心炭(二钱五分)
九味共研细,瓷瓶密收,毋使泄气。以少许搐鼻取嚏。垂危重证,亦可以凉开水调灌分许。
并治痈疽发背,蛇蝎蜈蚣咬伤,用酒涂患处。
按:羊踯躅,俗名闹羊花,辛温大毒,汤不入剂,只可用以取嚏。近目即昏翳。今肆中卧龙丹,以此为君药,又去牛黄而加蟾酥,减轻灯心炭,而冰麝不过略用些须耳。故药力大逊,甚不可恃。好善者必自配制也。(案冰片近日有一种洋冰,以樟脑升提者,性热万不可用)
又方西黄(六分)梅片当门子北细辛(各一钱)牙皂羊踯躅(各二钱)灯心炭(一两)
七味制如上法,主治亦同。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同上。
朱砂(三两)明雄黄硼砂(各一两八钱)梅冰当门子(各九钱)火硝(六钱)荜茇牛黄(各三钱)
脐中均可放置,立苏。凡暑月入城市,抹少许于鼻孔,可杜秽恶诸气。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绞,气闭神昏欲绝之证。
灯心炭(一两)羊踯躅(三钱)北细辛杜蟾酥牙皂(各二钱)牛黄梅片当门子(各一钱)
八味共研细,瓷瓶紧装,毋令泄气,每少许吹鼻,得嚏即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诸痧手足麻木,牙关紧急,目闭不语,胸背有红点,或咽肿北细辛牙皂(各三钱五分)朱砂(二钱五分)广木香陈皮桔梗贯众薄荷叶防风制半夏甘草(各二钱)枯矾(一钱五分)白芷(一钱)
十三味,共研细末,瓷瓶紧装,每用三分,吹入鼻孔,寒湿内盛而病重者,开水调服一钱。
方内入苏合香二钱尤妙。按:痧药方,药品珍贵者多。惟此价廉,用以搐鼻,颇亦有效。故人徐君亚枝尝合大料,交余在淳溪施送累年,乡人无不感颂。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天士)
治暑湿霍乱,时感痧邪,及触冒秽恶不正之气,身热倦怠,胀闷肢,颐肿咽痛,身黄口渴,疟痢淋浊,泄泻疮疡,水土不服诸病。但看病患舌苔淡白,或浓腻,或干黄者,疫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主之。凡医临证,亦当准此化裁,自可十全为上。
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木通(各五两)藿香连翘射干薄荷叶白豆蔻(各四两)
十一味,不可加减,生晒研细末,瓷瓶密收,每服三钱,开水温服,日二。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调化服亦可。此丹治湿温时疫,着效亦神。累年同人合送,价廉功敏,无出此方之右者,一名普济解疫丹。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一名解毒万病丹)
治诸痧霍乱,诸疫疠气,喉风五绝,尸疰鬼胎,惊忤癫狂,百般恶证,及诸中毒,诸痈疽,水土不服,黄胆鼓胀,蛇犬虫伤,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川文蛤(即五倍子,捶破洗,刮内桴)千金子(即续随子,去油,取净霜,各二两)
红芽大戟(洗,焙,一两)当门子(三钱)
五味,先将慈、蛤、戟三味研极细末,再入霜、香研匀。糯米汤调和,干湿得宜,于辰日净室中,木臼内杵千余下,每料分四十锭,故亦名紫金锭。再入飞净朱砂,飞净明雄黄各五钱尤良,或以加味者杵成薄片,切而用之,名紫金片。每服一钱,凉开水调下。孕妇忌之,又不可与甘草药同进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霍乱痧胀,岚瘴中恶,水土不服,喉风中毒,蛇犬虫伤,五绝暴厥,癫狂痈疽,鬼胎魇魅,及暑湿温疫之邪,弥漫熏蒸,神明昏乱,危急诸证。
山慈姑川文蛤(各二两)红芽大戟白檀香安息香苏合油(各一两五钱)千金霜(一两)明雄黄(飞净)琥珀(各五钱)梅冰当门子(各三钱)
十一味,各研极细,再合研匀,浓糯米饮。杵丸绿豆大,外以飞金为衣,每钱许,凉开水下按:一瓢云:此方比苏合丸而无热,较至宝丹而不凉,兼玉枢丹之解毒,备二方之开闭,洵为济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药也。又,按昔人所云:太乙丹能治多病者,即上二方也。今俗传太乙之,误人匪浅。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霍乱痧胀,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危急等证,并治口疮喉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辟时疫之气。
西牛黄当门子真珠梅冰硼砂(各一钱)明雄黄(飞净,八钱)火硝(三分)飞金(二十页)
八味,各研极细如粉,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三五分,凉开水调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一名人马平安散)
治同上。
明雄黄硼砂硝石(各一两)朱砂(五钱)梅冰当门子(各二钱)飞金(一百页)
七味,各为细末合研匀,瓷瓶紧装,每二三分,凉开水下。或嗅少许于鼻内,或加牛黄。洄溪云:此秘方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痧胀秽毒,心腹痛,霍乱火炽,躁瞀烦狂。及暑火温热,瘴疫毒疠诸邪,直犯膻中猝死。温疟发斑,狂易叫走,五尸五疰,鬼魅惊痫,急黄蛊毒,麻痘火闭,口舌生疮。一切毒火邪火,穿经入脏,蕴伏深沉,无医可治之证。
黄金(百两,石顽云:须赁金铺中炼过叶子煮之方有性味,而止用十两。薛公望云:不用亦可。洄溪云:如用飞金万页研入,尤妙。)
寒水石(石顽云:如无真者,以元精石代之)磁石(醋)石膏白滑石(各三斤,石顽止用各五两)
四石共捣碎,用水一斛,(石顽一斗)连金煮至四斗(石顽五升)去滓,入下药: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切)沉香(研,各五斤,石顽止用五钱,按斤字恐是两字之讹)
丁香(一两,石顽止用一钱。洄溪云:可用二两)元参(切)升麻(各一斤,石顽用一两六钱)
甘草(八两,石顽用生者八钱,洄溪用炙)
八味,入前药汁中,煮取一斗五升(石顽一升五合),去滓,入下药:朴硝(十斤,石顽用芒硝一两)焰硝(四斤,石顽用三两,洄溪云:余制此二硝,止用十之一)
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升(石顽七合半),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药:朱砂(研细,水飞净,三两,石顽五钱)当门子(研,一两二钱五分,石顽一钱二分)
二味,入前药中搅匀,勿见火,寒之二日。候凝结成霜紫色,铅罐密收,每服三四分至一钱,量用,新水调灌。
按:《鸡峰方》无磁石、滑石、硝石。二角只用各十两,丁、沉、木香各五两,升麻六两,朴硝二斤,麝香却用三两。余六味分两同。《医通》云:此方即千金元霜合为是。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热极火闭,痧胀昏狂,及霍乱误服热药,烦燥瞀乱,及时疫愦乱,便秘发斑,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糜龈烂,舌疮喉闭,水浆不下等证。
寒水石石膏硝石朴硝芒硝牙硝青黛甘草八味等分,先将甘草煎汤去滓,纳诸药再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凝结成霜,研细密收。每钱许,凉开水下。上焦病以少许含化咽津。不能咽物者,芦筒吹入喉中,齿舌病抹患处。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一名八宝红灵丹)
治霍乱痧胀,肢厥脉伏,转筋昏晕,瘴疠时疫汤,火金刃诸伤,均搽患处。
朱砂牙硝(各一两)明雄黄硼砂(各六钱)礞石(,四钱)梅片当门子(各三钱)飞真金(五八味,择吉日净室中各研极细,再研匀,瓷瓶紧收。熔蜡封口,毋使泄气,每一分,凉开水送下,小儿减半,以药佩带身上,可辟疫气,牛马羊瘟,以此点其眼即愈。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痧胀痛,霍乱转筋,厥冷脉伏,神昏危急之证暑瘴疫,秽恶阴晦诸邪,而眩晕痞胀。瞀乱昏狂,或卒倒身强,遗溺不语,身热螈,宛如中风。或时证逆传,神迷狂谵,小儿惊痫,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诸证。
朱砂(飞,二两)明雄黄灯心炭(各一两)人中白(漂,八钱)明矾青黛(飞,各五钱)梅冰麻黄(去节,各四钱)真珠牙皂当门子硼砂(各三钱)西牛黄(二钱)杜蟾酥火硝(各一钱五分)
飞真金(三百页)
十六味,各研极细,合研匀,瓷瓶紧收,毋令泄气,以少许吹鼻取嚏。重者,再用开水调服一分,小儿减半。
按:此丹芳香辟秽,化毒祛邪,宣气通营,全体大用,真有斩关夺隘之功,而具起死回生之力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暑秽痧邪,直犯包络,神明闭塞,昏愦如尸,及霍乱初定,余热未清,骤尔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脉至模糊者。皆燥热无形之气,蒙蔽膻中,如疗,此极明雄黄(一分,研极细)提净牙硝(六分)
研细,同入铜勺内,微火熔化拨匀,俟如水时,急滤清者于碗内,粗渣不用,俟其凝定收藏,此丹灶家秘制也。
按:此法,见《游宦纪闻》,陈平伯载此方,黄多而硝少。素园纠其误,谓黄多硝少。何能熔化,今根据杨定雄一硝六为率。
木通(一钱)通草(三钱)陈雨水(一碗,用冬雪水似更良)
煎出味,去滓,再以陈雨水九碗,与药汁和匀,每次用药水一碗,磨入犀角三分,挑入炼雄三厘调匀,徐徐冷灌。能于三日内服尽十碗药水,必有清痰吐出数碗而愈。斋尝亲验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寒湿为病,诸痧腹痛,霍乱吐泻。
木香(一两,不见火)明雄黄(二两)明矾(三两)
共研细末,以鲜荷叶、橘叶、藿香叶各二两捣汁,丸绿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暑月贪凉饮冷,食物不慎,兼吸秽恶,成痧胀腹痛,或霍乱杜蟾酥(烧酒化)朱砂(飞,各五钱)明雄黄(飞)茅山苍术(土炒焦,各一两)丁香牙皂(各三钱)当门子(一钱)
七味,各研极细,蟾酥打丸,凤仙子大,辰砂为衣,放舌底化下。重者二三丸。洄溪云:此秘方也。
又方治同上。
杜蟾酥(烧酒化开)明雄黄(水飞,各三钱)丁香木香沉香(各二钱)茅山苍术(土炒焦,四钱)朱砂(飞,一钱五分)当门子(一钱)西牛黄(三分)
九味,各研极细。择上吉日,净室中合研匀。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个,捣千余下,丸如椒子大,晒干,盛于瓷碗内,再用朱砂一钱五分,烧酒调涂碗内,盖好,用力摇一二千下,则光亮矣。密收瓷瓶内,每三粒。轻者,一粒;重者,五粒。泉水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同上。
杜蟾酥(烧酒浸烊,如无杜酥,可以东酥加倍)明雄黄(研)朱砂(飞,各二两)木香(晒)
丁香(晒)茅术(炒)滑石(飞,各四钱)当门子(一两)
八味,各研极细,和入蟾酥杵匀,丸黍米大,每药丸就四两,以火酒喷湿,盖在碗内,加入飞净朱砂六钱,竭力摇播,以光亮为度。
(本方去木香、滑石、当门子,名截痧丸,治痧甚效,方亦较稳。)
又方(一名通灵万应丹)治同上,而力较峻。
杜蟾酥(九钱,烧,酒化)锦纹大黄(晒干,六两)朱砂(飞)明雄黄(飞)明天麻(焙干)麻黄浸,切焙,三两)
十味,各为细末,以糯米粥浆和,杵丸芦菔子大,朱砂为衣。每七丸纳舌下少顷,阴阳水下。若研细吹鼻,亦可取嚏。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脉微欲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吴茱萸(泡去第一次汁,盐水微炒,各三两)陈伏龙肝(二两,烧酒一小杯收干)木瓜(络石藤七钱,煎汁炒干,一两五钱)丁香(蒸晒,一两)丝瓜络(烧酒洗,五两)
六味,共为极细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盐一钱五分,藕肉一两五钱,煎滚,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厘,每病止须用半服,参汤下。
按确系寒证,此散固佳,若未辨阴阳,而用热药,以为外治,尚无大害,内服之药,极宜审慎,勿轻试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同上。
生香附(或用吴茱萸亦可,一两八钱)母丁香(一两二钱)上桂心(八钱)倭硫黄(五钱)当门子(四钱)
五味,共研极细,瓷瓶密收。每二三分安脐中,以膏药封之,一时即愈。孕妇忌贴。
按:霍乱转筋,既有寒暑之分,亦有寒暑杂感而成者。更有暑伏于内,而寒束于外者,故服药最,而仅取其气由脐入腹,自能温通脏腑,以逐寒邪,不致伤阴,诚为善策。惟口渴苔黄,下利极热者,显为阳证。虽见肢冷脉伏,亦勿妄贴此膏,更张其焰也。
以上诸方,虽分别热证寒证之治,而和平猛厉,用得其宜,并皆佳妙。然非仓卒可办者,故列诸前茅。冀仁人君子,量力制备,刊明药味证治,广为传播。俾医家病家,一览了然,不例者,既不敢没良方之大用,且以推展施药之仁怀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温病变霍乱之主方,用者因证加减。
黄芩(三两)炙草芍药(各二两)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原方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按:冬伤于寒,至春发为温病,有或泻或呕之兼证,皆少阳犯阳明也。故仲圣以黄芩清解温邪,虚饮聚而伏邪乘之者,仍宜以此法治之。如火势披猖,上冲下迫,或脉数口渴,或热深厥深,则无藉乎奠中涤饮,当从事于泻火清中,举一反三,在人善悟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温热暑疫,转为霍乱之主剂。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
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升半,去滓,分二服。
按:此伤寒吐剂也,然古方栀子生用,故能涌吐。今皆炒黑用之,虽不作吐,洄溪谓其涤热除之治干霍乱矣。豉经蒸腐,性极和中。凡霍乱多由湿郁化热,挟秽浊恶气,而扰攘于中宫,惟此二物,最为对证良药。奈昔人皆不知察也。且二物之奇,匪可言罄,如偶以银花、竹叶清暑风,配以白蔻、菖蒲宣秽恶,湿甚者,臣以滑、朴;热胜者,佐以芩、连。同木瓜、扁豆则和中。合甘草、鼠粘而化毒。其有误投热药而致烦乱躁闷者,亦可借以为解救,厥功懋矣。而古今之治霍乱者,从不引用,岂非一大阙典耶。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暑热炽盛而为霍乱者。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按:治霍乱,粳米,须用陈仓者。或用生苡仁亦妙。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证如前,而元气已虚者。
原方加人参三两。
按:白虎汤神于解热,妙用无穷。加人参,则补气以生津;加桂枝,则和营而化疟;加苍术,则清湿以治痿。变而为竹叶石膏汤,则为热病后之补剂。余因推展其义,凡暑热霍乱之兼表邪者,加香薷、苏叶之类。转筋之热极似寒,非反佐莫能深入者,少加细辛、威灵仙之类。痰湿阻滞者,加浓朴、半夏之类。血虚内热者,加生地、地丁之类。中虚气弱者,加白术、苡仁之类。病衰而气短精乏者,加大枣、枸杞之类。无不奏效如神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中虚暑热霍乱,及霍乱已定,而竹叶(二握)生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麦门冬(一升)粳米(半升)甘草(炙,二两)
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按《集验》云:此方加生姜,治呕最良。余谓治霍乱,宜用地浆煎更妙。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河间)
治暑热挟湿之霍乱。
桂(去皮)白术猪苓(各五钱)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滑石(四两)寒水石石膏甘草(炙,各二两,一方甘草一两五钱)
九味为末。每三钱,温水或新汲水,或生姜汤,量证调下。小儿每服一钱。按:此方,一名桂苓白术散。一方不用猪苓,或云去猪苓加人参,名桂苓白术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即益元散,一名天水散)
桂府腻白滑石(六两)甘草(炙,一两)
二味为末。每三钱,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日三。挟表邪者,以葱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煎汤调下。本方加黄丹,名红玉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薄荷,名鸡苏散。加朱砂,名辰砂益元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肘后》)
治霍乱发斑。
葱白(一握)香豉(三合)
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
按:石顽云: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着,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靡不随手获效。余谓胎前外感,何尝不是妙剂。芦根、竹叶、苏叶、黄芩,可以随证佐入。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温疫论》)
治湿盛霍乱,胸闷溺涩而渴者。
茯苓猪苓泽泻橘皮按:吴氏五苓去桂,而治胃中湿热,最为有见,且以橘皮易术,则无实中之弊,而有利气之功,当变而变,斯为善用古法。欲平霍乱者,宜知所趋响矣。(吴又可《温疫论》解理透辟,用药灵活,为病家不可不阅之书。素园)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局方》)
治湿盛于中,霍乱吐泻。
茅术(去粗皮,米泔浸,四两)紫浓朴(去皮,姜汁炒)陈皮(去白,各三两二钱)甘草(炙,二钱)
四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一片,煎七分服。转筋者加木瓜。本方加藿香、半夏,名金不换正气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湿蕴于中,寒袭其外,而为霍乱吐泻者。
浓朴陈皮桔梗白术半夏(各二两)
大腹皮(一本作苍术,或用槟榔亦可)白芷茯苓苏叶藿香(各三两)甘草(炙,一两)
十一味为粗末。每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兰台轨范》此方无白术,似更妥。谢城)
按:上二方,皆治风寒外感,食滞内停。或兼湿邪,或吸秽气,或伤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证,的是良方。若温暑热证,不兼寒湿者,在所切禁。今人谓其统治四时感证,不审病情,一概滥用,误人不少,用治霍乱,姜枣宜裁。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一名四七汤。《金匮》)
治情志不舒,痰湿阻半夏(一升)浓朴(三两)茯苓(四两)干苏叶(二两)生姜(五两)
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
按:此方既主七情不适之郁痰证,亦治寒湿不化,风感外侵,食滞不消。误投滋补,因而病剧者,无不所响辄捷。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夏月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霍乱吐泻,而身发热者。
香薷(二钱)人参茯苓甘草扁豆浓朴(制)木瓜杏仁(去皮)半夏(各一钱)藿香砂仁(炒研,各六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
水煎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局方》)
治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香薷(一斤)浓朴(姜汁炒)白扁豆(各半斤)
三味为粗末。每五钱至一两,水煎,冷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活人》)
治同上。
原方加姜汁炒黄连四两。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霍乱转筋,肝火内炽,或吐青绿苦水者。
川连(六两)吴茱萸(取陈而开口者,一两)
二味同煮干为细末,米饮糊丸,绿豆大。每三钱,陈木瓜五钱,煎汤下。吐酸味者,竹茹、生苡仁各三钱,煎汤下。
按:张雨农司马见余采此方,极为首肯。云:尝在都城,见杜石樵少宰,亦用此药,治愈多人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温病转为霍乱,腹不痛、而肢冷脉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黄芩(酒炒)焦栀子香豉(炒,各一钱五分)原蚕沙(三钱)制半夏橘红(盐水炒,各一钱)
蒲公英(四钱)鲜竹茹(二钱)川连(姜汁炒,六分)陈吴萸(泡淡,一分)
阴阳水二盏,煎一盏,候温徐服。转筋者,加生苡仁八钱,丝瓜络三钱。溺行者,用木瓜三钱。湿盛者,加连翘、茵陈各三钱。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霍乱论》)
治暑秽挟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苔色白腻,飞滑石(四钱)香豉(炒,三钱)焦栀(二钱)黄芩(酒炒)省头草(各一钱五分)制浓朴制半夏(各一钱)
水煎,去滓,研入白蔻仁八分,温服。苔腻而浓浊者,去白蔻,加草果仁一钱。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霍乱论》)
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兼能行食涤痰。
制浓朴(二钱)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香豉(炒)焦栀(各三钱)芦根(二水煎温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霍乱论》)
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晚蚕沙(五钱)生苡仁大豆黄卷(各四钱)陈木瓜(三钱)川连(姜汁炒,三钱)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一钱)焦栀(一钱五分)陈吴萸(泡淡,三分)
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梦影)
治温暑痧邪,深入营分,转筋吐下,肢厥连翘丝瓜络淡紫菜(各三钱)石菖蒲(一钱)川连(吴萸水炒,二钱)原蚕沙地丁益母草(各五钱)生苡仁(八钱)银花(四钱)
地浆或阴阳水,煮生绿豆四两,取清汤煎药,和入生藕汁,或白茅根汁,或童便一杯,稍凉徐徐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霍乱论》)
治霍乱后,余邪未清,身热口渴,及余鲜竹叶生扁豆(各四钱)香豉(炒)石斛(各三钱)枇杷叶(刷,二钱)橘红(盐水炒)陈木瓜(各一钱)焦栀(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梦影)
治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石菖蒲黄芩(酒炒)制半夏(各一钱)川连(姜汁炒,五六分)苏叶(三四分)制浓朴(八分)鲜竹茹枇杷叶(刷,各三钱)芦根(一两)
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温服。小溲秘涩者,加紫菀。(此方甚巧,谢城)
按:此泻心汤证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热秽浊之邪,与伤寒不同,故五泻心皆圆柄方凿之格,漫为引用。岂徒无益已哉?兹以菖蒲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阳者,谓能扫涤浊邪,而昌发清阳之气也。合诸药以为剂,其奏蠲痰泄热展气通津之绩,已历试不爽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金匮》)
治霍乱后,余热未清,神倦不饥,无苔麦冬(一两)制半夏(一钱五分)人参(一钱)甘草(炙,六分)粳米(半合)大枣(四枚,擘)
水煎,温分四服。
按:海藏以竹叶易半夏,治温热后房劳复之气欲绝者,大效。余谓即不因房劳复,而气液两亏,不能受重剂峻补,皆可以此汤接续其一线之生机,余屡用辄效。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霍乱论》)
治霍乱后,津液不复,喉干舌燥,溺短北沙参生扁豆石斛陈仓米(各四钱)枇杷叶(刷)鲜竹叶麦冬(各三钱)陈木瓜(六分)
生甘草(一钱)
水煎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
治伤寒转霍乱,身热头痛,渴欲饮水。
白术(石顽云:宜用生白术)茯苓猪苓(各十八铢,按二十四铢为一两,每铢重四分二厘弱,六铢为锱,即二钱五分,十八铢即七钱五分)泽泻(一两六钱)桂(五钱)
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
按:仲圣于霍乱,分列热多寒多之治,皆为伤寒转为霍乱而设。故二多字最宜玩味,所云:热多者,谓表热多于里寒也;寒多者,里寒多于表热也。岂可以热多二字,遂谓此方可治热霍乱哉。沈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阳气,通津液于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泻、术、二苓,以通三,是热之又热,耗之又耗,速之毙矣。余谓观此,则多饮暖水,汗出愈之义益明。故霍乱无阳援圣训,浪投此药也。石顽、又可皆语焉未详,河间则加三石以驾驭之,兹复详述方义,庶用者,知所取舍焉。而今人治湿热病,不察其有无外挟风寒,内伤生冷之兼证,辄以胃苓汤为通用之方,因则偾事者亦多,且古方用散,不过三钱,权量又小,今世改为汤剂,动辄一二两,权量又大。宜乎中病者,恒少;而误人者恒多也。岂独霍乱然哉!可慨也夫。
又按:此方与苓桂术甘汤,同为温中涤饮之剂,而力较峻。凡霍乱之寒湿内盛,水饮阻闭三焦者,虽外无风寒之表邪,未尝不可用也。故亦治水蓄之疝,湿聚之肿。气滞者加浓朴,气虚者加人参(名春泽汤),用药如用兵,苟能量敌而选将,斯战无不克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寒霍乱,口不渴者。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碎研,温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味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尤氏云:脐上筑者,脐上筑筑然跳动,肾气上而之脾也。脾方受气,术之甘能壅脾气,故去之。桂之辛能下肾气,故加之。
按:此阳虚之肾气动,欲作奔豚也。故去术加桂,以杜其上凌之萌。若阴虚而脐上筑筑者,大忌刚燥之剂,非峻滋肝肾之阴不可。盖一为水动,一为火动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尤氏云:吐多者,气方上壅,甘能壅气,故去术。辛能散气,故加生姜。
按:邹润安云:即吐且利,有属太阴者,有属少阴者。在少阴,则无用术之理。在太阴,亦在可用不可用之列。以术能治脾胃虚,不能治脾胃实。故吐多者,去之。下多者,还用之。盖术能举脾之矣。尚有如此细密加减之法,何今人既不议病,又不议药,轻于一试,何异以不教之民,而使之战耶。吁,可哀已。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尤氏云:下多者,脾气不守,故须术以固之。悸者,肾水上逆,故加茯苓以导之。
按:今人治霍乱,既不辨其证之虚实寒热,亦不察其吐多下多。温补率投,漫无忌惮者,吾不知其何心也。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渴欲得水者,津液不足,白术之甘,足以生之。
按:此渴因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加术以补脾而致其津夜也。所谓白术能生津液者,其义如此,岂热烁津液而渴者,所堪一试哉。
腹中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腹中痛者,里虚不足。人参之甘,足以补之。
按:里虚腹痛,必喜温按。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寒者,腹中气寒也。干姜之辛,足以温之。
按:五苓,主热多,谓表有热也。理中,主寒多,谓里有寒也。故方下既有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之法。此复云:寒者加干姜,是腹中尚未热。故独于此味,又加重也。盖腹中寒,为寒之真谛。
故仲圣不嫌烦复,而琐琐教人,以此为辨证之法。顾昧者一见吐下肢寒,略不察其腹中光景何如,擅以姜、附、丁、桂欲其转热,遂至从此而一身皆冷。呜呼!岂未闻热深厥深之圣训乎。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尤氏云:腹满者,气滞不行也。气得甘则壅,得辛则行,故去术加附子。
按:饮热粥一升许,固是助药力,亦是辨证法。设时行热霍乱,不但热粥在所大忌,即使不忌不知今,是房之以车战也。
按:原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合五苓,名理苓汤。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虚人寒湿霍乱。
浓朴(去皮,炙)生姜(切,各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二两)人参(一两)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阴寒霍乱,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复利,脉微欲绝,而无头痛口渴者。
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炙,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按:附子干姜,非攻荡之品,何以强人,乃可加倍用。盖无论补泻寒热诸药,皆赖身中元气载之以行。故气强者,堪任重剂。若气弱者,投剂稍重,则气行愈馁,焉能驾驭药力以为补泻寒热之用耶。凡事皆然,用药特其一端耳。顾知之者鲜,所以覆败多而成功少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阴寒霍乱愈后,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前方加入猪胆汁半合和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金匮》)
治中寒霍乱,肢冷腹痛,吐少、呕附子(姜汁炮,切)半夏(姜汁炒)甘草(炙,各三钱)大枣(十枚,擘)粳米(半升)
水五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少阴吐利,厥逆烦躁,及厥阴寒吴茱萸(一斤,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洁古)
治阴寒霍乱,暴泻如水,汗多身冷,气少腹痛甘草干姜附子桂(各五钱)良姜半夏(俱醋炒,各二钱)
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石顽云: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澄绿豆粉之浆水尤佳。余谓地浆亦可用。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阴寒霍乱,腹痛,脉沉细,或弦紧,无汗恶寒,面如尘甘草附子草果仁橘红(各一钱)生姜(五片)
水煎,冷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局方》)
治袭凉饮冷,阴寒抑遏阳气而成霍乱,水谷不分,脉沉而紧者。
甘草(四两八钱)干姜杏仁(去皮尖)桂心(各六钱四分)
先将甘草同白沙炒至八分黄熟,(王晋三云,白沙即河沙)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不作声为度。筛去沙,与桂心同捣为散,每二钱,水煎服,或沸汤调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
按:洄溪云:此治暑月内伤饮冷证,非治暑也。又甘草多于诸药八倍,亦非法。此等病,百不得一,而世人竟以治燥火之暑病,杀人无算,可胜悼哉。余谓以上三方,皆治夏令因畏热而浴冷卧风,冰瓜过啖,反为阴湿所伤致病,实夏月之伤寒也。故用药如是,如《名医类案》所载:罗谦甫治商参政与完颜小将军二案,俱用热药,俱不名曰暑病。又吴球治暑月远行人案,直曰中寒。盖深恐后世误以热药治暑,故特举病因以称之。可谓名正言顺矣。乃昧者犹误谓此等方为治暑之药,诚有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之叹。夫盛夏之有寒病,犹隆冬之有热病,虽不多见,而临证者,不可不谛辨而施治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景岳)
治霍乱因于寒湿凝滞气道者。
丁香白豆蔻(各七粒)
二味研末,清汤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按:晋三云:此方治寒湿痧胀有神功。与益元散,治湿热痧胀,可谓针锋相对。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局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夹阴霍乱太阴元精石舶上硫黄硝石(各一两,用硫黄为末,微火炒,结成砂子大)橘红青皮(去皮)五灵脂(澄去砂,炒令烟尽,各二钱)
六味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寒霍乱后,身痛不休。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须臾,啜稀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霍乱后,中虚主剂。
人参(一钱至三钱)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半)茯苓(一钱至钱半)甘草(炙,六分至一钱)橘红(一钱)
水煎服。肝风动而身痛肢浮者,加木瓜、姜、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体虚多郁,血热气愆,木土相乘,呕泻腹痛,易感痧秽霍乱者。久服可杜外患,兼除宿恙。亦主肝胃久痛,消,调经带,绿萼白梅蕊(三两)飞滑石(七两,以粉丹皮八两煎汁制透,去丹皮晒干)四制香附(三两)甘松蓬莪术(各五钱)山药茯苓(各三钱五分)人参(潞参、洋参、高丽参皆可因人酌用)嫩黄益智仁砂仁(勿见火,各三钱)远志肉(甘草水制,二钱五分)木香(不见火,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甘草(七分)
十五味,各研细末,合研匀,炼白蜜捣丸,每丸重一钱,白蜡衣之。每一丸去衣,开水调服。
按:此方调和气血,舒郁培元,男女皆堪久服。以杜诸。不仅可已肝胃之痛,而御肠胃之乱也。孕妇体坚,或胎气多滞者,正宜用以宣展充畅,惟虚而不固者忌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调和脾胃,运化饮食,滋养营卫,消除百疾,可杜霍乱等患。
人参(酌用同上)白术(各三两)橘红楂肉神曲(各二两)茯苓(一两五钱)甘草(炙,五钱)
川连(姜汁炒)白蔻仁(各三钱五分)
九味研细末,炼蜜捣丸弹子大。每食后细嚼一丸,开水下,严寒时,或用淡姜汤下。
按:石顽云:此古方也。与后人加味者,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治同上。
人参(人乳浸,饭上蒸,烘干)白术(米泔水浸,山黄土拌蒸九次,晒九次,去土切片,焙干,各三两)楂肉(蒸)橘红(略蒸,各二两)白茯苓(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怀山药(切片,炒)
白藿香叶(不见火,各三钱五分)甘草(去皮炙)桔梗(米泔浸,去芦蒸,各五钱)泽泻(切片,炒)白蔻仁(勿见火,各三钱五分)川连(如法炒七次,三钱)
十七味,如法修制,细末,炼白蜜捣丸,每丸重二钱。饮后白汤,或橘皮汤、砂仁汤嚼化下。
按:《治法汇》《医通》《兰台轨范》载此方,皆有神曲二两,其余分两亦稍有参差。《名医方论》有神曲,无泽泻。《广笔记》云: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易堕也。宜服洄溪云:此方治怀孕气阻,用兼消补之法,以止呕吐而固胎气,意颇可取。余谓保胎止吐,皆健运脾胃之功,故曰资生,夫脾胃位镇中枢,而司出纳,为人生后天之本。一失健运,百病丛生。凡衰老稚弱,及饥饱不时,劳逸过度,思虑久伤之辈,脾胃尤易受病。若能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无滞,挥霍撩乱,于是弭焉。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为将为医,理无二致,对证发药,谚语堪师,十剂七方,阵图有法,故必药性明而兵法谙,始可制方临敌也。先药性,后方剂,特其大略耳。神明变化,存乎其人,方先外治而后内服,昭慎重也。始卧龙而中结以致和,末殿以资生,其有如卧龙之才者,出而拨乱反正,以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化日舒长,更何疫疠之有哉。谨拭目待之,以慰余重订此书之意焉。故列药方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