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他弥散性肺间质疾病
呼吸病学
第六节 其他弥散性肺间质疾病
作者:教材  |  字数:1980  |  更新时间:2022-12-30 14:01:34

  按病因分类,弥散性肺间质疾病还包括药物诱发、自体免疫、高过敏性、遗传性和放射性等疾病。

  一、药物性肺纤维化

  引起弥散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药物日益增多,最常见的是细胞毒素药物。肺纤维化可因使用麦角新碱、肼肽嗪(hydralazine)、胺碘酮、甲氨蝶呤、博来霉素等而引起。用药到发病间隔的时间不一,可为急性型或慢性型,患者感气促或X线胸片肺间质性炎变,停服药后大多可恢复,但发展到纤维化则吸收困难。至今对发生肺纤维化的机理还不很清楚。如博来霉素对肺脏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能引起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肺泡炎。肺泡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这些均对肺纤维化的形成产生作用,最后导致广泛肺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二、胶原性疾病所致肺间质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症、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坏死性肉芽肿等均可累及肺,产生肺间质纤维化和呼吸功能障碍等病理、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参阅第九篇有关章节。

  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综合征)

  本综合征以肺弥散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病因不明,有人认为病毒感染使肺、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抗原性改变,抗原产生抗基底膜抗体而致病,故可以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肉眼可见肺脏外形增大,表面有广泛出血,切面呈水肿,有新旧出血灶。镜检可见肺泡内出血,间质腔可见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肺泡结构保持完整,无小动脉或血管炎症病变,但局灶性肺泡纤维化多见。电镜见肺泡壁基底膜有改变,荧光染色有肺泡基底膜抗体沉着,肺毛细血管内膜基本正常。

  本征好发于年轻人,男女之比为4:1,病程长短不一。肺出血可因轻微而被忽略,亦可因严重而危及生命。最初为咳嗽、气急和咯血,常伴贫血、血尿、蛋白尿,肺部症状早于肾脏。病程较短的患者多数死于咯血、呼吸衰竭或尿毒症。肺部X线显示弥散性点状浸润阴影,从肺门向外围散射,肺尖常清晰。

  威胁到生命的肺出血对短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0mg-15mg/kg)可起暂时效果。加强血浆置换,结合细胞毒性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缓解肺出血,改善肾小球损害有较明显疗效。

  四、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为病因未明的少见病。本症以弥散性肺泡出血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为特征。并无其他器官受累。

  由於肺毛细血管反复出血,渗出的血液溶血,其中珠蛋白部分被吸收,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上起反应。病理见肺重量增加。切面有广泛棕色色素沉着。镜检肺泡和间质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肺内有程度不等的弥散性纤维化,肺泡间质及血管弹力纤维变性。电镜见弥散性毛细血管损害,伴内皮细胞水肿及蛋白沉着于基底膜上。

  本症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临床症状与肺出血及期限有关。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咯血和气促。咯血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逐渐自行缓解,此时除脸色苍白、疲乏外,基本无症状,但数周、数月后又可复发。胸部体征多无异常。由于贫血,紫绀常被遮掩。重症患者常伴肺心病或杵状指。大咯血是致死的常见原因。

  胸部X线示两肺门或中下内带散在小结节阴影,严重者可融合成毛玻璃片状阴影。症状缓解时可好转,甚至吸收。

  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出血,但不能长期稳定病情和预防复发,以慢性病例疗效不显著,铁剂可缓解严重贫血。

  五、真菌孢子或有机粉尘过敏所致肺间质性疾病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复合体疾病,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肺泡壁,组织学变化的特征为肺泡炎和慢性间质性肺炎。本组疾病近年来不断增加,如农民肺、蘑菇肺、甘蔗渣肺、养鸽(鸟)肺、制槭树皮肺,还可因吸入空调或湿化器的抗原而得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农民肺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沉淀抗体,抗体属IgG,能与补体相结合,属Ⅲ型变态反应。经纤支镜肺活检发现肺组织有多量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抑制因子阳性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等,亦符合Ⅳ型变态反应。部分患者吸入抗原后立即引起哮喘样发作,属Ⅰ型变态反应,激发皮肤试验阳性,血清IgE升高。

  病理变化于急性期呈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炎,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程度不等的纤维化所组成。肺泡间隔肿胀,有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慢性期呈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严重者出现“峰窝肺”。

  临床上表现为接触抗原后立即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不适等症状;亦可因反复或持续接触抗原起病缓渐,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体重减轻,重者出现紫绀等。胸部X片在急性期呈中、下肺野弥散性、细小、边缘模糊的结节状阴影,如脱离病原体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吸收。慢性期呈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伴多发性小囊状透明区的“蜂窝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及典型X线胸部表现,血清特异抗体阳性。过敏原激发试验只能谨慎应用,纤支镜活检有一定价值。

  脱离过敏原、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终止急性发作的最好办法,亦是防止肺纤维化的有效措施。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第一章 总论共3章·本卷共7278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共2章·本卷共3930
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共5章·本卷共25001
第五章 支气管扩张症共1章·本卷共3741
第六章 呼吸衰竭共4章·本卷共15480
第七章 肺炎共9章·本卷共11747
第八章 肺脓肿共1章·本卷共4733
第九章 肺结核共1章·本卷共21471
第十章 弥散性肺间质疾病共7章·本卷共11463
第十一章 结节病共1章·本卷共4342
第十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共1章·本卷共11923
第十三章 胸腔积液共1章·本卷共5461
第十四章 气胸共1章·本卷共5204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