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证治准绳·类方
第三册
作者:明·王肯堂  |  字数:25797  |  更新时间:2022-12-29 10:58:47

  呕吐膈气

  生姜半夏汤(《元戎》)止呕吐,开胃消食。

  半夏(咀)生姜(切片。各三钱)

  上量水多少,煎至七分服。

  姜橘汤(《活人》)治呕哕,手足逆。

  橘皮(去白)生姜(切片。各三钱)

  水一盅,煎七分。

  橘皮半夏汤(《元戎》)治积气痰痞,不下饮食,呕吐不止。

  陈皮(去白)半夏(各二两)生姜(一两半)

  上咀,水五盅,煎至二大盅,去滓,分三服,食后临卧服。

  水煮金花丸(见痰饮。)紫沉丸(见呕吐。)

  半夏生姜大黄汤治反胃。

  半夏(二两)生姜(一两半)大黄(二两)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

  第三册

  呕吐

  大半夏汤(仲景)治胃反呕吐。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二陈汤(见痰饮。)

  理中汤(见霍乱。)

  治中汤即理中汤加陈皮、青皮等分。

  丁香吴茱萸汤(东垣)治呕吐哕,胃寒所致。

  吴茱萸草豆蔻人参苍术黄芩(各一钱)升麻(七分)当归(一钱半)柴胡半夏茯苓干姜丁香甘草(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忌冷物。

  藿香安胃散(东垣)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藿香(一钱半)丁香人参(各二钱)橘红(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渣凉服,食前,和渣服亦可。

  铁刷汤(见恶寒。)

  温中汤即理中汤加丁香。

  红豆丸(《宝鉴》)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丁香胡椒砂仁红豆(各二十一粒)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空心日三服。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

  猪苓散(仲景)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

  上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半夏泻心汤(见痞。)

  丁香透膈汤五膈宽中汤(俱见胃反。)

  枳南汤(见咽喉。)

  导痰汤(见痰饮。)

  新法半夏汤(《和剂》)治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缩砂仁神曲(炒)陈皮(去白)草果仁(各一两)白豆蔻仁丁香(各半两)大半夏(四两,汤洗七次,切作两片,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洗去矾,俟干,一片切作两片,姜汁浸一昼夜,隔汤炖,焙干为末,姜汁拌成饼,炙黄用)甘草(二两,半生半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不拘时点服。

  挝脾汤(《和剂》)

  麻油(四两)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

  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白汤点服。

  灵砂丹(《和剂》)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和五脏,助元气。

  水银(一斤)硫黄(四两)

  上二味,用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饮、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养正丹(见气。)

  半硫丸(见大便闭。)

  竹茹汤(《本事》)治胃热呕干葛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一半,各三钱)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盅,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槐花散(《良方》)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皂角(去皮,烧烟绝)白矾(熬沸定)槐花(炒黄黑色)甘草(炙)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枇杷叶饮(《本事》)止呕哕,和中利膈。

  枇杷叶(去毛,二钱)人参半夏(各一钱)茯苓(五钱)茅根(二两)生姜(七片)

  水煎,去渣,入槟榔末五分,和匀服。

  〔漏气〕麦门冬汤(《三因》)治漏气。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悍滑疾,遇开即出,经气失道,邪气内着,故有是证。

  麦门冬(去心)生芦根竹茹白术(各五两)甘草(炙)茯苓(各二两)人参陈皮葳蕤(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陈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热服。

  〔走哺〕人参汤(《三因》)治走哺。盖下焦气起于胃下口,别入回肠,注于膀胱,并与胃传糟粕,而下大肠。今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实热之所为也。

  人参黄芩知母葳蕤茯苓(各三钱)芦根竹茹白术栀子仁陈皮(各半两)

  石膏(,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吐食〕桔梗汤(《家珍》)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桔梗白术(各一两半)半夏曲(二两)陈皮(去白)枳实(炒)白茯苓浓朴(各一两,姜制炒)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取清温服。

  木香散木香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前药调服。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荆黄汤(《保命》)治证同桔梗汤。

  荆芥(一两)人参(五钱)甘草(二钱半)大黄(二钱)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

  槟榔散槟榔(二钱)木香(一钱半)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同煎药下。亦用水浸蒸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紫沉丸(《洁古》)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半夏曲(各三钱)乌梅(去核)丁香槟榔(各二钱)沉香杏仁(去皮尖)白术木香(各一钱)陈皮(五钱)白豆蔻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止。

  小儿另丸。一法,反胃吐食,用橘皮一个,浸少时去白,裹生姜一块,面裹纸封,烧令熟,去外面,煎汤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后大便通,至不吐则止,此主寒积气。(《病机》有代赭石,肉果,无白术。)

  大黄甘草汤(《金匮》)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花丸(洁古)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胜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

  半夏(汤洗,一两)槟榔(二钱)雄黄(一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小儿另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以吐止为度。

  青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而有汗。

  柴胡(一两)黄芩(七钱半)甘草人参(各五钱)半夏(三钱,洗)青黛(二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茯苓泽泻汤(《金匮》)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生姜(四两)白术(三两)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干呕〕陈皮汤(《金匮》)

  陈皮(四两)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恶心〕生姜半夏汤(《金匮》)

  半夏(半升)生姜(一斤)

  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茯苓半夏汤(《拔粹》)

  炒曲(三钱)大麦(半两,炒黄)陈皮天麻(各二钱)白术白茯苓半夏(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柴胡半夏汤(《拔粹》)

  半夏(二钱)苍术炒曲(各一钱)生姜(三片)柴胡本升麻(各五分)白茯苓(七分)

  上为粗末,水二盏,煎至五沸,去渣温服。

  〔吐酸〕八味平胃散(《三因》)浓朴(去皮,姜炒)升麻射干(米泔浸)茯苓(各一两半)大黄(蒸)枳壳(去瓤,麦炒)甘草(炙,各一两)芍药(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咽醋丸(丹溪)

  吴茱萸(去枝梗,煮,晒干)陈皮(去白)黄芩(炒,各五钱)苍术(七钱半)黄连(一两,细切,用陈壁泥同炒)

  上为细末,曲糊丸,桐子大。

  神术丸(《本事》)治停饮成癖,久则呕吐酸水,吐已停久复作,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则不行也。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堆科臼,则疾当去矣。

  苍术(一斤,米泔浸)生芝麻(五钱,用水二盏,研细取浆)大枣(十五枚,煮熟去皮核,研细)

  上以苍术焙干为末,然后以芝麻浆及枣肉和匀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汤下。忌桃、李、雀、蛤。初服觉燥,以山栀末一钱,汤调服。

  干姜丸(《圣惠》)

  干姜枳壳橘红葛根前胡(各五钱)白术半夏曲(各一两)吴茱萸甘草(各二钱半)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参萸丸(丹溪)治湿热滞气者,湿热甚者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即益元散)吴茱萸(二两,煮过)

  一方,去茱萸,加干姜一两,名温六丸。

  〔呕清水〕茯苓饮(《金匮》)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陈皮(五钱)生姜(四两)

  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五苓散(见消痹。)

  〔吐涎沫〕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小青龙汤(见咳嗽。)

  〔呕脓〕地黄汤(《直指》)治脓血呕吐。

  生地黄(洗,焙)川芎(各一两)半夏(制)甘草(炙,各七钱半)南星(汤洗七次)芍药白芷茯苓北梗前胡知母人参(各半两)

  每服三钱半,姜五片,乌梅一个,煎服。

  〔呕虫〕乌梅丸(见伤寒蛔厥。)

  第三册

  反胃

  香砂宽中汤(《统旨》)治气滞,胸痞噎塞,或胃寒作痛者。

  木香(临服时,磨水入药三四匙)白术陈皮香附(各一钱半)白豆蔻(去壳)砂仁青皮槟榔半夏曲茯苓(各一钱)浓朴(姜制,一钱二分)甘草(三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入蜜一匙,食前服。

  补气运脾汤(《统旨》)治中气不运,噎塞。

  人参(二钱)白术(三钱)橘红茯苓(各一钱半)黄(一钱,蜜炙)砂仁(八分)甘草(四分,炙)

  有痰加半夏曲(一钱)。

  水二盅,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滋血润肠汤(《统旨》)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大便燥结。

  当归(酒洗,三钱)芍药(煨)生地黄(各一钱半)红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黄(酒煨)

  枳壳(麦炒,各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盏,食前服。

  人参利膈丸(《宝鉴》)治胸中不利,大便结燥,痰嗽喘满,脾胃壅滞,推陈致新,治膈气之圣药也。

  木香槟榔(各七钱半)人参当归(酒洗)藿香甘草枳实(麸炒黄,各一两)大黄(酒湿,蒸熟)浓朴(姜制,各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诸饮送下。

  滋阴清膈饮(《统旨》)治阴火上冲,或胃火太盛,食不入,脉洪数者。

  当归芍药(煨)黄柏(盐水炒)黄连(各一钱半)黄芩山栀生地黄(各一钱)甘草(三分)

  水二盅,煎七分,入童便、竹沥各半酒盏,食前服。

  二陈汤(见痰饮。)

  来复丹(见中暑。)

  丁沉透膈汤(《和剂》)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并皆治之。

  白术(二两)香附子(炒)缩砂仁人参(各一两)丁香麦木香肉豆蔻白豆蔻青皮(各半两)沉香浓朴(姜制)藿香陈皮(各七钱半)甘草(炙,一两半)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草果(各二钱半)

  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五膈宽中散(《和剂》)治七情四气伤于脾胃,以致阴阳不和,胸膈痞满,停痰气逆,遂成五膈。并治一切冷气。

  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浓朴(去皮,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盐少许,不拘时,沸汤点服。

  谷神嘉禾散(《和剂》)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或五噎五膈。

  白茯苓(去皮)缩砂(去皮)薏苡仁(炒)枇杷叶(去毛,姜汁炙香)人参(去芦。各一两)白术(炒,二两)桑白皮(炒)槟榔(炒)白豆蔻(炒,去皮)青皮(去白)谷(炒)五味子(炒,各半两)沉香杜仲(去皮,姜汁、酒涂炙)丁香藿香随风子石斛(酒和炒)半夏(姜汁捣和作饼,炙黄色)

  大腹子(炒)木香(各七钱半)甘草(炙,两半)陈皮(去白)神曲(炒。各二钱半)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五噎,入干柿一枚;膈气吐逆,入薤白三寸,枣五枚。

  代抵当丸(见蓄血。)

  秦川剪红丸(《良方》)治膈气成翻胃,服此吐出瘀血及下虫而效。

  雄黄(别研)木香(各五钱)槟榔三棱(煨)蓬术(煨)贯仲(去毛)干漆(炒烟尽)陈皮(各一两)大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芫花丸(《本事》)

  芫花(醋炒,一两)干漆野狼牙根桔梗(炒黄)藜芦(炒)槟榔(各半两)巴豆(十粒,炒黑)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生姜汤下。此方常服,化痰、消坚、杀虫。予患饮癖三十年,暮年多嘈杂,痰饮来潮迟即吐,有时饮半杯酒即止,盖合此症也。因读巢氏《病源》论酒瘕云:饮酒多而食谷少,积久渐瘦,其病常欲思酒,不得酒则吐,多睡,复不能食,是胃中有虫使然,名为酒瘕,此药治之。要之,须禁酒即易治,不禁无益也。

  浓朴丸主翻胃吐逆,饮食噎塞,气上冲心,腹中诸疾。

  浓朴蜀椒(去目,微炒)川乌头(炮,去皮,各一两五钱)紫菀(去土苗)吴茱萸(汤洗)菖蒲柴胡(去苗)桔梗茯苓官桂皂角(去皮弦,炙)干姜(炮)人参(各二两)黄连(二两半)

  巴豆霜(半两)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匀,炼蜜为剂,旋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次加至五七丸,以利为度,生姜汤下,食后而卧。此药治效,与《局方》温白丸同,及治处暑以后秋冬间下痢,大效。春夏加黄连二两,秋冬再加浓朴二两。如治风,于春秋所加黄连、浓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治风痛不愈者,根据春秋加药外,更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半,如心之积,加菖蒲、白茯苓为辅。如肝之积,加柴胡、蜀椒为辅。如肺之积,加黄连、人参为辅。如脾之积,加茱萸、干姜为辅。秋冬久泻不止,加黄连、茯苓。

  万病紫菀丸(见积聚。)

  益元散(见伤暑。)

  三乙承气汤(子和)北大黄(去粗皮)芒硝(即焰硝)浓朴(姜制)枳实(生用。各半两)

  甘草(去皮,炙,一两)当归(酒洗,焙,二钱半重)

  上咀,每服半两,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擘开,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病重者,每服一两,加姜二片,枣一枚,若不纳药,须时时呷服之,以通为度。虽为下药,有泄有补,卓有奇功。刘河间又加甘草,以为三一承气,以甘和其中,最得仲景之秘。试论只论四味,当归不在试论之列,不可即用,然等分不多,纵用亦无妨。

  四生丸(子和)治一切结热。常服肢体润泽,耐老。

  北大黄(去粗皮,酒洗,纸包煨香,不可过,存性,一两)黑牵牛(三两,取头末一两)

  皂角(去皮,生用,一两)芒硝(生用,半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

  对金饮子(子和)

  净陈皮(八两,焙制)苍术(四两,焙)人参(一两)浓朴(四两,姜炒)甘草(炙,三两)黄芩(二两半,去皮心黑灰)黄(一两)

  咀,每服半两,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先服承气汤,夜服四生丸。如已效,进食不格拒,方用对金饮子。然初病作,且于呕吐胃热类内选用清利之药,审其虚实重轻,方用前药更佳。

  第三册

  噎

  人参散(见大便秘。)

  浓朴丸(见反胃。)

  昆布丸(《良方》)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饮不下。

  昆布(洗去咸水)麦门冬(去心,焙)天门冬(去心,焙)诃藜勒(去核,各一两半)木通川大黄(微炒)川朴硝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桂心百合(各一两)羚羊角(屑)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紫苏子(微炒)射干(各半两)柴胡(去芦)陈皮(汤浸,去白)槟榔(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热酒送下。夜饭后用绵裹弹子大一丸噙化。

  代抵当丸(见蓄血。)

  竹皮散(《良方》)治噎声不出。

  竹皮(一方用竹叶)细辛通草人参五味子茯苓麻黄桂心生姜甘草(各一两)

  上咀,以水一斗,煮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吴茱萸丸(东垣)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调中顺气。

  吴茱萸草豆蔻仁(各一钱二分)橘皮益智仁人参黄升麻(各八分)白僵蚕泽泻姜黄柴胡(各四分)当归身甘草(炙,各六分)木香(二分)青皮(三分)半夏(一钱)

  大麦(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用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细嚼,白汤送下。无时。

  利膈丸(见反胃。)

  黄补中汤(见痞。)

  滋肾丸(见小便不通。)

  消痞丸(见痞。)

  第三册

  吐痢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仲景)

  黄芩(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生姜(四两)大枣(二十枚)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汤(《外台》)

  黄芩(二两)人参干姜(各三两)桂枝(一两)半夏(半两)大枣(十二枚)

  上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理中丸(见痞。)

  六一散即益元散。(见伤暑。)

  水煮金花丸(洁古)治风痰。

  半夏(汤洗)天南星(洗)寒水石(烧存性,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一钱半)白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先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生姜汤下,食前。

  第三册

  霍乱

  加减理中汤(《良方》)

  人参干姜白术(各三钱)甘草(炙,一钱)

  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时服。

  若为寒湿气所中者,加附子一钱,名附子理中汤。

  若霍乱吐泻者,加橘红、青皮各一钱半,名治中汤。

  若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少许频服,候吐出令透,即进此药。

  若呕吐者,于治中汤内加丁皮、半夏各一钱,生姜十片煎。

  若泄泻者,加橘红、茯苓各一钱,名补中汤。

  若溏泄不已者,于补中汤内加附子一钱;不喜饮食,水谷不化者,再加砂仁一钱。

  若霍乱呕吐,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内去白术,加熟附子,名四顺汤。

  若伤寒结胸,先加桔梗、枳壳等分,不愈者,及诸吐痢后胸痞欲绝,心胸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实、白茯苓各一钱,名枳实理中汤。

  若渴者,再于枳实理中汤内加栝蒌根一钱。

  若霍乱后转筋者,理中汤内加火石膏一钱。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官桂一钱半。肾恶燥,去术;恐作奔豚,故加官桂。

  若悸多者,加茯苓一钱。

  若渴欲饮水者,加白术半钱。

  若寒者,加干姜半钱。

  若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钱。

  若饮酒过多,及啖炙爆热食,发为鼻衄,加川芎一钱。

  若伤胃吐血,以此药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只用本方。

  二香散(《良方》)治暑湿相搏,霍乱转筋,烦渴闷乱。

  藿香白术浓朴陈皮茯苓半夏紫苏桔梗白芷香薷黄连扁豆(各一钱)大腹皮甘草(各半钱)

  水二盅,姜五片,葱白三根,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香薷散(《活人》)治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郁中焦,名为霍乱。此皆饱食多饮,复睡冷席,外邪内积,结而不散,阴阳二气,壅而不反,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交错,变成吐痢,百脉混乱,荣卫俱虚,冷搏筋转,皆宜服此。

  浓朴(去皮,姜汁炒)黄连(姜汁炒,各二两)香薷(四两)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不犯铁器,慢火煎之。兼治不时吐痢,霍乱,腹撮痛,大渴烦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两脚转筋,痛不可忍者,须井中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效。

  桂苓白术散(《宝鉴》)治冒暑饮食所伤,传受湿热内盛,霍乱吐泻,转筋急痛,满腹痛闷,小儿吐泻惊风,皆宜服此。

  桂枝人参白术白茯苓(各半两)泽泻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

  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或新汲水姜汤下亦可。

  桂苓甘露饮(《宝鉴》)流湿润燥,治痰涎,止咳嗽,调脏腑寒热呕吐,服之令人遍身气液宣平,及治水肿泄痢。

  肉桂藿香人参(各半两)木香(二钱半)白茯苓(去皮)白术甘草泽泻葛根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冷水任调下。

  六和汤(见伤暑。)

  苏合香丸(见卒中。)

  除湿汤(见中湿。)

  诃子散(《三因》)治老幼霍乱,一服即效。

  诃子(炮,去核)甘草(炙)浓朴(姜制)干姜(炮)神曲(炒)草果(去壳)良姜(炒)茯苓麦芽(炒)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候发不可忍时,用水煎,入盐少许服之。

  七气汤(《三因》)治七气郁结五脏之间,互相刑克,阴阳不和,挥霍变乱,吐痢交作。

  半夏(汤泡)浓朴白芍药茯苓(各二钱)桂心紫苏橘红人参(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吴茱萸汤(《良方》)治冒暑伏热,腹痛作泻或痢,并饮水过度,霍乱吐泻,其证始因饮冷,或冒寒,或忍饥,或大怒,或乘舟车,伤动胃气,令人上吐下泻并行,头旋眼晕,手脚转筋,四肢逆冷,用药迟慢,须臾不救。

  吴茱萸木瓜食盐(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药煎至二升以下,倾一盏,冷热随病患服之。卒无前药,用枯白矾为末,每服一大钱,沸汤调服。更无前药,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至八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等物皆可服。

  通脉四逆汤(见泄泻。)五苓散(见消瘅。)四逆汤(见厥。)平胃散(见中食。)建中汤(见伤寒吐。)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平胃散加木瓜亦可。

  桂枝(二两半)芍药(二两)甘草(一两)胶饧(半升)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

  每服一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去渣,下胶饧两匙服。

  四君子加白芍药高良姜汤四君子汤(各一两)白芍药良姜(各五钱)

  同前法煎服。

  四君子加姜附浓朴汤四君子汤(各一两)生姜附子(炮)浓朴(姜制。各三钱)

  同前法煎服。

  建中加附子当归汤桂枝(一两)芍药(二两)甘草(半两)胶饧(半升)附子(炮)当归(各三钱)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同前法煎。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来复丹(见中暑。)神保丸(见伤饮食。)养正丹(见气。)四顺汤即理中汤倍加甘草。十补散即十全大补汤。

  木瓜汤(《直指》)治吐泻不已,转筋扰闷。

  酸木瓜(一两)茴香(二钱半,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洗七次)甘草(炙,二钱)

  上锉散,每四钱,姜五片,紫苏十叶,空腹急煎服。

  止渴汤(《良方》)

  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蒌根葛根泽泻甘草(炙。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蜜汤调下。

  增损缩脾饮(《宝鉴》)

  草果乌梅甘草砂仁(各四两)干葛(二两)

  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极冷,旋旋服之,无时。

  茯苓泽泻汤(《三因》)

  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甘草(炙)桂心(各二两)白术(三两)

  每服四钱,生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麦门冬汤(《良方》)

  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橘皮白术(各一钱半)人参小麦甘草(炙,各一钱)

  水二盅,生姜五片,乌梅少许,同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白术散(《良方》)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白术茯苓(去皮)人参藿香(各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二钱半)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如烦渴,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无时。

  乌梅散(《良方》)

  乌梅肉(微炒)黄连(去须,微炒)当归(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熟艾(以上各七钱半)阿胶(捣碎,炒令燥)肉豆蔻(去壳)赤石脂(以上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不拘时,粥饮调下二钱。

  黄连丸(《良方》)

  黄连(去须,微炒)黄柏(微炒)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钱半)当归(微炒)干姜(炮裂)木香(不见火)地榆(以上各半两)阿胶(捣碎,炒黄燥,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饮送下。

  止血汤(《良方》)治霍乱下焦虚寒,或便利后见血。

  当归(焙)桂心(去粗皮)续断(各三两)生地黄(焙)干姜(炮制。各四两)阿胶(炙令燥)蒲黄甘草(炙。各二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赤石脂汤(《良方》)治霍乱下焦热结,或痢下脓血烦痛。

  赤石脂(四两)升麻白术(各一两半)乌梅(去核,炒干)干姜(炮裂。各一两)陈廪米(微炒)

  栀子仁(各半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浓朴汤(《良方》)治干霍乱。

  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枳壳(去瓤,麸炒)高良姜槟榔朴硝(各七钱半)大黄(炒,二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活命散治脾元虚损,霍乱不吐泻,腹胀如鼓,心胸痰壅。

  丁香(七粒)菖蒲根(半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半两)盐(一合)

  上锉碎,用童便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次温服。

  冬葵子汤(《良方》)治干霍乱,大小便不通,手足俱热,闷乱。

  冬葵子滑石(研)香薷(各二两)木瓜(一枚,去皮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盅,煎一盅,温服,日四五服。

  人参散(《大全》)治脾胃虚寒,霍乱吐泻,心烦腹痛,饮食不入。

  人参浓朴(姜制)橘红(各一钱)当归干姜(炮)甘草(炙。各五分)

  上用枣,水煎服。

  人参白术散(《良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作渴,不食。

  白术茯苓人参甘草(炒)木香藿香(各五分)干葛(一钱)

  上用水煎服。吐甚,加生姜汁频饮之。

  木瓜煎(《良方》)治吐泻转筋,闷乱。

  吴茱萸(汤炮七次)生姜(切。各二钱半)木瓜(木刀切,一两半)

  每服二三钱,用水煎。

  第三册

  关格

  柏子仁汤人参半夏白茯苓陈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许,另研)

  上生姜煎,入麝香调匀和服。加郁李仁更妙。

  人参散人参麝香片脑(各少许)

  上末,甘草汤调服。

  既济丸(《会编》)治关格,脉沉细,手足厥冷者。

  熟附子(童便浸)人参(各一钱)麝香(少许)

  上末,糊丸如桐子大,麝香为衣。每服七丸,灯芯汤下。

  槟榔益气汤(《会编》)治关格劳后,气虚不运者。

  槟榔(多用)人参白术当归黄陈皮升麻甘草柴胡枳壳上生姜煎服。

  木通二陈汤(《会编》)治心脾疼后,小便不通,皆是痰隔于中焦,气滞于下焦。

  木通陈皮(去白)白茯苓半夏(姜制)甘草枳壳上生姜煎服,服后探吐。更不通,加味小胃丹,加味控痰丸。

  导气清利汤(《会编》)治关格吐逆,大小便不通。

  猪苓泽泻白术人参藿香柏子仁半夏(姜制)陈皮白茯苓甘草木通栀子黑牵牛槟榔枳壳大黄浓朴(姜制)麝香(少许)

  上生姜煎服,兼服木香和中丸。吐不止,灸气海、天枢;如又不通,用蜜导。

  加味麻仁丸(《会编》)治关格大小便不通。

  大黄(一两)白芍药浓朴(姜汁炒)当归杏仁(去皮尖)麻仁槟榔南木香枳壳(各五钱)麝香(少许)

  上为末,蜜丸。熟水下。

  皂角散(《会编》)治大小便关格不通,经三五日者。

  大皂角(烧存性)

  上为末,米汤调下。又以猪脂一两煮熟,以汁及脂俱食之。又服八正散加槟榔、枳壳、朴硝、桃仁、灯芯草、茶根。

  大承气汤(见伤寒潮热。)

  第三册

  呃逆

  大补阴丸(丹溪)降阴火,益肾水。

  黄柏(盐酒拌,新瓦上炒褐色)知母(去皮,酒拌湿炒,各四两)熟地黄(怀庆肥大沉水者,酒洗,焙干用)败龟板(酥炙黄,各六两)

  上细末,猪脊髓加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大补丸(丹溪)治肾经火,燥下焦湿。

  黄柏(酒炒褐色)

  为末,水丸。随证用药送下。理中汤(见霍乱。)

  橘皮竹茹汤陈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五服。

  黄连泻心汤(见痞。)小承气汤(见大便不通。)调胃承气汤(见发热。)桃仁承气汤(见蓄血。)

  木香和中丸(见大便不通。)二陈汤导痰汤(并见痰饮。)

  陈皮汤陈皮(四两)生姜(半斤)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小青龙汤(见咳嗽。)

  柿钱散(洁古)

  柿钱丁香人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煎,食后服。

  丁香柿蒂散(《宝鉴》)

  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温服,无时。

  羌活附子汤(《宝鉴》)

  羌活附子(炮)木香茴香(炒,各五钱)干姜(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盐一撮,煎二十沸,和滓热服。

  小半夏茯苓汤(见呕吐。)枳实半夏汤(见伤饮食。)木香调气散(见中气。)丁香煮散(见不能食。)

  丁香散(《妇人良方》)治心烦呃噫。

  丁香白豆蔻(各半两)伏龙肝(一两)

  上为末,煎桃仁、吴茱萸汤,每服一钱调下。

  羌活散(同上)治呃逆。

  羌活附子(炮)茴香(炒。各半两)木香白姜(炮。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煎服。

  参附汤(同上)治阳气虚寒,自汗恶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呃逆不食;或汗多发痉等症。

  人参(一两)附子(炮,五钱)

  上姜、枣,水煎,徐徐服。去人参,加黄,名附汤。

  第三册

  噫

  旋复代赭汤(见伤寒痞。)

  枳壳散(《本事》)治心下蓄积,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

  枳壳白术(各半两)香附(一两)槟榔(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不拘时候。

  丹溪治宣州人,与前方,证皆除,气上筑心膈,噫气稍宽,脉之右关弱短,左关左尺长洪大而数,此肝有热,宜泻肝补脾。

  青皮(一钱)白术(二钱半)木通甘草(二分)

  煎,下保和丸十五粒,抑青丸二十粒。

  噫气,胃中有火有痰。

  南星(制)半夏软石膏香附各等分,水煎服。

  第三册

  诸逆冲上

  调中益气汤(见劳倦。)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黑锡丹(《和剂》)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盛,肾水枯竭,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

  沉香葫芦巴(酒浸,炒)附子(炮)阳起石(研细水飞,各一两)肉桂(半两)破故纸舶茴香(炒)肉豆蔻(面裹煨)木香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一两)硫黄黑锡(去滓秤,各二两)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梧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每四十丸,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养正丹(见中风。)

  沉附汤(《直指》)

  附子(生,一钱)沉香辣桂荜澄茄甘草(炙。各半钱)香附(一钱)

  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空心温服。

  正元散(见自汗。)四柱汤(见泄泻。)灵砂丹(见呕吐。)三炒丹(见嗽血。)朱砂丹(见泄泻。)

  第三册

  诸见血证

  南天竺饮(《圣济》)治血妄行,九窍皆出,服药不止者。

  南天竺草(生瞿麦是,如拇指大一把,锉碎)生姜(一块,如拇指大)山栀子(三十枚,去皮)灯心(如小拇指一把)大枣(去核,五枚)甘草(炙,半两)

  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渣,不拘时温服。

  四神汤(《元戎》)治妇人血气,心腹痛不可忍者。

  当归川芎赤芍药(各一两)干姜(炮,半两)

  上为细末,酒调服三钱。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茜根汤(《普济》)治吐血、咯血、呕血等症。

  四物汤加童便浸香附(一钱五分),茜草根(二钱半),忌铁水煎,二、三服立愈。

  生血地黄百花丸(《良方》)治诸虚不足,下血、咯血、衄血、肠内痔,虚劳寒热,肌肉枯瘦。

  生地黄(十斤,捣汁(生姜(半斤,捣汁)藕(四斤,捣汁)白沙蜜(四两)无灰酒(一升)

  以上五味,用银器或砂锅内熬至二碗许,渐成膏,一半瓷器收之,一半入干山药末三两,再熬一二十沸,次入后药:当归(焙)熟地黄(焙)肉苁蓉(酒浸,焙)破故纸阿胶(麸炒)黄(蜜炎)石斛(去根,焙)

  覆盆子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枸杞子(以上各二两)

  上为细末,以山药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温酒调地黄膏子送下,空心食前,日进三服。

  生地黄饮子(《良方》)治诸吐血、下血、溺血、衄血。

  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地骨皮天门冬黄芍药黄芩甘草(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一两,水二盏,煎七分,食后温服。如脉微身凉恶风,加桂半钱,吐血者多有此证。

  必胜散(《元戎》)治男女血妄行,吐血、呕血、咯血、衄血。

  人参当归熟地黄小蓟(并根用)川芎蒲黄(炒)乌梅肉上等分,粗末,水煎,去滓温服,无时。

  柏皮汤(《元戎》)治衄血、吐血、呕血,皆失血虚损,形气不理,羸瘦不能食,心忪少气,燥渴发热。

  生地黄甘草黄柏白芍药(各一两)

  上咀,用醇酒三升,渍之一宿,以铜器盛,米饮下蒸一炊时久,渍汁半升服,食后。时对病增损。《肘后》用熟地黄,水、酒煎饮清。

  犀角地黄汤治主脉浮,客脉芤,浮芤相合,血积胸中,热之甚,血在上焦,此药主之。

  犀角大黄(各一钱)黄芩(三钱)黄连(二钱)生地黄(四钱)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第三册

  鼻衄

  茅花汤(《活人》)

  茅花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止衄散(《得效》)

  黄(六钱)赤茯苓白芍药川当归生地黄阿胶(各三钱)

  上为细末,食后黄汤调服二钱。

  理中汤(见霍乱。)小建中汤(见伤劳倦。)

  三黄补血汤(东垣)

  熟地黄(二钱)生地黄(三钱)当归柴胡(各一钱半)白芍药(五钱)川芎(二钱)牡丹皮升麻黄(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

  上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

  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活人》)易老云:此药为最胜。

  犀角(如无以升麻代之)芍药生地黄牡丹皮上咀,水煎服。

  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芩。升麻与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以是知引入阳也,治疮疹太盛。如元虚人,以黄芩芍药汤主之。

  (黄芩芍药汤,用黄芩、芍药、甘草。一方,加生姜、黄,治虚家不能饮食,衄血吐血。)

  芎附饮(《三因》)

  川芎(二两)香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茶汤调服。

  一字散(《济生》)

  雄黄细辛(各半两)川乌尖(生,五个)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姜汁、茶芽煎汤,不拘时调服。

  四物汤(见虚劳。)养正丹(见气。)八味丸(见虚劳。)肾着汤(见伤湿。)五苓散(见消瘅。)

  金沸草散(见嗽。)

  黄芍药汤(东垣)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黄(一两)甘草(炙,二两)升麻(一两)葛根羌活(各半两)白芍药(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滑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伤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茯苓补心汤(《三因》)

  木香(五分)紫苏叶干葛熟半夏前胡(去苗)茯苓(去皮。各七分)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五分)生地黄白芍药川芎当归(各一钱)

  姜五片,枣一枚,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生料鸡苏散(《玄珠》)治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

  鸡苏叶黄(去芦)生地黄阿胶白茅根(各一两)麦门冬(去心)桔梗蒲黄(炒)

  贝母(去心)甘草(炙。各五钱)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苏合香丸(见中风。)

  小乌沉汤(《和剂》)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沙盆内淅去毛皮,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黑神散(《和剂》)

  黑豆(炒,半升,去皮)干熟地黄(酒浸)当归(去芦,酒制)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甘草(炙)

  芍药蒲黄(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不拘时,煎调服。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地黄散(《元戎》)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枸杞子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无时。

  第三册

  舌衄

  妙香散(见心痛。)

  戎盐丸(《奇效》,下同)治舌上黑有数孔,大如筋,出血如涌泉,此心脏病。

  戎盐黄芩(一作葵子)黄柏大黄(各五两)人参桂心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服。亦烧铁烙之。

  香参丸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

  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切,焙。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焙)甘草(二钱半,炙)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一日三四服。

  升麻汤治心脏有热,舌上出血如涌泉。

  升麻小蓟根茜根(各一两半)艾叶(七钱半)寒水石(三两,研)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温服。

  寸金散治心经烦热,血妄行,舌上血出不止。

  新蒲黄(三钱匕)新白面(三钱匕)牛黄(研)龙脑(研,各半钱匕)

  上研匀,每服一钱,生藕汁调服,食后。

  熟艾汤治心经蕴热,舌上血出,及诸失血。

  熟艾(以糯米半协议炒)松黄柏叶(炙。各半两)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紫霜丸(《良方》)治舌上出血,窍如针孔。

  紫金砂(即露蜂房顶上实处是,研,一两)芦荟(研,三钱)贝母(去心,四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水一小盏化开,煎至五分,温服。吐血、衄血,用温酒化开服。

  治舌上出血如簪孔方黄连(半两)黄柏(三两)栀子(二十枚)

  上以酒二升,渍一宿,煮三沸,去滓顿服。

  圣金散(《良方》)治舌上出血不止。

  黄药子(一两)青黛(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食后新汲水调下,日二服。

  黄柏散(《良方》)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

  黄柏(不据多少,涂蜜,以慢火炙焦,研为末)

  每服二钱匕,温米饮调下。

  第三册

  齿衄

  消风散(见头痛。)安肾丸(见咳嗽喘。)黑锡丹(见诸逆冲上。)清胃散(见齿。)甘露饮(见齿。)

  雄黄麝香散(《奇效》,下同)治牙断肿烂出血。

  雄黄(一钱半)麝香(一字)铜绿轻粉黄连黄丹(炒。各一钱)血竭白矾(枯。各半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些少,敷患处。

  黄连散治齿断间出血,吃食不得。

  黄连白龙骨马牙硝(各一两)白矾(一分)龙脑(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牙根下。

  生肌桃花散治牙断内血出,或有窍,时出血。

  寒水石(,三钱)朱砂(飞,一钱)甘草(炒,一字)片脑(半字)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贴患处。

  郁金散治齿出血。

  郁金白芷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擦牙,仍以竹叶、竹皮浓煎,入盐少许含,盐敷亦可。

  治牙宣出血明白矾(,二钱)乳香(半钱)麝香(少许)

  上研细,轻手擦良久,盐汤灌漱。

  神效散治牙缝血出。

  草乌青盐皂荚(各等分)

  上入瓦器内,烧灰存性。每用一字揩齿,立效。

  治满口齿血出上用枸杞为末,煎汤漱之,然后吞下,立止。根亦可。一方,用子汁含满口,更后吃。

  治齿缝忽然血出不止方上用梧桐泪,研为细末,干贴齿缝,如血不止再帖。

  治齿缝中血出上以纸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

  第三册

  耳衄

  柴胡清肝散(薛氏)治肝胆三焦风热疮疡,或怒火憎寒发热,或疮毒结于两耳前后,或身外侧至足,或胸乳小腹下,或两股内侧至足等证。

  柴胡黄芩(炒)人参(各三分)山栀(炒)川芎(各五分)连翘桔梗(各四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见虚劳。)

  麝香佛手散(《奇效》)治五般耳出血水者。

  麝香(少许)人牙(过存性,出火毒)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耳内即干。及治小儿痘疮出现而靥者,酒调一字服之,即出。

  芍药散治热壅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血水流出。(见耳。)

  第三册

  吐血

  苏子降气汤养正丹(俱见气。)

  人参饮子(《奇效》)治脾胃虚弱,气促气虚,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参(去芦,二钱)五味子(二十粒)黄(去芦)麦门冬(去心)白芍药当归身(各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服。

  团参丸(《奇效》)治吐血咳嗽,服凉药不得者。

  人参黄飞罗面(各一两)百合(五钱)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茅根汤下,食远服。

  石膏散(《奇效》)

  石膏麦门冬(各二两)黄芩生地黄升麻青竹茹葛根栝蒌根(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每三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肾着汤(见伤温。)五苓散(见消瘅。)

  鸡苏丸(《奇效》)治虚热,昏冒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

  鸡苏叶(八两)黄防风(去芦)荆芥(各一两)菊花(三四钱)片脑(半钱)川芎生地黄桔梗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麦门冬去心煎汤下,不拘小便赤涩,加车前子三钱,用桑枝锉炒香煎汤嚼下。

  龙脑鸡苏丸(《和剂》)治胸中郁热,肺热咳嗽,吐血,鼻衄,血崩,下血,血淋,凉上膈虚劳烦热。

  柴胡(二两,锉,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二两,锉,同柴胡浸)阿胶蒲黄人参(各二两)麦门冬(去心,四两)黄(一两)鸡苏净叶(一斤,即龙脑薄荷)甘草(一两半)

  生干地黄末(六两,后入膏)

  上为细末,以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柴胡、木通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熟水下。

  十四友丸(见惊。)苏合香丸(见中风。)黑神散小乌沉汤(俱见鼻衄。)

  天门冬汤(《奇效》)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甘草煮)黄(去芦)白芍药麦门冬(去心)藕节阿胶(蛤粉炒)生地黄当归(去芦)人参没药甘草(炙。各一钱)

  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松花散(《奇效》)治吐血久不止。

  松花(一两半)生地黄鹿角胶(炒黄)薯蓣(以上各一两)艾叶(二钱半)茜草根白茯苓紫菀(去苗)人参百合刺蓟甘草(炙赤。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饮调下。

  百花煎(《奇效》)治吐血不止,咳嗽,补肺。

  生地黄汁藕汁(各一升)黄牛乳(一升半)胡桃仁(十枚,研如糊)生姜汁(半升)干柿(五枚,细锉,研如糊)大枣(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如糊)清酒(一升,将上七味同酒入银锅煎沸,方下后药)黄明胶(炙燥,为末)秦艽(各半两,为末)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糊,三两,同入煎中)

  上相次下煎,减一半,却入好蜜四两,徐徐着火,养成煎,后入瓷盒中盛。每日三度,每服一匙,糯米饮调下,酒亦可。

  大阿胶丸(《和剂》)治肺虚客热,咳嗽咽干,多唾涎沫,或有鲜血,并劳伤肺胃,吐血、呕血。

  麦门冬(去心)丹参贝母(炒)防风(各半两)山药五味子熟地黄阿胶(炒)茯苓(各一两)茯神柏子仁百部根制杜仲(各半两)远志肉人参(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用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服。

  大阿胶丸(《宝鉴》)治嗽血、唾血。

  阿胶(微炒)卷柏生地黄熟地黄大蓟(独根者,晒干)鸡苏叶五味子(各一两)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远志人参麦门冬防风(各半两)干山药(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煎小麦、麦门冬汤,嚼下一丸,食后。

  大蓟散(《得效》)治食啖辛热,伤于肺经,呕吐出血,名曰肺疽。

  大蓟根(洗)犀角(镑)升麻桑白皮(去皮,炙)蒲黄(炒)杏仁(去皮尖。各二钱)甘草(炙)

  桔梗(炒。各一钱。)

  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理中汤(见霍乱。)十全大补汤,(见虚损。)茯苓补心汤(见鼻衄。)

  四生丸治吐衄,血热妄行。

  生荷叶生艾叶侧柏叶生地黄(各等分)

  上捣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二盅,煎一盅,去渣服。

  第三册

  咳嗽血

  金沸草散(见嗽。)

  补肺汤(《和剂》)治肺气不足,久年咳嗽,以致皮毛焦枯,唾血腥臭,喘乏不已。

  钟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麦门冬(去心。各三两)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参(去芦)五味子(拣)

  款冬花(去梗)肉桂(去粗皮)紫菀(洗去土。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五片,大枣一枚,粳米三十余粒,煎一盏,食后温服。

  养正丹(见气。)灵砂丹(见呕吐。)

  三炒丹(《和剂》)

  吴茱萸(去枝梗,洗净,以破故纸一两同炒)草果仁(以舶上茴香一两炒)葫芦巴(以山茱萸一两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之药。以上各一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不拘时,盐汤下。

  百花膏(《济生》)

  款冬花百合(蒸,焙。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临卧嚼姜汤下。

  七伤散(丹溪)治劳嗽吐血痰。

  黄药子白药子(各一两半)赤芍药(七钱半)知母玄胡索(各半两)郁金(二钱半)当归(半两)山药乳香没药血竭(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汤下。(本草云:黄药子、白药子治肺热有功。一法,红花、当归煎汤下。)

  大阿胶丸(见吐血。)

  五味子黄散(《宝鉴》)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黄麦门冬熟地黄桔梗(各半两)甘草(二钱半)白芍药五味子(各二钱)人参(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盅半,煎七分,日三服。

  黄鳖甲散(《宝鉴》)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食减多渴,咳嗽稠粘,时有脓血。

  黄(一两)黄芩桑白皮半夏甘草(炙)知母赤芍药紫菀(各五钱)秦艽白茯苓(焙)生地黄柴胡地骨皮(各六钱六分)肉桂人参桔梗(各三钱二分)鳖甲(去裙,酥炙)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食后煎服。

  人参黄散(《宝鉴》)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忡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

  人参桔梗(各一两)秦艽鳖甲(去裙,酥炙)茯苓(各二两)知母(二钱半)半夏(汤洗)桑白皮(各一两半)紫菀柴胡(各二两半)黄(三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滋阴保肺汤(《统旨》黄柏(盐水炒)知母(各七分)麦门冬(去心,三钱)天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枇杷叶(去毛炙,一钱半)当归芍药(煨)生地黄阿胶(蛤粉炒,各一钱)五味子(十五粒)橘红紫菀(各七分)桑白皮(一钱半)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人参蛤蚧散(《宝鉴》)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

  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五两)甘草(炙,三两)人参茯苓贝母知母桑白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瓷器内盛。每日如茶点服。神效。

  麦门冬汤(《元戎》)

  麦门冬(去心)桑白皮生地黄(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紫菀桔梗(炒)淡竹茹麻黄(去根节。各七钱五分)五味子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二钱半,枣三枚劈破,同煎去渣,食后温服。

  鸡苏丸(见吐血。)倒仓法(见积聚。)

  人参救肺散(《奇效》)治咳吐血。

  人参黄当归尾熟地黄(各二钱)桑白皮升麻白芍药柴胡(各一钱)苏木陈皮甘草(各半钱)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服。

  杏子汤(见嗽。)

  白扁豆散(《本事》)

  白扁豆生姜(各半两)枇杷叶(去毛)半夏人参白术(各二钱半)白茅根(七钱半)

  水三升,煎一升,去渣,下槟榔末一钱和匀,分作四服,不拘时候。

  甘桔汤(见咽喉。)

  劫劳散(《大全》)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饮食减少。

  白芍药(六两)黄甘草人参当归半夏白茯苓熟地黄五味子阿胶(炒,各二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二片,枣三枚,煎九分,无时温服,日三。

  噙化丸(丹溪)

  香附(童便浸)北杏仁(童便浸,去皮尖,炒)山栀仁(炒)青黛海粉栝蒌仁诃子肉马兜铃上为细末,入白硼砂少许,炼蜜少加姜汁为丸。每噙化一丸,白汤下。

  天一丸(丹溪)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剂也。与前方相兼服,治阴虚火动咳血等症,甚效。

  怀地黄牡丹皮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牛膝白茯苓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汤吞下八九十丸。

  第三册

  咯血

  四物汤(见虚劳。)白扁豆散(见嗽血。)黑神散小乌沉汤(俱见鼻衄。)七珍散(见不能食。)

  白芨枇杷丸(戴氏)

  白芨(一两)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

  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黄自然汁调之,火上顿化,入前件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白芨莲须散(《戴氏》)

  白芨(一两)莲花须(金色者佳)侧柏叶沙参(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入藕节汁、地黄汁,磨京墨令黑,调药二钱,如稀糊啜服。

  第三册

  溲血

  五苓散(见消瘅。)四物汤(见虚劳。)

  胶艾汤(《和剂》)

  阿胶(碎,炒燥)芎甘草(炙,各一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八分,空心稍热服。

  鹿茸丸(《济生》)

  川牛膝(去芦,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二两)石斛(去根)棘刺杜仲(去皮,炒)

  阳起石()川巴戟(去心)山药(炒)菟丝子(淘净,酒蒸)附子(炮,去皮尖)川楝子(取肉,炒)

  磁石()官桂(不见火)泽泻(各一两)沉香(半两,另研)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八味地黄丸(见虚劳。)

  鹿角胶丸(《济生》)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鹿角胶(半两)没药(另研)油头发灰(各三钱)

  上为末,用茅根汁打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辰砂妙香散(见心痛。)调胃承气汤(见发热。)

  玉屑膏(《三因》)治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受者。

  黄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用萝卜大者,切一指浓,三指大,四五片,蜜淹少时,蘸蜜炙干,复蘸复炙,尽蜜二两为度,勿令焦,至熟蘸黄、人参末吃,不以时,仍以盐汤送下。

  小蓟饮子(《济生》)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

  生地黄(四两)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藕节淡竹叶当归(去芦,酒浸)山栀仁甘草(炙,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当归散(《玄珠》)治妇人小便出血,或时尿血。

  当归羚羊角赤芍药(各五钱)生地黄(一两)大蓟叶(七钱半)

  分作三帖,水煎,食前服。

  治血淋方牛膝(一两)黄柏知母泽泻(各一两)麦门冬天门冬山栀仁(各一两半)生地黄(二两)

  上为末,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白汤吞下八九十丸。

  又方人参白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山楂茯苓(各八分)黄(七分)升麻(三分)

  上水煎服。

  又方牡丹皮当归生地黄山栀子白芍药甘草梢滑石泽泻白茯苓木通(各等分)

  每服五七钱,加生姜皮二分,灯芯一分,水煎,食前服。

  瞿麦散(《奇效》下同)治血淋尿血。

  瞿麦穗赤芍药车前子白茅根(无根用花)赤茯苓桑白皮(炒)石韦(去毛)生干地黄阿胶(炒)滑石黄芩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血余烧灰一钱,食前沸汤调服。

  柿蒂散治血淋上用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当归汤治血淋及五淋等疾。

  当归(去芦)淡竹叶灯芯竹园荽红枣麦门冬(去心)乌梅木龙(一名野葡萄藤)甘草上各等分,锉碎,煎汤作熟水,患此疾者多渴,随意饮之。

  羚羊角饮治血淋,小便结热涩痛。

  羚羊角屑栀子仁葵子(炒。以上各一两)青葙子红蓝花(炒)麦门冬(去心)大青大黄(炒。各半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鸡苏饮子治血淋不绝。

  鸡苏(一握,切)石膏(八分,碎)竹叶(一握,切)生地黄(一升,切)蜀葵子(四分,为末)

  上先将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葵子末,分温二服,如人行五里久进一服。忌芜荑、蒜、面、炙肉等。

  金黄散治小便血淋疼痛。

  大黄(煨)人参蛤粉黄蜀葵花(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灯芯煎汤调服,日三。

  神效方治血淋。

  海螵蛸生干地黄赤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柏叶、车前子煎汤下。

  发灰散治血淋,若单单小便出血如尿。

  上用乱发烧灰,入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用米醋温汤调下。

  治尿血方淡竹叶麦门冬白茅花车前子陈柳枝天门冬(去心)地榆香附子郁金灯芯(各半钱。)

  上以水二碗,煎八分,去滓,调四苓散,空心服。

  四苓散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泽泻(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前煎药调服。

  蒲黄丸治虚损,膀胱有热、尿血不止。

  蒲黄葵子赤茯苓黄(以上各一两)车前子当归(微炒)荆实(以上各七钱半)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牡蛎散治劳损伤中尿血。

  牡蛎(,为粉)车前子白龙骨(令赤)熟地黄黄芩桂心(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下。

  如神散治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渗小肠,故尿血也。

  阿胶(蛤粉炒,一两)山栀仁车前子黄芩甘草(各二钱半)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井花水调服,日三。

  鹿茸散治小便尿血,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涂酥炙令黄)生地黄(焙)当归(焙。以上各二两)蒲黄(一合)冬葵子(炒,四两半)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用温酒调服,日二。一方,治下元虚惫尿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炒盐汤下。

  治小便频数,卒然下血不止,并不疼痛。此缘心中积恶,机谋艰险,长怀嫉妒,多积忿气,伤损肝心正气;又因色伤,小肠气虚,血乘虚妄行,故有此疾,宜服此方。

  桑寄生(一两)熟地黄茯苓(各半两)人参川芎独活蒲黄(各二钱半)甘松沉香(各八分四厘)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一二沸,便泻出去滓,非时吃。服此药后,其血已安,校觉丹田元气之虚,腰膝沉重,多困少力者,宜用桑寄生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非时点服补之。

  犀角地黄汤治小肠淋沥出血,疼痛难忍,及治心血妄行衄血等疾,食后临卧服之,用丝茅根煎服。余癸丑夏,尝苦淋漓之疾,出血不已,得黄应明授此方,数服而愈。

  犀角(如无,以升麻代之,半两)芍药(二钱)牡丹皮(半两)生地黄(二钱)

  上锉碎,作一服,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服。

  第三册

  下血

  赤小豆当归散(《金匮》)

  赤小豆(五两,水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一两)

  上捣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黄土汤(《金匮》)

  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升)

  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黄连汤(洁古)

  黄连当归(各五钱)甘草(炙,二钱半)

  每服五钱,水煎。

  芍药黄连汤(洁古)

  芍药黄连当归(各半两)大黄(一钱)淡桂(五分)甘草(炙,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痛甚者,调木香、槟榔末一钱。

  升麻补胃汤(东垣)

  升麻柴胡防风(各一钱半)黄羌活(各一钱)独活白芍药牡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甘草(炙。各五分)葛根当归身(各三分)肉桂(少许)

  上作二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和中益胃汤(东垣)

  熟地(三钱)当归身(酒洗,三分)升麻(五分)柴胡(五分)苏木(一分)本(二分)甘草(炙,三分)益智(三分)

  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午饭前服。

  升阳除湿和血汤(东垣)

  生地黄牡丹皮炙甘草生甘草(各五分)白芍药(一钱半)黄(一钱)升麻(七分)熟地黄当归身苍术秦艽肉桂(各三分)陈皮(二分)

  水四大盏,煎至一盏,稍热空心服。

  益智和中汤(东垣)

  白芍药(一钱五分)当归身黄升麻炙甘草(各一钱)牡丹皮柴胡葛根益智仁半夏(各五分)桂枝(四分)肉桂(一分)干姜(少许)

  上为粗末,水三盏,煎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七味白术散(见消痹。)

  升阳除湿防风汤(东垣)

  苍术(泔浸,去皮净,炒,四钱)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钱)防风(二钱)

  上除苍术另作片,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空心食前服。

  如飨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飨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腹胀闭塞不通,宜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不便,以升阳汤中加泄药通之。

  结阴丹(《宝鉴》)治肠风下血,脏毒下血,诸大便血疾。

  枳壳(麸炒)威灵仙黄陈皮(去白)椿根白皮何首乌荆芥穗(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陈米饮入醋少许,煎过放温送下。

  平胃地榆汤(《宝鉴》)

  苍术升麻黑附子(炮。各一钱)地榆(七分)白术陈皮茯苓浓朴干姜葛根(各半钱)甘草(炙)当归炒曲白芍药益智仁人参(各三分)

  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

  胃风汤(《易简》)

  人参茯苓川芎官桂当归芍药白术(各等分)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渣,稍热空心服。小儿量力增减。

  若加熟地、黄、甘草等分为十味,名十补汤。若虚劳嗽加五味子,若有痰加半夏,若发热加柴胡,若有汗加牡蛎,若虚寒加附子,若寒甚加干姜,皆根据本方等分。若骨蒸发热,饮食自若者,用十补汤加柴胡一两。若气弱加人参,若小便不利加茯苓,若脉弦涩加川芎,若恶风加官桂,若脉涩加当归,若腹痛加白芍药,若胃热湿盛加白术。

  连蒲散黄连蒲黄(炒。各一钱二分)黄芩当归生地黄枳壳(麸炒)槐角芍药川芎(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酒毒加青皮、干葛,湿毒加苍术、白术。

  理物汤即理中汤、四物汤并用。

  黄连阿胶丸(见滞下。)香连丸(见滞下。)四物汤(见虚劳。)理中汤(见霍乱。)黑神散(见鼻衄。)胶艾汤(见溲血。)震灵丹(见泄泻。)驻车丸(见滞下。)吴茱萸丸(见噎。)平胃散(见中食。)

  五苓散(见消痹。)神应丸(见伤食。)

  枳壳散(《和剂》)

  枳壳(去穣,炒,二十四两)甘草(,六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点服。

  酒煮黄连丸(见伤暑。)乌梅丸(见伤寒厥。)小乌沉汤(见鼻衄。)

  乌连汤(《三因》)

  黄连乌头(炮。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分,空心温服。热加黄连,冷加乌头。

  荆梅花丸(缺。)

  蒜连丸(《济生》)

  独头蒜(一个)黄连(去须,不拘多少,研末)

  上先用独头蒜煨香熟,和药拌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陈米饮送下。

  乌荆丸(《和剂》)治诸风纵缓,言语謇涩,遍身麻痛,皮肤瘙痒;并妇人血风,头疼眼晕;及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有病风挛搐,头颔宽不收,六七服瘥。

  川乌(炮。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汤任下。有疾,食空时日进三四服;无疾,早晨一服。

  棕灰散(《事亲》)

  败棕(不拘多少,烧灰存性,为细末)

  上每服二钱,空心,好酒或清米饮调服。

  三灰散(《杨氏》)

  干侧柏(略焙,为末,五钱)桐子炭(再烧作炭,为末,二钱)棕榈(烧存性,为末;勿令化用白灰,三钱)

  上分作二服,空心糯米饮调下。

  败毒散(见伤湿。)

  槐花汤(《统旨》)

  槐花(炒)侧柏叶(杵)荆芥穗枳壳(麸炒黄色。各二钱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温服。

  断红丸(《济生》)

  侧柏叶(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火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阿胶(蛤粉炒成珠子)黄(去芦)当归(去芦,酒浸,以上各一两)白矾(枯,半两)

  上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黄饮即黄六一汤。(见自汗。)

  附方〔痔下血不止〕芎归丸川芎当归神曲(炒)槐花(微炒)黄地榆(以上各半两)荆芥穗头发(烧存性)木贼阿胶(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黑丸子(《良方》)专治久年痔漏下血。

  百草霜白姜(各一两)木馒头(三两)乌梅败棕柏叶乱发(以上各一两二钱半,俱各烧存性,为末)桂心(三钱)白芷(五钱)

  上为细末,研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米饮汤送下。

  加味四君子汤治五痔下血,面色萎黄,心忪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蒸)黄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一方,有五味子,无甘草。

  臭樗皮散(《良方》)治痔漏下血及脓不止。

  臭樗皮(微炒)酸石榴皮黄连(去须)地榆阿胶(炒令黄。各一两)艾叶(三分,微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

  神效方(《良方》)治痔疾下血,日夜不止。

  白矾(五两)绿矾(三两)黄丹伏龙肝皮(各二两)

  上捣碎,入瓷罐子内,用炭火五七斤,烧炭尽为度,候冷取出,研如粉,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

  地榆散(《良方》)治血痔。

  上用地榆为细末,每服二钱匕,食前米饮调下,日三服。

  治血箭痔上用苦楝子肉,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苍耳子煎汤送下,日三服。

  止血方治痔疮血出不止。

  上用明血竭,为末敷之。

  治痔疾便血方上用活鲫鱼一个,八两重者,洗净,鳞、尾、肠、肚皆不去。用棕皮二两,洗净寸截,先将棕一两,铺在瓦罐子内,次安鱼,上面却将棕一两盖之,即闭罐口,黄泥固济、火畔炙干。量罐子开一地坑,先安小砖一片,后坐罐子,四面用熟炭火六七斤烧,候烟绝取罐子,于净地以瓦盆合定,净土拥,勿令透气,经一宿出火毒,开取药细研。每服一钱,食前用米饮调下。忌动风之物。

  猪脏丸治大人小儿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饥,腹不痛,里不急。先用海螵蛸炙黄,去皮,白者为末,以木贼草煎汤调下,三日后效。

  黄连(二两,锉碎)嫩猪脏(二尺,去肥)

  上以黄连塞满猪脏,扎两头,煮十分烂,研细,添糕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槐角散治脾胃不调,胀满下血。

  槐角(二两)枳壳当归苍术陈皮浓朴(制。各一两)乌梅甘草(各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猪脏丸治痔下血。

  猪脏(一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填入脏内,两头扎定,石器内米醋煮烂)

  上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当归酒下。

  鲫鱼方治肠风血痔,及下痢脓血,积年泻血,面色萎黄。

  大活鲫鱼(一尾,不去鳞肚,下穿孔,去其肠秽,入白矾)白矾(一块,如金橘大)

  上用败棕皮重包,外用浓纸裹,先煨令香熟,去纸,于熨斗内烧,带生存性,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米饮调下。一方,瓦瓶内盖定,炭火烧为灰,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饮下。

  胜金丸(一名百药散)治肠风下血,溺血不止,及脏毒或便血。

  百药煎(三两,一两生用,一两炒焦,一两烧存性)

  上为细末,软饭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一方,为细末,米汤调二钱服。

  四季侧柏散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

  侧柏叶(烧存性,春采东,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下。一方,用叶一斤,洗炙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枳壳汤调下。

  肠风黑散治脏毒下血。

  荆芥(烧)枳壳(炒。各二两)乱发槐花槐角皮(炙)甘草(炙,各一两半。)

  上同入瓷瓶内,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同枳壳炙木馒头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水煎亦可。

  黄连散治肠风下血,疼痛不止。

  黄连贯众鸡冠花乌梅肉大黄(各一两)甘草(炙,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汤调下。

  椿皮丸治痔漏下血疼痛。

  东行椿根白皮上为细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汤送下。

  卷柏丸治脏毒。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黄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取枝焙干用)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

  治肠风脏毒方山里果(晒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第三册

  蓄血

  犀角地黄汤(见鼻衄。)桃仁承气汤抵当汤(并见伤寒蓄血。)

  许州陈大夫传仲景百劳丸方治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证者宜服。

  当归(炒)乳香没药(各一钱)虻虫(十四个,去翅足)人参(二钱)大黄(四钱)水蛭(十四个,炒)桃仁(十四个,浸,去皮尖)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杓扬百遍,乃仲景甘澜水也。)

  抵当丸与汤四味同,但分两减半,捣细,水调服。前之百劳丸,乃是此抵当丸内加人参、当归、没药、乳香,蜜丸,甘澜水下。

  通经丸方乃仲景抵当丸内加穿山甲、广术、桃仁、桂,蜜丸。妇人伤寒妊娠不可以此丸下,当以四物汤、大黄各半汤下之。

  又方卫州张推官在勘院,王公以职医宿直夜,口传此方,治人效者不可胜数,寻常凝滞,其效尤速,任冲不调,经脉闭塞,渐成瘕。

  虻虫(麸炒,四十个)水蛭(炒,四十个)斑蝥(去翅足,炒)杜牛膝(各一两)当归红花(各三钱)滑石(二钱半)

  上细末,每服一钱,生桃仁七个细研,入酒调下。如血未通再服,以通为度,食前。

  地黄汤(韩氏《微旨》)治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蓄血证具也。若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宜此方主之。

  生地黄(自然汁一升,如无生地黄,只用生干地黄末,一两)生藕(自然汁半升,如无藕,以蓟刺汁半升,如无蓟刺汁,用蓟刺末一两)蓝叶(一握,切碎,干者末,一两)虻虫(三十个,去足翅,炒黄)

  大黄(一两,锉如骰子大)桃仁(半两)水蛭(十个,麸炒)干漆(炒烟尽,半两)

  上同一处,水三升半,同慢火熬及二升以来,放冷,分三服。投一服,至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黄汤,比抵当汤丸其实甚轻也。如无地黄与藕汁,计升数添水同煎。

  生漆汤(《元戎》)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而数,或关前脉大,脐下满,或狂走,或喜妄,或谵语,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患年少气实,即血凝难下,恐抵当丸力不能及,宜此。

  生地黄(汁一升,如无汁,用生干地黄三两半)犀角(一两,镑,为末)大黄(三两,锉碎如骰子大)

  桃仁(三十个擂碎)

  上作一处,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三升以来,倾出滤去滓,再入锅,投点光生漆一两半,再熬之,至二升即住,净滤去滓,放冷,作三服,每投服,候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服药如无生地黄汁,更添水一升同煎。

  活人大黄汤(《元戎》)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

  桃仁(二十粒,麸炒黄)官桂(七钱)芒硝(二钱半)大黄甘草木通大腹皮(各一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盅,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此方细末,蜜丸桐子大,温酒下二三十丸,治妇人经闭或不调,若瘀血已去,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煎服亦可。又法,筋骨损伤,用左经丸之类;或用草乌头,枣肉为丸,服之以行诸经者,以其内无瘀血,故用之。药剂寒热温凉不一,惟智者能择之,而不可偏执也。

  代抵当丸行瘀血。(自制。)

  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四两)芒硝(一两,如欲稳,以玄明粉代)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六十枚)当归尾生地黄穿山甲(蛤粉炒。各一两)桂(三钱或五钱)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蓄血在上焦,丸如芥子大,临卧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留喉下,搜逐膈上,中焦食远,下焦空心,俱桐子大,以百涝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欲下血而不损血耳,且引诸药至血分也,诸药皆犷悍,而欲以和剂之也。如血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术,醋浸透焙干,一两,肉桂七钱。

  通真丸妇人通经,男子破血。

  大黄(去皮,米醋同煮烂)桃仁(各四两,去皮尖,另研)天水末(四两,天水一名益元散)干漆(二两,用瓦上焙烟尽)杜牛膝(二两,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

  大内伤丸治血瘀。

  白术(黄土炒)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各六钱)浓朴(姜汁炒)香附(童便炒)苍术(米泔水洗,葱汁炒)草果(炒)木瓜赤曲(炒)三棱(蜜炙,各五钱)蓬术(蜜水炒,七钱)青皮(麸炒)川芎白芍药(酒炒)神曲(炒)枳实(麸炒)石菖蒲(各一两)小茴香(炒)肉桂甘草(炙)乳香(出汗。

  各一两)前药二十一味,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如弹子大,朱砂一两为衣。汤、酒任下,多不过二丸。

  上部内伤方牡丹皮(一钱)江西红曲(八分)香附(八分,童便制)麦芽(一钱)桔梗(五分,中部不用)川通草(一钱)穿山甲(一钱,麸炒,有孕不用)降香(一钱,为末)红花(七分)山楂(八分)苏木(一钱,捶碎)

  上酒、水各一盅,煎八分。甚者加童便一盅。如痰盛加姜制半夏七分半,有孕者油炒。如痛甚加真乳香、没药各七分半。中部加枳壳,胁痛加柴胡。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