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五
作者:唐·孙思邈  |  字数:9832  |  更新时间:2022-12-27 12:01:23

  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

  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故曰: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见于面部,所以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决生死,定狐疑。故立候气之法冠其篇首焉。

  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黄;肺受病色白;肾受病色黑。(皆先视于本色。)

  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疗,至夏愈。

  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

  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

  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

  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疗,至春愈。

  论曰:此四时王相本色见,故疗之必愈。夫五脏应就五行,若有病,则因其时色见于面目,亦犹灼龟于里,吉凶之兆形于表也。

  扁鹊云:病患本色青,欲如青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如青蓝之色。若面白目青是谓乱常,以饮酒过多当风,邪风入肺络于胆,胆气妄泄,故令目青。虽云夭,救不可复生矣。

  病患本色赤,欲如鸡冠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赤如赭土。若面赤目白,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不过十日死。

  病患本色黄,欲如牛黄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黄如灶中黄土。若面青目黄者,五日死病患着床,心痛气短,脾竭内伤,百日复愈,欲起彷徨,因坐于地,其亡倚床。能治此者,是谓神良。

  病患本色白,欲如璧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白如垩。若面白黑无复生理也。此谓酣饮过度,荣华已去,血脉已尽。虽遇歧伯,无如之何。

  病患本色黑,欲如重漆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黑如炭。若面黑目白,八日死,肾气内伤也。

  病患色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

  赤如鸡冠者生,赤如血者死。

  黄如蟹腹者生,黄如枳实者死。

  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黑如鸟羽者生,黑如煤者死。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

  病患目无精光及齿黑者,不治。

  病患面失精光,如土色,不饮食者,四日死。

  病患及健人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近之如黑,必卒死。

  论曰:夫五色者,五脏之华也。故天晴明时,睹万物,辨白黑,审长短。若五色不分,长短乖错,此为错乱。故人亦然。

  黄帝问伯高曰:察色知病,何如?伯高曰:白色起于两眉间,薄泽者,病在皮肤;唇色青黄赤黑者,病在肉;荣气需然者,病在血脉;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问曰:病状如是,取之奈何?伯高曰:皮有部,肉有柱,气血有输,筋有结,骨有属。

  经曰:皮部在于四肢;肉柱在于臂诸阳分肉之间及少阴分肉之间;气血之输在于诸经络脉,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阳左右,唯疾之所在;骨之属骨空之间,所以受津液而溢脑髓。若取之者,必须候病间甚者也,间者,浅之少之,甚者,深之多之。随变而调之,故曰上工。经言:知一脏为下工;知二脏为中工;参而知之为上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六,下工十全三,此之谓也。

  雷公问曰:人有不病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问曰:病少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于两颧上,大如拇指者,病虽少愈必卒死矣。黑色出于颜貌,大如拇指者,必卒死。颜貌者,面之首也。(颜当两目下也,貌当两目上、眉下也。)

  扁鹊曰:察病气色,有赤白青黑四气,不问大小,在人年上者,病也,惟黄气得愈。年上在鼻上两目间。如下黑气细如绳在四墓发及两颧骨上者,死。或冬三月远期至壬癸日,逢年衰者不可理,病者死。四墓当两眉坐直上至发际,左为父墓,右为母墓,从口吻下极颐名为下墓,于此四墓上观四时气。

  春见青气节尽,死。

  夏见赤气节尽,死。

  夏秋见白气节尽,死。

  春见白气至秋,死。

  夏见白气,暴死,黑气至冬,死。

  秋见赤气节尽,死,冬至后甲子日,死。

  冬见赤气,暴死,见黄气至长夏,死。

  论曰:凡病黄色入鼻从口入井灶,百日死。井在鼻孔上曲中是。灶在口吻两旁上一寸是。若入者,丙丁日死。

  凡人死色易验。但看年上有黑色横度者,此人不出百日死。若天中从发际两墓皆发黑色,此人三年死。天中,当鼻直上至发际是也。若颧骨上发黑色应之者,二百日死。

  目下有黑色横度年上者,不出三十日死。黑色入口应天中者,不出一年死。

  若天中发死色,年上命门上并黄色者,未好半恶也,以天中为主,五年内死。天中发黑色,法三年内死。所以然者,有二处得主,故五年内死。

  凡天中发黑色两颧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六十日兵死。若年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三十日死。若命门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百日市死、妇人产死、兵死。同气从命门入耳、年上、死。

  赤色从眉冲下入目,五日死或丙丁日死。

  黑色在左右眉上,一日死或壬癸日死。

  若白色亦死,或庚辛日或二三日死。

  赤色入口,三日死,远期丙丁日死。

  黑色从天中及年上入目,三日死或壬癸日死,或二三日死,或百日半年死。

  青色如针在目下,春死或甲乙日死。

  黄色入目匝四边,戊己日死。

  黑色准上行或入目,期壬癸日死,远期二十日死,若入耳鼻三日死。(准上者,当鼻上也,行谓在寿上年上下降接相次。)

  黄色横两颧入鼻,一年死。

  黑色如拇指在眉上,不出一年暴死。一云三年。

  赤色如马,黑马如乌,见面死。(在口傍左右也,右名马,左名乌。)

  黑色从眉绕目,死。

  赤色在口两旁,死。

  黑色如深漆绕口,或白色,皆死。

  黄帝问扁鹊曰:人久有病,何以别生死,愿闻其要。对曰:按《明堂》察色,有十部之气,知在何部,察四时五行王相,观其胜负之变色,入门户为凶,不入为吉。白色见冲眉上者,肺有病,入阙庭者,夏死。黄色见鼻上者,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青色见人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见颧上者,肾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见颐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所谓门户者:阙庭,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若有色气入者,皆死。黄帝曰:善。

  问曰:病而辄死,甚可伤也,宁可拯乎?对曰:脏实则腑虚,腑实则脏虚。以《明堂》视面色,以针泻调之,百病即愈。鼻孔呼吸,气有出入,出为阳,入为阴,阳为腑,阴为脏,阳为卫,阴为荣。故曰: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周于其身,漏下二刻,荣卫之气行度亦周身也。

  夫面青者虚,虚者实之,补虚泻实,神归其室,补实泻虚,神舍其墟,众邪并进,大命不居。黄帝曰:善。

  五实(未见)

  六虚者,皮虚则热,脉虚则惊,肉虚则重,骨虚则痛,肠虚则泄溏,髓虚则惰。

  仲景曰:鼻头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白者无血,色黄者胸上有寒,色赤者为风,色青者为痛,色鲜明者有留饮。

  又仲景曰:病患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言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言声啾啾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脉大意第二

  问曰: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皆有动脉,而独取寸口者,何也?扁鹊曰:昼夜漏水下百刻,凡一刻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下一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合五十度为一周,而复会于手太阴。手太阴者,寸口也,寸口者,五脏六腑气血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脉有尺寸者,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寸口位八分,关上位三分,尺中位八分,合三部一寸九分。寸口关上为阳,阳脉常浮而速,尺中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脉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脉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称其形性则吉,与本性相乘则凶,何则?人大而脉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而脉缓,性缓而脉躁,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则为顺,则为易治。

  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也,小儿四五岁者,脉自疾快,呼吸八至也。

  凡春脉细弦而长,夏脉洪浮而长,来疾而去迟。

  秋脉微浮而散,冬脉沉滑而实,季夏脉洪而迟。

  凡心肺二脉大率俱浮,何以别之,浮而大者心也,浮而短者肺也。凡肝肾二脉俱沉,何以别之,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迟缓而长者脾也。

  夫人受气于谷,谷成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内,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胃为水谷腑,主禀四方,皆以胃气为本也。

  凡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脉病患不病,名曰行尸,死不治。

  夫平和之脉,不缓不急不涩不滑不存不亡不长不短不低不昂不纵不横,此为平也,无病。尺欲小大,关欲小实,老人脉欲微,阳羸于阴者,平也。

  夫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名曰浮。浮,阳也。

  按之去来促急,名曰数。数,阳也。

  按之如琴瑟弦,三关通病,梗梗无有屈挠,名曰弦。弦,阳也。(《王函经》为阴。)

  按之如动珠子,名曰滑。滑,阳也。

  按之实强,其脉有似沉伏,名曰牢。牢,阳也。

  按之浮大在指下而满,名曰洪。洪,阳也。

  按之洪大牢强隐指,名曰实。实,阳也。

  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摇,名曰动。动,阳也。

  上件八条,皆阳脉也。

  按之有余,举之不足,名曰沉。沉,阴也。

  按之无,举之来,两旁实而中央空,名曰芤。芤,阴也。

  按之迟小,名曰细。细,阴也。

  按之短实而数,有似切绳状,名曰紧。紧,阴也。

  按之依依,名曰缓。缓,阴也。

  按之大而迟,名曰虚。虚,阴也。

  按之短小不至,动摇若有若无,或复浮薄而细急,轻手乃得,重手不得,名曰微。微,阴也。

  按之乃得,举之无有,濡而细,名曰弱。弱,阴也。

  按之尽牢,举之无有,不前不却,但出不入,如鱼之接食动中,名曰迟。迟,阴也。

  按之无有,举之有余,或如帛衣在水中,轻手与肌肉相得而软,名曰濡。濡,阴也。

  按之促数浮短,如刮竹皮,轻手乃得,重手不离其处,或多入而少出,名曰涩。涩,阴也。

  按之来,数时一止,名曰促。促,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按之小数中能还者,举指则动,名曰结。结,阴也,不死。

  脉动而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代,阴也,代者死。

  上件一十四条,皆阴脉也。

  脉有相薄者,寸口微,而尺中弦,此为相薄也,或但寸口微而弦,亦为相薄也。

  沉与伏相类;濡与弱相类;弦与紧相类;浮与芤相类;牢与实相类;微与涩相类;迟与缓相类;滑与数相类。

  凡脉出为阳,入为阴,来往之间为脾,大阴凡脉浮滑长皆为阳,沉涩短皆为阴也。

  脉有一阴一阳者,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一阳一阴者,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脉有伏匿者,谓阴阳更相乘伏也。若脉居阴部,反阳脉见,为阳乘阴也;虽阳脉,时沉涩而短者,此为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反阴脉见,为阴乘阳也;虽阴脉,时浮滑而长者,此为阴中伏阳也。故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谓之太过,减者谓之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谓之太过,减者谓之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是真脏之见也。得此诸脉,人不病自死。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死不治,欲决死生,当以月节期之。

  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以知之。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夫欲知人病将愈,当诊其三部之脉,大小迟疾浮沉正等,虽有寒热不解,然阴阳已平,知当愈也。

  夫病者发热身体疼痛,此为表有病,其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当愈。病卒腹中急痛,此为里有病,其脉当沉细,今脉反浮大,故知当愈。然此二脉,其人不即愈者,必当死,以夫脉者,血之腑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短而急者,病在上;长而缓,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内;浮而洪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脉虚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下坚上虚病在脾胃,长而弦者病在肝,脉小血少病在心,大而紧者病在肾。

  凡脉,腑为阳,主热,脏为阴,主寒。阳微自汗,阴浮自下。阳数即口疮,阴数即恶寒。阳数出血,阴涩下血。脉与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夫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任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即热烦,设有不应,知有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珍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凡疗病,当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疗之。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顺四时,此为易治,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坚甚,脉逆四时,此为难疗。

  夫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

  夫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数则吐,阴数则下,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四时脉第三

  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者,平脉也,反得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自愈。反得大而缓者,足脾之乘肝,土之畏木为微邪,虽病不死。

  夏,心火王,其脉浮大而洪者,是平脉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当愈。反得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心,金季夏六月,脾土王,脉大穣穣而缓者,为平脉也。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浮而短涩,是肺之乘脾,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畏土,为微邪,虽病不死。

  凡脾脉王则不见,衰时即见。

  秋,肺金王,其脉微浮而短涩者,是平脉也。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肺,火之克金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肺,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肺,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肺,木之畏金,为微邪,虽病不死。

  冬,肾水王,其脉沉濡而滑者,是平脉也。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肾,土之克水,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肾,火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寸口脉第四

  寸口紧者,中风风头痛,亦为伤寒头痛。

  寸口沉而横者,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寸口浮大而实,宿食不消,浮滑亦然。

  寸口沉而紧,寒结在心下痛。(《千金》云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

  寸口沉滑,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名为风水。

  寸口沉而弱,寒热、疝瘕、少腹痛。

  寸口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

  寸口弱而弦,胸中胁下腰背并痛。

  寸口双弦,胁下拘急而痛,涩涩而寒。

  寸口弦紧而细,痛在心下。

  寸口洪而大,伤寒热病,并胸胁下满痛。

  寸口细沉滑者,有积聚在胁下,左右皆满背相引痛。

  寸口细而数,数即发热,细即反吐。

  寸口缓而数者中风。

  寸口沉而喘则寒热。

  寸口盛而紧者,伤于食也。

  寸口急疝瘕少腹痛。

  寸口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沉细者,名曰阳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臂不能举。

  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病,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

  寸口偏绝者,则臂偏不用,其人两手俱绝者,不治。

  寸口脉弱而迟,弱即卫气微,迟即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即发热。卫为气,气微即心中饥,饥而虚满不能食。

  寸口脉弱而缓,弱则阳气不足,缓即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一作下。)

  寸口脉微而弱,微即无气,弱即血不足,血不足即不能呼,气不足则不能吸,呼吸不足则胁满短气。

  寸口脉微而涩,微即卫气不得,涩即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即疼而烦满,口即难言,卫气虚即恶寒而数欠。

  寸口脉微而涩,微即卫气衰,涩即荣气不足,卫衰其色黄,荣不足其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即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

  寸口脉微而缓,微即卫气疏,疏即肤空,缓即胃气足,足即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脉道乃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寸口脉微而数,微即为风,数即为热,微为风,风即汗出,数为热振而寒栗。

  寸口脉微而迟,尺脉沉即为血,滑即为实,血实内结入络胸臆,肺痿色薄,不能喘息,而心坚脱色,口不能言,肝举筋厥,四逆,不识人。

  寸口脉微而濡,濡即为弱,微即为寒,濡即恶寒,弱即发热,濡即厥逆,微濡相薄,即为烦,其气在心。

  寸口脉微,尺中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

  寸口诸微为无阳,诸濡为无血,诸弱为发热,诸紧为寒,微濡为血不足。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关上脉第五

  关上浮而数,胃中热。

  关上浮大,风在胃中,腹胀急,心下澹澹然,羸瘦不能食。(《千金》云关上浮大,风有胃中,弱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关上细微而绝者,腹中癖,少气,不能食。

  关上微而芤,唾血亦吐血。

  关上弦紧而细,症在胃管。

  关上紧而滑者,蛔虫动。

  关上微浮,积热在胃中。

  关上滑而大小不均,是为病方欲来,不出一二日内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痢,如痢止者生,不止者死。

  关上弦大,有痛在脐左右上下。(《脉经》云:关脉弦长者,积在脐左右上下。)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尺中脉第六

  尺中紧数而弦,下痢病。

  迟中浮数,小便不利,尿黄。

  尺中微而滑,带下病。

  尺中微而芤,尿血。

  迟中弦而细,症在脐下。

  尺中细而急,筋挛疼痹,不能行。

  尺中细而滑,妇人欲产。

  尺中虚小者,足胫痿、寒痹、脚疼。

  尺中虚者,漏血,小便不禁。

  尺中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脚疼酸,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有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少腹痛满不能尿,尿则阴中痛,大便亦热。

  尺中牢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病。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

  尺寸俱数,有热;俱迟,有寒。

  尺寸俱濡,发热汗出。

  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皆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

  尺寸俱微,血气不足,其人短气。

  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为通冲脉,胸中有寒疝。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杂病脉第七

  热病,大汗后脉不安静者,此段死。

  热病,脉盛大而快,不得汗,此热发也。

  寒热螈,脉绝代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大者,生;细小者,死。

  热病多汗,脉虚小者,生;紧实者,死。

  热病得汗,脉常喘而热不退者,死。

  汗出而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一云:微细为难治。)

  伤寒脉浮而洪大者,易治;谵言妄语,身热脉洪大者,生;沉细而微,手足四逆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

  咳而羸瘦,脉坚大者,死。

  上气注液,脉虚、慢、伏匿者生;牢弦者,死。

  寒疰上气,脉虚濡者,生;牢急而疾者,死。

  上气喘息,脉滑手足温者,生;涩而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脉浮大者,死。

  上气喘息,脉滑者,生;大而快者,死。

  唾血,脉沉弱者,(生。一云: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脉牢实者,死。

  吐血、鼻衄,脉沉细者,生;浮大而牢者,死。

  中恶,腹大,脉紧实细者,生;浮大者,死。金疮出血不断,脉大而止者,七日死。

  金疮出血太多,脉虚细者,生;大数者,死。

  金疮所伤,在阳处者,去血四五升,脉弱微缓而迟者,生;急疾者,死。

  人被笞榜,内有结血,脉实大者,生;虚小者,死。

  从高堕下及金疮内有瘀血、腹胀、脉牢大者,生;沉细者,死。

  心腹痛,脉沉细者,生;浮大而长者,死。

  腹胀,脉浮者,生;虚小者,死。

  下痢,脉微细者,生;浮大者,死。

  下痢,脉代绝者,不死。

  肠便脓血,脉沉细虚迟者,生;疾大而有热者,死。

  肠下白沫,脉沉者,生;浮者,死。

  肠下赤白,脉细微而迟、身体温暖,可治。

  肠,其脉滑者,生;浮者死;悬绝者,死。

  泄痢,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而数者,死。

  洞泄,或去脓血,食不化者,脉微小者,生;实急者,死。

  泄痢,脉细微而涩者,生;紧大而滑者,死。

  泄痢,寸关脉不见,尺中时一见,此肾气见,为难治。

  下痢脉绝,手足寒,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不温者,死。

  霍乱,脉大可治;微细难治。

  霍乱吐下,脉微迟,气息劣,口不欲言者,不治。

  病手足厥逆,脉当沉细而涩,反得坚大而滑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卒中风,四肢不收,唇口僻,语言不正,脉浮迟者,生。癫病卒忤,脉坚弦实大者,生;虚伏濡小者,死。

  癫狂恍惚,脉实牢者,生;沉细者,死。

  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不收,其脉浮迟者,生;实大数急者,死。

  病风痹不仁,痿厥,脉虚数者,生;牢急者,死。

  目KTKT,脉大缓者,死。

  闭目不欲见人,脉得肝脉者,生;反得肺脉者,死。

  耳聋,脉大者,生;沉迟细者,难治。

  坚积泄痢,脉微细者,生;浮者,死。

  头痛,脉短涩者,死;浮滑者,生。

  中毒药,阳脉洪大而速者,生;微细者,死。(《脉经》“速”作“迟”。)

  暴病,脉微细者,生;大急洪直者,死。

  大人得小人脉者,死。

  脉但出不能入者,死。

  将死之脉,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木交紧(一作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困病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冉冉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而复起,起辄迟而没去,甚速是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身,其动疏而住久是也。

  脉病患不病,脉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脉既绝而止,时复一起,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急疾,绝止久已复顿来。

  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脉辟辟急也。解索,脉动数而随散乱无次绪也。

  脉来涌涌不去者,死。

  脉如转豆者,死。

  脉如偃刀者,死。

  脉怒来忽去、暂止复来者,死。

  脉中移者,死。

  脉久绝者,死。

  脉有表无里者,死。

  妇人尺脉按之不绝者,胎也。

  产后寸口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新产后渴,热病,脉细而四脉冷者,死。

  三部脉沉浮正等不断绝者,有娠也。

  妊娠,脉滑疾重,手按之不散者,胎已三月也;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妊娠七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欲产者,其脉细而滑也。

  妇人欲产,其脉离经者,曰生也。

  新产,脉小缓滑者,生;实大弦急者,死。

  已产,脉沉虚小者,生;实牢坚者,死。

  妇人月经不通,脉绝小实者,生;浮虚者,死。

  妇人脉寸关调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经不利,当患少腹引腰绞痛,气积聚上叉胸胁也。

  漏下赤白,脉急疾者,死;迟滑者,生。

  妇人脉迟寸俱微弱,则绝子不产也。

  小儿脉沉者,乳不消也。

  小儿弦急者,客忤气也。

  凡按人脉五十至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足,吉也;四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四岁死;三十动而一止者,二脏无气,三岁死;二十动面一止者,三脏无气,二岁死;一十动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

  凡脉一动一止、或三动一止、或十动一止,投数无常,此死脉也。命虽未尽,正当小引日月耳。

  凡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其脉五至,不大不小为平。若一呼三至,一吸三至,始为得病也。

  夫脉前大后小,则为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则为胸满短气。

  问曰;何谓损至,答曰:脉有损至。谓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谓至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谓损脉也。至脉从下上也,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也,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气也。

  凡脉一息再至为平,无病也。一息三至名离经。离,失也;经,常也。其人荣卫已亏,将欲病也。

  一息四至为夺精,其人已病也。一息五至为绝命,有大有小为难治。一息六至为将灭。

  一息七至为命尽。一息八至为无魂。一息九至为无魄。一息十至为今死。

  一息一至,其人虽行,当着床,其人血脉已病,诸气皆不足也。二息一至为危。三息一至为困。四息一至为行尸,将死。五息一至为定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