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普济本事方
卷第三 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作者:宋·许叔微  |  字数:7864  |  更新时间:2022-12-27 11:42:05

  续断丸

  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都君予方)

  川续断(洗,推去节,锉,焙)萆当归(洗去芦,薄切,微炒)附子(焙,去皮脐)

  芎(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或饮下,空心食前。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增损续断丸

  治荣卫涩少,寒湿从之痹滞,关节不利而痛者。(杨吉老方)

  川续断(洗,推去,焙筋,锉)薏苡仁牡丹皮山芋桂皮)

  黄(蜜炙)山茱萸(连核)石斛(去根,净洗,细锉,各一两)干地黄(九蒸九曝,焙干,秤,三两)人参(去芦)

  鹿角胶(各七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川乌粥法

  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

  川乌(生,去皮尖,为末)

  上用香熟白米作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

  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随,痛重不能举者,有此证预服防之。左氏云:风淫末疾。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风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疾在末。谷气引风湿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比阳剂极有力。予常制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

  治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在肩,肌肉疾痛,渐入在指中,薏苡仁散。

  薏苡仁(一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小川芎干姜(炮)甘草(炙)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尖)防风(去钗股)茵芋(去梗,锉,炒用)人参(去芦)

  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酒调下,日三服。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芎附散

  治五种痹,腿并臂间发作不定,此脾胃虚,卫气不温分肉,为风寒湿所着。

  小川芎附子(炮,去皮脐)黄(蜜炙)白术防风(去钗股)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熟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秤)桂心(不见火)柴胡(去苗,净洗)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日三服。常服不生壅热,兼消积冷。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麝香丸

  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不测疼痛。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生)全蝎(二十一个,生)黑豆(二十一粒,生)地龙(半两,生)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字,同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川日,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历节病也,三服愈。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麻黄散

  历节宜发汗。

  麻黄(一两一分,去根节)羌活(一两,去芦)黄芩(三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黄(各半两,蜜炙)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接续三四服,有汗畏风。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茵芋丸

  治历节肿满疼痛。

  茵芋(去梗,锉用)朱砂(水飞)薏苡仁(各一分)牵牛子(一两半)郁李仁(半两,去皮尖,微炒)

  上为细末,炼蜜杵,丸如梧子大,轻粉衮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至二十丸,五更初温水下,到晚未利,可再一二服,快利为度,白粥将息。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牛蒡子散

  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

  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去芦)干生地黄(二两半)

  黄(一两半,蜜炙)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此病多胸膈生痰,久则赤肿,附着肢节,久而不退,遂成厉风,此孙真人所预戒也,宜早治之。(厉风,即怒厉贼风伤于五脏也。《千金方》第八卷贼风第三篇中载皆云五脏虚寒,厉风所损,随其病状,各有灸治甚详)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蓖麻法

  治厉风手指挛曲,节间疼不可忍,渐至断落。

  蓖麻(去皮)黄连(锉,如豆,各一两)

  上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粒,擘破,面东以浸药水吞下,平旦服,渐加至四五粒,微利不妨,水少更添,忌动风物,累用得效神良。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柏叶散

  治厉风。

  柏叶麻黄(去根节)山栀子(去皮)枳壳(去穣,锉,麸炒)羌活(去芦)羊肝石白蒺藜(炒,去角)升麻子芩(去皮)防风(去钗股)牛蒡子(隔纸炒)荆芥穗茺蔚子焙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日七八服。(庞老方)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绿灵散

  治肺毒疮,如大风疾。

  用桑叶洗熟蒸日干为末。水调二钱服,日四五,无时。(出《经验方》。)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趁痛丸

  治走注历节,诸风软痛,卒中倒地,跌扑伤损。

  草乌头(三两,不去皮尖)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干)南星(炮)半夏曲白僵蚕(去丝、嘴)乌药(各半两,并日干)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日干。每服五七粒,空心夜卧温酒下。如跌扑痛,用姜汁和酒研十数粒搽之;如卒中倒地,姜汁茶清研五六丸,灌下立醒。(大知禅师方。)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乌头丸

  治宿患风癣,遍身黑色,肌体如木,皮肤粗涩,及四肢麻痹,宜服乌头丸。

  草乌头一斤,入竹箩子内以水浸,用瓦子于箩内,就水中泷洗,如打菱角法,直候泷洗去大皮及尖,控起令干,用麻油四两,盐四两,入铫内炒令深黄色,倾出油,只留盐并乌头,再炒令黑色,烟出为度,取一枚劈破,心内如米一点白恰好也,如白多再炒,趁热杵罗为末,用醋糊丸如梧子大,干之。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温酒下。

  真州资福文雅白老,元间有此疾,服数年,肌体黑顿除,脚力强健,视听不衰。

  一宗人,遍身紫癜风,身如墨,服逾年,体悦泽,教予服之,亦得一年许,诸风疹疮皆除,然性差热,虽制去毒,要之五七日作乌豆粥啜之为佳。

  乌豆粥。(载《豫章集》十九卷中)

  卷第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

  乌豆粥

  大乌豆一升,隔宿洗净用七升水浸,明日入油一升,炭火至晚,当糜烂,可煮三升米,极熟下豆,入白糖一斤和匀,入生姜棋子四两,啜之。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化痰丸

  治停痰宿饮。

  半夏(汤洗七次,别末)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白术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各一两)枳实(去穣,麸炒)香附子(麸炒,舂去皮)前胡(去苗,净洗)甘草(炙,各半两)

  上细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三生丸

  治中脘风涎痰饮,眩瞑呕吐酸水,头疼恶心。

  半夏(二两)南星白附子(各一两)

  上并生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以生面衮衣,阴干。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生姜汤下。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旋复花汤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肠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

  旋复花(拣去梗)细辛(去叶)橘皮(去白)桂心(不见火)人参(去芦)甘草(炙)

  桔梗(炒)白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半两)赤茯苓(三分,去皮)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槟榔丸

  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晕眩,睡卧口中多涎。

  槟榔(三分)丁香(一分,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一两)细辛(去叶)干姜(炮)

  人参(各半两,去芦)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汤下,日三服。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干姜丸

  治酒癖停饮吐酸水。(《圣惠方》)

  干姜(炮)葛根枳壳(去穣,锉,麸炒)橘红前胡(去苗,净洗,各半两)白术半夏曲(各一两)甘草(炙)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饮下。甲寅年服上二方有验。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芫花丸

  治积聚停饮,痰水生虫,久则成反胃,及变为胃痈,其说在《灵枢》及《巢氏病源》。

  芫花(醋制干,秤,一两)干漆(炒令烟尽)野狼牙根桔梗(炒黄)藜芦(炒)槟榔(各半两)巴豆(十个,炒微黑黄)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姜汤下。

  第六卷《病能论》云: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得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此方常服化痰消坚杀虫。予患饮癖三十年,暮年多嘈杂,痰饮来潮即吐,有时急饮半杯即止,盖合此证也。因读《巢氏病源论》酒瘕云:饮酒多而食谷少,积久渐瘦,其病常思酒,不得酒则吐,多睡不复能食。是胃中有虫使然,名为酒瘕。此药治之,要之须禁酒即易治,不禁无益也。

  《巢氏病源论》第十九卷论积聚瘕中载:人之积聚瘕,皆由饮食不节,脏腑虚弱而生,久则成形云。

  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鳖瘕,奴死后腹中得一白鳖,有人乘白马来看此鳖,白马遗尿,随鳖上,鳖即缩头及脚,寻以马尿灌之,即化为水。其主曰:吾将瘥矣。即服之,果得瘥。

  予生平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下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只是右边身有汗,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间或中病,只得月余复作,其补则如天雄附子矾石,其利则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水盈科而行也,清者可行,浊者依然停,盖下无路以决之也,是以积之五七日必呕而去,稍宽数日复作。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自此一向服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饮啖如故,暑月汗周身而身凉,饮亦当中下,前此饮渍其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其法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丸,增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进山栀散一服,久之不燥矣。予服半年以后,只用燥烈味极辛者,削去皮不浸极有力,亦自然不燥也。山栀散用山栀子一味,干之为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时或运动,亦消息之法。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紫苏散

  治肺感风寒作嗽。

  紫苏叶桑白皮(洗净,蜜涂,炙黄)青皮(去白)五味子(拣)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等分)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诃子饮

  利膈去涎,思食止嗽。

  诃子(煨去核)青皮(去白)麦门冬(水去心,各半两)槟榔(四个)半夏(三分,汤浸七次)甘草(一分,炙)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二三服。

  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

  贝母汤

  治诸嗽久不瘥。

  贝母(一两,去心,姜制半日,焙)黄芩(生去皮)干姜(生,各一两)陈皮(去白)

  五味子(各一两,拣)桑白皮(洗净,蜜炙黄)半夏(汤浸七次)柴胡(去苗,净洗)

  桂心(不见火,各半两)木香(一分)甘草(一分,炙)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杏仁七个,去皮尖碎之,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此治诸嗽,悉皆愈。

  卷第三

  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许嗣宗所谓譬犹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须是认得分明,是何积聚,然后增加用药。

  不尔,反有所损,嗣宗自谓不着书,在临时变通也。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缠金丹

  治五种积气及五噎,胸膈不快,停痰宿饮。

  木香丁香沉香槟榔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胡椒砂(研)白丁香(各一钱)

  去沙石,日干)

  上为细末,入二味研药和匀,生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汤下,或干嚼萝卜下。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枳壳散

  治心下蓄积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

  枳壳(去穣,锉,麸炒)白术(各半两)香附子(一两,麸炒,舂去皮)槟榔(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不拘时候。(庞老方)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诃子丸

  治伏积注气,发则喘闷。

  诃子(去核)白茯苓(去皮)桃仁(去皮尖,炒)枳壳(去穣,锉,麸炒)桂心(不见火)槟榔桔梗(炒)白芍药川芎(洗)川乌(炮,去皮尖)人参(去芦)橘红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净,酸醋炙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杵,丸如梧子大。酒下二十丸,熟水亦得。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砂丸

  治一切积聚,有饮心痛。

  砂(研)京三棱(锉末)干姜(炮)白芷(不见火)巴豆(出油,各半两)大黄(别末)干漆(各一两,锉,炒令烟尽)木香青皮(去白)胡椒(各一分)槟榔肉豆蔻(各一上为细末,酽醋二升,煎巴豆五七沸,后下三棱大黄末,同煎五七沸,入砂同煎成稀膏,稠稀得所,便入诸药和匀杵,丸如绿豆大。年深气块,生姜汤下四五丸;食积熟水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血痢当归汤,葱酒亦得。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紫金丹

  治男子、妇人患食劳、气劳,遍身黄肿,欲变成水肿,及久患癖,小肠膀胱,面目悉黄。

  胆矾(三两)黄蜡(一两)青州枣(五十个)

  上于瓷合内用头醋五升,先下矾枣,漫火熬半日以来,取出枣去皮核,次下蜡一处,更煮半日如膏,入好腊茶末二两同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如久患肠风痔漏,陈米饮下。

  宗室赵彦才下血,面如蜡,不进食,盖酒病也。授此方服之,终剂而血止,面色鲜润,食亦倍常。新安有一兵士亦如是,与三百粒,作十服,亦愈。

  治沉积,感应丸。(此用丁香、木香,皆少于《官局方》一两,盖欲速于去积,若常服或老幼怯弱之疾,尚当审之)

  丁香木香(各半两)干姜(一两,炮)百草霜(二两,研)肉豆蔻(二十个)巴豆(六十个,取霜)杏仁(一百四十个,去皮尖)麻油(一两,秋冬增半两,减蜡半两)煮酒蜡(四两)

  上以二香姜蔻为细末,并三味研极匀,炼油蜡和成剂,油纸裹,旋丸如绿豆大,熟水下五七丸。此药近年盛行于世,有数方,惟此真高家,予得之于王景长,用之的有准。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枳壳散

  治五种积膈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枳壳(去穣,锉,麸炒)京三棱橘皮(去白)益智仁蓬莪术槟榔肉桂(不见火,各一两或各六两一钱)干姜(炮)浓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青皮(去白)肉豆蔻木香(各半两或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重,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盐点亦得,不拘时候。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五噎膈气丸

  治气食忧劳思虑。

  半夏(汤浸七次,薄切,焙)桔梗(各二两,炒)肉桂(不见火)枳壳(去穣,麸炒,各一两半)

  上细末,姜汁糊丸如梧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后临卧服。

  卷第三积聚凝滞五噎膈气

  熏膈丸

  治胸膈闷塞作噎。

  麦门冬(去去心)甘草(炙,各半两)人参(去芦)桂心(不见火)细辛(去叶)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远志(去心,炒)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各二钱)

  上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绵裹一丸含化,食后日夜三服。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念珠丸

  治膀胱疝气,外肾肿胀,痛不可忍。

  乳香(乳钵坐水盆中,研)砂(各三钱,飞)黄蜡(一两)

  上乳香研细,砂同研匀,熔蜡和丸,分作一百单八,以线穿之,露一夕,次日用蛤粉为衣,旋取一粒,用乳香汤吞下。

  顷年有人货疝气药,肩上担人我二字,以为招目,日货数千,有一国医多金得之,用之良验。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砂丸

  木香沉香巴豆肉(全者,各一两)铜青(半两,研)青皮(二两,不去皮)

  砂(一分,研)

  上前二香、青皮三味细锉,同巴豆漫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为末,入青砂二味研匀,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盐汤吞下,日二三服,空心食前服。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金铃丸

  治膀胱肿硬,牵引疼痛,及治小肠气阴囊肿,毛间水出。

  金铃子(肉,五两)茴香(炒)马兰花(炒)菟丝子(酒浸,曝干,用纸条子同碾)海蛤破故纸(炒香)海带(净洗,各三两)木香丁香(各一两)

  上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小便难,小肠胀,不急治杀人。

  上用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两处,更替熨脐下即通。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茴香散

  治膀胱气痛。

  茴香(炒)蓬莪术金铃子肉京三棱(各一两,二味炮熟锉)甘草(半两,炙)

  上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强幼安云,每发痛甚连日,只一二服立定。

  顷在徽城日,歙尉宋荀甫,膀胱气作疼不可忍,医者以刚剂与之,疼愈甚,小便不通三日矣,脐下虚胀,心闷。予因候之,见其面赤黑,脉洪大。予曰:投热药太过,阴阳痞塞,气不得通。为之奈何?宋尉尚手持四神丹数粒,云:医者谓痛不止,更服之。予曰:若服此定毙。后无悔,渠恳求治。予适有五苓散一两许,分三服,易其名,用连须葱一茎,茴香一撮盐一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令接续三服,中夜下小便如墨汁者一二升,脐下宽得睡。翌日诊之,脉已平矣,续用砂丸与之,数日瘥。大抵此疾因虚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药。《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之,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谓此也。

  治遗精梦漏,关锁不固,金锁丹。(亦名茴香丸)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金锁丹

  舶上茴香(炒)葫芦巴破故纸(炒香)白龙骨(以上各一两)木香(一两半)胡桃肉(三七个,研)羊石子(三对,破开,盐半两擦炙熟,研如泥)

  上五味为末,下二味同研成膏,和酒浸蒸饼杵熟,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清心丸

  治经络热,梦漏,心忪恍惚,膈热。

  黄柏皮(一两)

  上为细末。用生脑子一钱,同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浓煎麦门冬汤下。大智禅师方,梦遗不可全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猪苓丸

  上用半夏一两,破如豆大,用木猪苓四两,先将一半炒半夏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同用不泄沙瓶养之,空心温酒盐汤下三四十丸,常服于申未间,冷酒下。

  此药治梦遗,梦遗有数种,下元虚惫,精不禁者,宜服茴香丸;年壮气盛,久节淫欲,经络壅滞者,宜服清心丸;有情欲动中,经所谓所愿不得,名曰白淫,宜《良方》茯苓散。

  正如瓶中煎汤,气盛盈溢者,如瓶中汤沸而溢,欲动心邪者,如瓶之倾侧而出,虚惫不禁者,如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曰:肾气藏精,盖肾能摄精气以生育人伦者也,或敛或散,皆主于肾,今也肾气闭,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也。猪苓丸一方,正为此设,此古方也。今盛行于时,而人多莫测其用药之意。盖半夏有利性,而猪苓导水,盖导肾气使通之意也。予药囊中尝贮此药,缓急以与人,三五服皆随手而验。林监丞庇民,亦数服而愈。

  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

  《良方》茯苓散

  坚白茯苓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五钱,温水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时服,一日四五服。

  卷外

  顺气木香散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满,胁肋胀闷,及酒食所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兼疗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绕脐撮痛。

  良姜(去芦,炒)干姜(炮)茴香(炒)陈皮(去白)缩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丁皮(不见火)桔梗(去芦,炒)浓朴(去粗皮,姜制)苍术(米泔浸)甘草(炙,各等分)

  去干姜、丁皮、浓朴,加香附子、青皮,曰和气散。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或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常服宽中和胃。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