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脉经
卷第三
作者:西晋·王叔和  |  字数:5522  |  更新时间:2022-12-25 11:14:24

  肝胆部第一

  肝象木,与胆合为腑。其经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其脉弦。其相,

  冬三月;王,春三月;废,夏三月,囚,季夏六月,死秋三月。其王日,甲

  乙,王时,平旦、日出。其困日,戊巳,困时,食时、日昳。其死日,庚辛;

  死时,晡时、曰入。其神魂。其主色。其养筋。其候目。其声呼。其色青。

  其臭臊。其液泣。其味酸。其宜苦,其恶辛。肝俞在背第九椎,募在期门;

  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右新撰。

  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起于夜半,肝家王,肝者东方木,万物始生,其

  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故脉为弦。软即不可发汗,弱即不可下。宽者汗,开

  者通,通者利,故名曰宽而虚。春以胃气为本,不可犯也。

  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

  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黄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

  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

  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肋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黄帝曰:善。

  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春以胃气为本。肝脉来盈实而滑,

  如循长竿,曰肝病。肝脉来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

  乃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有胃而毛曰秋病,毛

  甚曰今病。

  肝藏血,血舍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敢正当人,阴

  缩而筋挛,两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名曰平脉也。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肝,

  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肝,子之扶

  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

  病易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土之陵木为微邪,虽病即差。

  肝脉来濯濯如倚竿,如琴瑟之弦,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

  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厥阴脉也。

  肝脉急甚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水瘕

  痹。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

  为消瘅。滑甚为颓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淡饮;微涩,为瘈疭挛筋。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

  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脉弗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

  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肝死脏,浮之脉弱,按之中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右《素问》,

  《针经》,张仲景。

  心小肠部第二

  心象火,与小肠合为腑。其经手少阴,与手太阴为表里。其脉洪。其相,

  春三月;王,夏三月;废,季夏六月;囚,秋三月,死,冬三月。其王日,

  丙丁,王时、禺中、日中。其困日,庚辛;困时,晡时、日入。其死日,壬

  癸;死时,人定、夜半。其藏神。其主臭。其养血。其候舌。其声言。其色

  赤。其臭焦。其液汗。其味苦。其宜甘。其恶咸。心俞在背第五椎,募在巨

  阙;小肠俞在第十八椎,募在关元。

  右新撰。

  心者南方火。万物洪盛,垂枝布叶,皆下垂如曲,故名曰钩。心脉洪大

  而长,洪则行气实,实则气无从出。大则荣气萌。萌洪相薄,可以发汗,故

  名曰长。长洪相得,即引水浆。溉灌经络,津液皮肤。太阳洪大,皆是母躯。

  幸得戊已,用牢根株。阳气上出,汗见于头。五内干枯,胞中空虚,医反下

  之,此为重虚也。脉浮有表无里,阳无所使。不但危身,并中其母。

  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

  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

  病在中。黄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

  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帝曰:善。

  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气为本。心脉来,喘喘

  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夏胃微钩曰乎,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

  甚曰今病。

  心藏脉,脉舍神。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

  色夭,死于冬。

  夏心火王,其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

  水之克火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

  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

  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即差。

  心脉来,累累如贯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

  死;六至命尽。手少阴脉。

  心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

  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介;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

  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少腹鸣;

  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

  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

  水胜火也。

  心死脏。浮之脉实如豆麻击手,按之益躁疾者,死。

  右《素问》、《针经》、张仲景。

  脾胃部第三

  脾象土,与胃合为腑。其经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其脉缓。其相,

  夏三月;王,季夏六月,废,秋三月,囚,冬三月,死春三月。其王日,戊

  已。王时,食时,日昳。困日,壬癸;困时,人定,夜半。其死日,甲乙;

  死时,平旦、日出。其神意。其主味。其养肉。其侯口。其声歌。其色黄。

  其臭香。其液涎。其味甘。其宜辛。其恶酸。脾俞在背第十一椎,募在章门。

  胃俞在背第十二椎,募在太仓。

  右新撰。

  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厚也,万物众色不同,故名曰得福者广。万

  物悬根住茎,其叶在巅。蛸蜚蠕动,蚑蠷喘息,皆蒙土思,德则为缓,恩则

  为迟,故令太阴脉缓而迟。尺寸不同。酸咸苦辛,大沙而生,互行其时,而

  以各行,皆不群行,尽可常服。土寒则温,土热则凉。土有一子,名之曰金,

  怀挟抱之,不离其身。金乃畏火,恐热来熏,遂弃其母,逃归水中,水自金

  子,而藏火神,闭门塞户,内外不通,此谓冬时也。土亡其子,其气衰微,

  水为洋溢,浸渍为池。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愚医见水,直往下

  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肝反畏肺,故下沉没。下有荆棘,恐

  伤其身,避在一边,以为水流。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工医

  来占,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

  汗出正流。肝著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肾为安

  声,其味为咸。倚坐母败,洿臭如腥。土得其子,则成为山。金得其母,名

  曰丘矣。

  右四时经。

  黄帝曰:四时之序,逆顺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歧伯曰:脾者土也,

  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乎?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

  见。曰:恶者何如?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

  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雍塞

  不通,名曰重强。

  脾脉来,而和柔相离,如鸡足践地,曰平。长夏以胃气为本。脾脉来,

  实而盈数如雉举足,曰脾病。脾脉来,坚兑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溜,曰脾死。

  真脾脉至,弱而乍疏乍散,色青黄不泽,毛折乃死。

  长夏胃微濡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弱无胃,曰死,濡弱有石,

  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脾藏荣,荣舍意。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

  死于春。

  六月季夏建未,坤未之间土之位,脾王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

  平脉。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

  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

  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肾

  之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虽病即差。

  脾脉苌苌而弱,来疏去数,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

  死;六至命尽。足太阴脉也。

  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满,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

  肺大肠部第四肺象金,与大肠合为腑。其经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其脉浮。其相,

  季夏六月;其王,秋三月;废,冬三月;囚,春三月;死,夏三月。其王日,

  庚辛;王时,晡时、日入。其困日,甲乙;困时,平旦、日出;其死日,丙

  丁;死时,禺中、日中。其神魄。其主声。其养皮毛。其候鼻。其声哭。其

  色白。其臭腥。其液涕。其味辛。其宜咸。其恶苦。肺俞在背第三椎,募在

  中府。大肠俞在背第十六椎,募在天枢。

  右新撰。

  肺者西方金,万物之所终。宿叶落柯,萋萋枝条,其杌然独在。其脉为

  微浮毛,卫气迟。荣气数,则在上,迟则在下,故名曰毛。阳当陷而不陷,

  阴当升而不升,为邪所中。阳中邪则卷,阴中邪则紧,卷则恶寒,紧则为栗,

  寒栗相薄,故名曰疟。弱则发热,浮乃来出。旦中旦发,暮中暮发。脏有远

  近,脉有迟疾,周有度数,行有漏刻。迟在上,伤毛采。数在下,伤下焦。

  中焦有恶则见,有善则匿。阳气下陷,阴气则温,阳反在下,阴反在巅,故

  名曰长而且留。

  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歧伯对曰:秋脉肺也,西方金也,万

  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而浮,其气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黄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

  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黄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何

  如?歧伯曰:太过,则令人气逆而背痛温温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

  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肺脉来不上不

  下如循鸡羽,日肺病。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赤白不泽,毛折乃死。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

  春病。弦甚,曰今病。

  肺藏气,气舍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

  毛悴色夭,死于夏。

  秋金肺王,其脉浮涩而短,曰平。脉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肺,火

  之克金,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肾之乘肺,子之扶母,

  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肺,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

  易治。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肺,木之陵金,为微邪,虽病即差。

  肺脉来,泛泛,轻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

  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手太阴脉也。

  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堕,咳唾血,引腰背胸,苦鼻息肉

  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为胫肿;微大

  为肺痹,引胸背,起腰内。小甚为飧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微

  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瘘,在颈支掖之间,下不胜其上,其

  能喜酸。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

  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气先

  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肾膀胱部第五

  肾象水,与膀胱合为腑。其经足少阴,与足太阳为表裹。其脉沉。其相,

  秋三月;其王,冬三月,废,春三月,囚,夏三月;其死,季夏六月。其王

  日,壬癸,王时,人定、夜半。其困日,丙丁;困时,禺中、日中。其死日,

  戊已,死时,食时、日昳。其神志。其主液其养骨。其候耳。其声呻。其色

  黑。其臭腐。其液唾。其味咸。其宜酸。其恶甘。

  肾俞在背第十四椎,募在京门。膀胱俞在背第十九椎,募在中极。

  右新撰。

  肾者,北方水,万物之所藏。百虫伏蜇,阳气下陷,阴气上升,阳气中

  出。阴气烈为霜,遂不上升,化为雪霜。猛兽伏蜇,蜾虫匿藏。其脉为沉,

  沉为阴,在里,不可发汗,发则蜾虫出,见其霜雪。阴气在表,阳气在藏,

  慎不可下,下之者伤脾,脾土弱即水气妄行。下之者,如鱼出水,蛾入汤。

  重客在里,慎不可熏,熏之逆客,其息则喘。无持客热,令口烂疮。阴脉且

  解,血散不通,正阳遂厥,阴不往从。客热狂入,内为结胸。脾气遂弱,清

  溲痢通。

  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歧伯对曰: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

  物之所以合藏,故其脉来沉而搏,故曰营。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

  歧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

  在中。黄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如何?歧伯曰: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胫中清,脊中痛,小

  腹满,小便黄赤。

  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肾脉来如

  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真肾脉至,搏而绝,如以指弹石,辟辟然,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谓,曰死。石而有钩,曰

  夏病;钩甚,曰今病。

  凡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

  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肾藏精,精舍志,盛怒而不止,则伤志,伤志则善忘其前言,腰脊痛,

  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冬肾水王,其脉沉濡而滑,曰平。脉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肾,土之

  克水,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扶母,

  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

  病易治。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肾,火之陵水,为微邪,虽病即差。

  肾脉沉细而紧,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

  命尽。足少阴脉也。

  肾脉,急甚为骨痿、癫疾;微急为奔豚,沉厥,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

  为折脊;微缓为洞下,洞下者,食不化,入咽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

  水,起脐下以至小腹,肿垂垂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

  消瘅。滑甚,为癃痜;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目无所见,视见黑花。涩甚

  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水,沉痔。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作品相关共1章·本卷共1565
正文共7章·本卷共38239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