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校注医醇剩义
卷二
作者:清·费伯雄  |  字数:21824  |  更新时间:2022-12-23 12:34:06

  秋燥

  燥为六淫之一,《内经》于此条,并未大畅其说。至西昌喻氏着《秋燥论》一篇,谓世俗相沿,误以湿病为燥病,解者亦竞以燥病为湿病,而于《内经》所谓“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数语,全然误会,可谓独具只眼,大声喝破矣。惟篇中谓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此则燥字之义,乃作大凉解,而燥中全无热气矣。独不思“秋阳以暴之”一语,朱子注中,谓秋日燥烈,言暴之干也。可见秋阳甚于夏日,燥非全主乎凉。乃篇中又申其说,以为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则秋不分不燥之意,隐然言下矣。信斯言也,则必秋分以后,方得谓之秋燥。是燥病亦只主得半季,而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全不关秋燥矣。由斯以推,则冬至以后方是伤寒,春分以后方是春温,夏至以后方是三气;而于冬至以前,春分以前,夏至以前,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内,所感者为何气,所得者谓之何病乎?愚谓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相。若专主一边,遗漏一边,恐非确论。窃附管见或亦愚者千虑之一得云。

  卷二秋燥

  肺燥

  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清金保肺汤主之。

  清金保肺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南沙参(三钱)北沙参(三钱)石斛(二钱)玉竹(三钱)贝母(二钱)茜根(二钱)杏仁(三钱)蒌皮(三钱)茯苓(二钱)蛤粉(三钱)梨(三片)藕(五片)

  清金保肺,必先甘凉养胃,以胃为肺之来源,脾为肺母也。二沙、麦冬、玉竹、石斛,是肺药亦是胃药。甘不妨胃,润能保肺,是先贤之定法,亦是费氏的绝唱。祖怡注。

  肺受燥凉,咳而微喘,气郁不下,润肺降气汤主之。

  润肺降气汤

  (自制)

  沙参(四钱)蒌仁(四钱)桑皮(二钱)苏子(二钱)杏仁(三钱)

  旋复花(一钱绢包)橘红(一钱)郁金(二钱)合欢花(二钱)鲜姜皮(五分)

  此方重在气郁不下,为咳而微喘之原因。乃秋凉抑郁肺气,凉而兼燥,肺少津液上供,肺气不得下降而咳。郁解津回,燥能转润,而气自下降也。祖怡注。

  卷二秋燥

  心燥

  心受燥热,渴而烦冤,养心润燥汤主之。

  养心润燥汤

  (自制)

  松子仁(二钱)柏子仁(二钱)天冬(二钱)丹参(二钱)当归(二钱)

  犀角(五分)生地(五钱)人参(一钱)茯神(二钱)甘草(四分)藕汁(半杯冲服)

  此方重在渴而烦冤。心主生血,心受燥热,则不能生血,而心失养。渴而烦冤者,心不得受邪,一受邪则如衔冤而无门可诉,形容心之痛苦,呼之欲出矣。以丹参、茯神、柏仁、当归、人参养心;以松仁、天冬、甘草、藕汁,润其燥,止其渴而缓其急。当归心家要药,性虽温而质特润,又为血中气药,在天冬、犀角、生地、藕汁大剂凉润中,借以通心气而舒心神,则燥郁解而生血作用可恢复正常矣。祖怡注。

  心受燥凉,心烦而膈上喘满,清燥解郁汤主之。

  清燥解郁汤

  (自制)

  人参(一钱)丹参(三钱)茯神(二钱)半夏(一钱)柏仁(二钱)

  当归(二钱)郁金(二钱)广皮(二钱)沉香(四分人乳磨冲)

  此方与上第三方,同用丹参、茯神、柏仁、当归、人参,皆补血养心,润燥除烦主药也。心肺同居膈上,气血别有一小循环,关系特为密切。心病而肺亦喘满,肺本恶凉,亦遭波及而肺气郁,故以沉香、郁金舒其气;郁必有痰,以橘、半化其痰。沉香以人乳磨冲,不独润燥,且以护血。不用肺受燥凉上第二方之法者(只有郁金一味相同),彼重于咳,此重在喘满也。祖怡注。

  卷二秋燥

  肝燥

  肝受燥热,则血分枯槁,筋缩爪干,涵木养营汤主之。

  涵木养营汤

  (自制)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人参(一钱)白芍(一钱)枣仁(一钱五分炒研)秦艽(一钱)麦冬(一钱五分)木瓜(一钱)五味子(五分)当归(二钱)红枣(十枚)桑枝(一尺)

  此方以二地滋水涵木;以归、芍润燥养营;以枣仁合生脉,酸甘化阴,制丙火而收散失之气液。重用红枣以缓肝之急;木瓜以收胃气之散失;合秦艽、桑枝舒筋,以肝主筋也。祖怡注。

  肝受燥凉,血涩不行,筋短胁痛,当归润燥汤主之。

  当归润燥汤

  (自制)

  归身(二钱)白芍(一钱五分)红花(五分)木瓜(一钱)秦艽(一钱)

  丹参(二钱)牛膝(二钱)川断(二钱)独活(一钱)橘饼(四钱)红枣(十枚)

  归、芍、枣养营,秦艽、木瓜舒筋,用法与前第五方意同。再加丹参、红花养血活血。筋缩必先见于足,故用中风证中之川断、独活、牛膝,而以橘饼调和肝胃。此方重在肝受燥凉而血行涩滞,故重用养营活血以畅通之。祖怡注。

  卷二秋燥

  脾燥

  脾本喜燥,但燥热太过,则为焦土,而生机将息,令人体疲便硬,反不思食,此正如亢旱之时,赤地千里,禾稼不生也,泽下汤主之。

  泽下汤

  (自制)

  人参(一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生地(六钱)白苏子(三钱)

  大麻仁(三钱)石斛(三钱)山药(三钱)料豆(三钱)红枣(十枚)

  参、枣、归、芍,脾家血分药,与涵木养营汤同。以肝藏血,脾统血也。生地与山药、料豆同用,有补脾及肾之意,所以命名泽下。石斛有咸味者,亦能滋肾,因脾燥必吸肾阴。气血虚之便硬,反不思食,无攻泻之可进,麻仁、苏子油多润肠,不妨气血,最为稳着。祖怡注。

  卷二秋燥

  肾燥

  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汤主之。

  女贞汤

  (自制)

  女贞子(四钱)生地(六钱)龟版(六钱)当归(二钱)茯苓(二钱)

  石斛(二钱)花粉(二钱)萆(二钱)牛膝(二钱)车前子(二钱)大淡菜(三枚)

  女贞常绿乔木,纯阴至静,虫食其叶,能生白蜡,为止血圣药,而况于其子。臣以生地、龟版、石斛、花粉、淡菜滋补肾阴,咸寒有情,燥热化解无余。当归以去腥气,茯苓以顾脾胃,萆、牛膝、车前,则为淋浊溺痛而设。祖怡注。

  肾受燥凉,腰痛足弱,溲便短涩,苁蓉汤主之。

  苁蓉汤

  (自制)

  肉苁蓉(三钱漂淡)枸杞(三钱)菟丝子(四钱)当归(二钱)杜仲(三钱)

  料豆(三钱)茯苓(二钱)牛膝(二钱)甘草(四分)红枣(十枚)姜(二片)

  苁蓉咸温,填精补血,植物而有似乎动物。肾脏燥凉,髓枯血少,便闭,非鲜首乌、当归、麻仁、苏子、蜂蜜所能必通者,惟苁蓉之润,足以通之。枸杞、菟丝、杜仲、料豆,亦肾家要药;当归、牛膝,活血舒筋;甘草、茯苓、姜、枣,以顾脾胃;生姜兼能去凉,茯苓兼能通溺,归、菟、姜、枣,并以解苁蓉之腥浊,顾全心胃,制方缜密极矣。

  归、苓、膝三味,上两方皆同用。祖怡注。

  卷二秋燥

  胃燥

  胃受燥热,津液干枯,渴饮杀谷,玉石清胃汤主之。

  玉石清胃汤

  (自制)

  玉竹(三钱)石膏(四钱)花粉(二钱)石斛(三钱)生地(五钱)

  人参(一钱)麦冬(二钱)蛤粉(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二钱)甘蔗汁(半杯冲服)

  此方清胃,以玉竹、石膏、蔗汁,救津液而解渴饮。以蔗汁之甘寒,代知母之苦寒。以人参、麦冬、山药、茯苓,顾脾胃之正气。以石斛花粉、生地、蛤粉,助石、玉、蔗汁收全功。生地顾肾,地、冬同用,金水相生。蛤粉所以化燥痰。用玉竹、麦冬、石斛、茯苓、蛤粉,与肺受燥热清金保肺汤同。用人参、山药、生地、料豆,与脾受燥热泽下汤同。清胃之法,尽美尽善矣。祖怡注。

  卷二秋燥

  小肠燥

  小肠受燥热,水谷之精不能灌输,溲溺涩痛,滋阴润燥汤主之。

  滋阴润燥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丹参(二钱)元参(一钱五分)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丹皮(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生地(五钱)琥珀(一钱)灯芯(三尺)

  小肠以火腑受燥气,劫阴耗血,焚如之祸甚急。二冬、胶、地,虽非小肠正药,而救阴补血,其力甚伟。以琥珀、丹参、元参、丹皮、灯芯、泽泻、牛膝,通溲溺,泻相火,导之使从膀胱大肠而下出,小肠之燥火解(小肠火方,亦用二冬、琥珀、丹参、生地、丹皮、灯芯,可以互参),而本腑安矣。祖怡注。

  卷二秋燥

  大肠燥

  大肠受燥热,则脏阴枯槁,肠胃不通,大便秘结,清燥润肠汤主之。

  清燥润肠汤

  (自制)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当归(二钱)麻仁(三钱)蒌仁(四钱)

  郁李仁(二钱)石斛(三钱)枳壳(一钱蜜水炒)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金橘饼(一枚)

  此方以二地、三仁为主药,生津润燥,开结之力颇速。再加当归养血,石斛养胃,青皮、枳壳皆蜜水炒,协金橘饼流通肺胃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补其脏必兼疏其腑,泻其腑必兼顾其脏,此脏腑相连,不可分割之定理也。祖怡注。

  或问脾胃大小肠,何以不立燥凉方?答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秋感燥凉,不畏其燥。且《金匮》云,大肠有寒者多溏,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其毋庸立燥凉方宜矣。本门方用红枣十枚者,有肝燥热、燥凉,脾燥热、肾燥凉,共四方。祖怡又注。

  卷二秋燥

  大肠燥

  滋燥养营汤

  治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当归(二钱)生地(一钱五分)熟地(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秦艽(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防风(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大补地黄丸

  治精血枯涸燥热。

  黄柏(四两)熟地(四两)当归(三两)山药(三两)知母(四两)

  枸杞(三两)萸肉(二两)白芍(二两)生地(二两五钱)肉苁蓉(一两五钱)

  元参(一两五钱)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润肠丸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结不通,全不思食。

  麻仁(五钱)桃仁(五钱)羌活(五钱)归尾(五钱)大黄(五钱)

  皂角仁(五钱)秦艽(五钱)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

  当归(一钱)升麻(一钱)桃仁(一钱)生地(五分)熟地(五分)

  红花(三分)甘草(三分)水煎,调槟榔末五分服。

  清凉饮子

  治上焦积热,口舌咽鼻干燥。

  黄芩(二钱)黄连(五分)薄荷(一钱五分)元参(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

  治脏结秘涩者。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大黄(各等分)水煎服。

  大补丸

  降阴火,补肾水,治阴虚燥热。

  黄柏(四两)知母(四两)地黄(六两)龟版(六两)共研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丸,每服七十丸。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郁,诸痿喘呕。

  桑叶(二钱)石膏(二钱)甘草(一钱)人参(七分)麻仁(一钱)

  阿胶(八分)麦冬(一钱二分)杏仁(七分)枇杷叶(一片)水煎服。痰多加贝母、栝蒌。

  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羚羊角。

  琼玉膏

  治肺燥,咽干而咳。

  地黄(四斤)茯苓(十二两)人参(六两)白蜜(二斤)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参、苓为末,和入瓷罐,隔汤煮一炷香,白汤化服。又方加琥珀、沉香各五钱。

  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麦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一升。

  活血润燥生津汤

  治内燥津液枯少。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熟地(四钱)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

  栝蒌(三钱)桃仁(八分)红花(五分)水煎服。

  黄汤

  治心中烦,不生津液,不思饮食,黄(三两)熟地(三两)白芍(三两)天冬(三两)麦冬(三两)

  茯苓(一两)人参(三钱)五味子(三钱)甘草(三钱)共研末,每服三钱,加乌梅、姜、枣煎。

  卷二

  火

  外因之病,风为最多;内因之病,火为最烈。风者天之气,火者人之气也。火之为物,本无形质,不能孤立,必与一物相为附丽,而始得常存。故方其静也,金中有火,而金不销也;木中有火,而木不焚也;水中有火,而水不沸也;土中有火,而土不焦也;但见有金、有木、有水、有土,而不见火也。五行各有其用,五行惟火无体,火之体,即以金木水土之体为之体也。及其发而莫可遏也,销金烁石,焚岗燎原,而炎威乃不可响迩矣。

  人身之火,何独不然,方其静也,肺气肃而大肠润,金不销也;肝气平而胆气清,木不焚也;肾气充而膀胱通,水不沸也;脾气健而胃气和,土不焦也。一经激发,则金销水涸,木毁土焦,而百病丛生矣。其因于风者为风火;因于湿者为湿火;因于痰者为痰火。阳亢者为实火;劳伤者为虚火;血虚者为燥火;遏抑者为郁火;酒色受伤者为邪火;疮疡蕴结者为毒火。又有一种无名之火,不归经络,不主病症,暴猝举发,莫能自制,则气血偏胜所致也。种种火症,或由本经自发,或由他经侵克,或有数经合病,必察其所以致病之由,方能对病施治,业医者尚慎旃哉!

  卷二火

  肺火

  肺火自本经而发者,缘燥气相逼,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气焦满,微喘而咳,烦渴欲饮,鼻端微红,肌肤作痒,润燥泻肺汤主之。

  润燥泻肺汤

  (自制)

  玉竹(四钱)蒌皮(三钱)桑皮(三钱)沙参(四钱)麦冬(二钱)

  黄芩(一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苡仁(四钱)梨汁(半杯冲服)

  此方用玉竹、沙参、麦冬、贝母、蒌皮、杏仁,同于清金保肺汤。而梨直用汁,因火之烈尤甚于燥。金本畏火,东垣治肺热如火,烦燥引饮而昼甚者,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金气分之火。先生因之,再加栝蒌、桑皮、苡仁,而肺家之实火可以下行而出矣。祖怡注。

  卷二火

  心火

  心火炽盛,五中烦燥,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加味泻心汤主之。

  加味泻心汤

  (自制)

  黄连(五分)犀角(五分)蒲黄(一钱)天冬(二钱)丹参(二钱)

  元参(一钱五分)连翘(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淡竹叶(二十张)灯芯(三尺)

  此方以黄连清气分之火,以犀角解血分之热,丹参、元参、天冬、甘草以清养心脏,连翘、蒲黄、竹叶、灯芯以佐连、犀。再以茯苓佐甘草之甘淡,所以顾脾胃也。泻心家实火,而不忘脾胃,所谓毋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之真理,吾于先生得之矣。祖怡注。

  心血大亏,心阳鼓动,舌绛无津,烦燥不寐,加味养心汤主之。

  加味养心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生地(五钱)人参(一钱)丹参(二钱)

  龟版(五钱)当归(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柏仁(二钱)枣仁(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甘草(四分)淡竹叶(二十张)

  同一心火,同一烦燥,前证为实火,此由阴血虚。用天王补心丹方,去桔梗、元参、茯苓、五味,而加龟版、茯神、甘草、竹叶,不独心肝脾可资挹注,主血三脏俱已顾到,即与血同类之肺肾阴分,亦未放过。此方与心受燥热养心润燥汤,大半相同,所不同者彼用犀角,此用龟版;彼只用天冬,此兼用麦冬;彼兼用松仁,此只用柏仁;彼用藕汁,此用竹叶;更加枣仁、远志,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初学制方选药,必须于异同中求之。治心方如此,其他诸方,亦何莫不然。祖怡注。

  卷二火

  肝胆火

  肝胆火盛,肋痛耳聋,口苦筋痿,阴痛,或淋浊溺血,加味丹栀汤主之。

  加味丹栀汤

  (自制)

  丹皮(二钱)山栀(一钱五分)赤芍(一钱)龙胆草(一钱)夏枯草(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生地(四钱)柴胡(一钱)木通(一钱)车前(二钱)灯芯(三尺)

  此条见证,与本门后附见龙胆泻肝汤相仿佛,而去黄芩、泽泻、甘草,加丹皮、山栀、赤芍、夏枯草、灯芯,同样能去肝胆实火。方虽小异,效力则大致相同。二方皆用当归、生地、补血凉血,以肝乃藏血之脏,泻其腑必须顾其脏,且以舒其筋也。祖怡注。

  卷二火

  脾火

  脾有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加味泻黄散主之。

  加味泻黄散

  (自制)

  防风(一钱)葛根(二钱)石膏(四钱)石斛(三钱)山栀(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甘草(四分)荷叶(一角)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本方用泻黄散去藿香而加葛根、石斛、茯苓、荷叶、粳米;从白虎汤法,去知母而添升阳散火意,清中有发,发中有清,阳升火散,而无抑遏之患。此条当与先生《医方论》泻黄散对比观之,更易明白。祖怡注。

  卷二火

  肾火

  肾火者,龙火也。龙不蛰藏,飞腾于上,口燥咽干,面红目赤,耳流脓血,不闻人声,加味肾热汤主之。

  加味肾热汤

  (自制)

  磁石(四钱)牡蛎(四钱)生地(四钱)白术(一钱)白芍(一钱)

  人参(一钱)元参(二钱)甘草(五分)猪肾(二枚煎汤代水)

  生地、元参、白芍、猪肾,养阴益肾,显而易见。加磁石以镇之,牡蛎以潜之,二味肾家药,亦显而易见。用参、术、草等中州药者,龙火上腾,必是脾胃砥柱失守所致;中州有砥柱,龙火必无由而上腾矣。祖怡注。

  阳火可泻,阴火不可泻,况龙性难驯,逆而折之,反肆冲激。故丹溪滋肾丸,于滋阴药中,加肉桂一味,导龙归海,从治之法,最为精当。兹更推展其意,制潜龙汤主之。

  潜龙汤

  (自制)

  龙齿(二钱)龟版(八钱)生地(五钱)龙骨(二钱)知母(一钱)

  黄柏(一钱)人参(一钱)元参(二钱)蛤粉(四钱)肉桂(四分)鲍鱼(一两切片煎汤代水)

  黄柏、知母、肉桂,取一阳居二阴之中,成为坎象。不用肉桂,则龙不肯归海。既用肉桂,尚恐知、柏之力不足以驾驭,故加人参、元参、生地以佐之。再用龙骨涩而兼镇,龙齿但镇不涩;龟版、蛤粉、鲍鱼,则潜阳即所以潜龙。而一味肉桂,处于群阴之中,当亦驯服,而潜藏不显矣。祖怡注。

  卷二火

  胃火

  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液煎主之。

  玉液煎

  (自制)

  石膏(五钱)生地(五钱)石斛(三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

  葛根(二钱)桔梗(一钱)薄荷(一钱)白茅根(八钱)甘蔗汁(半杯冲服)

  此方与胃燥玉石清胃汤,同样用石膏、玉竹、生地、麦冬、石斛、蔗汁,而去人参、山药、茯苓者,火之烈更甚于燥也。花粉、蛤粉,未尝不能清化热痰,去之而加葛根、桔梗、薄荷、茅根者,胃火已及血分,宜升阳散火,兼清血分也。以此方与玉石清胃汤比,彼为清润,此为清散。观于玉、石二味之互为重轻,亦可识其用意之所在矣。祖怡注。

  卷二火

  小肠火

  心经之火,移于小肠,溲溺淋浊,或涩或痛,琥珀导赤汤主之。

  琥珀导赤汤

  (自制)

  琥珀(一钱)天冬(一钱五分)丹皮(二钱)生地(五钱)麦冬(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赤芍(一钱)丹参(二钱)甘草梢(五分)淡竹叶(十张)灯芯(三尺)

  此方用导赤散之生地、木通、草梢、竹叶全部,而加琥珀、天冬、麦冬、丹参、丹皮、赤芍、灯芯,兼清心小肠之火,而照顾金水,使火气去而津液长。以琥珀为主者,不但能清心小肠之火与湿热,而并善解毒,为淋浊症圣药也。祖怡注。

  卷二火

  大肠火

  肺经之火,移于大肠,大便硬秘,或肛门肿痛,槐子汤主之。

  槐子汤

  (自制)

  槐米(三钱)蒌仁(三钱)麦冬(一钱五分)枳壳(一钱蜜水炒)天冬(一钱五分)

  苏子(三钱)玉竹(三钱)麻仁(三钱)杏仁(三钱)甘草(四分)金橘饼(一枚)白芝麻(三钱)

  槐米为大肠火重,大便见血之主药。再加火麻仁、白芝麻、蒌仁、杏仁、苏子,凡仁皆润,即通用之五仁丸。

  加金橘饼以顾胃,枳壳以宽肠,玉竹、甘草以顾脾胃,天、麦冬以保金水,与小肠火之琥珀导赤散,有异曲同工之妙。祖怡注。

  卷二火

  风火

  风助火势,其性上升。面红目赤,口燥咽疼,法当清润上焦,使阳邪不能侵犯,兼用轻扬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举而熄,消风散火汤主之。

  消风散火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元参(二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

  柴胡(一钱)薄荷(一钱)蝉衣(一钱)桑叶(一钱)连翘(一钱五分)

  牛蒡子(三钱)蒌皮(二钱)竹叶(十张)黑芝麻(三钱)

  桑、麻、柴、薄、牛、蝉、元、翘、桔、蒌、茯、竹,轻扬解散,清而不遏。加天、麦二冬,壮水即所以制火;三方皆用之,可以见二冬之功力所在矣。祖怡注。

  卷二火

  湿火

  重阴生阳,积湿化热,湿火相乘,渴饮舌白,胜湿清火汤主之。

  胜湿清火汤

  (自制)

  茅术(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苡仁(八钱)石斛(三钱)

  石膏(五钱)知母(一钱)猪苓(一钱)泽泻(一钱五分)荷叶(一角)

  方以二术、苓、苡、泽泻、猪苓胜湿,即以石斛、石膏、知母清火。苍术白虎汤去甘草、粳米之甘润,加荷叶者,降药已多,以升清者为反佐耳。祖怡注。

  卷二火

  痰火

  痰为顽浊之物,一得火势,其性愈劣,甚则阳狂烦躁,语言错乱,清火涤痰汤主之。

  清火涤痰汤

  (自制)

  丹参(二钱)麦冬(二钱)茯神(二钱)柏仁(二钱)贝母(二钱)化橘红(一钱)胆星(五分)姜蚕(一钱五分炒)菊花(二钱)杏仁(三钱)淡竹沥(半杯)姜汁(一滴冲服)

  绳甫先生云:火本无质,得痰则实;痰本湿生,得火则燥。由此观之,痰与火结,有不扰其神明者乎。南星除痰之力,更大于半夏,以牛胆制之,则燥性杀,而兼清肝胆之火矣。化橘红比普通之橘红力大,以产地适当有礞石也。再以竹沥、姜汁、杏贝佐之,能开而且降,痰火有出路矣。用茯神、丹参、柏仁,顾其灵明之本也。再以麦冬之生胃津,菊花之清肝风。以狂必由火而起,火必因风而动,风火熄而灵明复,则扰动者得返其清静之常,真精心架构之方也。祖怡注。

  卷二火

  实火

  气分偏胜,壮火升腾,发热错语,口燥咽干,阳狂烦躁,加味三黄汤主之。

  加味三黄汤

  (自制)

  黄连(五分)黄芩(一钱)黄柏(一钱)连翘(一钱五分)丹皮(二钱)

  薄荷(一钱)赤芍(一钱)山栀(一钱五分)水三钟,煎一钟,热服。

  三黄为泻心、肺、肝、肾实火之方。加山栀名黄连解毒汤,见本门后第一张古方。再加薄荷、连翘散心肝,丹皮、赤芍凉血分,轻扬透发而不抑遏,以发热烦躁,火郁必须发之也。此方见证阳狂烦躁,与痰火同,而有发热、口燥、咽干,明明是气分之火而不是痰火,从异点上着眼,故此方与痰火方无一味药相同。祖怡注。

  卷二火

  虚火

  虚火者,饥饱劳役,正气受伤,阳陷入阴,发热神疲,饮食减少。东垣于此等证,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柴升举阳气,又为之补脾和胃,此正有得于《内经》虚者温其气之旨,故甘温能除大热,开治阳虚一大法门。无如世之学东垣者,不辨阴阳虚实,虽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者,动辄升、柴,祸不旋踵矣。因自制和中养胃汤,以明宗东垣者当师其意云。

  和中养胃汤

  (自制)

  黄(二钱)人参(一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甘草(四分)

  当归(二钱)料豆(四钱)柴胡(一钱)薄荷(一钱)广陈皮(一钱)

  砂仁(一钱)苡仁(四钱)枣(二枚)姜(三片)

  此方即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薄荷以代之,有逍遥散之意。再加茯苓以和脾,料豆以安肾,砂仁、苡仁以和中化湿,升中有降,不犯下焦,用东垣意而不执其法,制方煞费苦心。祖怡注。

  卷二火

  燥火

  燥火者,血虚之所致也。血能养气则气不妄动,而阴阳得其平。营血一亏,则内失所养,而脏腑皆燥,火亦随生,令人毛发衰脱,肌肤枯槁,身热咽干,雪乳汤主之。

  雪乳汤

  (自制)

  生地(三钱)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麦冬(一钱五分)熟地(三钱)

  五味子(五分)天冬(一钱五分)玉竹(四钱)山药(三钱)人乳(一大杯)

  藕汁(一大杯)水二钟煎服。

  血不养气,气不化津,脏腑皆燥,土焦水涸,二地、二冬、玉竹、山药、当归、白芍,所以养血壮水者至矣。而方名以雪乳,用人乳、藕汁,润至极矣,而更以五味之酸收以敛之,是合固本、生脉于一方,于肺燥肺火外,又别出手眼也,神乎技矣。祖怡注。

  卷二火

  郁火

  所欲不遂,郁极火生,心烦虑乱,身热而躁,解郁合欢汤主之。

  解郁合欢汤

  (自制)

  合欢花(二钱)郁金(二钱)沉香(五分)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丹参(二钱)柏仁(二钱)山栀(一钱五分)柴胡(一钱)薄荷(一钱)茯神(二钱)红枣(五枚)橘饼(四钱)

  此方用柴胡、当归、白芍、薄荷,逍遥散之半,去茯苓、白术、甘草、煨姜,而用合欢、郁金沉香、山栀、橘饼,舒郁顺气,清火达木,即所以安胃。又用丹参、柏仁、茯神、红枣,则所以养心脾而缓肝急,使君火与相火俱安,而脾胃亦得太和矣。识得郁火与肝胆之火之分别,而后知两方各有其合处。祖怡注。

  卷二火

  邪火

  酒色太过,下元伤损,腰膝无力,身热心烦,甚则强阳不痿,加味三才汤主之。

  加味三才汤

  (自制)

  天冬(二钱)地黄(五钱)人参(二钱)龟版(八钱)女贞子(一钱)旱莲(一钱)茯苓(二钱)丹皮(二钱)泽泻(一钱五分)黄柏(一钱)杜仲(二钱)牛膝(一钱五分)红枣(五枚)

  此方以三才合二至,加黄柏、丹皮、茯苓、泽泻,得知柏八味之半而强。红枣与参合用,而解苦顾胃;龟版、杜仲与牛膝合用,而潜虚阳,引虚火下行,以固其肾气,则水火可以既济,而邪火可望不动矣。祖怡注。

  卷二火

  毒火

  痈疡初起,肿痛大热,烦渴引饮,黄金化毒汤主之。

  黄金化毒汤

  (自制)

  黄连(五分)金银花(二钱)赤芍(一钱)丹皮(二钱)连翘(一钱五分)

  土贝(二钱)花粉(二钱)菊花(二钱)薄荷(一钱)甘草(五分)淡竹叶(二十张)

  卷二火

  毒火

  黄连解毒汤

  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甚发斑。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分)水煎服。

  升阳散火汤

  治表里俱热,扪之烙手,及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

  柴胡(八钱)防风(二钱五分)葛根(五钱)升麻(五钱)羌活(五钱)独活(五钱)人参(五钱)白芍(五钱)炙甘草(三钱)生甘草(三钱)

  共为末,每用五钱,姜、枣煎汤服。

  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

  连翘(四两)大黄(二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栀子(一两)

  黄芩(一两)薄荷(一两)共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生蜜煎。

  当归龙荟丸

  治一切肝胆之火,神志不宁,躁扰狂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胸膈痞塞,咽嗌不利。

  当归(一两)龙胆草(一两)栀子(一两)黄连(一两)黄柏(一两)

  黄芩(一两)大黄(五钱酒浸)青黛(五钱水飞)芦荟(五钱)木香(二钱)麝香(五分)蜜为丸,姜汤下。

  龙胆泻肝汤

  治肝胆经实火,胁痛耳聋,胆溢口苦,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一钱)黄芩(一钱)栀子(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木通(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当归(二钱)生地(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泻青丸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龙胆草山栀大黄川芎当归羌活防风(各等分)蜜为丸,竹吐汤下。

  泻黄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防风(四两)藿香(七钱)山栀(一两)石膏(五两)甘草(二钱)

  共研末,每用三钱,蜜酒调服。

  清胃散

  治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或牙宣出血,唇口肿痛。

  生地(四钱)丹皮(二钱)黄连(五分)当归(一钱五分)升麻(五分)石膏(四钱)水煎服。

  甘露饮

  治胃中湿热,口舌生疮,吐衄齿血。

  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枇杷叶(等分)

  每服五钱,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饮。又《本事方》加犀角。

  泻白散

  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喘咳气急。

  桑白皮(二钱)地骨皮(二钱)甘草(五分)粳米(一撮)水煎服。易老加黄连。

  导赤散

  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作渴。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叶(等分)水煎服。

  莲子清心饮

  治忧思抑郁,发热烦躁,火盛克金,口苦咽干,渐成消渴,遗精淋浊,五心烦热。

  石莲肉人参黄茯苓柴胡黄芩地骨皮麦冬车前甘草水煎服。

  导赤各半汤

  治伤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满,二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目赤,口干不饮水,与粥则咽,不与勿思,形如醉人。

  黄连(五分)黄芩(一钱)犀角(五分)知母(一钱)山栀(一钱五分)滑石(三钱)麦冬(一钱五分)人参(一钱)甘草(五分)茯神(二钱)

  加灯芯、姜枣煎。

  普济消毒饮

  治大头时瘟,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一钱)黄连(五分)广皮(一钱)甘草(五分)元参(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马勃(五分)薄荷(一钱)板蓝根(三钱)牛蒡子(二钱)僵蚕(一钱五分)升麻(五分)柴胡(一钱)桔梗(一钱)水煎服。便秘加大黄。

  紫雪

  治内外烦热,狂易叫走,发斑发黄,口疮香港脚,热毒菌毒。

  寒水石(八两)石膏(八两)滑石(八两)磁石(八两)升麻(四两)

  元参(四两)甘草(四两)犀角(二两)金箔(一两)羚羊角(三两)沉香(二两)木香(二两)丁香(二两)朴硝(一斤)硝石(一斤)

  辰砂(三两)麝香(一两二钱)前药共研细末,先将朴、硝二石两味熬化,再入前药末,微火煎,用柳木棍搅透,候汁将凝,加入辰砂、麝香,退尽火气,密贮听用。

  人参清肌散

  治午前发热,气虚无汗。

  人参(一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炙甘草(四分)半夏曲(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赤芍(一钱)柴胡(一钱)葛根(二钱)加姜、枣煎。

  白术除湿汤

  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困,小便色黄。又治汗后发热。

  人参(五钱)赤苓(五钱)炙甘草(五钱)柴胡(五钱)白术(一两)

  生地(七钱)地骨皮(七钱)知母(七钱)泽泻(七钱)共研末,每服五钱。如有刺痛,加当归七钱。

  清骨散

  治骨蒸劳热。

  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一钱)秦艽(一钱)鳖甲(二钱)地骨皮(二钱)

  青蒿(二钱)知母(二钱)炙草(五分)水煎服。

  二母散

  治肺劳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

  知母贝母(等分)研末,姜汤服三钱。

  元参升麻汤

  治发斑咽痛。

  元参升麻甘草(等分)水煎服。

  清斑青黛饮

  治热邪传里,里实表虚,阳毒发斑。

  青黛(五分)黄连(五分)犀角(五分)石膏(四钱)知母(一钱)元参(一钱五分)栀子(一钱五分)生地(四钱)柴胡(一钱)人参(一钱)甘草(五分)

  姜、枣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

  玉屑无忧散

  治喉风喉痹,咽物有碍,或风痰壅塞,口舌生疮。

  元参(五钱)黄连(五钱)荆芥(五钱)贯众(五钱)山豆根(五钱)茯苓(五钱)甘草(五钱)砂仁(五钱)滑石(五钱)硼砂(三钱)

  寒水石(三钱)共研末,每用二钱,清水化服。能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卷二

  劳伤

  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磨殆尽矣。

  思虑太过则心劳,言语太多则肺劳,怒郁日久则肝劳,饥饱行役则脾劳,酒色无度则肾劳。方其初起,气血尚盛,虽日日劳之,而殊不自知;迨至愈劳愈虚,胃中水谷之气,一日所生之精血,不足以供一日之用,于是营血渐耗,真气日亏,头眩耳鸣,心烦神倦,口燥咽干,食少气短,腰脚作痛,种种俱见,甚者咳嗽咽痛,吐血衄血,而疾不可为矣。秦越人谓虚劳则必有所损,精确不磨。其曰虚而感寒,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营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肉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盖深知人身之气血,全赖水谷之气以生之,其急急于脾胃之旨可见。即因劳致虚,因虚致损之故,亦昭然若发蒙矣。至其论治法,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语语精当,度尽金针,后人恪遵成法,可以不惑于歧途矣。七伤者,《金匮》谓食伤、忧伤、饮食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是言此七者,皆是内伤,所以成虚劳之故。后人妄谓阴寒、阴痿、里急、精速、精少等为七伤,则专主肾脏而言,岂有五脏之劳,专归一脏之理。盖七伤者,七情偏胜之伤也。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然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本于心。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至于怒伤肝,肝初不知怒也,心知其当怒,而怒之太过,肝伤则心亦伤也。忧伤肺,肺初不知忧也,心知其可忧,而忧之太过,肺伤则心亦伤也。思伤脾,脾初不知思也,心与为思维,而思之太过,脾伤则心亦伤也。推之悲也、恐也、惊也,统之于心,何独不然。故治七伤者,虽为肝脾肺肾之病,必兼心脏施治,始为得之。

  卷二劳伤

  心劳

  心劳者,营血日亏,心烦神倦,口燥咽干,宜调补营卫,安养心神,宅中汤主之。

  宅中汤

  (自制)

  天冬(二钱)紫河车(二钱切)人参(二钱)茯神(二钱)黄(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丹参(二钱)柏仁(二钱)远志(五分甘草水炒)莲子(二十粒去心)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以参、、神、志补心气,卫即是气,气能生神。以丹参、柏仁、归、芍补心血,营即是血,血能养神。补气血不但是调营卫,亦且是安心神。莲子以安脾,心脾为母子;天冬以滋肾,心肾在既济。用河车者,乃生人造命之原,有补先天元气之奇功也。

  祖怡注。

  卷二劳伤

  肺劳

  肺劳者,肺气大虚,身热气短,口燥咽干,甚则咳嗽吐血,益气补肺汤主之。

  益气补肺汤

  (自制)

  阿胶(二钱蛤粉炒)五味子(五分)地骨皮(二钱)麦冬(二钱)人参(二钱)

  天冬(二钱)百合(三钱)贝母(二钱)茯苓(二钱)苡仁(四钱)糯米(一撮煎汤代水)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以人参、麦冬、五味之生脉法,以阿胶、百合、天冬之补肺阴,因气即是水,水能化气也。以糯米、茯苓和脾肺,以贝母、地骨、苡仁退虚热而止咳血,肺润则气治,而金水相生矣。祖怡注。

  卷二劳伤

  肝劳

  肝劳者,阳气拂逆,阴气亏损,身热胁痛,头眩耳鸣,筋节弛纵,加味扶桑饮主之。

  加味扶桑饮

  (自制)

  熟地(五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五分)川芎(八分)木瓜(一钱酒炒)

  枣仁(二钱炒研)牡蛎(四钱炒)茯苓(二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金毛狗脊(二钱去毛切片)续断(二钱)嫩桑枝(二两煎汤代水)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肝者缓其中。肝,血脏也,主筋者也。以四物加枣仁补血,以牡蛎、木瓜、甘草,柔之敛之缓之。以续断、毛脊、桑枝舒筋节,以茯苓、陈皮和脾而调气,肝之不足在其血,肝之失调在其气也。祖怡注。

  卷二劳伤

  脾劳

  脾劳者,或饮食不调,或行役劳倦,积久脾败,四肢倦怠,食少身热,行健汤主之。

  行健汤

  (自制)

  黄(二钱)人参(二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甘草(五分)当归(二钱)白芍(一钱酒炒)青蒿梗(一钱五分)广皮(一钱)砂仁(一钱)料豆(三钱)木香(五分)大枣(二枚)姜(三片)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从本来无方中,自出手眼立一方。用四君加黄,四物去芎、地,加料豆、蒿梗以佐归、芍,加香砂、陈皮以佐参、、术、苓、草、姜、枣,调其营卫,亦所以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也。祖怡注。

  卷二劳伤

  肾劳

  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身热腰疼,咽干口燥,甚则咳嗽吐血,来苏汤主之。

  来苏汤

  (自制)

  天冬(二钱)麦冬(二钱)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南沙参(三钱)

  北沙参(三钱)白芍(一钱)赤芍(一钱)沙苑(三钱)贝母(二钱)

  磁石(四钱)杜仲(三钱)茜草根(二钱)牛膝(二钱)杏仁(三钱)莲子(十粒去心)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精,水也,而畏火,火动则精不安其宅,而肾劳起矣。所以欲补其精,必须先制其火;所谓制其火,非知、柏苦寒泻火之谓,乃壮水以配火也,二地、二冬、南沙参、北沙参,所以壮水;二芍所以清心肝;杜仲、沙苑、磁石所以补肾固精而纳气;贝母、杏仁所以宣心肺;茜草、牛膝所以使上行之血下降;而莲子则所以安静上下君相火邪,而交心肾也。水旺火平,水火既济,而未去之精可安,已去之精可再生也。五劳补方,不用一味助火药,以劳字上半有二火字在焉。祖怡注。

  卷二劳伤

  虚劳最重脾肾论

  五脏六腑,化生气血;气血旺盛,营养脏腑。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水为天一之元,气之根在肾;土为万物之母,血之统在脾。气血旺盛,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已。人苟劳心纵欲,初起殊不自知,迨至愈劳愈虚,胃中水谷所入,一日所生之精血,不足以供一日之用,于是营血渐耗,真气日亏,头眩耳鸣,心烦神倦口燥咽干,食少短气,腰酸足软,种种俱见,甚则咳呛失音,吐血盗汗,而生命危矣。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谓补肾不如补脾,盖两先哲深知两脏为人生之根本,有相资之功能,其说似相反,其旨实相成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之,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降之。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之,主上升,虚则下陷,当举而升之。近人治虚劳,不是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就是以大造丸用龟版、黄柏,一派阴寒腥浊性味,将置脾胃生长之气于何地,不是在补养气血,而是在败坏气血。因立两法以救其弊。

  阴虚火动,皮寒骨蒸,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烦,新定拯阴理劳汤主之。

  人参(一钱)甘草(五分)麦冬(二钱)五味(三分)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生地(二钱)丹皮(二钱)苡仁(三钱)橘红(一钱)莲子(十粒)

  阳虚气耗,倦怠懒言,行动喘急,表热自汗,心中烦躁,偏身作痛,新定拯阳理劳汤主之。

  人参(一钱)黄(二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肉桂(七分)

  当归(一钱五分)五味(四分)陈皮(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二枚)

  此一论二方,乃先生晚年所作,同是补肾补脾,而与五劳脾肾两方不同,为吾家所珍藏,而未经刊布者。祖怡注。

  卷二劳伤

  喜伤

  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

  建极汤

  (自制)

  天冬(二钱)琥珀(一钱)辰砂(五分)五味(五分)枣仁(二钱炒研)

  黄(二钱)人参(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五分酒炒)丹参(二钱)柏仁(二钱)红枣(十枚)姜(三片)

  此方与心劳同,用天冬、参、、归、芍、丹参、柏仁,而去河车、茯神、远志、莲子,加琥珀、辰砂、五味、枣仁、姜、枣。当然以琥珀、辰砂、人参、丹参安镇心神为主,以黄、五味、枣仁、白芍固表敛汗为辅。以喜则神越而汗泄,有暴脱之可能也。大喜暴脱,服药不及,事所恒有;神凝则气聚,气聚即不患其脱矣。以天冬滋水而降火,当归、柏仁养心血,姜、枣调营卫,使心气镇静,心血充沛,君主无为,而皇建其有极矣。祖怡注。

  卷二劳伤

  怒伤

  怒甚则胁痛,郁极则火生,心烦意躁,筋节不利,入夜不寐,冲和汤主之。

  冲和汤

  (自制)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枣仁(二钱炒研)山萸肉(二钱)当归(二钱)人参(二钱)

  茯神(二钱)甘草(五分)沙苑蒺藜(三钱)红枣(五枚)橘饼(四钱)

  郁怒伤肝,大都肝血必虚。此方以枣仁、白芍、萸肉敛肝体,以甘草、红枣缓肝用,以人参、茯神、枣仁安心,沙苑、萸肉益肾。肾能生肝,肝能生心,生我我生,一齐顾到。且沙苑、橘饼,补中有疏,血充气通,木可平而肝可舒矣。肝能藏魂,尚何不寐之有!祖怡注。

  卷二劳伤

  忧伤

  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萱草忘忧汤主之。

  萱草忘忧汤

  (自制)

  桂枝(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郁金(二钱)合欢花(二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贝母(二钱)茯神(二钱)柏仁(二钱)金针菜(一两煎汤代水)

  此方根据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养生论》之启示而作。再以茯神、柏仁养其心,贝母、郁金解其郁,桂枝、芍、草调营卫、橘、半利痰气,而诸证皆顾到矣。祖怡注。

  卷二劳伤

  思伤

  思虑太过,心烦意乱,食少神疲,四肢倦怠,一志汤主之。

  一志汤

  (自制)

  人参(二钱)茯神(二钱)白术(一钱五分)甘草(五分)黄(二钱)益智(一钱五分)远志(五分)柏仁(二钱)广皮(一钱)木香(五分)大枣(二枚)

  姜(三片)

  《内经》不云乎,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归字可作注字解),正气(可作心气解)留(可作着字解)而不行,故气结矣。本方见证,气分重于血分,故用归脾汤法,去当归、枣仁、龙眼,易以柏仁、益智、广皮,就是根据经文,不偏重心血少,而偏重于心气结。一经化裁,就另是一样精神,可为不执古方之法。祖怡注。

  卷二劳伤

  悲伤

  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加味参苏饮主之。

  加味参苏饮

  (自制)

  人参(二钱)苏子(二钱)沉香(五分)桑皮(三钱)蒌皮(三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丹参(二钱)柏子仁(二钱)苡仁(五钱)姜(二片)

  此方着重在经文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故立方以顾气血、降痰气为主。祖怡注。

  卷二劳伤

  恐伤

  恐则气馁,骨节无力,神情不安,补骨脂汤主之。

  补骨脂汤

  (自制)

  补骨脂(二钱核桃肉炒)远志(五分甘草水炒)益智(一钱五分)苁蓉(四钱)熟地(五钱)当归(二钱)人参(二钱)茯苓(二钱)白芍(一钱)丹参(二钱)牛膝(二钱)大枣(二枚)姜(三片)

  恐伤肾,肾主精与骨,阳气与阴精之根也。骨脂,核桃以补阳气;苁蓉、熟地以充阴精;参、苓、益智、远志,以养气而安神;丹参、当归、牛膝、白芍,以补血而养骨;姜、枣以调脾胃。重在肾而亦兼顾心脾。祖怡注。

  卷二劳伤

  惊伤

  惊则气浮,真阳外越,真阴不守,心悸筋惕,大安汤主之。

  大安汤

  (自制)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五味子(五分)牡蛎(四钱研)龙齿(二钱)木瓜(一钱酒炒)枣仁(二钱炒研)熟地黄(五钱)人参(二钱)茯苓(二钱)柏仁(二钱)金器(一具同煎)

  此方治惊,以龙、牡、金器镇其浮,以枣仁、白芍、五味、木瓜敛其越,人参、茯苓以益气,当归、柏仁以养血,乃心肝兼顾,神气同固之法也。祖怡注。

  卷二劳伤

  惊伤

  桂枝龙骨牡蛎汤

  治失精,亡血,目眩,发落,女子梦交。

  桂枝(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龙骨(二钱)牡蛎(四钱)枣(二枚)姜(三片)水煎服。

  天雄散

  治阳虚亡血失精。

  天雄(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四两)共为末,每服五分,日三服。

  黄建中汤

  治气血虚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

  桂枝(三两)黄(二两)白芍(六两)甘草(三两)姜(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水七升,煮三升,分服。

  乐令建中汤

  治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自汗,将成痨瘵。

  前胡(一两)细辛(五钱)黄(一两)人参(一两)桂心(五钱)橘皮(一两)当归(一两)白芍(一两)茯苓(一两)麦冬(一两)甘草(一两)半夏(七钱五分)共研末,每服二钱。

  十四味建中汤

  治营卫不调,积劳虚损,形体瘦弱,短气嗜卧。

  当归白芍白术麦冬甘草苁蓉人参川芎肉桂附子黄半夏熟地茯苓(各等分)每用三钱,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服。

  薯蓣丸

  治虚劳不足,风气百病。

  薯蓣(三十分)当归(十分)桂枝(十分)地黄(十分)神曲(十分)

  豆卷(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川芎(六分)麦冬(六分)白术(六分)白芍(六分)杏仁(六分)人参(七分)柴胡(五分)桔梗(五分)茯苓(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二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共研末,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酒服一丸。

  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夜不得眠。

  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温服。

  炙甘草汤

  治诸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甘草(四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麦冬(半升)麻仁(半升)

  人参(二两)阿胶(三两)大枣(三十枚)生地(一斤)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服。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挛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夭,脚膝无力。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肉桂(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五六钱,姜、枣煎服。

  圣愈汤

  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热躁渴,睡卧不安,或疮疡脓血出多,五心烦热。

  熟地(三钱)生地(三钱)当归(二钱)人参(二钱)黄(二钱)川芎(一钱)水煎服。

  还少丹

  大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小便混浊。

  山萸肉(一两)山药(一两)远志(一两)牛膝(一两)五味子(一两)茯苓(一两)巴戟天(一两)肉苁蓉(一两)熟地(二两)菖蒲(一两)茴香(一两)

  杜仲(一两)楮实子(一两)枸杞子(二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人参养营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疲倦,食少作泻。

  白芍(一钱五分)人参(一钱)陈皮(一钱)黄(二钱)桂心(四分)当归(二钱)白术(一钱)甘草(四分)熟地(三钱)五味(五分)茯苓(二钱)

  远志(五分)大枣(二枚)姜(三片)

  参术膏

  治虚弱受风,诸药不应,元气日伤,虚症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气,诸症自愈。

  人参白术(等分)水煎稠,汤化服之。

  人参散

  治邪热客经络,痰嗽烦热,头目昏痛,盗汗倦怠,一切血热虚劳。

  黄芩(五钱)人参(一两)白术(一两)茯苓(一两)赤芍(一两)半夏(一两)柴胡(一两)甘草(一两)当归(一两)葛根(一两)共研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三枚,同煎。

  保真汤

  治虚劳骨蒸。

  当归(五分)生地(五分)熟地(五分)黄(五分)人参(五分)白术(五分)茯苓(五分)甘草(五分)天冬(一钱)麦冬(一钱)白芍(一钱)

  黄柏(一钱)知母(一钱)五味(一钱)柴胡(一钱)地骨皮(一钱)陈皮(一钱)莲子(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三才封髓丹

  治诸虚发热,心肾不交,遗精梦泄。

  天冬(一两)熟地(一两)人参(一两)黄柏(三两)砂仁(一两)甘草(七钱)研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天真丸

  治一切亡血过多,形体消瘦,饮食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肉苁蓉(十两)当归(十二两)山药(十两)天冬(一斤)

  以上四味为末,安羊肉内,用陈酒四瓶,煨令酒尽,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烂,再入黄末五两人参末二两,白术末二两,糯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一百丸。

  补阴丸

  治阴虚发热,脚膝无力。

  黄柏(八两)知母(三两)熟地(三两)龟版(四两)当归(一两五钱)白芍(二两)牛膝(二两)陈皮(二两)锁阳(一两五钱)虎骨(一两酥炙)共研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大造丸

  治虚损劳伤,咳嗽潮热。

  紫河车(一具)龟版(二两)黄柏(一两五钱)杜仲(一两五钱)牛膝(一两)天冬(一两)麦冬(一两)地黄(二两茯苓砂仁六钱同煮去之)人参(一两)研末,酒米糊丸,每服四钱,盐汤下。妇人去龟版,加当归。

  人参固本丸

  治肺肾劳热。

  人参(二两)天冬(四两)麦冬(四两)生地(四两)熟地(四两)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形体虚弱,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口舌生疮。

  生地(四两)人参(一两)丹参(一两)元参(一两)茯神(一两)桔梗(一两)远志(五钱)枣仁(一两)柏仁(一两)天冬(一两)麦冬(一两)当归(一两)五味子(五钱)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灯芯汤下一丸。

  龟鹿二仙胶

  治虚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

  鹿角(十斤)龟版(五斤)人参(一斤)枸杞(二斤)桑柴火熬膏,每用三钱,温酒服。

  六味地黄丸

  治五劳七伤,精血枯竭,自汗盗汗,头晕目眩,遗精失血,消渴淋浊,舌燥咽疼。

  地黄(八两)萸肉(四两)山药(四两)丹皮(三两)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蜜丸,盐汤下四五钱。

  归脾汤

  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

  人参(一钱五分)茯神(一钱五分)黄(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枣仁(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远志(五分)木香(五分)甘草(五分)龙眼肉(十枚)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

  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

  黄(一两)当归(二钱)水煎服。

  卷二

  脑漏

  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鼻为肺窍,司呼吸以通阳,贼风侵入,随吸入之气上彻于脑,以致鼻窍不通,时流清涕,此风伤之脑漏也。阳邪外铄,肝火内燔,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也。冬月祁寒,感冒重阴,寒气侵脑,鼻窍不通,时流浊涕,此寒伤之脑漏也。致病不同,施治各异。宜随证辨之。

  风伤脑,桑菊愈风汤主之。

  桑菊愈风汤

  (自制)

  桑叶(三钱)杭菊(三钱)蔓荆子(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桔梗(一钱)

  枳壳(一钱)川贝(二钱)杏仁(三钱)川芎(八分)黑芝麻(一撮)

  火伤脑,清肝透顶汤主之。

  清肝透顶汤

  (自制)

  羚羊角(一钱五分)夏枯草(二钱)石决(八钱)丹皮(一钱五分)元参(一钱)

  桔梗(一钱)蝉衣(一钱五分)桑叶(二钱)薄荷(一钱)陈橄榄(二枚)寒伤脑,通阳圣化汤主之。

  通阳圣化汤

  (自制)

  当归(二钱)川芎(一钱)香附(二钱)白术(一钱五分)羌活(一钱)

  白芷(五分酒蒸)辛夷(一钱切)天麻(六分)红枣(五枚)姜(三片)

  卷二

  鼻衄

  鼻衄一证,与吐血不同。吐血者,阴分久亏,龙雷之火犯肺,日受熏灼,金气大伤,其来也由渐,其病也最深,故血从口出,而不从鼻出。鼻衄之证,其平日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上行,故血从鼻出,而不从口出。每见近来医家,因方书犀角地黄汤条下,有统治吐血、衄血之语,一遇鼻衄,即以犀角地黄汤治之,究竟百无一效,此其弊在拘执古方,不明经络。盖犀角地黄,多心肾之药,用以治肝肺,宜其格不相入矣。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数十年历历有验,可知医道当自出手眼,辨证察经,不可徒执古方也。

  豢龙汤

  (自制)

  羚羊角(一钱五分)牡蛎(四钱)石斛(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一钱五分青黛少许拌)川贝母(二钱去心研)夏枯草(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黑荆芥(一钱)

  薄荷炭(一钱)茜草根(二钱)牛膝(二钱)茅根(五钱)藕(五大片)

  卷二

  齿牙出血

  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此知血生于中焦,而主于心,故五脏各有守经之血,而六腑则无之。其散于脉内者,随冲任督三经,遍行经络。其散在脉外者,周流于肌腠毛皮之间。凡吐血、衄血,牙龈齿缝出血,皆散在经络之血,涌而上决者也。近人谓巨口吐红,及牙龈齿缝出血者,谓之胃血,此说大谬。盖胃为外腑,职司出纳,为水谷蓄泄之要区,其中并无一丝一点之血。即牙宣出血一症,不过胃火炽盛,肉不附骨,故血热而上涌。其牙不宣而出血者,乃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激胃经所致。湖州钱左,患齿缝出血,牙并不宣,多则血流盈盏,昼夜十余次,面红目赤,烦扰不安,为制苍玉潜龙汤,连服十余剂而愈。

  苍玉潜龙汤

  (自制)

  生地(四钱)龟版(六钱)石膏(三钱)龙齿(二钱)石斛(三钱)花粉(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羚羊角(一钱五分)沙参(四钱)白芍(一钱五分)藕(三两)茅根(五钱与藕同煎汤代水)

  卷二

  关格

  关格一证,所系最大,《灵、素》诸书及秦越人、张长沙,俱皆论列,而未有成方;后起诸贤,又绝无论及此证者。迨云歧子谓阴阳易位,病名关格。所传九方,动辄脑、麝、硝、黄、皂角,非开透,即劫夺,奄奄将毙之人,其能堪此乎!是有方不如无方,医学中反添一重魔劫矣。《素问》谓: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在太阳;三盛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在少阴;三盛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经络分明,言言典要,而惜乎治法不传也。秦越人发为阴乘阳乘之论,乃合寸尺之脉并言之。寸上过位,入鱼际为溢;尺下过位,入尺泽为复;此阴阳之偏,各造其极,最为精当,而惜乎治法不传也。

  张长沙谓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又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又谓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凡三言之。其曰在寸为格,在尺为关者,乃言阴阳不相荣也。其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者,言五志不安,营卫亏损,孤阳独发,故上下不通也。曰趺阳脉伏而涩者,乃胃气败坏之明征也。察脉论证,更为详尽,而惜乎治法不传也。至西江喻氏,力讲调和营卫,不偏阴,不偏阳,听胃气之自为敷布,不问其关于何而开,格于何而通,一惟求之于中,握枢而运,以渐透于上下,营气通则加意于营,卫气通则加意于卫,因立进退黄连汤二方,又立资液救焚汤一方,以为标准,此与云歧子之九方,霄壤悬殊矣。而愚则以为所重者尤在于上。苟在上之格者能通,则在下之关者亦无不通。尝见患此证者,多起于忧愁怒郁,即富贵之家,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此缘心肝两经之火煎熬太过,营血消耗,郁蒸为痰;饮食入胃,以类相从,谷海变为痰薮,而又孤阳独发,气火升痰,宜其格而不入也。格与关皆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导之以大顺,使在上者能顺流而下,则在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于调养营卫之中,平肝理气,此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和胃化痰,亦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关格既成,本难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视危亡,欲于死中求活,非精心研究不可。续制四方,以备参酌。

  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主之。

  归桂化逆汤

  (自制)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五分酒炒)青皮(一钱)茯苓(二钱)肉桂(五分)

  郁金(二钱)合欢花(二钱)蒺藜(四钱)牛膝(二钱)玫瑰花(五分)木香(五分)红枣(五枚)降香(五分)

  方以归桂化逆名,归、桂为主药无疑矣。以归、芍、红枣养其血,即以合欢、郁金、玫瑰解其郁,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气,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达,治格而亦顾及关矣。祖怡注。

  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主之。

  人参半夏汤

  (自制)

  人参(二钱)半夏(三钱)广皮(一钱)茯苓(二钱)当归(二钱)沉香(五分)郁金(二钱)砂仁(一钱)佩兰(一钱)苡仁(四钱)牛膝(二钱)佛手(五分)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参、当归顾气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陈皮利痰,以佩兰、郁金、砂仁、佛手、沉香、檀香通气。前法轻而此方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参,意同而法自异也。祖怡注。

  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和中大顺汤主之。

  和中大顺汤

  (自制)

  人参(二钱)白芍(一钱)丹皮(二钱)柏仁(二钱)潼蒺藜(三钱)

  麦冬(二钱)赤芍(一钱)白蒺藜(三钱)丹参(三钱)生地(四钱)赭石(三钱研)合欢花(二钱)竹沥(两大匙冲服)姜汁(二滴冲服)

  此方有人参、麦冬养胃家之气阴,益以生地、白芍配独发之孤阳。丹参、柏仁养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合欢开心,赭石镇逆,竹沥、姜汁豁痰,潼白蒺藜补肾疏肝。仍着重治格,而大利于开关。前方重用香药,此方则重用润药。祖怡注。

  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

  二气双调饮

  (自制)

  人参(二钱)茯苓(二钱)山药(三钱)归身(二钱)枸杞(三钱)干苁蓉(三钱)牛膝(二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砂仁(一钱)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沉香(五分人乳磨冲)

  所谓二气者,阴阳也。所谓双调者,不偏阳不偏阴也。人参、茯苓、山药偏于阳,人乳、归身、枸杞、苁蓉偏于阴,有沉香、砂仁、陈皮、青皮以和之,通治关格,此其所以为双调也。祖怡注。

  卷二关格

  附:关格门诸方

  喻氏进退黄连汤

  平调营卫,不偏阴,不偏阳,所谓运中枢以听其进退也。

  黄连(八分姜汁炒)炮姜(八分)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桂枝(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姜制)大枣(二枚)进法本方诸药俱不制,水三钟,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资液救焚汤

  治五志厥阳之火。

  生地(二钱取汁)麦冬(二钱取汁)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炙甘草(一钱)阿胶(一钱)胡麻仁(一钱炒研)柏子仁(七分)五味子(四分)紫石英(一钱)寒水石(一钱)生犀汁(二分磨)滑石(一钱二分敲碎不为末)生姜汁(二茶匙)除四汁及阿胶共八味,用名山泉水四钟,缓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再缓火略煎至胶烊化,斟出,调牛黄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热服。空朝先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卷二关格

  附:云歧子九方

  (此等方法断不可用,录之以为鉴戒。)

  柏子仁方

  人参半夏茯苓陈皮柏仁甘草麝香郁李仁姜(三片)

  人参散

  人参麝香冰片甘草汤调服

  既济丸

  附子人参麝香

  槟榔益气汤

  槟榔人参白术当归黄陈皮升麻甘草柴胡枳壳生姜煎服。

  木通二陈汤

  木通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壳生姜煎服。

  导气清利汤

  猪苓泽泻白术人参甘草木通栀子茯苓槟榔枳壳大黄浓朴麝香黑牵牛广皮半夏藿香柏仁生姜煎服。

  加味麻仁丸

  大黄白芍浓朴当归杏仁麻仁槟榔木香枳壳蜜为丸。

  皂角散

  大皂角烧存性,研细末,以猪脂一两调服。又服八正散加槟榔、枳壳、朴硝、桃仁、灯芯,茶服。

  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枳实浓朴以上九方,只图取快目前,罔顾削伐元气。然此等药入口,轻者增剧,剧者立毙,究竟目前亦不快也。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作品相关共1章·本卷共704
正文共4章·本卷共74697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