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也。)后附脊,左回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傅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常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应主二十四气也。(《难经》云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甲乙》云∶受三斗三合,合之大半。)唇浓,人中长,以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复耳前热。若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滑者(《脉经》作陷,《甲乙》亦同),此其候也。
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盲,结于脐,故取之盲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主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纹中入一分。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手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
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小肠胀者,小腹 胀,引腹痛。
心前受病移于小肠,心咳不已,则气与咳俱出。
厥气客于小肠,梦聚邑街衢。
心应皮,皮浓者脉浓,脉浓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扁鹊云∶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所以表清里浊,清实浊虚,故食下肠实而胃虚,故腑实而不满,实则伤热,热则口张,口为之生疮。虚则伤寒,寒则便泄脓血,或发里水,其根在小肠,先从腹起,(方见治水篇中。
小肠绝不治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手太阳之脉,是动则咽肿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颔肿,项肩 肘臂外后廉痛。(经脉支别已见心脏门中。
小肠虚实第二
(脉二首 方三首 灸法二首)
小肠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来去汗不出。心中烦满,身重,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
柴胡泽泻汤
治小肠热胀口疮方。
柴胡 泽泻 橘皮(一作桔梗) 黄芩 枳实 旋复花 升麻 芒硝(各二两) 生地黄(切,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硝,分二服。
大黄丸
治小肠热结满不通方。
大黄 芍药 葶苈(各二两) 大戟 朴硝(各三两) 巴豆(七枚)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小儿服二三丸,日二。热去,日一服。
灸法
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又灸小肠俞七壮。
小肠虚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名曰小肠虚寒也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胸中懊 补之方∶
干姜(三两) 当归 黄柏 地榆(各四两) 黄连 阿胶(各二两) 石榴皮(三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胶煮取胶烊尽,分三服。
舌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又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内合五脏之气也。若脏热则舌生疮引唇揭赤。若腑寒则舌本缩,口噤唇青,寒宜补之,热宜泻之,不寒不热根据脏腑调之。
风眩第四
(论一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食禁一首)
前卷既有头面风方,风眩不当分出,盖以此是徐嗣伯方,不可以余方相杂,故此特立风眩方条,专出徐氏方焉。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业,颇习经方名医要治,备闻之矣。自谓风眩多途,诸家未能必验,至于此术,鄙意偏所究也,少来用之,百无遗策,今年将衰暮,恐淹忽不追,故显明证论,以贻于后云尔。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火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则一。此方疗治万无不愈,但恐证候不审或致差违,大都忌食十二属肉。而奔豚为患,发多气急,气急则死不可救,故此一汤是轻重之宜,勿因此便谓非患。所治风眩汤散丸煎共有十方,凡人初发宜急与续命汤,困急时但度灸穴,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灸法次列于后。余业以来三十余年,所救活者数十百人无不瘥矣,后人能晓此方,幸勿参以余术焉。
续命汤
治风眩发则烦闷无知,口沫出,四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方。
竹沥(一升二合) 生地黄汁(一升) 龙齿 生姜 防风 麻黄(各四两) 防己(三两)石膏(七两) 桂心(二两) 附子(三分)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气加附子作一两,紫苏子五合,橘皮半两
奔豚汤
治气奔急欲绝方。
吴茱萸(一升) 石膏 人参 半夏 芎 (各三分) 桂心 芍药 生姜(各四分) 生 葛根 ?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七升,清酒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防己地黄汤
治言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方。
防己 甘草(各二两) 桂心 防风(各三两) 生地黄(五斤,别切,勿合药渍,疾小轻二斤)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渍一宿,绞汁,着一面取滓着竹箦上,以地黄着药滓上。于五斗米下蒸之,以铜器承取汁,饭熟以向前药汁合绞取之,分再服。
薯蓣汤
治心中惊悸而四肢缓,头面热,心胸痰满,头目眩冒如欲动摇方。
薯蓣 麦门冬 人参(各四两) 芍药 生地黄 前胡(各八分) 枳实 远志 生姜(各三分)?合)
上十六味 咀,取江水高举手扬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减一斗,纳半夏复减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无江水处以千里东流水代之。
防风汤
服前汤后四体尚不凉,头目眩转,服此汤大胜,宜常服。但药中小小消息随冷暖耳,仍不除瘥者根据此方。
防风 石膏 人参 赤石脂 生姜 龙骨 寒水石 白石脂 茯苓(各三分) 桂心(二分) 紫石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凡用井花水取清净也,今用江水者无泥沙秽源泉,远涉顺势,归海不逆上流,用以治头必归于下故也。
薯蓣丸
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
薯蓣(二十八分) 甘草(二十分) 鹿角胶(《金匮》作阿胶) 大豆黄卷 桂心(各七分)药 白术(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 川芎(各五分) 白蔹 干姜(各三分) 大枣(一百枚取膏)
上二十二味为末,枣膏和白蜜,丸如弹丸,先食服一丸,日三。
薯蓣煎
薯蓣(二十分) 甘草(十四分) 泽泻 人参 黄芩(各四分) 当归 白蔹 桂心 防风 姜 蜀椒(各二分,以上二十味并用捣筛) 生地黄(十八斤捣绞取汁,煎令余半) 獐鹿髓 鹿角胶(各半斤) 麻子仁(研) 蜜(各三升) 大枣(八十枚) 桑根白皮(五升,忌冈上自出土者大毒,大忌近篱屋垣墙下,沟渎边者,皆不中用也。)
上二十七味,以清酒二斗四升煮桑白皮麻子仁大枣得一斗,去滓,次下地黄汁鹿胶髓蜜煎减半,纳诸末并煎令可丸如鸡子黄大,饮服一枚,日三,稍加至三丸。
天雄散
治头目眩晕屋转旋倒方。
天雄 防风 川芎 人参 独活 桂心 葛根(各三分) 莽草(四分) 白术 远志 薯蓣茯神 山茱萸(各六分)
上十三味治,下筛,先食以菊花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三匕,以知为度。(菊花酒法
人参丸
治心中恍惚不定方。
上党人参 鬼臼 铁精 牛黄 雄黄 大黄 丹砂 菖蒲 防风(各一两) 蜥蜴 赤足蜈蚣(各一枚)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用前菊花酒服七丸,日三夜一,稍加之。合药勿用青纸,忌见妇人、青衣人、丧孝不具足人及浊秽六畜鸡犬等。
灸法
其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灸,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若连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若指面为瘢则阙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
食禁
十二属相肉物皆不得食,其为药则牛黄龙骨齿用不可废。
风癫第五
(论四首 方三十六首 针灸法五十八首)
论曰∶黄帝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对曰∶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数有所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而止。病癫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四五日一发,名曰癫疾,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病已止,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已。癫疾始发,而反强,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已。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甲乙》作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右强者攻其左,左强者攻其右,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即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尾 也。
骨癫疾者,颔齿诸 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筋癫疾者,身拳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本杼,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从满脉尽,刺之出血不满挟项,灸太阳。又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 ,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治癫者,病发而狂,面皮浓敦敦者,死不疗。
凡癫发则卧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粪者难疗。
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厥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成为癫。故特附厥于此条也。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
论曰∶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问曰∶热厥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对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盛则足下热也。问曰∶寒厥必起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对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膝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而从内也。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满,腹满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气逆则阳气乱,乱不知人。巨阳之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仆。阳明之厥,阗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髀不可以运。太阴之厥,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舌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内(一作外)。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则火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冷乃止,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所谓二阳者,二刺阳也。
论曰∶温病热入肾中亦为痉,小儿病痫,热盛亦为痉。凡风喑暴尸厥及鬼魇不寤皆相似,宜察之,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
论曰∶癫病有五∶一曰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二曰阴癫,坐初生小时脐疮未愈,数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由热作汗出当风,因以房室过度,醉饮饱满行事,令心气逼迫短气脉悸得之。四曰湿癫,眉头痛,身重,坐热沐发湿结脑,汗未止得之。五曰马癫,发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热,坐小时风气脑热不和得之。
治五癫方∶
铜青 雄黄 空青 东门上鸡头 水银(各一两) 猪苓 茯苓 人参 白芷 石长生 白蔹 白薇(各二两) 卷柏 乌扇(各半两) 硫黄(一两半)
上十五味为末,以青牛胆和着铜器中,于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药成丸如麻子,先食服三十丸,日二夜一。
虎睛丸
治风癫掣 ,口眼张大,口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方。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箭羽 露蜂房(各二分) 独活 远志 细辛 贯众 麝香白蔹(一作白薇) 升麻 白藓皮(各三两) 牛黄 防风 秦艽 防葵 龙齿 黄芩 雄黄山茱萸 防己 茯苓 铁精 鬼臼 干地黄(一作干姜) 人参 大黄 银屑(各四分)
茯神 石膏 天雄( ?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效。
凡癫发之候,其状多端,口边白沫,动无常者治方∶
秦艽 人参 防葵(一作防风) 茯神(一作牡丹) 甘草(各二两) 铅丹(一两) 贯众(一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雄雌丸
治风癫失性,颠倒欲死,五癫惊痫方。
雄黄 雌黄 真珠(各一两) 铅(二两,熬令成屑) 丹砂(一分) 水银(八分)
上六味为末,以蜜和捣三万杵,丸如胡豆,先食服三丸,日二,稍加,以知为度。(《古今录验》云,疗五癫,牛癫则牛鸣,马癫则马鸣,狗癫则狗鸣,羊癫则羊鸣,鸡癫则鸡鸣。
病五癫狂病者,脏腑相引,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静螈 吐沫,久而得苏者。)
续命风引汤
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方。
麻黄 川芎 石膏 人参 防风(各三两) 甘草 桂心 独活(各二两) 防己 附子当归( ?
上十三味 咀,以酒三升,水一斗合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紫石煮散
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螈 ,日数十发,医所不疗者方。
紫石英 滑石 白石脂 凝水石 石膏 赤石脂(各六两) 甘草 桂心 牡蛎(各三两)
上十二味治,下筛,为粗散,盛以苇囊,悬高凉处,欲用取三指,撮以新汲井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合,未能服者以绵沾着口中,热多者日四五服,以意消息之,(深师方只龙骨、牡蛎、干姜、滑石、白石脂五味)。
治百二十种风痫癫惊狂发即吐沫不识人者,四月五月宜服之方∶
紫石英 芍药 龙骨(一作黄芩) 青石脂 白藓皮 麻黄 当归 甘草 栝蒌根 桂心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分作七裹,每以大枣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一裹大枣汁中煎取一升,去滓,顿服,相去七日一服,服讫即瘥。
治癫痫厥时发作方∶
防葵 代赭石 人参 铅丹 白僵蚕 钩藤 茯神 雷丸 虎骨 生猪齿 远志 桂心 防风(各六两) 卷柏 茛菪子 升麻 附子 牡丹 龙齿 光明砂(各一分) 牛黄(二分)
白上二十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亦可为丸,良验。
川芎汤
治风癫引胁牵痛,发则吐,耳如蝉鸣方。
川芎 本 茹(各五两)
上三味 咀,纳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羸者分三服,取大汗。
鸱头丸
治风癫方。
鸱头(一枚) 葶苈子 铅丹 虎掌 乌头 栝蒌根(各三分) 甘遂 天雄 蜀椒 大戟(各二分) 白术(一分) 茹 铁精(各一两)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下二丸,日三服。
又方 治癫痫螈 方。铅丹(一斤) 飞鸱头(二枚)
上二味为末,蜜丸,先食服三丸,日三,剧者夜一,稍加之。
又方 茛菪子三升捣筛,以酒一斗渍半日,绞去滓,汤中煎令可丸,先食服如小豆二丸,加至如梧子二丸,以知为度,额上手中从纹理中赤起是知也。无此候更服,病日发者三日愈,间日发者十日愈,五日发者二十日愈,半岁发者一月愈。
地黄门冬酒
治阴虚痫妄方。
地黄(三十斤) 天门冬(十斤)
上二味捣取汁,作煎服之瘥。
天门冬酒
通治五脏六腑大风洞泄虚弱五劳七伤,症结滞气冷热诸风,癫痫恶疾耳聋头风,四肢拘挛,猥退历节,万病久服身轻延年,齿落更生,发白变黑方。
天门冬捣绞取汁二斗,曲二升,曲发以糯米二斗,准家酿法造酒,春夏极冷下饭,秋冬温如人肌 之,酒熟取服一盏,常令酒气相接,勿至醉吐。慎生冷醋滑鸡猪鱼蒜,特慎鲤鱼及忌油腻,此是二斗汁法,一石二斗亦准此。服十日觉身体瘾疹大痒,二十日更大痒,三十日渐止,此皆风气出故也。四十日即觉身心朗然大快,五十日当风坐卧觉风不着人,身中诸风悉尽。用米法∶先净淘米,曝干,临欲用时别取天门冬汁渍米,干漉炊之,余汁拌饭,密封压。取天门冬汁法∶净洗天门冬,去心皮,漉去水切压取汁,三四遍滓干乃止。此酒初熟味酸,仍作臭泔腥气,但根据式服之,久停则香美,封四七日佳。凡八九月少少合,至十月多合,拟至来年五月三十日相续服之。入四月不得合,服酒时若得散服得力更倍,速散方如下∶
散方∶天门冬去皮心,曝干,捣作末,以上件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久服长生,凡酒亦得服。
灸法
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参合如“△”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挟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故画图法以丹注所灸五处各百壮,削竹皮为度胜绳也。猝癫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翼》云,当尿孔上是穴。)又灸阴茎头三壮。又灸足大趾上聚毛中七壮。又灸囊下缝二七壮。又灸两乳头三壮,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报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又灸天窗百会各渐灸三百壮,炷惟小作。又灸耳上发际各五十壮。
论曰∶黄帝问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对曰∶生于阳也。曰∶阳何以使人狂?曰∶阳气因暴折如难决,故善怒,名曰阳厥。问曰∶何以知之?对曰∶阳明常动,太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曰∶治之奈何?曰∶衰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后饭。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
论曰∶凡发狂则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皆须备诸火灸乃得永瘥。若或悲泣呻吟者,此为邪非狂,自根据邪方治之。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传即为癫狂,邪入于阴传则为痛喑,阳入于阴病静,阴入于阳病怒。
鼍甲汤
治邪气,梦寐寤时涕泣不欲闻人声,体中酸削,乍寒乍热,腰脊强痛,腹中拘急不欲饮食,或因疾病之后,劳动疲极,或触犯忌讳,众诸不节,妇人产生之后月经不利,时下青赤白,肌体不生肉虚羸瘦,小便不利,或头身发热旋复解散,或一度交接,弥日困极,皆主之方。
鼍甲(七枚) 甘草 白薇(一作白芷) 贝母 黄芩(各二两) 麻黄 白术 芍药(各二两半) 防风(三两) 凝水石 桂心 茯苓 知母(各四两) 石膏(六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
九物牛黄丸
治男子沾鬼魅欲死,所见惊怖欲走,时有休止,皆邪气所为不自绝方。
牛黄(土精) 荆实(人精) 龙骨(水精) 空青(天精) 雄黄(地精) 曾青(苍龙精) 玉屑( ?
上九味名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各一两,治下筛,蜜丸,和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三,稍加以知为度。《翼方》云,凡邪病当服五邪汤,九精丸瘥。
十黄散
治五脏六腑血气少,亡魂失魄,五脏觉不安,忽忽喜悲,心中善恐怖,如有鬼物,此皆发于大惊及当风从高坠下落水所致悉主之方。
雄黄 人参(各五分) 黄芩 大黄 黄柏 黄 细辛 桂心(各三分) 黄连 黄埘 蒲
上十五味治,下筛,未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加至二匕。羸劣者更加人参五分。
一方有生黄三分。(崔氏有蜀椒五分,干姜四分。)
别离散
治男女风邪,男梦见女,女梦见男,悲愁忧恚怒喜无常,或半年数月一发动
桂心 茵芋 天雄 菖蒲 细辛 茜根 附子 干姜(各一两) 白术 桑寄生(各三两)
上十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凡修合,勿令妇人鸡犬及病者、病者家人知见,令邪气四物
鸢头散
治鬼魅方。
东海鸢头(即由跋根) 黄牙石(一名金牙) 莨菪子 防葵(各一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欲令病患见鬼加防葵一分,欲令知鬼疰者复增一分立有验
五邪汤
治邪气啼泣或歌或哭方。
禹余粮 防风 桂心 芍药 远志 独活 甘草 人参 白术 石膏 牡蛎 秦艽(各二
上十七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四服,亦可如煮散法服之。
茯神汤
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所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
茯神 茯苓 菖蒲 人参(各三两) 赤小豆(四合)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人参汤
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时方。
人参 防风 乌头 干姜 栝蒌根(《翼》作桔梗) 泽泻 猪脊 远志 附子 黄芩 独活(各五分) 秦艽 牡蛎 山茱萸 五味子 前胡 细辛 石膏 川芎 蜀椒 牛膝 甘草 石南 桂心 桑白皮 麻黄 竹皮 白术 橘皮(各十八铢) 鬼箭羽(《翼》作泽兰) 茯苓 (各 ?
上三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虎睛汤
治狂邪发无常,披发大叫唤,欲杀人,不避水火方。
虎睛 鸱头 露蜂房(各一具) 茯苓 桂心 防风(各三两) 人参 甘草 天雄 独活(各一两) 石长生(六分) 枫上寄生(五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又方 防葵 人参 贯众(各五两) 防风 桂心(各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汁三升,分四服,稍服亦可。
治猝发狂方∶
苦参五斤为末;蜜和丸,如酸枣大,单服十丸。
治魅方∶
水服鹿角末方寸匕,日三。
又方 水服獭肝末,日三。
治狐狸诸色精魅作种种恶怪,令人恐怖,狂癫风邪方∶
雄黄(六斤) 油(一斗二升)
上二味,破雄黄如棋子并油纳大铛中,以盆合头作灶,微火煎九日九夜,不得少时火绝,亦不是火冷须火热,微微不绝,辟诸精魅神验。
治风邪方∶
商陆根三十斤去皮细切,以水八斗东向灶煎减半,去滓,更煎令可丸,如梧子大,服一丸,合时勿令人见。更有莨菪方大豆紫汤,皆可取汗出佳。(莨菪方见此篇前大豆紫汤,见前三卷妇人门。)
又方 烧虾蟆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又方 水服伏龙肝末方寸匕,日三。
针灸法
论曰∶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或者蜚蛊向导,手乱目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凡占风
扁鹊曰∶百邪所病,针有十三穴,凡针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次至鬼垒,又至鬼心,针至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穴针也,仍须根据掌诀捻目而治之,万不失一。黄帝掌诀,别是术家秘要,第一针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第二针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第三针足大趾爪甲下,名鬼垒,入肉二分。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入肉半寸(即太渊穴也。)第五针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火针七针针三下(即申脉穴也。)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火针七针针三下。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火针七针针三下。第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即劳宫穴也。)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火针七针针三下(即上星穴也。)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火针七针针三下(即曲池穴也。)
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
以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之。邪鬼妄语,灸悬命十四壮(穴在口唇里中央弦弦者是,一名鬼禄,又以刚力决断弦乃佳。)邪病卧瞑瞑不自知,风府主之(一名鬼穴。)
邪病大唤骂走,灸十指端去爪一分(一名鬼城。)邪病大唤骂走远,三里主之(一名鬼邪。)
邪病鬼癫四肢重,囟上主之(一名鬼门,)邪病四肢重痛诸杂候,尺泽主之(尺中动脉一名鬼受。)
邪病语不止及诸杂候仓公法∶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狂走掣 灸玉枕上三寸,一法项后一寸灸百壮。狂邪鬼语,灸天窗九壮。狂走癫疾灸顶后二寸十二壮。或灸大幽百壮,狂言恍惚,灸天枢百壮。狂走癫痫,灸季肋端三十壮,或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狂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狂癫风痫吐舌,灸胃脘百壮。狂邪发无常披发大唤欲杀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语,灸间使三十壮(穴在腕后五寸,臂上两骨间亦治惊恐歌哭。)狂走喜怒悲泣,灸臣觉(一作巨搅,穴在背上胛内侧反手所不及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随年壮。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悲哭鬼语,灸天府五十壮。悲泣邪语鬼忙歌哭,灸慈门五十壮。狂邪惊痫,灸承命三十壮(穴在内踝后上行三寸动脉上)。狂癫风惊厥逆心烦,灸巨阳五十壮。狂癫鬼语,灸足太阳四十壮。狂走惊恍惚,灸足阳明三十壮。狂癫痫易疾,灸足少阳,随年壮。狂走癫厥如死人,灸足大趾三毛中九壮(一云灸大敦)。狂走易骂,灸八会,(穴在阳明下五分。)随年壮。狂癫惊走恍惚嗔喜,笑骂歌哭鬼语,悉灸脑户、风池、手阳明、太阳、太阴,足阳明、阳跷、少阳、太阴、阴跷、足跟,皆随年壮。惊怖心忪少力,灸大横五十壮。狂疯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两吻边燕口处赤白际各一壮,又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正卧核卵上灸之,勿近前中卵,恐伤阳气也。狂走刺人或欲死,骂詈不息,称神鬼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报灸之(仓公法神效。)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狐魅,合手大指缚,灸合间三七壮,当狐鸣即瘥。猝狂言鬼语,以甑带急合,缚定两手大指便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火齐起各七壮,须臾鬼自道姓名。乞去徐徐问之乃解其手。猝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壮,不止十四壮,炷如雀屎大。风邪灸间使随年壮,又灸承浆七壮,又灸心俞七壮,又灸三里七壮。猝狂鬼魇,针其足大KT趾爪甲下入少许即止。
惊悸第六
(方二十三首)
远志汤
治心气虚惊悸善忘不进食补心方。
远志 干姜 白术 桂心 黄 紫石英(各三两) 人参 茯苓 甘草 芎 茯神 当归 羌活 防风(各二两) 麦门冬 半夏(各四两) 五味子(二合) 大枣(十二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中风心气不足,惊悸言语谬误,恍惚愦愦,心烦闷耳鸣方。
远志 黄 茯苓 甘草 芍药 当归 桂心(一方无) 麦门冬 人参(各二两) 附子(一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每服八合,羸人服五合,日三夜一。
茯神汤
治风经五脏大虚惊悸安神定志方。
茯神 防风(各三两) 人参 远志 甘草 龙骨 桂心 独活(各二两) 白术(一两)
酸枣(一升) 细辛 干姜(各六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风虚满、颈项强、心气不定不能食方。
茯神 麦门冬(各四两) 人参 远志 羌活 当归 甘草 紫石英 五味子(各一两)半夏 黄 防风(各三两) 酸枣(三升) 生姜(五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枣仁至一斗,去枣,纳余药煎取三升半,每服七合,日三夜二。
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病苦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口唇黑,呕吐血,舌本强,不通水浆方。
紫石英 人参 茯苓 远志 当归 茯神(深师作桂) 紫菀 甘草(各二两) 麦门冬(一升) 赤小豆(三合) 大枣(三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心气不足,多汗心烦,喜独语多梦不自觉,咽喉痛,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方。
紫石英 人参 茯苓 桂心(各二两) 麦门冬(三两) 紫菀 甘草(各一两) 赤小豆(二十四枚) 大枣(七枚)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春夏服佳。
又方 治奄奄忽忽朝瘥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定志下气方。
人参 茯苓 远志 甘草 枳实 当归 龙齿 桔梗(各三两) 半夏 桂心(各五两)黄?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八合,日三夜二。
又方 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方。
远志 蒲黄(一方用菖蒲) 人参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又方 治心气不足,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
茯神 远志 黄芩 干地黄 麦门冬 石膏(各四两) 半夏 桂心 附子 生姜(各二两) 甘草 阿胶 糖(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十四味以十二味 咀,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糖及胶更煎取二升二合,分三服。(此方与前心虚实篇大补心汤相重,分两不同。)
小定心汤
治虚羸心气惊弱多魇方。
茯苓(四两) 桂心(三两) 甘草 芍药 干姜 人参 远志(各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定心汤
治心气虚悸,恍惚多忘,或梦惊魇志少不足方。
人参 茯苓 茯神 远志 赤石脂 龙骨 干姜 当归 甘草 白术 芍药 桂心 紫菀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惊劳失志方∶
甘草 桂心(各二两) 龙骨 防风 麦门冬 牡蛎 远志(各一两) 茯神(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相去如人行九里久再进。
荆沥汤
治心虚惊悸不定羸瘦病方。
荆沥(三升) 茯神 白藓皮(各三两) 人参(二两) 白银(十两,以水一斗煮取二升)
上五味 咀,以荆沥银汁中煮取一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
又方 荆沥(二升) 缓火煎取一升六合,分温四服,日三夜一。
又方 单用荆沥煮服功力尤专。
镇心汤
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善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风 当归 大黄(各五分) 麦门冬(五两) 泽泻 大豆黄卷 白蔹(各四分) 菖蒲 人参 桔梗 远志 桂心 薯蓣 石膏(各三分) 干姜 茯苓 紫菀(各一两) 甘草 白术(各十分) 附子 茯神(各二两) 秦艽(六分) 粳米(半升) 大枣(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翼》方不用粳米,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大镇心散
治心虚惊悸,梦寐恐畏方。
紫石英 茯苓 防风 人参 甘草 泽泻(各八分) 黄 白术 薯蓣 秦艽 白蔹(各六分) 麦门冬 当归(各五分) 桔梗 大豆黄卷 柏子仁 桂心 远志 大黄 石膏(各四分) 干姜 蜀椒 芍药 细辛(各三分)
上二十四味治,下筛,酒服三方寸匕,日三。(一方无紫石英、茯苓、泽泻、干姜,有大枣?
又方 治风虚心气惊弱恍惚失常,忽嗔恚悲志意不乐方。
紫石英 白石英 朱砂 龙齿 干地黄(一本无) 人参 白术 茯苓 桂心 干姜 天雄
上十五味治,下筛,酒服两方寸匕,日三。
小镇心散
治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然惊者方。
人参 白术 远志 附子 桂心 黄 细辛 干姜 干地黄 赤小豆 龙齿 防风 菖蒲(各二两) 茯苓(四两)
上十四味治,下筛,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镇心丸
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疰,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肉苁蓉 麦门冬 远志 大黄 当归 细辛 大豆黄卷 卷柏 干姜(各五分) 人参 丹参 防风 秦艽 泽泻(各六分) 柏子仁 芍药 石膏(各三分)乌头 桂心 桔梗 甘草 薯蓣 前胡 白蔹 铁精 银屑 牛黄(各二分) 白术 半夏(各三分) 虫(十二枚) 干地黄(十二分) 大枣(五十枚)
上三十五味为末,蜜枣和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本无
大镇心丸
治同前,凡是心病悉主之方。
干地黄(六分) 牛黄(五分,一用牛膝)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 人参 远志 麦门冬 丹砂 阿胶 甘草 大黄 紫石英 银屑 白蔹 当归 干姜 防风(各八分) 杏仁 蜀椒(各五分) 泽泻 黄 大豆黄卷 茯苓 薯蓣 茯神 前胡 柏子仁 铁精(各五分)桑螵蛸(十?
上三十二味为末,白蜜枣和丸,酒服七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小镇心丸
治心气少弱,惊虚振悸,胸中逆气,魇梦参错谬忘恍惚方。
紫石英 朱砂 茯神 银屑 雄黄 菖蒲 人参 桔梗 干姜 远志 甘草 当归 桂心(各二两) 防风 防己 细辛 铁精(各一两)
上十七味为末,蜜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方有茯苓二分,为十
定志小丸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善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方。
人参 茯苓(各三两) 菖蒲 远志(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七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之亦佳。
紫石英酒
治久风虚冷,心气不足,或时惊怖方。
紫石英(一斤) 钟乳 防风 远志 桂心(各四两) 麻黄 茯苓 白术 甘草(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酒三斗春渍三日,每服四合,日三,亦可至醉,常令有酒气。
好忘第七
(方十六首)
枕中方
常服令人大聪。
龟甲 龙骨 菖蒲 远志
上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治多忘,令人不忘方菖蒲(二分) 远志(七分) 茯苓 茯神 人参(各五分)
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后智神良。
开心散
治好忘方。
菖蒲(一两) 远志 人参(各十分) 茯苓(二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菖蒲 远志 茯苓(各三分) 续断 肉苁蓉(各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至老不忘。
菖蒲益智丸
治善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耳明目方。
菖蒲 附子 远志 人参 桔梗 牛膝(各五分) 茯苓(七分) 桂心(三分)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一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日二夜一,禁如药法。
养命开心益智方干地黄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远志 肉苁蓉 菟丝子(各三两) 蛇床子(二分)
上七味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二,忌食兔肉,余无忌。
八味散方
天门冬(六分) 桂心 茯苓(各一两) 干地黄(四分) 菖蒲 远志 石苇 五味子(各三分)
上八味治,下筛,后食酒或水服方寸匕,三十日力倍,六十日气力强志意足。
治健忘方 天门冬 远志 茯苓 干地黄上四味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常服勿绝。
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方 龙骨 虎骨 远志(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 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饮酒不至醉。
又方 常以甲子日取石上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耳目聪明不忘。(出衢州石桥寺南山。)
又方 七月七日麻勃一升,人参三两为末,蒸令气遍,临夜卧服一刀圭,尽知四方之事。
又方 戊子日取东边桃枝二七枚缚着卧床中枕之不忘。
又方 常以五月五日日未出时取东向桃枝作三寸木人,着衣带中令人不忘。
又方 丁酉日自往市买远志裹着衣中,角头还作末服之不复忘。
治人心昏塞多忘易误方
七月七日取蜘蛛网着衣领中,勿令人知,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