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聚星障
中医眼科学
第一节 聚星障
作者:教材  |  字数:2824  |  更新时间:2022-09-04 17:31:50

  聚星障是黑睛上生多个细小星翳,伴涩痛、畏光流泪的眼病。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常在热病后,或慢性疾病,或月经不调等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下发病,多单眼为患,也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不及时,可发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症,愈后遗留瘢痕翳障,影响视力。本病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风热或风寒之邪外侵,上犯于目。

  二、外邪人里化热,或因肝经伏火,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

  三、过食煎炒五辛,致脾胃蕴积湿热,熏蒸黑睛。

  四、肝肾阴虚,或热病后阴津亏耗,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

  病情初起,沙涩疼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或红赤不显;黑睛骤起翳障,如针尖或称星大小,色灰白或微黄,少则数颗,或齐起,或先后渐次而生,其排列形式不一,可散漫排列如云雾状,可联缀呈树枝状(图11—1),一般不化脓,但病程较长。若星翳傍风轮边际而起,扩大连接,中间溃陷者,变为花翳白陷;若复感邪毒,团聚密集,融成一片,溃人黑睛深层者,变为凝脂翳。

  [诊断依据]

  一、自觉沙涩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

  二、黑睛病变早期有多个针尖或称星大小之星翳,继之相互融合如树枝状或地图状。荧光素钠染色阳性。伴有不同程度抱轮红赤。

  三、病变区知觉减退。

  四、多有感冒、发热、劳累或精神刺激等诱因。

  五、一般为单眼发病,少数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复发倾向。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鉴别(详见“花翳白陷”、“凝脂翳”节)。

  [辨证论治]

  本病之辨证要结合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综合分析。首当辨病因,审脏腑。若为外邪者,治当疏散外邪;为肝火者,治当清泻肝火;为湿热者,治当清热化湿。对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常为虚实夹杂,治须分辨虚实之孰轻孰重,采用扶正祛邪法,耐心调治,方能取效。

  外治以清热解毒、退翳明日为主,并可结合针刺、热敷等方法治疗。

  一、内治

  (一)风热上犯

  [主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性轻扬,热性炎上,风热上犯于目,故症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发红等;风邪人侵,卫气失宣,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恶寒轻;风热上犯于咽,故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原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若加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可增强解毒之功。

  (二)风寒犯目

  [主证]黑睛星翳,抱轮微红,流泪羞明,恶寒发热,寒重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上侵于目,故症见黑睛星翳,抱轮微红等。风寒束表,卫阳受遏,故见恶寒发热;寒为阴邪,故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发散风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去枳壳。方中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川芎辛温发散风寒;前胡、柴胡、桔梗辛散风邪,还可载药上行,以利头目。诸药配合,以治风寒翳障。

  (三)肝火炽盛

  [主证]星翳渐次扩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今肝经素有伏热,又夹外邪,内外相搏,以致肝火炽盛,火性上炎,黑睛受灼,故病变扩大加深,症状剧烈。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数为肝火炽盛之候。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胆实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小便;肝火炽盛易伤肝阴,又虑方中多苦寒之品,苦能化燥伤阴,故配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正不伤。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便通去大黄、芒硝,加金银花、蒲公英、千里光等清热解毒之品。

  (四)湿热蕴蒸

  [主证]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

  [证候分析]过食炙赙五辛,肥甘厚味,以致酿成脾胃湿热,湿性重浊粘腻,与热邪胶结,留恋不去,故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清阳被阻,气机不利,故头重胸闷。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故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是湿热之征。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苡仁、蔻仁开上宣中利下,芳香化湿浊;半夏、厚朴苦温燥湿;通草、竹叶、滑石清利湿热,诸药合为化湿清热之剂,服至舌苔退净,湿化热清,则转为退翳明目之剂。

  (五)阴虚邪恋

  [主证]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以致阴虚无力抗邪,邪气久留不解,黑睛星翳,迁延不愈。阴亏虚火上炎,故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为阴津不足,目失濡养。舌红少津,脉细为阴虚津乏之征。

  [治法]滋阴散邪。

  [方药]加减地黄丸去枳壳、杏仁。方中重用生地、熟地滋养肾水,当归柔润养血;牛膝性善下行,与二地合用,以降上炎虚火;羌活、防风祛风散邪退翳。诸药配合,则能滋阴散邪,退翳明目。若气阴不足者,可加党参、麦冬益气生津;虚火甚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此外,还可加菊花、蝉蜕等以增退翳明目之功。

  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参照宿翳治疗。

  二、外治

  (一)银黄注射液稀释一倍后滴眼,或用熊胆眼药水滴眼,每日6次以上。病情重者,可用银黄注射液0.5毫升作球结膜下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二)1%无环鸟苷或0.1%碘苷滴眼液滴眼。在急性期1—2小时滴眼1次。眼眵多者加用抗生素眼液或眼膏。

  (三)病变影响瞳神缩小者,必须滴用扩瞳剂,如1%阿托晶滴眼液,次数视病情而定,防止瞳神干缺。

  (四)用秦皮、银花、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竹叶、防风等煎水,作湿热敷。

  (五)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点用犀黄散以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三、针刺治疗

  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穴,每次取局部1—2穴,远端l~2穴,每日1次,视病情选用补泻手法。

  [预防调摄]

  本病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故增强体质、保持正气存内是防止本病的根本措施。平素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七情和畅,饮食调理适宜,以使体内阴阳气血相对协调。

  如有感冒等热性病发生,在发热期或发热后,须注意眼部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已病后,古人提出要善于保养,并要注意眼部清洁,切不可乱加揉擦。在强光下可戴防护眼镜。护理上劝病人思想开阔,及时服药点药,饮食注意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以利早日康复。

  [转归预后]

  本病如能早期治疗,效果尚好;若治不及时,常易反复发作,不仅难以速愈,且易变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愈后常留瘢痕,影响视力。

  [文献摘要]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如此生起者,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能大者有变,团聚生大而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爬绊者退迟,若星翳生于丝尽头者亦退迟,进速且有变,盖接得脉络生气之故。此证大抵多有痰火之患,能保养者庶几,斫丧犯戒者变证生焉。”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第一章 绪言共2章·本卷共6323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共6章·本卷共9256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共4章·本卷共9830
第四章 病因病机共2章·本卷共11253
第五章 诊断概要共3章·本卷共19085
第六章 治法概要共5章·本卷共30462
第七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共2章·本卷共3999
第八章 胞睑疾病共10章·本卷共14803
第九章 两眦疾病共4章·本卷共6761
第十章 白睛疾病共13章·本卷共13525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共8章·本卷共12319
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共12章·本卷共28867
第十三章 眼外伤共6章·本卷共10549
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共7章·本卷共9428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