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胞生痰核
中医眼科学
第二节 胞生痰核
作者:教材  |  字数:2631  |  更新时间:2022-09-04 17:13:48

  本病是指胞睑内生核状硬结,逐渐长大,而又不红不痛的眼病,称为胞生痰核(《眼科易知》)。由于睑内核状硬结主要因痰湿阻结胞睑脉络而起,故得此名。本病又名疣病(《原机启微·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睥生痰核(《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眼胞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等。相当于西医学之霰粒肿。

  [病因病机]

  恣食炙赙,脾胃蕴热生痰,痰热相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昆结于睑内,逐渐隐起而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

  该病在临床上常见两种情况。

  一、胞睑内隐起硬结,扪之很小,外观不显。渐长大后,可见睑内有局限性隆起,但皮色不变。此硬结扪之可活动而不与睑皮肤粘连,生长缓慢,有的长到一定程度则静止,也不溃破。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者。好发于上胞,个别也可生于下睑较小型者,一般在睑内无显著改变,也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见在睑内相对应之处呈青灰色或紫红色,眼睑可有重坠感。

  二、睑内硬结生长迅速者,长到一定程度可在睑内自溃。溃后不易收口,且在溃口处生肉芽,长期不愈。患者有磨擦感或有隐痛。也有少数可从皮肤面穿破。

  [诊断依据]

  一、胞睑内长硬核较小,存在日久或渐长不消。

  二、胞睑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

  三、肿核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

  四、睑内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鉴别诊断]

  表8-1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

  ┌────┬────┬──────────────────┬──┬─────

  │ 病名 │发病部位│主症│病程│对白睛影响

  ├────┼────┼──────────────────┼──┼─────

  │││睑皮肤正常,可扪到核状硬结,与皮肤不││

  │胞生痰核│ 睑深部│粘连,存在日久或渐长,若无感染者不化│缓 │无影响

  │││脓,睑里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

  ├────┼────┼──────────────────┼──┼─────

  │ 针眼 │ 靠睑弦│局限性红肿,掀痛,疖肿中心硬,与睑皮││发病近眦部者可

  │││肤粘连,化脓后头小,溃破后自愈 │急 │致眦部白睛水肿

  └────┴────┴──────────────────┴──┴─────

  表8—2胞生痰核与内针眼的鉴别

  ┌────┬────┬─────────┬───────┬──┬───

  │ 病名 │睑皮肤 │睑内 │硬结 │病程│转归 

  ├────┼────┼─────────┼───────┼──┼───

  │内针眼 │红肿较重│色红赤有黄色脓头 │较大而们之稍动│较短│脓溃肿消

  ├────┼────┼─────────┼───────┼──┼───

  │胞生痰核│ 正常 │局限性青灰或紫红色│推之可移动│缓慢│复受外邪,亦显红肿,但较内针眼轻

  └────┴────┴─────────┴───────┴──┴────

  此外,若发于老年人,且术后在原病灶区复发并迅速长大者,又须注意排除癌症。

  [辨证论治]

  肿核小型且静止者,可不作治疗,有的可以自消,不能自消者也无碍。若形态较大,影响外观,或有眼睑重坠感,或有溃破趋势者,当作治疗。自古以来多以手术为主,但也有不少单用药物治疗之记载。若用药物治疗可以消散者,则不必强求手术。这柙趋势,目前不论中医、西医,都有探讨。

  一、内治

  按中医辨证,该病可分二种证型,即无火症之痰湿阻结与有火症之火重于痰型。前者为常见证型,后者则为变证。

  (一)痰湿阻结

  [主证]较小型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眼睑重坠感。查局部,小型者望诊无异常,触诊可于胞睑中扪到坚硬而可推动、与皮肤不粘连的硬结。若渐长而较大者,除扪到圆形硬结外,相对应处睑皮肤可见隆起,或可见相对应的睑内呈青灰或紫红色,舌淡苔薄白,脉缓。

  [证候分析]痰湿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循常道畅行而瘀阻于胞睑内,气血凝结,逐渐隐起而成硬结。日久阻滞越重,硬结渐长大,有碍胞睑开合而感重坠。舌脉亦皆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化痰散结。

  [方药]化坚二陈丸加减。方中陈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为二陈汤,有燥湿化痰之功,白僵蚕软坚散结,黄连、荷叶清热兼祛湿,共奏化痰散结之功,现常改用汤剂。

  (二)痰热阻结

  [主证]胞睑胀痛而痒,眼有沙涩感或睑肿难睁。查局部,轻者胞睑皮色微红,重者红肿;睑内红赤或紫红,甚则溃脓,舌红苔黄白,脉滑数。

  [证候分析]痰热相结,阻滞脉络,热邪偏重,郁久化火,或复受外邪,客于受阻脉络,致病情较重而显火热之象,胞睑红赤,重者红肿,睑内红赤,重则紫红。火灼津液也可酿脓。舌脉亦属痰热之征。

  [治法]清热散结。

  [方药]清胃汤加减。方中炒栀子、生石膏、黄连、连翘、黄芩、生甘草清热;炒枳壳、炒苏子、陈皮行气散结;归尾活血消滞散结;荆芥穗、防风助散郁火。诸药组方,具有清热祛痰、消滞散结的作用。

  二、外治

  (一)初起可局部按摩或作湿热敷,促其气血畅行,以利散结。

  (二)生南星末加冰片少许,调糊频涂患处,以行气通络,化痰散结。

  (三)痰核大者,宜手术治疗,现代多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

  手术方法:术眼按常规消毒,作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后,用霰粒肿夹夹住肿核部位,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取与睑缘垂直方向,用尖刀在肿核中央切开,再用小刮匙将肿核囊内容物刮净。如囊壁较厚,则可剪除部分已软化的囊壁。术毕除去霰粒肿夹,压迫止血后,涂消炎眼膏,加眼垫包扎术眼,翌日换药即可除去眼垫。

  注意事项:

  1.若有红肿现象,须待红肿消除后再手术。

  2.若已在睑结膜自溃而生肉芽者,先剪除肉芽后,按上法手术。

  3.若肿核部位过于靠近眦部,不便翻转眼睑,或已在眼睑皮肤面自溃者,可从睑皮肤面作切口按上法手术,但切口宜稍大且必须与睑缘平行。术毕用“0”号丝线缝合两针。

  4.切开时避免切断睑缘动脉弓,以免去除夹子后出血不止。若出现出血不止,压迫无效时,当作缝合止血加压包扎。

  [转归预后]

  较小者有的可以自消。较大者除影响外观及有轻度不适感外,一般无甚妨碍。经手术治疗后,预后亦良好。

  [文献摘要]

  一、《审视瑶函·睥生痰核症》:“此症乃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咚。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辛辣热毒酒色断丧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知劫治之法,则顷刻而平复矣”。

  二、《原机启微·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如斗,皆自豆许致也。”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第一章 绪言共2章·本卷共6323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共6章·本卷共9256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共4章·本卷共9830
第四章 病因病机共2章·本卷共11253
第五章 诊断概要共3章·本卷共19085
第六章 治法概要共5章·本卷共30462
第七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共2章·本卷共3999
第八章 胞睑疾病共10章·本卷共14803
第九章 两眦疾病共4章·本卷共6761
第十章 白睛疾病共13章·本卷共13525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共8章·本卷共12319
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共12章·本卷共28867
第十三章 眼外伤共6章·本卷共10549
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共7章·本卷共9428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