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孕症
中医妇科学
第二节 不孕症
作者:教材  |  字数:3534  |  更新时间:2022-09-04 13:13:32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

  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中医学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了五种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其中除脉之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的,故不属本节论述范畴。

  [病因病机]

  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类型。

  一、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二、肝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三、痰湿

  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或脾失健运,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

  一、肾虚型

  (一)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证候分析: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冲任失调,血海失司.故月经不调,量时多时少;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酸腿软;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精神疲倦;气化失常,则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方药举例:毓麟珠(《景岳全书》)。

  人参、白术、茯苓、芍药(酒炒)、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菟丝子(制)、鹿角霜、杜仲(酒炒)、川椒

  共为末,炼蜜为丸。

  方中菟丝子、鹿角霜、杜仲补肾强腰膝而益精髓,四君子以补气,配四物以养血,佐川椒温督脉以扶阳。全方既养先天肾气以生髓,又补后天脾气以化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品,使精充血足,冲任得养,胎孕乃成。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平时白带量多,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故致不孕;阳虚气弱,不能生血行血,冲任空虚,血海不按时满,故使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伤及任带,故带下量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胞脉失煦,故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小便频数或不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化湿固精。

  方药举例: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

  方中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补肾助阳而益精气;杜仲补肾而止腰痛;肉桂、附子温肾助阳以化阴;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而除湿;山药、芡实补肾涩精而止带。全方共奏温肾助阳,填精助孕之效。

  若寒客胞中致宫寒不孕者,症见月经后期,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方用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叶、香附、当归、续断、吴茱萸、川芎、白芍、黄芪、生地黄、肉桂

  方中肉桂、吴茱萸、艾叶温经散寒而暖宫;香附理气行血,祛胞中之瘀滞;地、芍、归、芎养血和血以调经;黄芪、续断补气固肾而养冲任。全方可收温经散寒,暖宫调经之功,经调则胎孕可成。,

  (三)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错后,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凝精成孕,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婚久不孕;精血亏少,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耳鸣、眼花,内不荣脏腑,则心悸,腰酸腿软,外不荣肌肤,则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沉细,为精血亏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举例: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大熟地(酒蒸)、当归(酒洗)、白芍(酒炒)、山萸肉(蒸熟)

  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肾而益精血,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全方共奏滋肾养血调-经之效,精血充足,冲任得滋,自能受孕。

  若血虚甚者,酌加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之品填精养血,大补奇经。

  若血虚伤阴,阴虚内热者,症见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腰酸腿软,手足心热,甚则潮热盗汗,口燥咽干,颧赤唇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清血养阴汤。

  若兼有潮热者,酌加知母、青蒿、龟板、炙鳖甲等以滋阴而清虚热。

  二、肝郁型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月经愆期,量多少不定,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故多年不孕;肝郁气滞,故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肝郁疏泄失常,血海失司,则月经愆期,量多少不定。舌红,苔薄,脉弦,为肝郁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举例:百灵调肝汤(《百灵妇科》)。

  当归、赤芍、牛膝、通草、川楝子、瓜蒌、皂刺、枳实、青皮、甘草、王不留行

  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养肝;枳实、青皮、川楝子疏肝解郁理气;瓜蒌宽胸利气化痰;通草、王不留行行水活血以通肝经之滞;皂刺、牛膝活血通经以行少腹之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调经助孕之效。

  若肝气犯脾,肝郁脾虚者,兼见不思饮食,倦怠嗜卧等,治宜疏肝理脾,养血调经,方用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花粉、丹皮、香附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香附理气行滞,以解肝郁;丹皮凉血活血;白术、茯苓健脾胃以资化源;花粉生津益血。全方共奏疏肝理脾,养血调经之效。

  三、痰湿型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觥白,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肥胖之人,痰湿内盛,气机不畅,则冲任阻滞,脂膜壅塞于胞而致不孕;冲任阻滞,则经行延后,甚或闭经;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面色觥白,头晕;痰湿停于心下,则心悸,胸闷泛恶;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方药举例:启宫丸(经验方)。

  制半夏、苍术、香附(童便浸炒)、茯苓、神曲(炒)、陈皮、川芎

  共为细末,蒸饼为丸。;

  方中苍术、茯苓、神曲健脾祛湿消积;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香附、川芎理气行滞调经。

  若痰湿内盛,胸闷气短者,酌加瓜蒌、南星、石菖蒲宽胸利气以化痰湿;经量过多者,去川芎,酌加黄芪、续断补气益肾以固冲任;心悸者,酌加远志以祛痰宁心;月经后期或闭经者,酌加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月经后期,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经行不畅,甚或漏下不止,少腹疼痛拒按,经前痛剧,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冲任受阻,胞脉不通,则致多年不孕;瘀血阻滞,故使经行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及少腹疼痛;血不归经,或致漏下不止。舌脉也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方药举例: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方中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

  若血瘀日久化热者,症见小腹灼痛,拒按,月经量多,色红,质粘有块,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等。

  若兼血虚者,伴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治宜养血活血,方用调经种玉汤(《万氏妇人科》)。

  当归身、川芎、熟地、香附、白芍、茯苓、陈皮、吴茱萸、丹皮、延胡索

  方中四物养血调经;茯苓、陈皮健脾和胃;香附、丹皮、延胡索理气化瘀止痛;吴茱萸温通血脉。全方共奏养血活血之效,使其经调而胎孕可成。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第一章 绪言共2章·本卷共4749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共3章·本卷共807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共9章·本卷共12484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共9章·本卷共4695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共6章·本卷共4676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共7章·本卷共6474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共6章·本卷共4122
第八章 月经病共18章·本卷共33785
第九章 带下病共1章·本卷共4046
第十章 妊娠病共16章·本卷共24172
第十一章 临产病共3章·本卷共4221
第十二章 产后病共11章·本卷共12499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共5章·本卷共9092
第十四章 前阴病共3章·本卷共3002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共2章·本卷共15324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共3章·本卷共7749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